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韵】遇到不理世间哀与愁的微信好友,你会?(随笔)
到菜市场转一圈,感觉今年的菜有点贵,一根大葱都好几块。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早知道收点大葱,炒一炒,或许,也能发一笔小财。
在我们身边,炒贵金属、炒原油、炒比特币、炒汽车,甚至是炒口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能炒的。稳赚不赔风险低,低投入有高回报,相信很多人在这样的口号面前都会有迟疑,然而反复的信息注入,心理暗示、信念强化,最终能否捂住自己钱袋子,就很难说了。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总会有陌生人加我们的微信好友。近日,单身的小刘就经历了,在虚假网站上轻信了他人的投资推荐,结果被骗了两万元。
故事从半年前开始,过着平淡又孤寂生活的小刘收到一条陌生女子“曼如”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你好!”如果是以前,对于这类“从天而降”的陌生信息,小刘必然会笑而不答:“当我三岁小孩啊!”
然而这一次,他没有拒绝,这个“曼如”让他感觉很真实,头像朴素清秀——“可信”!好有文气的名字,随后,他通过了这个“曼如”的请求。
添加为好友后,这个“曼如”只是礼貌性的问好,就再也没了声音。久而久之,小刘都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个陌生人的存在。
日子过得很快,这不,半年过去,百无聊赖地小刘在翻看朋友圈时又注意到这个“曼如”。或是漫步沙滩,或海边沐浴阳光,或开心游走老街古巷,生活就如她的名字一样。
人就怕有好奇心,她是做什么的!半年了也没有声音,应该不是骗子。之后,小刘主动和她聊天,了解到这个“曼如”是上海女孩,除了在公司上班,平时还兼职做金融理财顾问,炒原油、期货等,每天享受快乐生活,不理世间哀与愁。
这样放松的状态正是小刘向往的生活方式,于是,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小刘开始向“曼如”请教致富之道……并根据“曼如”的指导,与期货公司签约并在网络交易平台上注资两万元。
这不,资金到账后,“曼如”还撒娇着说:“赚钱之后不要给她分红,带她一起去个好玩的地方转转就行”!想着即将到来的财富,还能抱得美人归,人财双收的喜悦让小刘喜不自胜。
钱一付,时间突然变得好慢,小刘感到致富之路变得漫长了,好奇的他尝试着点击平台上的提现选项,随后跳出对话框:“服务器正忙,请稍后再试!”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小刘头上开始渗出冷汗,这与“曼如”承诺的“随时提现”相悖啊!好在“曼如”没有消失,这不,她很快就回了信息:你提现干什么?要注资四万以上才可以提现的,你再投些钱吧!故事到此,估计傻子都知道了,如梦初醒的小刘继续质问……然而,然而,“曼如”再也没有回应。
让我们回顾一下案件经过,其实并不复杂,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微信、QQ、手机号码等个人通讯方式,利用群发软件海量发送诱饵信息,等待受害者入圈,一旦同意了好友请求,诈骗阴谋计划即正式启动。
所谓的“曼如”就是采取了欲擒故纵之计,不主动拉拢目标对象,而是制造富足生活的虚拟假象,通过朋友圈不断更新奢华照片,步步蚕食当事人的心理防线。
这不,通过半年的不断暗示,当事人最终放下戒备主动靠近,而诈骗分子还摆出对金钱不屑一顾的假象,使受害人觉得遇到了高人,最终对犯罪分子的话语深信不疑,等醒悟时已无力回天。
色欲和物欲是人的基本欲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把这两种欲望归为较为初级的生存价值需要,随之而来才是更深层次的成长价值需要。这种基本欲望的过度表达就是好色和贪财。
许多骗术并不高明,但千百年来上当受骗者仍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就是骗子抓住人们的这一弱点,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使人上当受骗。至于如何防骗,除了谨慎小心以外,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肯定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