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新版《空城计》(传奇小说)
诸葛亮失街亭后,很快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所领五千军兵有一半运粮草去了,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诸葛亮登城一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兵分两路向西城奔来。他依然镇定自若地说:“大家不用惊慌,我自有退兵之计。”诸葛亮来到大厅之内,召集文臣武将开会,传下军令:要偃旗息鼓,军士各守岗位,不得高声言语,随便出入。大开四门,每门派二十名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
诸葛丞相把一切事宜安排妥当,自己款款走向城墙,坐在高高的城楼上。鹤氅纶巾,身边仅有二小童,一捧宝剑,一执麈尾。小童走上前焚起香来,案桌上摆着一张凤尾琴,诸葛丞相坐到凳上,把宽阔的道袍鹤氅摆正,张开双袖铺展,伸出双手放在琴弦上,缓缓弹奏起自己的《卧龙吟》,等待司马大军前来。
司马懿率领大军风驰电掣般向西城扑来,一路上黄尘滚滚,人喊马嘶,行动急速,飞驰的马蹄声振动四野,不到半个时辰,魏军前哨来到城下。见到如此情景都不敢前进,急忙回报司马懿,司马懿不相信,命队伍停止前进。自己上前骑在马上远远望去,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之上,神态安然地弹奏琴曲,悠闲自得,好像什么顾虑也没有。
这时大队人马已经兵临城下,司马懿观察到整座城内秩序井然,安静整肃,没有军马移动的迹象,大门外洒扫的仆人,神情自然,毫不惊慌。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一定运筹帷幄,做好了安排,大军埋伏在城内,专等我军前来。那城外四周山下一定也有埋伏,专门劫杀我们的退路,而且与城内遥相呼应,我军将会腹背受敌。他心想不好,中了诸葛亮奸计,急忙对两个儿子说:“赶紧撤兵,这里有埋伏。”可司马师,司马昭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对父亲说:“父亲且慢,看上去这像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摆出一副安闲自在的样子给我们看,他想掩饰城内的空虚?”司马懿被两个儿子提醒,按住兵马,稳住阵脚,在远处继续向西城楼上观望。司马懿心想:“他即使做好了埋伏,为什么要这样昭示世人呢?这过分镇静的背后掩藏着什么呢?”司马懿想到诸葛亮的西城,并没有多少人马,他也不可能一下子调来天兵天将相助,这大概是他的稳军之计。他对两个儿子说:“诸葛亮平时谨慎办事,从无冒险,今日为何要冒如此大险?”司马昭说:“因为他城内无兵,要逃跑也来不及,不逃跑只能被我们瓮中捉鳖,只好破釜沉舟,来此一计迷惑我家父子。”司马师也说:“诸葛亮真是奸诈至极,此计策不是常人敢用的,确实是一招绝计,我父子不能上他的当,我们冲进城去,活捉诸葛。”
司马懿一向谨慎小心,他多次领教过诸葛亮的厉害,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忙说:“让我再来听听诸葛亮的琴声,从中能听出他的内心虚实动静。”楼中传来和谐琴曲,旋律在音域内不断跳跃,如有高山之巅,飘忽无定云雾缭绕之感觉。音韵时隐时现,节奏活泼,泛音清澈,息心静听,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音律轻快如歌,好似行云流水,扬扬悠悠。
司马懿是懂音律的,他听到这里傻了眼,觉得诸葛亮心中稳如磐石,镇静坦然,琴曲自然流畅,毫无慌乱杂音,难道他真做好了埋伏?
可是司马师,司马昭等不及了,觉得父亲过于谨慎,会错失良机,催促父亲赶紧进城。司马懿拿不定主意,正犹豫间,诸葛亮琴弦突然崩断,司马昭可不管这些,挥起长戟向前指挥大军,大声喊道:“将士们,随我冲杀进城,活捉诸葛,升职三级,杀!”军马听到将帅呼喊,都奋不顾身向前冲杀,一窝蜂地奔进西城,城边洒扫的军士早被踏成了肉泥。城内只有二千多老弱军兵,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顷刻之间刀枪剑戟,尸体横陈,血流成河,被全部绞灭。司马父子带领将士冲上城楼,诸葛亮看看大势已去,他的计谋没能奏效,心里坦然从容。为报答汉刘先帝,拯救汉室天下,续汉朝国祇,走出隆中,是要施展一番抱负。今日遇人不淑,生生被马谡害死。心想老夫今日以死报国,去见先帝了。我死不足惜,可惜大汉国运如此,虽然尽心竭力,也无回天之力。想到这儿,他走到碟墙边,整整衣冠仪态,展开袍袖。司马懿一看,急忙大喊:“诸葛先生慢来。”可诸葛丞相已经从城楼一纵身,毅然跃下,张开了宽大的袍袖似飘飘欲仙,这时一朵五彩祥云飘到城头,恍惚间,诸葛丞相似飞入云端,踩在祥云之上,向远处飘然而去。可又分明看到了诸葛丞相的躯体横卧城下,这时司马的军兵上去就要砍头,去向魏王报功。突然狂风大作,一股黑风卷着沙土吹来,把军士吹向后边,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当军士们再次睁开眼向前看时,哪里还有诸葛亮的尸身?大家揉揉眼睛,定睛再仔细一看,地上什么也没有了。正奇怪间发现那朵五彩祥云,在头顶飘旋,一个身着道袍的人飘然而立,向西天飞去。诸葛丞相已经化作神仙,飞离人间,司马父子惊悚万分,觉得诸葛亮确非凡间俗物,只得收兵下楼。
诸葛丞相乘云而去,御风飞逝,沿途看到天界景物绮丽,山峰耸立,连绵不断,草甸广袤,绿草茂盛,鲜花盛开,朵朵娇艳。空气清新净爽,仙鸟飞来飞去,鸟鸣婉转悦耳,远处雪峰高大,冰清玉洁。诸葛亮踩着祥云降临南天门,来到凌霄宝殿之外,早有执星官报告玉皇大帝,玉皇宣诸葛孔明觐见。诸葛亮飘飘悠悠进入宫殿,看到玉皇大帝高居五彩宝座之上,两班仙官排列有序。各路大仙看到诸葛孔明到来,深感奇怪,诸葛孔明在凡间指挥大军与曹魏作战,有何闲暇来此游逛?
玉皇大帝声如钟馨,大声动问:“下面可是诸葛孔明?”诸葛亮诚惶诚恐:“在下凡夫诸葛亮。”
玉皇大帝惋惜地说:“我已知晓,你的西城被司马父子踏平,你已魂归仙宫,今日可以交差位列仙班了。”
诸葛亮面露愧色:“玉帝英明,已为村莽作了安排,诚领。”
诸葛亮说完不肯归班,欲言又止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向玉帝恳请:“玉帝能否再借臣下十年阳寿,让臣下还魂返回下界?臣下愿意再率西蜀大军征讨魏国,完成蜀国霸业,再续汉朝国祇?”
玉帝面有不悦,果断拒绝:“卿阳间寿命已尽,不可违背天意,汉朝国祚已尽,作乱天条,反而造成天怨民怒。”
“再说了,你的阳身已回汉中,军士们正准备运回成都为你操办丧事,不可再去兴妖作怪,扰乱天地秩序。”
诸葛亮不敢强求:“遵照玉皇大帝圣意。”
司马父子得了西城蜀国军粮,全部查收,派大队军马向渭水之南马不停蹄搬运粮草。司马懿整动军马继续追杀,要消灭西蜀军于剑阁关外,忽然山坡后喊声连天,鼓声震地,关兴张苞分别杀出,军中顿时大乱,司马懿看到山谷中都是蜀兵,不敢恋战,率兵退回。大军西城休整一日,第二日继续挥军西去追赶西蜀大军,夺回上庸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媚郡,阴平郡,赵云王平关兴张苞魏延马岱知道丞相已去,不敢恋战,率领大军节节撤退。连日来,一路狂奔,退回汉中,再不敢出兵。司马大军继续向剑阁关涌来,收服了被诸葛亮占领的所有魏国土地,从此魏国的地盘更加扩大,蜀国派军固守阳平关,葭萌关,涪关,绵竹关,剑阁关几大关隘,从此不敢再出祁山与魏军交战。
战后局势形成,魏国疆域更加广大,兵源充足,国势强盛,一直想攻取成都,但由于关隘险要,大军无法长驱直入,谋士反对用兵,从此相安无事。东吴富庶,地域广阔,魏主眼馋,早有南下之意,但吴国政治清明,上下团结一心,边关固若金汤,魏国不敢贸然侵扰,三国局面稳定,再无战事。五十年之内兵戈未动,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有序,民生得到恢复,人民不再流离失所,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再说诸葛孔明升入仙班,专管凡间豪绅贤达升仙之事,倒也清净,无事烦扰,悠闲自在。这一日驾祥云巡游各地,飘逸幸游来到峨眉山峰,从青云之上向下观望,发现这里紫气升腾,岚风澄清,祥云朵朵,环境清幽,树木蓊郁,鲜花簇簇。他按下云头,落入一处仙界。直见天门上书写四字“蜀汉天宫”,他轻步慢行,进入宫内。仙娥报于宫主:“诸葛仙人到。”诸葛仙人猛然看到是蜀国汉皇帝刘先帝,急忙迎上前去,正要行大礼,刘皇帝赶忙搀扶:“使不得,诸葛仙人,你已非凡胎俗身,大仙降临,你我位居同等,不可乱了礼法。”诸葛仙人打躬作揖,向刘皇帝问安:“亮无能,未能完成先皇托孤大业,功业未成身先死,早早追随先帝而来,请先帝责罚。”刘皇帝忙说:“不能怪诸葛仙人,天命如此,你我不得不遵。”二人执手来到座塌之上,久别重逢,万语千言,共叙离情别意。二人同在仙界,对凡间诸事,居高临下,能够洞察分明。刘皇帝安慰诸葛仙人:“吾汉气数已尽,你我无回天之力,即使重回凡间再战,也不可重兴汉室,一统天下了。”说完他们长长地叹气,感慨万千,觉得世事皆有定数,人力不可作为。既然位列仙班,但可尽情享受,不要再为凡间之事烦恼。宫娥早已端上鲜果美酒,在这清静幽雅的仙宫,刘皇帝让天官传唤关张二弟来饮酒会客。不一会儿功夫关张二人驾青云落入宫殿之外,宫娥引入与诸葛仙人会面,蜀汉江山几位创建始祖,汇聚蜀国天宫,唏嘘感叹,久久不能平静。而后坐下饮酒,同享神仙生活。窗外云雾缭绕,天宇开阔,几位大仙身心清明,再无烦恼,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原创首发)
在空城计这一事,与其说司马懿是被诸葛亮的虚张声势所吓跑,倒不如说是司马懿在进行一种不被外人所知的自救方式。司马懿在诸葛亮的空城计面前自动退兵,其目的无非是想让诸葛亮继续存在下去,这是一种权术。因此,空城计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之间的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一种知已知彼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