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情】故乡的泛水泉(散文)

精品 【八一•情】故乡的泛水泉(散文)


作者:华为 秀才,184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22发表时间:2021-01-22 10:18:20

【八一•情】故乡的泛水泉(散文) 我的老家是一个叫作料沟的小村子,在我小时候,农村是没有自来水的,要吃水先得打井。可我们料沟村就不用打井,因为我们村有一眼泛水泉。泉眼位于村子中南部坡池底的沙缝中,泉水清澈见底,清澈常年不断。在泛水泉的出水口下方,有一个用石头砌筑小水池。由于水池不大,人们又舍不得让这泉水白白流走,于是就在泛水泉的下游不远处又砌了一个大的蓄水池。有了这个大蓄水池之后,先前那个小水池就成了村里人专用的饮用水取水地。而那个大蓄水池,则供人们洗衣服、洗菜或灌溉用,蓄水池下游的引水渠,是牛羊饮水的地方。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来泛水泉挑水的人川流不息,每天天麻麻亮的时候就有人挑着扁担顺着小路来到泛水泉边,谈笑声夹杂着哗哗的舀水声不绝于耳。
   在盛夏的中午,泛水泉沿岸凉风习习,洗衣服的女人们用棒锤锤衣服,那声音响成了一片。洗干净的衣服搭在路边的荆条上晾晒,累了的女人们凑在一起笑谈自己家那个“死鬼”,诉说自家那本难舍难念的经……
   孩童们则挽着裤管,光着脚丫或在水渠里嬉戏,或在河岸上观鱼追蝶。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孩子们在小河里欢闹,青蛙就被惊得停止了欢唱,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它们就再次开始大合唱,仿佛是故意和我们打比赛。贪玩的我们往往会忘了时间的存在,当大人们赶着牛来这里饮水,挑水来的邻居大声吆喝着再不回要挨鞋底子了的时候,我们才匆忙穿上鞋子伴着叮当的牛铃跑回家去。泛水泉带给我们这些山里娃的快乐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尽管泛水泉的泉眼没人看管,但乡亲们都不会让牛羊靠近泛水泉的泉眼和那个小水池,即使是最淘气的孩子也不敢到泛水泉的泉眼那里戏水,更没人敢在那里洗衣洗菜。这不是因为泛水泉有神灵护佑,这是淳朴的乡亲们代代相传的乡俗民约。因为有了这最朴素最有约束力的约定,才让这四季常流的泛水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料沟村人,时至今日,这泛水泉里的泉水依旧在欢快地流淌着。
   虽然我们村不需要打井和淘井,但泉水是不会自己流进水缸里的,所以挑水这活是每天必须干的。没挑过水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挑水的艰辛。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每次去挑水我都喜欢跟着他,以至于现在还能想起父亲挑水的样子。
   父亲是挑水的行家,不管水桶怎样晃悠,也不管路如何坑洼不平,父亲总是那样神态轻松,如履平地,桶里的水也绝对不会溢出一滴。那时的我还很小,还跟不上父亲的步伐,就会在他身后喊“爸爸等会我,慢点走”。
   每到这时,父亲总会停下来等我。当我们父子俩来到小水池边上的时候,父亲会让我坐在池边那棵百年杜梨树下歇歇脚。小小的我坐在树荫里看着父亲将两只水桶打满,放到干净的草地上。这时我会跑过去,趴在桶沿上美美地喝几口甘甜的泉水……
   等我长大些之后,就和二哥一起抬水,我俩每次只能抬大半桶水。二哥心疼我,每次都让我走在前边,每次都把水桶拽得离他很近。可即便如此我的肩也被压得生疼,腿肚子也不由自主地打哆嗦。当我俩抬把水抬到家时,桶里的水只剩下一小半了。
   那时候父母都在地里忙着打理农活,水缸里没打满水,母亲中午回来就没法做饭,地里的父亲和姐姐大哥他们就得挨饿。所以我和二哥再累也得把水缸打满。于是我们哥俩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泛水泉和水缸之间,终于在母亲回来做饭之前把水缸里装满了水。
   再长大一些之后,我便开始独立挑水,最初我只能挑两个小半桶。第一次挑水的时候,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努力保持扁担平衡,同时不让前面的桶底碰地。由于没有经验,扁担在我肩上移来移去,桶底还是不断地被磕在地上。当我把水挑回院子时,我的双脚如从泥潭里拔出一般。鞋面、裤腿都是湿的,桶底也粘了厚厚一层泥土。
   俗话说熟能生巧,随着挑水次数多了,我也找到了诀窍。首先要掌握好平衡,挑起和放下水捅时也要轻挑轻放。歇的时候要选一个平坦干净的草地用来放桶。从家里到泛水泉那,来回得二里多远,而且还不是平地。挑一次水就像负重翻山越岭一样,挑满一缸水得来回五六趟,其难度和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我参加工作之后,每次回家总会先看水缸,然后就是抄起扁担挑着水桶去泛水泉,直到把水缸挑满为止。遇上种菜的时节,我也会把水挑到地里。这活渐渐地成了我回家时必做的一门功课。扁担磨光了,双肩磨出茧了,我觉得自己和父亲越来越像了。
   挑水虽然不是农活,但却是各家各户每日必做的事情。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年头长了就形成了一个习俗,那就是在初一这天人们不担水,但各家各户都要赶在年三十前把水缸担满,以供过年这一天所需。所以,每年年三十前的那几天,在通往泛水泉这条路上,会出现排队挑水的壮观场景。等到了初二初三这两天,挑水的队伍里会出现一些陌生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村的“姑爷”,看他们好笑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城里人,没干过这样的活。我的姐夫们也都给我家挑过水,不过他们挑水的本事不比我差。所以,我家的五个姑爷曾经让全村人交口称赞。在那个年代,勤快能干的年轻人到哪都吃香。
   由于水来之不易,所以我从小就保持着珍惜每一滴水的习惯。当我离开家乡参加工作以后,即使喝上了自来水,但珍惜水的习惯也一直保持着。
   记得我家买第一台洗衣机时,妻子开心得不得了。因为有了洗衣机,爱干净的她就可以让全家人的衣服随时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是到了夏天,出了一身汗之后,衣服上的味道很重。以前都是用手洗,现在交给洗衣机就行了。不仅洗得又快又干净,而且还不费任何力气。可我却固执地坚持用手洗衣服,只把洗衣机当成甩干机来用。
   妻子对此很不理解,我就对她说:“用洗衣机洗衣服,太浪费水了。”
   妻子还是不理解,她说:“买洗衣机不就是为了省时省力吗?如果都像你似的,这洗衣机还卖给谁去。再说,水又不贵……”
   对她的话我没立刻反驳,妻子是从小就没挑过水,自然不知道其中的辛苦。后来我和妻子一起回老家料沟村看我的父母,到家后我按照老习惯担起扁担挑起水桶就去了泛水泉,妻子非要跟着我去看新鲜。
   当我挑着水桶往回走时,她看我挑水的样子很轻松,于是提出要试一试。这一试不要紧,不但没担起水桶还险些把水都弄洒了,吓得她再也不敢尝试挑水,只是在回去的路上不停地问我累不累。挑水能不累嘛,只是有了她的关心,再累也不觉得累了。更让我开心的是,从料沟村回来之后,她就养成了和我一样的珍惜水的习惯。
   如今我离开料沟村已有二十多年了,老家已早成了我梦中的驿站。老家通自来水也很多年了,我用过的扁担和水桶或许早已不知去向。但老家的泛水泉依旧在潺潺地涌流,那泉水依然清澈绵甜,只是不见了去那里挑水的乡亲们。陪伴泛水泉的是静谧的山谷和泉水中上下起伏的落叶。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中曹学军)
  

共 26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提起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故乡的山山水水,在我们心里永远无法抹去。岁月愈久,记忆越深。一眼滋养了一代代故乡人的泉水,在作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根本不用刻意修饰,便从作者笔端汹涌而出。真实、自然、深情。华为老师的文字,以纯朴自然见长,每每读来,总会让人在心里涌起一股思乡之意。这篇文字,就如同文中的泛水泉一样清澈甘醇。感谢作者的文字,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乡愁的滋味。【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12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1-22 10:19:24
  文字如清泉,滋润读者心田。
燕山客
回复1 楼        文友:华为        2021-01-22 14:27:47
  感谢燕山老师一如即往的编辑支持,祝好!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1-01-22 14:01:06
  家乡的泛泉水,让人一辈子的怀念。纯朴的笔法,自然的景物描写,浓郁的亲情,是此篇文章的特色,珊瑚很喜欢。感谢老师分享,期待老师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冬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2 楼        文友:华为        2021-01-22 14:32:44
  谢谢您的美评,感谢八一这个努力上进的团体,新的一年里,继续向大家学习,共同更上一层楼!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1-01-22 19:10:01
  清新的文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拜读美文,葳蕤问好,精彩继续!
春草葳蕤
回复3 楼        文友:华为        2021-01-22 19:48:48
  感谢老师的指导,点评,遥祝新年好!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1-24 20:34:09
  故乡的泛水泉,清列甘甜,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故乡的人。饮水思源,故土难忘。好文章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感谢支持八一征文活动,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华为        2021-01-24 21:29:15
  谢谢编辑老师的点评,更期待老师的支持,我们共同加油!
5 楼        文友:奕雪悠然        2021-01-25 17:23:39
  华为老师的这篇散文,如清泉流入我心田。我虽从小生活在县城,但当时也没自来水,小小年纪也要到井里去挑水,而且井很深,站在窄窄的井沿上,往上拉着绳子提水,这情景记忆犹深。好文,欣赏学习了。遥祝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华为        2021-01-26 22:27:38
  感谢老师的点评,虽然我们没相同的经历,但从文字的交流中产生共鸣,让我深感创作的愉快,再次谢谢您的支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