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山路弯弯白云处(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山路弯弯白云处(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4发表时间:2020-12-28 04:41:57
摘要:徽州的村落,大多藏在山的褶皱之中,山穷水尽之时,突现柳暗花明。山路弯弯,层林叠嶂;晨烟暮蔼中仓桑了岁月的空。和大多数乡村一样,读懂它芳容的儿女,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谁不想回到那诗画的田野?无奈徽州四面环山,尤如蜀道。如今偏远的山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留住那份乡愁?我们在思考。

序言:
   徽州的乡村,尤其偏远的古村落,山青水秀,风景秀丽,人文环境底蕴深厚,随着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乡村旅游的发展应有自己的特色,传承好民俗文化,保护好古祠、古民居、古巷、古桥、古道、这些徽文化元素是我们的根和心灵的归宿;有序利用好农耕文明遗产,开发好大自然资源,让文化的回归和大自然的静美相得益彰,才是做有灵魂的旅游。
  
   最近家乡接连传来喜讯,一代文化巨匠胡适故乡上庄至竦坑的公路建设歙县段投资二千八百万已破土动工,故乡迎来了新时代。
   竦坑人兴高釆烈。自从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竦坑地处歙县边垂村落,因偏僻和道路的险阻逐渐边缘化。
   回望数百年来那繁华竦上古道上绩溪人徽墨、茶叶远远不断的运往屯溪而走向全国;竦坑的酒厂,在山水间飘着袅袅炊烟,迷漫着酒香,酿酒工人昼夜不停地繁忙,酒坊里热汽升腾,光膀的壮汉子脖子挂着毛巾,浑身象酱色肌肉,上下翻腾刚蒸熟的稻米,人头攒动。如同电视剧《红高梁》里面的场景。在弦律中响起九儿歌喉:
   身边的那个田野呀,手边的稻花儿香。高粱熟了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那是著名作家莫言笔下山东半岛高密广袤的大地旷野场景,遍野红高粱,也因此有了高梁酒。而徽州则是四面环山,道路崎岖,酿酒的原材料,要远去旌德驮运,皖南最好的米在渔米之乡的旌德,途经绩溪,翻山越岭。
   每天,十七只骡驮着旌德过来的几千斤糯米行走在阳桃岭上,驼铃声回响在山谷间,骡帮绵延在竦上古道上,脚夫唱着:
   生在徽州、前世不休,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一路上釆茶姑口里哼道:
   里一扭、外一扭哎,竦坑螺丝多个扭;里一弯那、外一弯哎,竦坑男儿代代出高官耶……
   每天,他们行走在古道上,迎着日出,送走晚霞。一路的故事艰辛,也够吴承恩写一番,俨然是一条古徽州歙北经贸的古丝绸之路。
   在竦坑没有史料记载背景下,人们口口相传竦坑竦东焕的人物故事,相传东焕力大无穷,吃饭斗米,挑米十担,砌了个仙人磅,赶着十个撑米担。如今去往绩溪路上仍可见石磅伫立,斯人远去,故事永传。
   读过历史的人都说,竦坑地力太浅,土地贫脊,历史太短,还没有富甲一方的贾商,财力和文化积淀不足以支撑培育杰出的名人的条件,成就事业需文韬武略相辅相成。竦东焕如同历史上的李元霸,没有了李世民,元霸只不过一介草莽,难有成就。
   徽州人认为,培养人才乃离不开诵读环境,是文化积淀厚积簿发、水到渠成的过程。贫脊的土地,为衣食忙碌已耗费太多人力,读书便成了奢望。文化积淀也需要世代传承。
   徽州人传说安徽明朝凤阳,贫脊大地上出了个朱洪武(明开国皇帝),地力拔尽,大旱三年,以致凤阳人世代乞讨为生,吾辈难以置信,从小遇见过凤阳人头缠毛巾,到处要饭。
   村落兴旺发达、名人辈出一直是乡民们朴素的追求。
   脚夫的民谣,道出了徽州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之困境,为了生存,徽州人只能寄命于商,而竦坑酒厂也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原料在旌德,销售则每天脚夫挑酒上屯溪、去武汉。智慧的先祖深知山窝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水质有利于发酵出优等白酒。用上乘糯米精湛技艺,研发出独门配方,“竦坑烧”美酒盛名远扬。
   竦坑村姑的民谣一则描绘山水之美,另一层蕴意当是渴望培育出入仕途的杰出人才,对教育改变村庄命运的美好憧憬!
   绩溪上庄人对竦上公路的动土亦是奔走相告,各种融媒、自媒体争相报导。
   若谈上庄人对竦坑的情怀,早在2013年,上庄镇政府便着手推动到竦坑的公路通道。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上庄人在迷茫中亦在寻找文化的回归与历史定位。绩溪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划为宣城,从此便成了徽州游子,回归徽文化圈一直成了渴望。
   上庄人对竦岭有着万古情怀,有人写了很走心的诗,我还是愿把它拿来一品:
   我虔诚的走在竦岭
   将心化作落下的雨珠
   栖息在如梦的竦岭
   沉沉睡去
   待下一世的春雷
   将我唤醒
   在有梦的竦岭上
   我们又结伴同行
   一直在路上
   绩溪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并于近代培育出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巨人,数百年来其成长的文化脉络,一直延续着徽商贾而好儒的历程。
   而从商积累财富的外出通道,及往返徽州府,去屯溪老街卖茶,悠悠竦岭古道便成绩溪人眼中的"发财古道",故而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
   胡适先祖,世代做茶叶生意,亦是著名的徽商代表,徽州商人在商业上成功后,在教育上的投入亦是达到全国最高的水平。
   宋代以后,徽州的书院数量之多,教育水平之高,文化之发达,均达颠峰。而培养出巨匠文化人,一直是这片土地孜孜不倦的追求。
   南宋的朱熹,清朝的戴震,近代的胡适,他们所处的时代起举足轻重的引领文化发展的作用。朱熹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思想统治中国五个世纪。
   从上庄最先推动与竦坑的公路建设,并极力主张保护好竦坑至上庄的古道的战略思路来看,他们把自己的定位首先是徽州,离开了徽州文化圈,旅游、经济的发展便没了灵魂,没有灵魂的古村落相信是不会吸引太多游客的。文旅核心内容是徽文化、徽商。古建、古桥、古民居、名人故居、古巷、古祠、古村落、古道的保护,都成了灿烂徽文化的符号。由此而延伸的徽商历史脉络(竦上古道),及教育出名人。蕴含是贾而好儒、徽骆驼精神,打的是文化牌,搞的是乡村文旅。
   竦坑的发展战略呢?既然是文化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当年的撑米担民宿还在吗?当年里东乡往返旌德、绩溪去徽州府均在竦坑歇脚,都想品一品远近闻名的"竦坑烧"名酒,如今还能喝上一口吗?
   竦坑的笋炖火煺,是必然要吃的,如今可还有人养着土猪?
   竦坑每年接观音,曾是里东乡重要节日,方圆百里闻风而动,人山人海,民国期间亦是盛况空前,而今可有人记得否?
   竦坑的大块肉烧的徽州锅,上一层,下一层,层层叠叠的幸福感,是用柴灶、两耳铁锅来做的,而今原汁原味还在吗?
   竦坑的先祖荣耀,允许江姓做济阳家庙作为江家祭祖的圣地,那些故事,那些文化传承是否有人整理?济阳家庙保护可曾完好,让人一睹为快?
   江姓人在徽文化中的重要贡献,通过文化乡村之旅,可否让人了解?
   粽子节是最传统的文化节日,保熟节留给后人的遗产,人们吃惯了嘉兴粽,怎么才能让客人记住竦坑粽?
   水碓是农耕文旅,如今恐是一片荒地,客人们能看一看礳玉米吗?
   每到周六,绩溪煤碳山上木坑尖、杞梓坑,大培头驴友均上百人,他们一年四季均不知疲倦地爬山路,走古道,访民居,品农家菜,吃一品锅,一路风景一路歌,可谓丰富多彩,春有百花扮着群山,来到杞梓坑一眼望向东方红方向,四季云海惊涛拍浪,而南边远处遥望溪头方向,在某个雨天后的清晨,忽隐忽现,如同蓬莱仙境,每年外国游人都要来成辉家住几天,在雪地里,风餐赏景。
   杞梓坑那一排排土胚房,因山民的困于交通极度不便纷纷逃离,当前是人去楼空,不见当年喧闹,而夕阳下的土楼,如同阳产旅游景点的凄美。
   山脚下,一条大峡谷直通竹园村,峡谷进山约三公里,堪比绩溪嶂山大峡谷,可谓夏天旅游好去处,可惜一条栈道也没有。
   沿途树林茂密,遮挡了它极为美丽的容颜,一条峡谷进山到顶,便是一排土房,真可谓最古朴的生态宜居、民宿好去处。
   只可惜,杞梓坑成了溪头镇唯一没有通车的村民组,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
   山民们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能放弃自己的家园。
   而今杞梓坑的土搂群资源,作为农耕文明时代遗产和最后的圣女地,是为数不多的好去处,大峡谷的开发,又为生态旅游开僻了新的广阔舞台,值得期待!商机无限!
   前些天朋友圈中,惊现外国友人远道而来组织山地车野营,梦一般的大山,梦一般的原生态,如同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地前来探寻这片圣地。

共 31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故土情怀的散文,作者情感饱满,运笔流畅,言辞犀利,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可谓精彩之作。最近家乡传来喜讯,一代文化巨匠胡适故乡上庄至竦坑的公路已破土动工,故乡迎来了新时代,由此引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细致描写了智慧的徽州先祖为了生存,倾力打拼属于自己“品牌”的过程。作者巧妙引用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他们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懂得培养人才是根本。文中列举多个历史名人,增加了文章亮点,丰富了思想内涵。面对如今的乡村建设,打着民俗特色旅游的旗号,文中作者连环发问,振振有辞,直指人心,令人读罢陷入深深的思考。文章作者回眸过往,注视当今,放眼未来,有抒忿懑,摅忧患,叙欣悦,寄幽情,歌之,颂之,责之,笞之,言辞温柔且铿锵有力。且文章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洋溢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见识独到而深刻,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憾!并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关爱之情厚,热爱之意深!好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浪花诗语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2-28 04:47:35
  感谢投稿浪花,辛苦了!愿作者的家乡越建越好!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冬暖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8 07:57:16
  李相莉老师编辑不辞劳苦,审文宏观把握,切脉精准。荐语饱含深情,不惜泼墨美评。
   太感谢!遥祝冬日安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