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我的诗词情结(散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是他于1935年10月写的《清平乐·六盘上》,这首词随口吟来,叫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朗朗上口。对他的诗词,我能脱口吟出来的还有不少。我从未刻意去背诵他的诗词,但他的诗词有许多却是可以背诵出来的。唐诗宋词我专门去读过不少,由于我天生的记性不好,到现在也背不出几首来。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说起。
他的诗词,主要是律诗和填词,属于格律诗词的范畴。在现在,对于一般人说来,接触和了解格律诗词,应该从小学课文,不,甚至在学龄前就应该有所接触,比如,“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些诗句从几岁的幼童口里就可以听到,尽管这些幼童并不理解其中的诗意,但从小的熏陶会成为日后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基础。可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在那个时候,一般是在读小学以后,可能在初中之后,才可以接触到这些古代诗歌。问题就出在于,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运动爆发了。在随后的十年当中,古诗词一直是被列为所谓的“封、资、修”的东西被禁止,唐诗宋词从学校的课本中消失了,市面上也看不到这类书籍。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除了当时读完初、高中的学生,年岁再小一些的人,对唐诗宋词的了解是一片盲区。如今到了这一把年纪时,再谈起唐诗宋词,只能是后话。
在那时,我不知道有唐诗宋词,但知道他诗词。最早接触的格律诗词,恐怕就是它了。那个时候,他的书(著作)和发表的讲话(语录)是当时最时髦和流行的文化之一。当时国家和行政机关经常在报刊和杂志发表他的诗词和语录,一些群众组织或群众团体也经常摘抄一些他的诗词的断落,作为活动的口号。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清平乐·六盘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等就是当时很时髦的口号。大专院校和中学生进行活动时,就经常打着这样的横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知不觉的会读会背了不少的他的诗词,像他的《七律·长征》,词《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等,都可以随口读来。虽说当时不懂什么他的诗词里面有什么平平仄仄,但是他这些诗词恢宏、豪迈、深邃的诗意却深深的吸引着我,感觉到诗词是可以表达个人情绪和意志的,一种很好的文学体裁形式,不谙文学的我就这样在喜欢他的诗词的情况下,潜意识的、不知不觉吸收了关于诗词格律方面的一些东西。
在那个时候,没有专门发行的他的诗词的书籍,看到的都是一些油印宣传册子或是在报刊上登出的,也无法收藏,最后是靠读熟记住。只是到了运动结束之后(1976年),随着改革开放,古典诗词方面的书籍才渐渐多了起来(1980年后)。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的手头上终于有了一本精装版的《他的诗词选》(人民出版社出版)和《诗人他》(珠海出版社出版)一书,才开始真正地对他的诗词进行较全面的阅读和理解。但当时,自己仅仅停留在阅读和欣赏他的诗词,而没有过任何格律诗词的写作。
2008年初,自己第一次在雅虎网站建博,到后来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对格律诗词写作理论的深入学习,先后在网络上发表了格律诗词100多首,从律诗的五言、七言,到填词《十六字令》和220字的长调《戚氏》,都一一写过。在这过程中,我又多次重读他的诗词,但我眼中他的诗词依然是那么光彩夺目,即使是重读,有些诗句在读到时仍然让我激动不已。尽管唐诗宋词大家作品摆在面前,但丝毫也冲淡不了我对他的诗词的热爱。
他的诗词多以豪迈、雄浑、大气而著称,其《沁园春·雪》是最具代表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情感深厚、执着、气节高尚的作品,如《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也有以他的睿智用诙谐、幽默的笔调表明自己立场、抒发革命志向的作品,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他作为一个革命家、诗人,在他的诗词里面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他用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广阔的视野以及渊博的学识,将古代著作和古代诗歌中的许多典故,运用到诗词写作中,看他的诗词,可以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和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这是近代史其他的诗人无法比拟的。
在我具备格律诗词写作理论之后,回过头再来看他的诗词中平平仄仄,从诗格的严谨性来看待,总体上是把握非常到位的,可见他在格律诗词写作技术上的功夫。虽说在他一些诗词中,偶尔也有个别用字有和不合平仄的之处。但是这些微小的瑕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近代伟大诗人这个称号,他是一个认真和谦虚的人,对他人提出诗词中的这些微小问题,也是能认真而慎重纠正,一个伟人的宽广胸怀尽显其中了。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别的情结。我学写格律诗词不是从唐诗宋词里面走来,而是因为他的诗词,因为他的诗词而造就了写作格律诗词的情怀,是在接触他的诗词30多年后,才去认真学习和研究格律诗词里面的那些平平仄仄,这是一个世纪的跨越,是从一个十几岁的青年到作了父亲之后才完成的一个过程。
我对他的诗词情结,也许就是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梦想,一直到了知天命的岁数才得以实现。尽管现在自己写的那些诗词的诗意有些不怎么样,但终究是堂堂正正的格律诗词。
2017年有机会去了一趟井冈山景区,当看到曾经的红色根据地人民在新时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对领袖的崇敬与爱戴更具强烈,与他的诗词唱和油然而生,便写下了与他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唱和的填词:
水调歌头•上井冈山(新韵)
崇尚伟人事,今上井冈山。
几番梦中约赴,如愿至峰前。
革命摇篮美景,一片祥和富裕,不见旧时颜。
感触万千涌,欣喜舞翩跹。
先烈志,化春雨,润泽园。
英名与世长存,豪气撼人间。
历史难容诋毁,实事多于雄辩,国盛兴民圆。
红色帜鲜亮,领袖志擎天。
他是一代伟人、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绝非是我们用三言两句随便可以评说的。我对他的诗词的情结,也仅仅是从格律诗词写作这个角度去感受,在那个没有唐诗宋词的年代,因为能读到的格律诗词——他的诗词,成了我的唯一,这个唯一,到后来促使我对格律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好,并去认真的学习和写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没有与他的诗词这个情结,恐怕就没有后来痴迷格律诗词的我。
这个情结,将永存我的记忆,陪伴我一生!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