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桃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桃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01发表时间:2020-12-26 13:24:25
摘要:认知桃岭,缘于外婆一家居住斯地。在艰难岁月里的苦难史,回到那些艰难度日的时空里。妈妈、小姨围绕这个家的一串感人故事。是那个冬季的温暖。美丽乡村建改,让这片古老土地回到了春天。桃花芳菲,风景如画。正是诗画里陶渊明所写的乡村。

徽州歙县桃岭,现属桃源村,是歙北轻吻云端的村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程家先祖自篁墩跟牵徒而来,取名桃岭,并在此繁衍子孙,梦想着陶渊明笔下的安乐生活。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之黎民始终处在苦难中。既便建国后,依然在艰难挣扎中前行。苦难是抺不去的记忆,坚強不屈的中华儿女,从未放弃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今,迎来了新时代……
  
   一、云端的村庄
   溪头进山,沿着爬山公路蜿蜒曲折,一路逶迤地向山顶绵延,到了中店,只见古树婆娑,伸向参天,氤氲晨雾中,码着几座老屋。
   车子右拐,便见前方桃岭拱下山凹中由左向右红黛瓦墙,参差不齐的屋顶马头墙,似时间老人挥策鞭马奔跑着前行,这儿村落以前称桃岭,现在改叫桃源村了。
   村庄是程姓家族世代栖息的家园,程姓家族在徽州属名门望族,是北宋大理学家二程的后裔。
   史传篁墩名姚家墩,东晋时新安太守黄积,卒葬斯地,其子黄寻庐墓居家,姚家墩遂易名黄墩。
   后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因其善政赐以黄墩宅居,徽州程氏从此扎根繁衍。至明程敏政易名篁墩”。
   晨露与暮蔼中一缕缕炊烟升起,与迷雾相互交融,在半空中形成一层蒙胧的云烟,如同披着雾纱的美妙少女,犹抱瑟琶半遮面。与之相辉映的山脚下的另一个村庄叫桃坑。从未见过桃果、亦未见那桃花盛开,村名如何由来,不得而知,我想斯地先祖们定是怀揣了一个梦想。
   山脚与山顶的村庄,都与桃树有关,远望村落都是诗里的画,古朴且有韵味。
   每年春天,诗人或许会想象眼前的村庄,那种是“人面桃花两相映”的画面。
  
   二、外婆一家艰难度日
   我对桃岭的印象缘于那是外婆的家,母亲排行老大,嫁到我们家,而家中久病卧床的外公,还有为了一家人艰难活着而苦苦支撑一个家的外婆。
   母亲回忆起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总是哽咽,那段炼狱般的日子,刻骨铭心,难以平静。村子里全都吃食堂,农户家是不可以存粮食的。食堂的粥是可以照镜子的,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舅舅那幼小的身板,是外婆最为担心的,因营养匮乏,长期挨饿,连说话都缺少力气,能长大成人吗?外婆一声声长叹!
   为了能让一家人活着,外婆去山上弄了些野菜,和入粥中,再没吃的时候,甚至用玉米包衣浸石灰,漂洗后加入其中,还有山上野笋去拿来煨着吃。而这一切,还得象作贼似的防着有人举报。
   母亲来到我们家,娘家那地狱般苟活的一家人总是一种无奈的牵挂,外公无钱治病,弟弟妹妹们挨饿。
   母亲与外婆在我们家住的山上,开了片荒地,种上玉米。我家这山上是山高皇帝远,种点南瓜、疏菜、玉米填饱肚子总没人管的。母亲的帮衬,或许可以解济危难中嗷嗷待哺的弟妹们。
   总有人乘人之危,举报外婆弄资本主义尾巴,村里人威逼外婆来我家山上亲手毁了已经长一人高的禾苗。
   望着一家人忍饥挨饿,而外公身体日渐消瘦,又无力去医治,外婆心急如焚,而刚燃着的希望又扑灭了。一个女人再坚强,也禁不住绝望的打击,绝境中的家让外婆哭干了眼泪。
   母亲只能再辛苦点,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为了多种点玉米,月光下还在竦坑水碓礳玉米,一担挑到外婆家,一担挑回家。
   我每次去外婆家,从下往上爬,看到山下那条很深的山沟,感触颇深。我想,外婆一个人不仅要为外公治病,还要拉扯一大帮膝下儿女,又遇上天灾、人祸,上天也悲怜,石佛落泪,在山下淌出一条很深的水沟!
   这段艰苦的磨难,后来刘少奇总结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灾难是深刻的。
  
   三、舅舅与外婆的情缘
   舅舅终于长大成人了,眼中也不完全是忧伤,也会与同村人去戏水,只是一次游泳中,腿抽筋,差点丢了命,被人救了起来,或许命中注定要记一些事,让你刻骨铭心,也让那年轻的他,更深刻理解人间冷暖和生命的意义。
   桃岭的旱烟是远近闻名的,里东乡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而成就这一美名的因素,除了土质,气候以外,更为明显的优势是村庄的房屋没有高山遮挡。
   尤其银窝、药塘里有十分充足的阳光,烟叶呈金黄色,抽起来有劲道,香气亦十足,而舅舅则很好地传承了从栽培、晒干,制烟丝的绝活。
   曾经,绩溪朋友托我专门去桃岭购买,可见有书上记载徽州旱烟出自汪满田,应理解为汪满田牌烟草,主产地为桃岭。
   桃岭的旱烟从不愁销路,只见舅舅每天在曙光照耀的晨露中掰着烟芽,每片叶子都长得一样大,憧憬着会带来好的收益,盘算着可以给家里添补些东西。很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执政者的荒谬,还是会趺破你的想象。外婆说,村里派人来都拔完了(无语)。村里说每杆烟筒不许超一百棵……
   我后来在外谋生的日子里,回桃岭时,外婆还那么安祥、淡定和从容,于是我乘机给她老人家留下珍贵的照片。第二年夏季再去时,却别去了天国,与大山融在了一起,我伫立坟前,我站了许久,孤寂想了许久……
   以后的若干年,舅舅的日孑已逐渐好转,每日再也不愁吃、穿,却愈发地想念着外婆一生,从未有过美好的日子。舅舅每每想起外婆总是止不住泪水,有时会嚎啕大哭,抽泣不止。
   从舅舅的泪水中,我读懂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那种遗憾人生与悲伤。
  
   四、患难真情
   考坑小姨,她身上总是最具善良的一面,或许多读了两年书,总懂得感恩。或许对家的苦难有更深的感触,舅舅盖砖瓦房那年,夜半三更了,小姨与姨夫还在用小四轮运砖至桃岭拱,只是为了让舅的日子过得体面一点。
   我一般大的胜珠小姨,则表现得异常坚韧与隐忍,每天上桃岭拱挑砖,整座房子的砖,几乎都是她搬的,我在那儿帮忙挑一个来月,感同深受,为了这个家,小姨肩上落下了终身疾病,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柔软女人在关健时刻时铁肩担当。
   那时记事不多,仅从此一件小事,两个小姨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块砖,撑起舅舅的房子,那种无私,还是有点震撼。
   或许她们感觉这个家苦难太多,灾难太深,以至于以后的若干年,还一直惦着舅妈,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后遗,步履蹒跚而艰辛的谋生,爬坡下地、肩挑背扛都极为艰难,总想着让他们到交通更方便的地域安个家,以竭尽所能谋划着,而我们也由于从大山走出来,身上背负太多的东西而无遐顾及。
   老天也会眷顾这份善良与感恩,终于随着国家扶贫济困政策进一推进,舅舅的搬迁计划也迎来了曙光。
   前两年,他们在政府的扶持下,终于搬迁到芽塘下,开启了美好的征程!
  
   五、梅花香自苦寒
   如今舅舅一家,历经严寒的冬日,也迎来了春的阳光,而在那艰苦岁月、外婆一家人因病、因贫而身陷绝境时,亲人间疑心聚力,共克时艰,相互支持,彼此关怀的温暖情怀,一直陪伴着走到今天。
   这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家族,因为有了温度而不缺温馨。每一家的后人,也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彼此感恩,相互携持,以至发展壮大。
   有了这种百折下挠的精神,才会在苦难中磨砺与成长,方能走得遥远。这就是多难兴邦含义。
   而我外婆一家所承受的磨难,正是建国后治国理政探索中百姓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那个年代国家状况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和苦难中结下的那种至纯的情谊,并薪火相传下去。
   小姨们及舅舅一家早已从怨天忧人的阴霾中走向美好,过着满意的日子,虽然离富足还有一段路要走,却没有了愁怨,总能见到开心和灿烂的笑容。我想这是桃岭程家先祖所希望看到的,他们原本名门后裔,自元代来此避难,亦饱读了南北朝陶渊明的诗,选此处世外桃源繁衍子孙。
   数百年后的今天,迎来了盛世国运,而如今,桃岭、桃坑均划为桃源村,并实施田园综合体规划,不就是打造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吗”?
  
   六、诗画里的桃花源
   而今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桃岭也纳入了桃源田园综合体,也算是实至名归!为不负先祖桃岭村命名与期望,也不负陶渊明千年梦想,这儿的人正在打造徽州最美的世外桃源。
   可以想象,这将有无数的陶渊来体验田园牧歌、写诗作画。
   那是桃花盛开的地方。
   此文定稿时,桃源村脊鱼背,正在举行盛大的“滴水香”名茶开园节活动,游人,客商云集于此,为山区人民名优茶开辟新渠道,感谢政府助力,感谢美好时代,人民会越来越好。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徽州歙县桃岭,现属桃源村,是歙北轻吻云端的村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片祥和家园幸福前景。这是鉴证桃源村仓桑巨变。这是一个时代进取的步伐。云端的村庄,一个好有诗意的名字。清晨云端村上露与暮蔼中一缕缕炊烟升起,与迷雾相互交融,在半空中形成一层蒙胧的云烟,如同披着雾纱的美妙少女,犹抱瑟琶半遮面怎一“美”字形容。云村是含蓄而蕴藉力量的,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云村的人们也正是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作者分六节话题来展现以前和现在的生活境遇以及对未来桃花源的美好憧憬。外婆一家的苦难日子,让人心疼,心酸也让人无力,在那个困苦的岁月里一家艰苦只求温饱。舅舅和外婆的情缘深似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桃岭盛产旱烟,经历苦难的人们总是勤劳的,经过一年年的辛劳日子总算可以了。有钱让村里的该子可以读书了,可是外婆老了。舅舅没能让外婆享受天伦之乐。从舅舅的泪水中,我读懂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那种遗憾人生与悲伤。考炕小姨勤劳善良懂得感恩,舅舅一家经历寒冬腊月般的困难生活,在那艰苦岁月、外婆一家人因病、因贫而身陷绝境时,亲人间疑心聚力,共克时艰,相互支持,彼此关怀的温暖情怀,一直陪伴着走到今天。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迎来了如今春暖花开的好日子。全文贯穿外婆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应了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依然渴望淳朴的回归与传承。一些善良与真诚久远的时光,温馨的岁月,困苦的年代,只能在回忆里想起时光不远,余音犹在……在感知中赞赏,为朴实而深沉的文字喝彩!【编辑: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12-26 13:27:59
  祝福陶渊明笔下新时代的桃花源。云端上村庄更加富饶美丽!感谢支持浪花。遥祝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13:38:58
  感谢素心若雪老师如诗画般地美好评述,饱满热情的荐语。
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13:39:11
  感谢素心若雪老师如诗画般地美好评述,饱满热情的荐语。
4 楼        文友:星晨映月        2020-12-26 14:16:14
  在那艰苦的岁月,外婆一家人因病,因贫而身陷绝境时,亲人间的凝聚力,共克时艰,相互支持,彼此关怀的温暖情怀,一直陪伴走到今天,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迎来了如今春暖花开的好日子。阅读此文,深深感动鸿雁老师的这篇文字,即淳朴又温暖。好文。
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14:49:34
  谢谢星晨映月老师泼墨美评,陶渊明一笔千年,如今终于成画了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2-26 16:58:09
  如小溪般的语言娓娓道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读来感人至深,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17:29:41
  感谢李湘莉老师倾情雅评。冬日里来到浪花诗语如佛面春风。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2-26 19:15:03
  遥远的桃花源,在古代只能是人们的一个向往,而今,这样的桃花源,此起彼伏,到处见趣啊。美丽的乡村,就是崭新的桃花源,作者文笔精粹,表达充满激情,点赞。
怀才抱器
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6 20:46:41
  感谢怀才老师驻足赐墨。历经磨难,浴火重生是这片大地子民生生不息动力之源。美好时代人民倍加珍惜,人间处处是桃花。遥祝老师冬安!
10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12-27 07:32:45
  文字朴实而深沉,情感真挚而细腻,好文拜读点赞。生活若有诗意存,心中自有桃源处!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