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徽茶情怀(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徽茶情怀(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97发表时间:2020-12-25 05:54:13
摘要:徽州,最早形成集贸市场的一茶区,徽茶曾是航海贸易主要商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向来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松萝茶、屯绿走向世界。这些辉煌与荣光,承载着这片土地徽州子民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的没落,使以茶为生的茶农们及茶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民国以来,名茶区大谷运,从人工制作"屯绿",演变为机械化生产绿茶;从单一炒青,不断开拓出黄山毛峰,银钩、滴水香、绿牡丹等名茶。以茶为生的茶农,世代辛劳中历经沧桑,不断变革中,孕育着希望……

【浪花】徽茶情怀(散文)
   古徽州,是最早形成集贸交易的茶区。近代资本的形成,是从徽茶开始,我们还敢小看这徽茶么?
   徽茶曾是航海贸易主要商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这诗句,说的就是祁门红茶,它是红茶中的极品,向来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其中松萝茶、屯绿,更是以独特的身价,走向世界。
   这些辉煌与荣光,承载在徽州这片富有的土地上,与徽州子民一样生生不息。
   徽商,就像贩卖原始的土产而渐渐式微一样,逐渐被人放弃,遗忘,甚至不待见,而走向没落,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探讨课题,而我特别悲伤的是,徽商的没落也使以茶为生的茶农们及茶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民国以来,名茶区大谷运,从人工制作“屯绿”,演变为机械化生产绿茶;从单一炒青,不断开拓出黄山毛峰、银钩、滴水香、绿牡丹等名茶。以茶为生的茶农,世代辛劳中历经沧桑,不断变革中,孕育着希望……
   没有放弃,茶道在人们的情怀里依然延续着。因为生活是茶道的本质,所以,茶道至今,所散发的生活馨香比任何时候都浓郁,都芬芳。
  
   二
   我的故乡在徽州深山,从小住山顶上,每天沿着山峰的脊梁往返群山之间,远眺千山万壑,逶迤盘蜒,叠峦重嶂。
   山下远处,穿行小河流,沿那山谷蜿蜒曲折,伸向远方,藏在褶皱中的小村庄星罗其布,枭枭饮烟阵阵迷漫。山的北边经大培头,翻过山一望无际处,密密麻麻的房屋便是上庄古镇,那是一代文化巨人——胡适的故乡;东边山脚下见连坞,既是上海搬过来的三线东方红材料厂。
   山上鸟语花香,漫山茶园;高高的山岚,清清的溪水,美丽的云海,四季如画的风景,一排排土胚房,还有那故土难离的老爸老妈……
   世代茶农的艰辛,就刻在这座深山上。
   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山上人穿衣吃饭全靠它。
   自打我记事时候起,那时叫生产队,所有人釆的茶都要到生产队加工。虽是全人工制作却已经有了滚筒、杀青锅、揉茶机等设备,只是杀青锅翻炒,全人工摇手柄;而揉茶机则是几个壮汉甚至还有女人们一起推的。
   白天采完茶,夜晚还在不停地干着体力活,尤其徽州女人们,前面推着揉茶机,身后背着小孩,而且日复一日,时刻考验着她们的坚韧、耐力。这道风景,只有在徽州,才积淀出沉厚的韵味,似乎看见她们的身影,就有茶香扑鼻而来。
   无论处在何年代,徽州女人都是具有责任与担当的群体。
   每天,我们到山上茶地劳作,天还没亮,而回家却是只见模糊的人影,老百姓说是鸡叫出门,鬼叫进门!釆茶,做茶连轴转。每天只能偷闲中迷眼一小会,睡眠是很奢望的事。那年代,忙碌中把时光缩短,苦难里把岁月拉长。
   那些忙碌与磨难,是刻进我们的记忆中,留在故乡的时空里。书上说的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也不过如此吧?
   那时,生存就如同一场战争,活着,醒着就得站着,异常艰辛。
   夜晚的照明则是一种像小布兜一样的网罩,用棉线织的,形状如同白炽灯套在汽油灯上,大人们“呼哧呼哧”地把汽油打压成雾,然后点亮,瞬间如同白昼。那是山上没有通电,是最好的照明设备了。
   我们小孩,则把采茶当作野外的乐趣,茶树中间有鸟窝,山上有野兰花的扑鼻香气,总是让我们分神,还有那山脚下小溪中石鸡的鸣叫声,约上三五成群孩童们,就去抓石鸡、螃蟹了。
   隔山差五,供销社有人挑着货担上山了,铃铛摇着,收茶声吆喝,有酒,有麻饼,寸金,酥糖,还有很好吃的,这些都是小孩们梦寐以求的糕点,看着馋得都在咽口水。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些糕点是大人们奖赏认真釆茶小孩的礼物啊。
   我们这一带开始制茶是八十年代了,山上制茶早已由柴油机代替人工推、摇,女人也逐渐被解放出来。
   再后来,山上通了电,茶机也全由电机带动,虽然人依旧很辛苦,白天釆摘夜晚制作,但至少可以省些体力活。
   釆茶制茶的艰辛,在农人这里就不算事。茶叶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养育着千万茶人,这片叶子经百般制作,千般重压,万般磨炼,走出深山,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清香,能登大雅之堂,亦入百姓人家,茶农想想就觉得心醉,尽管拿到很少的价值,但也还是蛮感激这自然的馈赠的。
  
   三
   我们对茶记忆的艰辛与爷爷辈们相比,亦算很大的进步了。
   民国时期那是做“屯绿”还是踩胚、滚袋,全靠脚力;而杀青、全用手工,扒在锅上把茶不断扬起,蒸发水汽;炒干则是不断翻炒,提香。一晚十来小时,靠在锅台边,人都能睡着;而卖茶则是经徽州府,再到屯溪,一路往返一百多公里,全是肩挑背扛,路上还常有盗匪打劫,即打木棍(人躲在路背后,突然一棍打晕,然后劫财),危机重重。
   历史的车轮总在往前行。各个乡镇已建了茶站,是国营茶叶公司下属,垄断着收购,且有定价权。最底层农民必境少了步行百里上屯溪卖茶之苦,而茶站的人似乎也学会以权谋私,要农民们免费交上柴伙供他们,方才获取收购茶叶的门票。
   此事极大地触痛了底层百姓尊严,有位当地的信用社主任说:你把柴伙柴火交到我这来方可取钱。那年代能为茶农说话的人真少,所以至今难忘。农民是最纯朴的群体,他们会记得点滴恩情!
   观念的解放变革,总能带来希望。黄山毛峰、黄山银钩、滴水香的兴起,极大改变了茶业生态,一小袋毛峰,一芽二叶,做到极致,数量很少,价格却不菲,省去了肩挑背扛,而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四
   茶的名声也吸引了商贩前来收购,老百姓叫“扁担贩”,大多是敏锐的繁昌人,得益于芜湖茶叶市场的建立,而此时各个乡镇因农业财税的需要,到处巡罗、设哨,严防死守,对商贩们赋以重税,严厉打击。茶农们送点私茶于远在他乡的亲朋,也在被打击之列。
   个别胆大的百姓,则帮着这些“扁担贩”们收购完后,连夜抄小路把茶运出去。为了日子过得好些,在那年代算投机倒把了吧?回过头看这段历史,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安徽省政府把芜湖打造成超大茶市,眼光还是前瞻性的。当前本地的一些经纪人多是为芜湖市场的商贩供货,他们做过不应该做的事,但历史就是那样,谁可以改变呢?在历史上重新站起,才是正确看待历史,我记得当地人对这段茶史的深刻反思就是这样的话,他们比历史学家、哲学家的眼光都远,境界都宽。
   记得有一年,本地茶的名气很快吸引当慕名前来收购鲜叶的经济人,抬高了收购鲜叶的价格,农民的喜笑颜开,辛苦了一年的农民,谁不盼着好价格?日盼夜盼,就是希望有外地人来收购。而当地政府或许为了让本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或许思想还未解放,却挤走了商贩,同时打压了茶叶价格,直接影响了茶农的生计,绝望的茶农们的怒火再也关不住,与当地政府情绪严重对立。教训深刻!
   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发展战略上,该更多地设身处地体恤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呼声,加强沟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政者任重道远。
   山上的名茶,亦吸引了毗邻的绩溪上庄、大源的茶叶经纪人,他们往往会给敢于先探路的人以诱人的价格。当村里人听说他们收购价明显高于本地时,也蠢蠢欲动。
   当大批高山上茶农涌入时,开始压价,山路往返几十里,且翻山越岭,全都步行,一担茶挑到市场已是精疲力尽,货到地头死。茶农们贱卖自家的茶叶后,发现已经没有回家的力气。
   这些商贩杀鸡取卵方式一时购得了好茶,却因短视而未能发展壮大,最后无一例外地因无品质稳定的货源而倾塌。
  
   五
   在大谷运、竦坑,凌晨四点,各家门市便挤满了人,灯火下,经纪人闻着茶香,听着卖茶人口音,瞧着一片片嫩黄的茶芽,一眼就认出哪个山头的名茶,看着小兜大兜的一袋袋毛峰,就能估摸出几个人釆茶,给的价格那才叫公道。
   只是生意人特别精,茶倒入簸蔑中,只听“哗啦、哗啦”地爆着,鱼叶、茶末、老片统统爆干净,只剩一个个芽精神抖数,茶农们则是在家制好茶,稍打个盹就得出发,沿着崎岖山路下山,为的是能当天卖掉,而茶农们世代以山为生,练就了黑夜亦能爬山的本领,再陡的坡亦能健步如飞,有的如同城市的“蜘蛛侠”,亦有少数人因病或体力不支而滚下山坡……
   商人们则是赶早发往全国各地的客户,早上市的茶,往往能取得价格先机,物以稀为贵,这叫无利不起早。茶农们看一斤的茶只剩八两,心疼,商贩们只要精品,才会生存下去。
   回想起绩溪上庄,大源茶叶经纪人垮台后,山上大片茶树荒芜,主要是没人收购。因此,中青年纷份出门打工谋生,加速了空心村的脚步。
   而大谷运、竦坑一带茶市却经久不衰。恐怕与经纪人“精明”有关吧。在趋利的同时,这一带人收购茶在品质上把关已是炉火纯青,也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秘籍。
   如今的小罐茶颇受高端客户的欢迎,央视的广告语如是说:不是每片叶子都有资格进入小罐中。
   徽茶,历史悠久,品质出众,明清时期由徽商远销海内外,在安徽农业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近现代以来,徽茶大县的优势不断下降,茶农们也过得异常艰辛,与江、浙相比,我们的茶在市场占有和价格优势上,都显得很孱弱。
   徽茶,紧挨着北纬30度线,世界公认的质优茶区。
   如此优越地理优势,徽茶销售并不理想。大清亡后,徽商式微,建国以后,直到如今也没缓过来。但我相信,时代这么好,会给茶叶生产带来巨大的转机,因为考察历史,经济繁荣时,茶道才兴盛。
   当其他地方的茶商把本地茶包装成贵族产品,实现附加值大幅提升的时候,安徽茶人依然在选种,茶园管理,加工工艺上深耕,唯独没有在营销上花心思。
   原县委书记叶如强,在写大谷运、汪满田时,如是描述斯本地名茶:黄山最负盛名茶叶原产地,大谷运、汪满田也。因山谷雾润,水土滋养,斯地茶叶诚如顾兄党胜之言:“醇而不涩,甘而不腻,回味久长且耐冲泡。”“徽州绿茶中可与之媲美者,有茗洲、凫峰等地出产,余皆醇厚不足,少甘多苦涩也。”就其形态,亦赏心悦目,黄山毛峰一枪二旗,黄山银钩纤嫩钩曲。茶叶名家汪芳生研制之绿牡丹,簇峰织瓣,圆而扁平,泡置杯中,飘若盛开牡丹。汪智利所创公司,开发汪满田几十个系列产品,上百种精美包装,滴水之香,京、沪、英、法超市,茶客趋之如鹜。
   徽茶,养育了故乡儿女,虽然制茶人异常辛劳,却是我们衣食所依,也是一个个学子得以安心学业、走出深山之希望。家乡茶如今依然是一幅憨厚的农人形象展示世人。
   我们期待新生代徽商、茶艺人,让它再次走向颠峰。
  

共 41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厚重而跳跃的文笔,介绍了徽茶,徽茶,在作者笔下凝成了一种情怀,是时光的交织,是生命的寄托,一读,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茶道。这茶就是祁门红茶,我喝过,但没有想到祁门红茶里饱含着这么厚重的人文情怀啊。采茶的人们,把时光交给了大山,把情趣写在大山的葱绿之上,从杀青到称重包装,凝结了多少人的辛勤汗水和心思,值得我们去解读,这岂是一道茶韵,简直就是生命的写真。茶的历史,和我们生活的历史是重叠的,收茶,卖茶,成了最熟识的经济活动,誰言单纯的经济活动里没有故事啊。茶道深厚,充满情怀。茶道在变化,如今的人们,还是依靠着茶来生活,寄寓在茶上的希望,都变成了现实,这是当下与过去半年相提并论的啊。一般地说,一篇茶道文章,多半是写品茶的滋味,能够如此写出徽茶的过往和现在,写出对徽茶的人文情怀的,不多见,本篇结构特别,表达的茶道也深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徽茶的入口。时光的韵味,生活的甘苦,人们的心愿,都注入于一筐茶,一次杀青,一次充当“蜘蛛侠”的冒险。好文章,有韵味,推介品赏。【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2-25 05:55:39
  一罐茶,就是一本丰厚的史书;一段关于茶的情怀,贯穿了时光。请欣赏茶道佳作,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5 09:17:06
  特别感谢怀才老师不辞辛苦地编辑,饱含深情地荐读,让我受益匪浅。浪花诗语让我们心灵得以升华!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2-25 10:27:12
  读着读着,不知为什么流出了眼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知不觉把读者带入文中,成为文中人,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吧!好一篇娓娓道来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湘莉拜读佳作,为佳作点赞,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冬暖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12-25 10:54:37
  通过徽茶,解读人与境,茶与水,茶与具,情与理之间的曲径相通。徜徉茶文化之厚重,品味茶文化之雅意。茶是诗,茶是禅,茶也是一个文化载体,是一种约束文化,作者点到为止的韵味之外,表达着爱荼人对规则的延续和推崇。文字内容清新隽永,让您在阅读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质朴韵味。拜读美文学习茶文化渊源精深,受益良多。问候老师新年大吉,万事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5 12:19:38
  谢谢李湘莉老师和素心若雪老师泼墨雅评,农民对茶的朴素感情是生命,是希望,是明天。遥祝老师冬日安好!
6 楼        文友:星晨映月        2020-12-25 23:22:05
  泡一杯好茶,闻一闻那令人心生眷恋的茶香,让人静静体味那缠绕在舌尖上的温润感觉。鸿雁老师的文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茶道文化,文笔真好。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08:01:36
  感谢星晨映月老师,读老师之作,颇有叶圣陶笔韵,让人回味无穷!
8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2-26 20:03:39
  常说壶中有乾坤,乾坤在于茶。一篇茶文,给我们带来了壶中一片天地,看到了茶农的辛苦,茶道的深厚,也看到茶商精演。一芽嫩香浮碧水,三家茶农追日月。情在时光里,品茶读文章。欣赏美文
9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20-12-27 18:24:16
  江南,鱼、米、笋、茶,还有藕、菱、瓷、丝,其中茶,茶道文化让人魂牵。拜读!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7 23:21:01
  感谢北方天马、雪梨之秋两位老师驻足留香,徽人以茶待客。我愿泡壶好茶相敬,让热茶飘香,去除冬日寒气。遥祝老师冬安!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