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阿霞(小说)

精品 【星月】阿霞(小说)


作者:如果云知道 布衣,27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95发表时间:2020-12-25 18:51:01
摘要:一个底层农村妇女令人叹惋的命运!愚昧、凋敝的落后思想,畸形的家庭关系,世态炎凉的“无声阶级”,“算黄算割”的传说,贫穷和希望破灭的决绝,浪子的悔悟……


   寒冬腊月的一天,没有雪花,没有阳光,灰蒙蒙的天空,沉闷极了。北风呼呼地刮着,村庄像冬眠的熊,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阿霞脸色苍白,穿着手工缝制的棉袄,红缎面的,该是结婚那年的嫁妆吧。她用冻得通红的左手掖了掖被风掀起的头巾,右手臂弯里挎着一个硕大的老笼(方言:指荆条编的大筐),笼里瓷瓷实实地塞满了麦草,这一笼麦草,寻常妇人是掂不动的。阿霞个子高,身体也壮实,和男人一地一头地干活,对她来说,只是平常事。
   阿霞从场里的麦草垛朝崖背走去,走到地窑庄子的立坡坡时,格外的小心翼翼,坡上还有未化完的积雪,有点滑。晚上,阿霞用一大笼麦草把两个炕洞填得满满的,一张大通炕烧得滚烫。
   “妈,我尿呀!”大儿子冬娃爬出热乎乎的被窝,对阿霞说。
   阿霞提来了夜壶,五岁的冬娃尿了,又爬上床接着睡。
   两岁的小儿子春娃四仰八叉地睡得很熟,一条腿蹬在了被子外面,大概是炕太热了。
   阿霞脱了外套,把油灯的火芯往高挑了挑,黑咚咚的窑洞里顿时亮堂了许多。这孔窑洞里,除了一张大通炕外,就是一个黑柜子,一个木箱子,门后靠着铲灰的铁锨和簸箕。她坐上炕,在油灯下赶做春娃的一双棉鞋,这是春节要穿的。阿霞的针线活做得马马虎虎,村里小娃娃穿的漂亮的虎头鞋她做不来,但在春节时给春娃做上一双黑绒布面的棉鞋她还是能做到的,也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油灯的火苗在跳跃,阿霞手里的针线在飞舞。这个夜太静,静得没有一点声音!这个窑洞太沉闷,没有一点声响,连飞针走线的声音都听得那么清晰。哪怕是有一点鼾声也好,可是小孩子是不打鼾的,只有均匀的呼吸声静静地流淌。阿霞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平常见了街坊邻居,就是打个招呼笑一下,然后就埋头干活。她的笑并不灿烂,常常是从嘴角礼貌性地挤出来的。她就连跟两个儿子在一起时,话也不多,但脸上的笑容是流动的,活泛的。
   二
   不知过了多久,阿霞的眼睛有点涩涩的,倦了。她慢腾腾地卷着针线包袱,准备收工。
   “汪汪”,院里的狗叫起来,接着就是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阿霞想,该是她那酒鬼丈夫回来了。
   “哐当……咣当”门栓响亮地碰撞着,张大彪跌跌撞撞地进门来。
   阿霞无声地扶了他,往炕沿方向走。
   张大彪歪倒在炕沿上,阿霞就拿着茶缸去倒水。
   “不喝,不喝,我要吃面!”张大彪摆着手,命令她。
   “面在后锅,我给你热去。”阿霞说着就走向另一孔窑洞。
   “还要热,你个死婆娘锅底没煨火?你不知道我没吃!”张大彪不耐烦地嘟囔着。
   “这么晚了,我当你吃了。”阿霞没有回头,边走边说。
   厨窑灶膛里的火熄了,格外的冷,阿霞点着了麦草火,一把一把地添柴。厨窑里,一张大案板,一个木质茶盘顶在大水翁上,灶台里一大一小两口铁锅,木质的锅盖上放着一把有豁口的马勺。阿霞一家的家当,就是这两孔窑洞里简单的生活用具,外加门口卧着的一担水桶,一条狗。
   片刻,阿霞给张大彪端上了一碗干拌面,熟油辣子、炒葱花、自家酿的陈醋,盐,拌在一起。张大彪吃了,边抹嘴边说:“长得像个大洋马,喔胳膊上有劲里么,咋擀下喔面不劲道,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婆娘!”
   阿霞没有辩解,闷不做声地拾掇了碗筷。不一会儿,张大彪就呼呼大睡。呼噜打得震天响,呼出的口气带着浓重的酒精味,还有消化不良的酸腐气。
   阿霞也困了,小心翼翼地挨着张大彪睡下。
   半夜里,张大彪醒了,下床对着夜壶“咣里哐淌”地尿了一通,却再也睡不着。他忽然翻过身,骑在了阿霞身上,一阵摸索……张大彪剧烈地上下左右翻腾,喘着粗气,涨红的脸膛上两颗牛铃似的大眼睛在昏暗中闪着银光。阿霞不声不响地躺在他身下,任由他折腾,没有呻吟,没有回应,甚至连个夸张的表情也不曾有。
   “叫啊,叫啊……”张大彪拍着阿霞浑圆的屁股。
   阿霞没有出声。
   “我叫你叫哩!你得是是个死人?”张大彪有些气愤。
   阿霞还是没有做声。
   “啪!啪!”张大彪毫不客气地给了她两巴掌。阿霞捂着脸流下了无声的泪……
   张大彪胡乱戳鼓一番,把他体内翻腾的荷尔蒙连同怒气一起释放出来,他才又再次进入了梦乡。
   三
   第二天早上,阿霞起床,往炕洞里续上麦草,这齁冷的天,大白天都离不了热炕。阿霞开始做早饭。吃了早饭,张大彪就出门了,冬日里没有农活,他又找那几个酒鬼牌友去了。
   天太冷,两个臭小子出不了门,这个大通炕就是他们的游乐场和战场了,炕上被他们闹得一片狼藉。阿霞又默不作声地做针线,那两个小子闹活得劲大了,她就停下手里的活断场官司:“冬娃,别欺负弟弟!让着他点,他话也不会说,惹得他哇哇叫干啥哩?”
   冬娃并不理会她。
   她便讨好地说:“我冬娃乖,晌午妈给你炸油馍!”
   “当真?”冬娃睁大了眼睛问。他的眼睛也似牛铃一般,像极了他父亲。
   冬天里,没什么吃食,也鲜有水果蔬菜,大人都犯馋,何况孩子!阿霞给冬娃应承了,心里却不禁心疼起油罐子里所剩无几的清油来。这个腊月太漫长,瓜冷瓜冷的天,窘迫的日子,两个闹腾的儿子,还有一天到晚吹胡子瞪眼的丈夫张大彪,这一切都让阿霞心烦,又无可奈何。
   将近年关,村里的人们陆陆续续置办年货,就算再穷,这年还得过,亏了一年抠了一年,也不能亏过年这几天。阿霞手头却没有一分钱。
   这天晚上,张大彪回来的早,也还算清醒,阿霞对他说:“娃他大,快过年了,你哪天去集上办点年货。咱过不过年无所谓,有两个娃哩,年上亲戚走动,总得割两斤肉么?”
   张大彪白了她一眼:“你个瓜婆娘,有钱我不知道办?阿哒有钱哩!”
   “卖玉米和豆子的那一千块钱哩?”阿霞问。
   “忙毕(方言:指夏收结束时节)卖的钱,现在哪还有?”张大彪气哼哼地说,像是反问,又像是自圆其说。
   “没钱,没钱,你打牌喝酒咋就有钱哩?”阿霞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又补充了一句:“你花就花,我娘母仨也不花啥钱,好歹也留点备用的钱,留个过年的钱么。”
   说完,怯怯地看着他。
   “你管我的事哩!我一个大男人要你管!”不出所料,张大彪暴跳如雷,挥着拳头砸向阿霞,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张大彪人如其名,彪彪势势,出手也是没轻没重,哪一次阿霞不是鼻青眼肿,胳膊腿疼?去年那次,两人吵架,张大彪把阿霞的左胳膊都打折了,去接了一回骨。那次,阿霞娘家人找来了,张大彪这才服了软,保证以后不再打了。此后,打没打,只有阿霞知道,只是打的次数少了,下手没那么狠了。
   阿霞明知道那样的质问说出去会是什么结果,但她还是说了。这句话她憋了整整一个冬天,木讷又寡言的她快要憋疯了!她对肉体上的疼痛不再那么敏感,相比精神上的折磨,挨一顿打更酣畅淋漓一些吧?她想哭,可是哭给谁看呢?
   四
   第二天早上八九点的光景,张大彪他妈在崖背上喊:“大彪,大彪……”
   张大彪闻声出了门。
   “明个你九大家碎娃娶媳妇哩,你还不给帮忙去?晌午就赶紧去!”他妈说。
   张大彪他妈叫碎莲,五官姣好,走起路来,水蛇腰一扭一扭地,待人浅薄,村人赠雅号“妖婶”。
   “那,阿霞去不?”
   “当然要去么,就是个木敦敦也得杵在那,不然人笑哩。”
   “她去了能弄个社(方言:能干啥的意思)嘛?”
   “喔,就让阿霞到厨窑里摘个菜,烧个锅,这些粗活她能做。”他妈碎莲想了想轻蔑地说。
   “接女谁去哩?”张大彪又问。
   “小朋媳妇么,银婷有眼窍(方言:懂得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意思),也会说话。本来阿霞是长嫂,应该她去。你看你媳妇喔样子,能走到人面前去不?又瓷又瓜,还是个闷葫芦!唉,丢人哩!”妖婶拖着阴阳怪气的腔调说。
   “两个娃谁管哩?”
   “你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你去帮着搭棚。娃你不管,冬娃大了自己耍去,春娃让阿霞带着在厨窑待着。春娃不会说话,别引出去让这个问那个说的!”妖婶边走边扭着腰。
   “唉,我倒是上辈子造下啥孽了?使下这么个瓜(方言:傻的意思)媳妇瓷怂孙子!我冬娃灵醒哩很,就是春娃不争气,像了他喔瓜子妈了!”妖婶摇着头走远了。
   晌午,张大彪一家就去了九大家帮忙。大彪和弟兄们搭帐篷,摆第二天用的桌椅板凳。阿霞在后厨里,坐在灶火旁添柴,脚边是一捆还没摘的大葱,春娃就倚在阿霞身上手里玩弄着一根葱叶子。门子里的姑姑婶婶、妯娌们,这个屋进那个屋出,忙忙活活、说说笑笑。阿霞和春娃就像隔绝于这个热闹世界之外的隐形人,安静而寂寞。
   银婷扯着银铃般的嗓音,边笑边甜甜地和这个打招呼和那个说笑。银婷穿着洋货的深红色呢子大衣,披着卷发头,正在给新人的房子贴窗花哩。银婷是妖婶家的二儿媳妇,因大媳妇被族里人看不起,诸事都是二媳妇抛头露面。她是妯娌里的人尖尖,这次被安排布置新房,婚礼当天,在新房里‘接女’(指负责招呼照顾新媳妇的婆家代表人)。
   “妈,咋不见我大嫂子哩?”银婷看见妖婶从新房前走过便问。
   “在厨窑里,喔烂泥扶不上墙的人,还指望她出来说句人话哩!”妖婶撇了一眼银婷没好气地说。
   银婷见婆婆这么说,便不再说什么。她从凳子上下来,左右端详着窗花:“还真不错,漂亮!”旁边并没有人,她像是自言自语,嘴角挂着自恋的笑。
   五
   张家人都说阿霞傻,其实她一点不傻,心里有数着呢。阿霞自小没了妈,跟着他爸和三个哥哥长大的。阿霞打小就给家里做饭,做针线。没人教导,自己瞎做哩,家里男人多,能吃能穿,阿霞做不过来,所以做事情马马虎虎就成了习惯。没娘,也没个姊儿妹,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作为一个女儿身,连照顾和心疼她的人都没有。吴家人都不爱说话,阿霞的性格更是越来越内向木讷。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阿霞没有早早出嫁,而是在家帮助没黑没明在山庄上干活的父亲和哥哥照料家事。直到三个哥哥都结了婚,分家单另过了,老吴这才张罗着给女儿寻婆家。乡里人都习惯给男娃找个小媳妇,村里像阿霞一般大的姑娘都抱上两个娃娃了,合茬的实在不多。
   张大彪少年时就是个二彪子,犯过许多混事,二十七八了还没媳妇。家门子里,说媒达人“名嘴九叔”就瞅上了邻村的老姑娘阿霞,说和之下,这事就成了。张家人,看阿霞个子高,长得也脱条(方言:身材好的意思),老老实实的,是个过日子的人,能干活的料,大彪也能降得住,就同意了。再说,大彪的脾性和年龄,能讨上媳妇就不错了。
   吴家人,并不了解张大彪的底细,看小伙长得精精神神的,家里情况也可以,家有老姑娘不经留,就嫁了吧。
   结婚后不久,两人性格不合就渐显端眉。张大彪是个活泛人,喜欢热闹爱出风头。阿霞却是个沉静保守的人,甚至有些木讷,也没上几年学,肚里无点墨,又不爱说话,用张大彪的话说——就是个“愚木墩墩”。
   在重男轻女的乡邻里,阿霞虽然给张家生了两个儿子,却没一点地位。丈夫嫌弃她,婆家人不待见她,婆婆妖婶见她更是呲一眼眉一眼。他们认为娶了个老姑娘就是不光彩,不吉利的。
   春娃自小就没冬娃灵光,一岁半还不会走,两岁了还不会说话。今年过了年,三岁了,走起来才稳当了,说话还是一个字两个字地蹦。冬娃活泼捣蛋,春娃却安安静静,常常一个人在墙角发呆。春娃不喜欢爸爸和奶奶,爱粘着妈妈,阿霞走哪他跟哪。春娃就是阿霞的跟屁虫,更像是她的影子。
   对于春娃发育滞后于常人的状况,张家人没有带他去看过医生,一味把罪责怪在阿霞头上。认为孩子是遗传了她不好的基因,也是她带不好孩子的缘故。妖婶从来没帮阿霞带过孩子,也没给孩子做过一针一线,却理直气壮地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张大彪不护着媳妇,他那妖妈可不踩在了阿霞的头上了么?
   阿霞太老实了,不管谁怎么样对她,她也不反抗,就算反抗,又有什么用呢?
   六
   阴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柳梢已冒出了新绿,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一只黑尾巴的燕子优雅地从崖背上飞过。春娃能说三个字的话了。阳光暖暖地照在阿霞的脸上,她的脸上有了红晕。阿霞在心里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整个春天,张大彪再没动手打过阿霞。是春天活计忙了吧?阿霞除了隐忍之外,慢慢也学会了有眼窍,迁就着张大彪,也有这个缘故。
   不知不觉又到了六月天,知了没完没了地叫着,一种叫“算黄算割”的鸟儿,不知疲倦地提醒着人们“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关于“算黄算割”这个鸟儿,还有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多年前,有个农人,大家都在割麦,他却在睡大觉。大家说他,他就夹着镰刀去地里看,地里黄一片绿一片的。他说,等黄的差不多了,我一气就都收了,急啥哩!就又回去睡觉了。第二天,麦子又只黄了一点,他还是没有收。第三天,所有的麦子都染上了黄色,金灿灿一片。农人大喜,提起镰刀准备大干一场!还没割上十来镰,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顷刻,豆大的雨珠劈头就浇下来。一个时辰后,雨稍微小了,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场雨整整下了两天!村里人大部分的麦子已归仓,小有损失。这位农人却是颗粒无收啊!这日子可怎么过,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连口粮也没有了!一想到这,他就懊悔不已,忧思成疾,茶饭不思。

共 90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完“阿霞”,心里非常的沉重。要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直沉静保守甚至有些木讷,也没上几年学,肚里无点墨,又不爱说话的阿霞死了。死在大家的歧视里。死在她自己没有自尊、自信的年代里。婆婆妖婶认为娶了个老姑娘就是不光彩,不吉利的。在“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季节里,阿霞偏偏在这个时候病倒了,妖婶骂一通,张大彪对她一顿打。阿霞像是没有筋骨的纸人,直到阿霞想明白,但却没有活明白,她破天荒地给自己吃了两个荷包蛋,又吃了一页子油炸馍,然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走了!可是离开人世的阿霞她快乐了吗?没有知晓,但是留下了张大彪绵长的呜咽。一篇警示美文,教育广大妇女同胞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编辑 咸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2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咸菜        2020-12-25 18:55:57
  女人自信才美丽,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感谢老师美文分享!
回复1 楼        文友:如果云知道        2020-12-29 19:36:46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北侨三叔        2021-01-03 11:19:33
  悲惨人生!阿霞命运如此不堪
另笔名北侨先生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3-18 12:44:19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