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徽骆驼的商业王朝(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徽骆驼的商业王朝(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3发表时间:2020-12-29 15:41:33

徽商,明清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商帮,雄霸数百年,贾而好儒。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打造出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积淀了具有生命力的行商理念,勾画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是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典范!
  
   一、寄命于商,典当"徽骆驼"
  
   前些年在苏州经营一家茶庄,一位长者问茶来自何方?吾答曰:徽州。“徽州?哦!徽骆驼!你们的祖先用骆驼把茶叶运过来。"
   徽骆驼是江、浙、沪一带老人们对徽商的记忆!吾不解其义,直到若干年后,吾去一代文化巨匠胡适故居参观,见其堂屋中鹤然挂着几个醒目大字"努力做徽骆驼"。原来“徽骆驼”早已根植于徽州人血脉中,徽商值得骄傲的代名词。
   江南过去有个说法,叫“无徽不成典”,当铺的头柜朝奉则被称为“徽老大”。在江南人的发音中,“老大”与“骆驼”同音,徽州商人故而也就有了“徽骆驼”的绰号,亦被称为“徽骆驼精神”。
   《江南通志》说徽州商人“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
   素以“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
   “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矣。”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搏取一份商海前程,无怨无悔,至死方休!
   数百年来,徽州人正是抱着这种破釜沉舟的信念,前赴后继地投身商海,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
   这才是真正的徽骆驼精神。
   贾而好儒,审时度势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
  
   儒商”,实际始于徽商。因徽商好儒,亦儒亦商,或先儒后商,或后儒先商,总之是商儒结合,才有了儒商之称。徽商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时代背景。
  
   二、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的机缘
  
   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下移,促使其临近地区的经济首先得到相应发展,中原文化也随之被引入江南。徽州正处在东南经济活跃带苏浙的中心,南来北往的要塞,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徽州地主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化。
  
   《江南通志》亦称徽州”咸有溪山之胜,然岭谷险陋,壤地硗瘠,水湍悍,少潴蓄。不雨易枯,骤雨则山涨暴至”。
  
   缺乏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和与日俱增的人口因数,是迫使徽州人大量外出经商谋生的基本原因;而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外部条件是使徽商孕育发展又一成因。
  
   然徽商至明代初期在盐商行业中其势力与晋商"巨鳄"比仍然很小。
  
   其原因是官督商销的盐引制度(即许可证制度)既大限制了徽商发展。
   明初(1370年),边患严重,蒙、元残余势力猖獗,数次反扑犯我边戌、甚至危及北京通州安宁,军队长期驻守边塞,仅粮食供应缺口达150万担。山西行省出妙招:用准许进行食盐贸易为条件,招览商人运粮支边称之为“开中法"。由盐运司督促商人指定区域销售。晋商山、陕商人近水楼台,有的索性就在边塞地区招募流民,开荒屯田,用粮换盐,甚至连运费也省了,真乃出尽风头。
  
   而徽州则“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饥色,三日不至有饿殍,五日不至有昼夺"哪里去征粮?且去边塞千里迢迢!
  
   既便是营商环境极为不利,徽州商人仍然急国家危难之急,千里运粮支边塞,体现了徽商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公元1492年,明王朝改用“开中折色法”,替代“开中法”。所谓“开中折色”,就是原来是招商纳粮,现在改成纳银解部,(即交钱买许可证)然后直接到盐场支盐。
  
   新政免去了边塞运粮之苦,为徽州商人雄霸两淮创造了契机。徽州人开始大量涌入扬州、淮安等地。
  
   三、徽商的文化自信
  
   明盐业自″折色法"即纳银解部法实施以后,徽商大举进军两淮盐业,与晋商商战如火如荼。而近在咫尺的两浙盐区各盐场产量忽高忽低,很不稳定,官府责成按时以固定数额纳税,造成制盐工人纷纷逃亡,盐税大减。徽州府歙县人程正奎向官府进言:根据产量灵活纳税。却遭众人反对,他们言之凿凿:高皇帝法,迄今数十百年,安敢议纷更?程正奎笑曰:高皇帝法,数十百年,法穷矣!穷則变,变則通,庶可为长久计。程正奎建议最终为朝庭所釆纳。
   徽州盐商是依道经商,依义行事,商业道德、诚信非常好,所以在中国的商业群体当中必定会脱颖而出的,这是他们的优势。
   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互助意识
   不怕失败、败而复起顽强韧性
   面对实力雄厚的山陕商人,徽州人采取了一贯的抱团作战方式。徽商之所以能在扬州、两淮站稳脚跟,而且独占鳌头,与他们文化人格有关。
   据传,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清乾隆初年的一个除夕之夜,程姓徽商偷偷溜进空无一人的两淮盐运司鼓楼,无法与家人团聚竟是程某运盐时盐船倾覆,一下子亏银四万两之巨,为逃避讨债人纠缠出此下策。就在百般无奈时,同乡吴某因欠债十万两,也来这躲债。两人互通情况后,吴某说道:我这尚有五万两银子,还债虽然不足,接济老兄倒还绰绰有余。干脆,我把这五万两借给你,你也好踏踏实实过个年。
   感激不尽的程某回去后,随即置办了一桌佳肴美酒送到鼓楼。他对吴某说:阁下大恩不言谢!今晚就让我安心陪你守岁吧!
   辞旧迎新之际,两名患难与共的徽州商人开启了新的合作之旅!
   正是这种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互助意识;不怕失败,败而复起的顽强韧性;徽商在商海博弈中最终独占鳌头。
   清代《两淮盐法志》从侧面印证了这场争斗的结果,该书一共记述了80名盐商代表人物,其中,徽商就有60人,山陕商人各10人;而据《两浙盐法志》记载,在35位著名的盐商中,徽州人就占据28名之多。
   公元1617年,明政府再次改革盐法,推行“纲盐法”,明确了盐业专卖制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世华解释,所谓“纲盐法”,实际上就是盐商的专卖制度,手上有盐引的商人统统编入纲册,分为十纲,每年有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凡是纲册有名的商人可以获得永久的专卖权。所以,“纲法”的实行对徽商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徽州的盐商取得了世袭的垄断权力,而徽州盐商的巨额财富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的。郑景濂被成功列入纲册,经过数代经营,逐渐构筑起显赫两淮的郑氏盐业家族。
  
   四、宗族影响力无处不在
  
   在徽州著名摄影师张建平先生出版的画册《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中,首次披露了一幅画有49人的《鲍氏祖容像》。这幅祖容像画的主人,正是清朝著名徽商鲍志道家族。画中的鲍氏族人共有49人,从明嘉靖年间的鲍氏十五世祖到清嘉庆年间鲍氏二十五世,年代跨越近300年。这是徽州目前发现的人数最多、年代跨越最大、画面最为华丽的祖容像,为世上罕见。据张建平介绍,在徽州发现的祖容像中,一般多是一人或两人画像,像这样一口气画了49人的祖容画像,目前还是首次发现。
   这幅长2.5米,宽1.6米的巨幅画卷,从完工至今已珍藏两百多年,它记载着一个庞大徽商家族,祖祖辈辈纵横商海的努力和坚守。
  
   徽州是典型宗族社会,宗族影响力无处不在,在商业活动中,父带子、叔带侄、舅舅带外甥、亲属之间、邻里之间抱成一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徽商则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近代徽州人胡适,早就认识到徽商宗族团体的优势,他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
   胡适所说的“大绩溪”实际上就是靠宗族纽带联系的散落于各地经商的绩溪人团体。宗族意识隐含的强制性在这里起着关键性作用。
  
   徽商发迹后对文化发展之贡献
  
   徽商发迹后,努力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公元1634年,徽州盐商子弟郑元勋,做了件大事,在扬州修了座颇具文化味的园子一一影园。
   公元1640年,影园黄牡丹盛开,郑元勋邀文人参加别开生面诗会。文人墨客现场赋诗,扬州诗会有约定成俗,既现场赋诗,当场刻印,三日内尚可改易重刻;而这次则不同,用匿名方式赛诗。十七位大师现场赋七言律诗数百首,郑元勋命人重新抄录隐去作者,送文坛领袖钱谦益评审。南海黎遂球所作十首一举夺魁。郑元勋令人特制两只黄金酒怀,内刻"黄牡丹状元"五字以示奖劢!影园黄牡丹盛会一时被传为佳话。
   梁启超书:扬州盐商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与欧州文艺复兴,有异曲同工之妙。
   祁门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二人虽为一介商人,却主持诗坛数十年,身边聚集数百位文人诗客。“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
   公元1772年,乾隆开馆修《四库全书》,全国献书共500种以上共四家,除一家为宁波人所献,其余三家均为徽商所供。
  
   【学者专家眼中的徽商】
  
   徽州人首先是在宋代利用科举文官制度确立之际,以尚文重教来回应与时俱来的第一次挑战,纷纷进入了官僚集团,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到了明代中叶,他们借这个大航海时代的出现、国内商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又大举向商业进军,取得了经济上的突破,也可以说是第二个回合的成功。我觉得徽商在全国的重要地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织成徽商严密的、庞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一种创造,对今天来说也是很有作用的,特别是网络密集的地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长三角今天是引人瞩目的,和徽商当年的经营恐怕有关系。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显恩
  
   徽州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代表地区,它曾经经济发达,同时,它还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些东西曾经辉煌过,我们想让它再度辉煌,怎么辉煌?首先要保护好,保护好这个根,要让新的文化在这个根当中自然生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
  
   徽商在历史长河中,把儒家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重视教育的儒家传统;
   崇尚儒雅的社会风气;
   维系族群的宗族观念;
   刚健有为的进取斗志;
   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
   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互助意识,
   不怕失败、败而复起顽强韧性。
   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家国情怀,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徽商文化,是留给这片土地子孙后代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共 43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徽骆驼是一个传奇,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方财富。徽商以儒行事,互助进取,共同发展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徽州经济常胜蓬勃,离不开每一位徽骆驼的努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名商造一地财富,读罢此文,敬意心生,羡慕人杰滋地灵,人勤养地宝的安徽,盼有机会亲临福地,学而习之。感谢赐稿佳作,品味徽商精神。【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20-12-29 15:42:58
  笔触细腻,思想成熟,欣赏佳作,遥祝冬安。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9 16:05:25
  望雪老师辛苦了,感谢辛勤编辑并赐墨雅评。祝老师冬安!
3 楼        文友:星晨映月        2020-12-29 17:07:44
  徽商文化,是留给这片土地子孙后代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好文笔!愿徽商文化永存,徽州精神永存。
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9 18:08:31
  感谢星晨映月老师泼墨雅评。曾经徽商的那份荣光早已远去,留给后人灿烂的徽文化,让我们汲取营养。这片土地定会技繁叶茂。祝老师冬安!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2-29 19:01:21
  拜读佳作,为佳作点赞!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写作愉快!
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0-12-29 19:36:57
  谢李相莉老师驻足留香,读李老师佳作感觉别有洞天。遥祝老师冬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