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油条〔散文〕
提起油条一词,我估计全中国人应该都知道吧!油条对我们国人而言,真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味了,也是国粹之一种,可以称为国味的了。我是从小时候记事起就对它充满了温暖的记忆。
我的舅爹就是个开小饭店打大饼炸油条的。我生在上个世纪的七零年代,记事都在八几年吧!那时候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春风才刚刚吹遍神州大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普遍较低。油条对一个普通孩子而言,那也可以说是奢侈品啦!记得门旁邻居大叔每次赶袁集买回三、四根油条,哪里舍得回来就给他家孩子吃啊!都是用淘米篮盛起来再吊到屋梁嘴上的钩子上。孩子们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不过他家孩子也多,一个儿子三个闺女,仅凭地里刨食上哪儿能有油条吃呢?像我就不同了,平时可以去舅爹的小饭店里吃大饼夹油条。每逢下雨天,舅爹的小饭店不开张,一家人就在家里炸油条吃。我除了能在当时吃得肚饱腹圆,之后还会用盆子或篮子盛油条回家。那时父母也会象征性地把几斤面粉给舅爹家。
想想儿时那样的场景,现在似乎鼻端都飘起了油条的香味。我的儿时在吃的方面肯定比同龄孩子幸福多了。再后来我身体不太好,总是生毛病,家里买给我吃的、喝的东西就更多了。话题扯远了,似乎跑偏了油条这个主题。直到我十几岁大致到了九几年的时候,舅爹年岁渐大,饭店开不动了生意淡薄,我家也有因病致贫,家里好吃好喝的就渐渐少了。
别小看这油条,不同地方炸的油条也能反应地方的经济情况。记得十几岁时去我姑家,我二嫂会带我去吃早饭。或是一碗肉丝面,或是豆浆油条。那个油条炸得个大锃黄金亮,那油条香味能飘出街道老远,是真正的香飘三家,是能让人“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我姑当时住在黄河新村属发达地区,当然比我们这农村地方高强多了。像现在我们单位所在的街道西门一家小饭店,油条特便宜,都划不到一块钱一根。便宜啊好便宜!可那油条不仅个小而且还颜色发黑。可想而知,那个油还不知炸了几早的油条没换呢!
可能是从小就吃得多的缘故吧,也可能是因为它贱的缘故吧,反正我喜爱早饭的辣汤油条。在小区家中,现在的自己多数会去商业街那家小饭店吃烧饼油条。那家小饭店老板是我们徐淄的,人挺憨厚的,主打就是烧饼油条。油条锃亮个大,辣汤喷香,在现在这样寒冷的早上来上一套组合,再骑电动车冲风冒寒就不觉得冷了。他家是个夫妻店,老板娘人特别地善谈,每次一去都会和我拉呱。家长里短,还不耽搁手里的活。是不是所有的老板娘都这个样子?我估摸着因为我年龄大了些,否则她非给咱介绍个对象不可。嘻嘻!还记得刚开始住进小区的时候,我会去左庄路那儿,后来发现那家小饭店的卫生真的让人不敢恭维,便很少去了。
还有一家烧饼油条店,是我们单位所处街道的一家,烧饼油条辣汤味道也挺好。过去我曾以那家为素材写了一篇《烧饼夹油条》的短文呢!可今年夏天去那家,看到他家真的好脏啊!脏得没法插脚,面巾纸遍地、苍蝇满天飞!可能是那家的人年岁渐大精力不济所致的卫生管理不到位的缘故吧!对了,好像八医院门前的八二路旁边也有一家烧饼油条店,据讲味道很好!可是我没去尝过。只是每次从那儿经过,看到那油篮子里盛得黄灿灿的油条挺诱人。什么时候能去哪尝尝?这样的要求不算高哦!
晚上行文至此,不禁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那明天早上就去吃油条好啦!在这里顺便讲一句,油条是油炸食品,味美但不宜多吃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