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心小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心】龙抱玉 (散文)

编辑推荐 【文心】龙抱玉 (散文)


作者:穿林海 布衣,47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5发表时间:2020-12-25 13:33:12

【文心】龙抱玉  (散文)
   山村夜半的秋雨,敲打着纸糊的窗棂,滴滴答答地响,夜的墨色,在秋雨中渐渐变浓,偶尔有一丝晚风掠过枯败的藤蔓,农家小院尽显恬淡安静。
   侧耳听雨,似乎比初始要温柔了许多,天凉好个秋,细细的雨丝,把浅秋的枫叶涂抹得更加绚丽,那紫红的渲染,把更迭的岁月,再一次映入记忆的南窗。黑黑的夜,身边只有豆大的油灯陪伴着我。
   1968年10月,我跟着全国千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来到辽东本溪县兰河峪大队,住在老常家。这事说来也巧,一次在大队部开会,昏暗的灯光下烟熏火燎的,因为白天太累我就睡着了,天天开会谁不困呢!常大叔看着我的睡像,就觉得像一个人,等我被口号声震醒后,以为会议结束了,睡眼惺忪地就往门外走。乔大队长一声吼,我彻底被震醒了,大家看见我在地中间傻站着,爆棚似地哄堂大笑,我尴尬的手足无措时,常大叔把我拽到他身边慢慢地安抚我。过了一会,他小声问我:“我怎么看你像一个人,又想不起来,好像很长时间的事儿。”
   我也纳闷,谁像我?我像谁?我想起来了,说:“我爸爸在这一带打过游击,搞过土改。”
   “你爸叫什么名?”
   我说出我爸爸的名字后,常大叔的脸上绽开红红的笑容。他仔细地端详我,不住地点头,“像!像!太像了!都是高鼻梁。土改时你爸在我家住过,字写得好,能讲,背着个盒子炮。刘书记成天和我们在一起,是个平易近人的好人,也是一身虱子,不过他看上去就像个官。”过了片刻,他接着说:“我还真的想他了。”
   后来青年点散伙之后,常大叔就把我的行李搬到七里地以外的小石湖他的家里。他是一个憨憨的农民,紫铜色的脸庞,浓眉大眼,板寸头发根根直立,因为常年把锄握镰,手上的老茧紧绷着,手张不开,手型像打太极拳。祖上山东人,为人正直、憨厚、爽快。把我这个插队知青也当他自己的儿子养着。
   小石湖是一个居民小组,一共六户人家,山崖下有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湖,终年往出冒水,夏天冰手,冬天冒热气,里面有大鱼,六户人家从来不打扰小石湖里的鱼,只是靠小石湖流水形成的小河,摸蝲蛄,抓蛤蟆。春天桃花、杏花、梨花、杜鹃花开遍山崖,秋天枫叶红得漫山层林尽染,深山老林里,虎、豹、狼、熊、獐、鹿、狍、獾什么都有。雨后采蘑菇,秋天摇梨,打核桃,采圆枣子,搂榛子,真是世外桃源,美极了!
   白天山戴帽,晚上雨来到,当地的农民早有自己的计划。常婶白天在地里采了一筐荠菜,水灵灵鲜嫩嫩,把筐浸在河里,抖一抖,转一转,晃一晃,摇一摇,荠菜洗得干干净净,越发支楞得绿盈盈的鲜美。常叔悄悄地告诉我,晚上要领我去照蛤蟆,我心就长草了,心里美得甜丝丝的,期盼着夜幕早点降临。可能是常叔让我长长见识,也许另有别的原因。
   夜深了,我和常叔走出院门,四周都是黑黢黢的大山,山里的秋夜很凉,我打了个寒颤,常叔反身回屋拽来一件破棉袄让我穿上。常叔穿着一件自己用龙须草编织的蓑衣,柳肩半袖,戴个斗笠,在斜风细雨中,有独钓寒江雪的架势。他手里提着一盏嘎斯灯,灯是用黄铜做的,像城里的邮筒,只不过很小罢啦。灯里是用工厂烧电焊用的电石,加上水就点燃了,火苗暴露在外面不怕风吹雨打。在漆黑的山谷里,有这么一点点亮光,能挡住叮咚溪水制造出的恐怖。
   常叔告诉我,今晚照的蛤蟆是黄蛤蟆,不是青蛙,是林蛙,也叫蛤什蟆,就是国家大宴会上吃的雪哈。为什么叫照蛤蟆呢,因为蛤蟆春天从河里出来,在池塘里交配,产下卵,变成蝌蚪,然后就上山去吃蚊虫,一年能吃几万只蚊虫,秋天吃肥了,就该回河里越冬了。蛤蟆夜里喜光,因为秋虫都扑着光来,所以有亮才能照着蛤蟆。春秋两季都能抓到蛤蟆,但是春瘦秋肥,秋天才是万物收获的季节。
   溪水潺潺,欢腾的流水绕着卧牛石穿行,我俩在卧牛石上跨越,经过春天桃花水的洗礼,夏天洪水的冲积,大块卧牛石已经稳稳地卧在溪流中。紧走石头慢走桥,是指为了方便过小河,临时扔放在河中间的石头,它们没有根基,不稳。而我们踩着的卧牛石都是大块头,有的卧牛石上面能站好几个人。
   嘎斯灯灯光很亮,照在湿漉漉的鹅卵石上油汪汪地光滑,蓑笠翁常叔的剪影,映在峡谷溪流中,美韵在紫铜色的脸上反光。溪水里有蛤蟆向我们游来,湿漉漉的石面上,有蛤蟆高高的跳跃着,向我们灯光扑来,当然也有青蛙和癞蛤蟆。常叔告诉我,林蛙后背光滑,有黄色的,褐色的,红褐色的,橄榄绿的都有,后肢较短,侧面有深色的疙瘩,眼睛很亮,抓几只你就知道了。我哪敢用手去抓,谎说自己还不太认识,看着常大叔把嘎斯灯放在卧牛石上,光腿站在冰冷的溪水里,用手捉蛤蟆,并随手扔进柳条编的细口鱼篓里。一只蛤蟆就在我的脚边,我蹲下身,一把把它捉住,它没有鱼身上滑滑黏黏的感觉,是一种润贴涩涩的感觉,表皮似乎很薄,腿的蹬力很大,放进鱼篓的一瞬间,手里好像还在被它滋润着。我把雨伞收拢放在嘎斯灯旁边,蹚水下河,只要不碰见癞蛤蟆,我是什么都不怕了。抓蛤蟆上瘾,在这深山老林里都是野生的林蛙,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而是林蛙跳进鱼篓里!我提溜着嘎斯灯逆流而上,翻鹅卵石,在石头下抓蛤蟆,捎带摸几条鱼。有时抓住个癞蛤蟆,膈应的我连忙甩出老远。
   常大叔的破棉袄在秋夜里是真顶事儿,虽然一颗釦子都没有,腰系麻绳,低头时胸膛大敞,那汗味儿,烟袋油子味儿,孩子的尿骚味儿,肩上的木材味儿,秋收的粮食味儿,味味俱全,破棉花露在外面,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棉花,虱子跳蚤什么都有,但是它最顶用,能御风寒。没有这件破棉袄,我在秋雨的寒夜里是一分钟都别想待。我已经忘却了寒冷,忘却了深山峡谷中漆黑恐怖的暗夜,一门心思抓蛤蟆,抓的过程中学会了辨别林蛙的公母,公的苗条,母的肚子大,癞蛤蟆只会爬,而蛤蟆是不停地跳,只不过秋意渐浓,他们都懒得动弹了。
   常叔一边抓蛤蟆一边给我讲蛤蟆的功效,他说供销社收林蛙,母林蛙晾干后七分钱一只,说是专供给飞行员吃,蛤蟆油就是雪蛤,是大补的绝品,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强体质,补肾壮阳,美容养颜,常吃长生不老。蛤蟆油、人参、鹿茸、飞龙,是东北山里并列的四大奇珍。蛤蟆油是母林蛙输卵管的干品,公林蛙没人要,有时林蛙多时公的逮着就随手扔了,现在不行了,母林蛙卖钱,舍不得吃,只好吃公林蛙了。
   我没记住什么大补之类的功效,就记住干的母蛤蟆七分钱一只,我们小队工分算高的,一天十分工五毛钱,就是说抓七个母蛤蟆就是一天工钱,那我们一晚上的收获能顶半个多月的工钱。我说:“常叔!咱们天天来抓蛤蟆吧。”
   “傻孩子,蛤蟆下山就这么几天,过几天大雪封山,地冻三尺,你上哪儿找它呀?”常叔头也不抬,手脚麻利地翻动,有的蛤蟆在空中跳跃时就被他抓住了,看得我惊呼,神手哇!
   我站在冰冷的溪水中,斜斜的雨丝把我头发淋湿,冻得我上牙打下牙,全身抖个不停,说话都哆嗦了。常大叔看见我的狼狈像,掂一掂鱼篓的重量,这已经是第三个鱼篓了,嘎斯灯里的电石已经快要燃尽,蹦跳闪亮着灯花。他高兴地大手一挥,“走,回家!”
   常婶心疼地给我用热手巾擦脸,让我上热炕头暖脚,墙洞里的油灯,把屋里屋外映得影影焯焯。我隔着墙洞听见常叔两口子在悄悄地说话:“看你把孩子给冻的,要是有个闪失,怎么向刘书记交待?”常婶说。
   “哪那么娇气,他爸打游击时,在这山里一转就是几个月,打了胜仗,把缴获的东西成车分给老百姓,那时的苦,这帮孩子怎么能知道?他们到农村来锻炼锻炼就对啦。”常叔的声音压得很低。
   “来,小子,别像老娘们似的在炕上偎着,来下地帮叔干点活。”
   我爽快地趿拉着鞋到了外屋地,看见他们两口子正在忙活。常叔让我从鱼篓里往外抓蛤蟆,母的攥住腿,使劲往菜墩上摔脑袋,公的随手扔进水缸里,死的母蛤蟆递给常叔,他用铁丝在蛙脚蹼上穿成串,挂在炕上的椽子下控油。常婶在用山里极少见的白面包饺子,馅是荠菜素馅,一个个摆在秫秸编的盖帘上,锅里用大酱闷着河鱼。我最后也摔累了,一个个鲜活的母林蛙,在我手中归西了。
   常婶把河鱼从锅里盛出来,刷锅做水煮饺子,饺子飘起时,让我从水缸里抓出二十几个公蛤蟆,要一下子倒进滚烫的锅里,我犹豫了再三没敢倒。常叔说:“看我的,这叫龙抱玉!”说着把公蛤蟆都倒进锅里。
   惊艳的一幕出现了:公蛤蟆跳进沸水中,一热就拼命蹬腿,刚一露头就烫死了,死时还不忘抓一根救命稻草,一个蛤蟆抱一个饺子,绝啦!!龙抱玉,我永远的记在心里!
   常叔两口子陪我坐在外屋的小炕桌上,借着油灯微弱的亮光,看着我吃饺子,告诉我蛤蟆肚子胃里有蚊虫,吃时先把那个小囊拿掉。我扒开看看,果然里面是一堆蚊虫。他们两口子吃了两个饺子,就借故进屋了。我猛然醒悟过来,这是常大叔两口子特意为我包的饺子。我何德何能让他们为我付出?是老一辈的情谊,是共产党的大恩大德,让贫苦农民不忘报恩,这种朴实的感情,这种真实的回馈,让我汗颜。大滴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向下滴落,这是我下乡后第一次哭,不是因为想家,不是因为苦累,也不是因为饥饿。我真的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怕被常大叔两口子看见,推开门,冲进冷风斜雨中……
   热热的炕,暖暖的被窝,我睡得很香很实。我被蠕动的润贴惊醒,黑暗中用手一摸,是一只母蛤蟆,可能是因为我摔它时没劲了,它大难不死,从房梁上蹬破脚蹼,掉进我的被窝。我轻轻地唤醒常大叔,说我手里有一只母蛤蟆。他像在说梦话:“这个傻孩子,在炕沿儿上再摔一下,然后放在脸上,蛤蟆皮保湿性大,是最好的雪花膏。睡吧!”
   秋风秋雨,挡不住秋天晒米的艳阳高照,秋霜秋冻,挡不住秋天大丰收的喜悦欢笑。秋天的季节,我收获了成长的基因,我长大了。

共 38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忆在秋雨里延伸,又回到六十年前的岁月,邂逅到了憨厚朴实的老常大叔。老常认出来了,曾经在乡里工作过的,一份朴实的情感让孤单一人的作者感受到温暖。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他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内心那种感谢之情。秋雨半夜冷淡,在这种冷中老常带上作者抓林蛙,一幕幕都如同老电影回放,常大嫂用仅有的白面包饺子,夫妻二人用一顿龙抱玉来招待,乡里人的一举一动都让作者铭记于心。文字朴实无华,但又透露着一份深情。推荐欣赏【编辑:雨落梧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落梧桐        2020-12-25 13:35:20
  感谢无需用言语,细节之处看人心。欢迎新朋友来文心
2 楼        文友:穿林海        2020-12-25 14:22:56
  谢谢编辑雨落梧桐,我用诚心去写作,你精心为我做嫁衣,没有好编辑就没有好作品,让我们合作愉快。
3 楼        文友:雪飞        2020-12-25 18:49:05
  这文章题目就吸引人,龙抱玉,生活又有趣。乡亲朴素,真诚,暖心,读来亲切,感动。问好刘老师!
4 楼        文友:雪碧        2020-12-26 20:58:26
  邂逅是缘分,感恩是永恒。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心中的感激和怀念。也许文中的老常夫妇早已归天,但他们的热心,永远深埋在作者的心底。
   感谢老师给文心带来佳作,希望看到您更多精彩,冬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