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的中医治疗经历、中草药认知和实践(随笔)
我生长在医药技术落后的辰溪偏远乡村,跟随长辈识200余种草药,会治多种疱疮;自幼体弱多病,童年和少年时代患慢性肾炎和膀胱结石,青年时期参加工作,患胃溃疡多次胃出血,壮年时患鼻咽部恶性肿瘤,几乎在中医药陪伴中生活,很多时候靠简单的中草药保命,虽不是医生,却对中医药有广泛的接触、深刻的感受和认知。
一、我的中医药治疗经历
我童年时经常小腹剧痛和血尿,那时医疗技术落后,加上家里人口多,父母亲必须每天参加集体劳动才能生活,顾不了我,只有星期天赶集时,由母亲带我去公社卫生院治疗。母亲认识几位老中医,总带我去看中医,这些老中医基本上只问几句就开药,其中一位滕姓老中医开的中药疗效好一些,主要是金银花、车前草之类,而另几位老中医常给我开的是陈皮、枸杞类的,服后几乎没有疗效。那时我已上学,因身体差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强烈希望身体康复,特别注意药物,由于长期服药,很多中药也认得。那时我长期服药,身体并不好转。偶而也以西医治疗,主要是注射红色的维生素C,没有明显疗效。
上初中时,一位亲戚认识离家较近的红敏厂医院的冯医生,冯医生是西医,他给我作了化验和照片检查,认为我有严重的慢性肾炎和膀胱结石,对我母亲说,你这孩子目前应尽快休养,以保命为主。并给我开了一些西药,我休学回家,服西药一个多月后,情况并不好转。因为有了明确的慢性肾炎治疗目标,我父母亲四处寻访中草医,有一次我父亲听说火马冲供销社边有一贵州女苗医用中草药擅治疑难杂症,将我带去看病。那个苗医约50多岁,她给我切脉和舌诊后,准确地说出了我的病痛部位和发病时身体状况,给我开了五帖药,这些药材全是木片,色如干油茶树片。我服了三帖药后,身体大有好转。那时我爷爷在30里外的山湾里放养200多只鸭,需要我去帮忙,剩下的二帖药没服完。约三个多月鸭子长大后,错过了返校日期一个多月。托人讲情,我返校读书,服药的事忘记了,书读到高中毕业。感觉膀胱结石彻底治愈,慢性肾炎大有改善,虽然力不如人,我能参加体力劳动,高中毕业后,能够在家参加极艰苦的“双抢”,还从事木工手艺。虽然肾炎因未服完药物并没有彻底治愈,但我对贵州苗医神奇的医术非常敬佩,也时常留意中草药验方。
刚满20岁时,在一次偶然考试中,我到乡政府参加了工作。那时乡政府条件差,一天只有二餐饭,每天下乡要走几十里山路,工资又少,加上我身体本来就虚弱,一年后就患上胃溃疡。三年后我被调入县直机关上班,也是经常下乡,饮食不均衡,我的胃病发展为经常胃出血并发胆囊炎,几次晕倒,多次输血抢救,到省、市、县医院治疗,略有改善,没有治愈。长期腹胀而没有食欲,身体骨瘦如柴,畏寒怕冷,不能吃凉性食物,夏季睡眠也要盖棉被。其间经人介绍了无数中西医药,均无理想疗效。
后来经人介绍,用白胡椒蒸整条猪肚食用,对改善胃寒起到了良好作用;每天早上含服生姜片,治愈了胆囊炎;经治跌打损伤中医用中草药内服,竟然对胃出血当时见效,服后即感胃部舒适,当天食欲增强,感觉气力增强,精神舒爽。后来经过饮食调理,胃病基本治愈,身体慢慢地壮实,有一种解脱的畅快。
从此,我更加喜爱中医,常购中医药经典书籍杂志浏览,对人体经脉气血、经方、时方、验方、复方略有心得。并记录了一些民间药方,有时应用于人,卓有疗效。
10年前,我查出了鼻咽部恶性肿瘤,到省医院治疗。经过放、化疗后,身体由160斤重降至110斤,身体极度虚弱,不思饮食。出院时,医生开了两个月的西药,嘱保养。两个月西药服完后,身体状况并无明显改善。于是,我就力所能及地从事体力劳动,用自已了解的中药调理。自拟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野猕猴桃根、生姜、大枣煎汤冲服补中益气丸,服用三个月后,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好转。至今体重达到130多斤,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经过几次大病和中西治疗,我感觉中医药挽救了我的生命。我也曾用我了解的中草药救治过他人。
二、我的中药治疗实践
我出生在农村,先辈传授了不少的中草药知识,我视为珍宝。参加工作后,我有意参访民间中医能人,记录了一些方药,并推荐给他人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1986年夏,我一个侄子出生时患脐带破伤风,在县人民医院治疗时,医生忠告,这样的病症,医院只能给病人减轻痛苦,没有治愈的先例。侄子靠每天鼻饲牛奶维持生命,经过10余天治疗,体瘦如柴,身体僵硬,青筋暴起,呼吸极微,几乎感觉不到生命体征,医生劝我们放弃,但我母亲极其不舍。我抱着最后一搏的心理,将我知道的一个治破伤风的中药方按方买药,用茶盅煎好,鼻饲喂入,约10秒钟,就听到侄子一声微弱呼吸,随即身体变软,嘴巴张开,发出轻微哭声。我第一次见证神奇的中药有覆碗之功,心中大喜。后来我的侄子经过两个多月调养,彻底治愈,身体健壮,现在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我参加工作后,业余自学了一些中草药知识,认识到肾炎主要是湿热下注,用清热除湿中草药自我疗理,并经常双手搓热,抚在腰部按摩,经过半年多疗理,彻底治愈了肾炎。为此,我曾大胆推荐给一些肾病患者治疗,先后治愈慢性肾炎30余人,这些患者大多经过大医院治疗,没有取得疗效的。
我曾将治疗肾炎的草药应用于一位青年尿毒症患者,他是我的一个表弟,当时在市人民医肾内科治疗,精神混乱,手脚绑在病床上。我用中草药给他服用后,他一个小时后头脑就清醒了,思维正常。但他清醒后不认为中药能治病,拒绝服用中药治疗,三个月后病逝。让我感到非常痛惜。
后来我将治疗肾炎的中草药推荐给一位年长的县环卫工使用,竟然治愈了他的尿毒症,他存活了10多年未复发,去年因为脑血管病去世。
一次偶然机会,我得知几种草药合用能治筋骨溃烂,后来我遇到一位84岁高龄的脉管炎患者,我大胆应用外敷,当天止痛,五天止脓,10天就治愈了,我感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前几年,我右脚长有一块牛皮癣,累治无效,后来每次发作,我用食盐外敷,连敷几次,竟然治愈了,我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他人,都说效果好。但这个方法只能适用于小面积牛皮癣,因为食盐易渗入血液,身体大面积敷上食盐容易造成食盐渗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
我祖传会制火药,做鞭炮,也熟悉一些治疗烧烫伤的草药,每遇烧烫伤患者,我大胆救治,疗效卓越。
我家传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草药,每遇肌肉疲劳,皮肤红肿、溃疡,蚊叮虫咬,其效如神,但对疮、癣类疾患无效。我把这个药方推荐一个乡村医生,他应用三年后,反应效果非常好。
我发现一种野生矮茶树,能快速治愈甲肝,对降低转氨酶有良好的作用,能辅助治疗乙肝,也经常大胆推荐求治者,疗效受赞誉。
对于小儿扁桃体发炎治疗,我发现几味中草药配合治疗,一剂见效,三剂治愈,永不复发。我把这个药方推荐给一位老中医,他应用两年后,反应疗效如神。
我曾在网上应邀指导治疗一个17岁女孩扁桃体发炎。该患者连续两年每月高烧5—6天,且引起咽喉部疼痛。多家大医院医生建议她家长应切除女孩扁桃体,她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求助于我,我认为治扁桃体发炎的中草药安全且对症,决定远距离一试。一般治扁桃体发炎当天见效,但该患者服药后当天并无好转,至第二天下午也无明显疗效,患者高烧、疼痛依旧,我心里十分着急,一直不断电话询问近况。至凌晨一点,该患者身体微微出汗,随即疼痛减少,体温下降,第三天炎症消失。随访几天,确定治愈,心情倍减轻松。
我把我自已应用治疗胃出血的中草药方给类似患者治疗,收到良好疗效,虽然药性平和,但有胆结石的患者引起剧烈疼痛。这种情况极少见的,从药理上分析是不可能,但实在发生过。可见,中医非执业行医承担巨大的责任风险。
我虽然不是医生,对有求于我的人给予帮助,几乎未收过费用,为人解除病痛,我视为快乐,但也胆颤心惊,害怕出现医疗事故。
三,我的中医药见闻
辰溪是个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明清以来,名医辈出,曾有多人担任过朝庭御医;加上民间家家户户都能应用一些中草药,每个村寨都有几位擅长医药能手,我觉得这是宝贵的医药资源,是先辈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应该继承发扬。但是现在农村生产条件落后,人口日渐向城镇转移,民间的大部分中草药技术因为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体现不了社会价值,面临失传;大部分针灸推拿手法失传;一些卓有疗效的验方大量失传,如70年前县内治狂犬病、小儿疝气、小儿伤风感冒、癫痫、肿瘤、风湿等方剂方法,长期在民间得不到应用,失传了。我曾见证一名中医用简单草药帖敷鸡眼患处,半小时拔出鸡眼,永不复发;我曾见证中医治牛疔马箭、毒蛇咬伤,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现在走访调查,这些宝贵的技术基本失传了。
辰溪的古中医分内科和外科,内科医生称郎中,外科医生主要医治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的,一般称“水师”。
《辰溪县志》记载:清康熙时,辰溪有一名医“水师”名“毛矮子”,擅外科,曾治一官员从高处摔伤,以刀拔骨疗伤,几天即愈;“水师”的最大特技是念神咒代替麻药,用手法捏合伤筋断骨。民国初年成立的辰溪煤矿医院,擅治骨科和烧伤科,骨科“水师”念咒语镇痛,用手法捏合受伤的筋骨,用中草药疗伤,效好价廉;治烧伤用中草药,疗效卓越,闻名遐迩。
清末、民国时期,辰溪名医荟萃,著名的“水师”有安坪的傅明月,经常被延请到麻阳、凤凰、铜仁等地为人疗伤,仙人湾“水师”刘本聪,上世纪70年代曾被延请黔阳地区卫校执教中草药;著名的郎中有刘荣地、杨海珊、余善祥、余三师傅、毛之翚、毛万年、杨自铮、杨锡焘、杨毓灵、杨金章、向浩等人,他们声名远播,经常被延请到常德、长沙、麻阳、凤凰为人诊疗,其中毛万年曾为清末御医,《凤凰县志》载,毛万年在民国时受陈渠珍之邀,执教凤凰县中医馆二年,传授中医徒弟50余人,其中很多徒弟成为中医高手。
辰溪历史非常久远,有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中医药人才、技术出现了断层,很多优秀的技能没有得到传承。主要原因是执业医师资格证限制了行医范围,现行中医教育培养不了中医人才。
我对中医药技术的流失、人才的断层感到非常惋惜,希望中医药技术得到传承应用,使民族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造福全人类。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