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佘山野游(散文)
1979年,我从农场返沪,到上海吴淞化工厂仪表车间报到。我被分配到安装组,主要负责新建项目和大修项目中的仪表安装和调试。这样的工作在化工企业中是比较安全的和令人羡慕的。
四年以后,由于车间人事斗争,安装组被解散,人员被分配到各个车间的维修组。原来安装组所在的厂部说是化工厂,其实并没有化学反应,而是把空气进行深度冷冻,根据气体的不同沸点分离出各种气体,换句话说,这里没有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对人体基本上没有伤害。所有的人都想重新分配时留在厂部,我的母亲原来也是在厂部工作,她认为我应该留在厂部。可是,我却偏偏被分配到了五车间。
五车间俗称光气车间,以煤气和氯气为主要原料,合成光气。光气是最常用的化学武器。
文革期间,五车间是走资派、知识分子、坏分子等人劳动改造的流放地,因此又被称为“西伯利亚”。
我去五车间报到时,除了沮丧就是失落。
我在五车间拜了周修纯为师傅,他是仪表维修组的组长。师傅的父亲在解放前是开无线电行的,师傅本人3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还是著名歌唱家胡晓平的表哥。后来,我又结识了工程师沈颂周,厂里人都叫他“大学生”,是五车间光气产品的主要设计人;电工组组长文金煜,绰号“阿煜”,她的姐姐是美中友协纽约分会的会长。他们三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我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文学、美术、音乐、摄影方面的造诣,把我带入艺术的殿堂。
可能为了分散我来到西伯利亚对环境不利因素的注意力,师傅很快就组织了一次春游。这次活动的目的地选在了松江的佘山。
佘山位于上海松江,分东佘山和西佘山,海拔分别是100.8米和97米,为上海陆地最高峰,是大上海的后花园。
山上有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道教朝圣地——东岳行宫和朝真道院。还有秀道者塔,佘山地震基准台,佘山月湖和佘山天文台。
关于佘山名称的来历,大体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王母斩蛇造“佘山”。相传很久以前,上海一带没有土地。当时峨嵋山有青、黄两条巨蟒经过千年修炼同时得道升天。有一年八月十五,巨蟒偷饮了三口瑶池仙水成了真龙,仍不知足,继续偷喝,被王母娘娘派人打出瑶池,放逐到东海。一路上,它们互相埋怨、斗打,闹得昏天黑地,连降3月暴雨,地上百姓顿遭大难。东海龙王急禀玉帝。玉帝与王母大怒,命雷公雷婆火速轰击。在雷电轰击下,他们随即现出了蛇形,坠地而亡,变成了两座山。青蛇坠落西边,成了西蛇山,黄蛇坠落东边,成了东蛇山。后人因“蛇”字不吉利,遂改称“佘山”。
第二种,佘太君到过此地。传说杨门女将佘太君曾到这里住过,人们仰慕杨家功业,遂以太君之姓名山。
第三种,东汉佘姓将军隐居此地。传说东汉有一名佘姓将军,功成名就后,隐居此片幽寂的山林。后人便以将军之姓名山。东佘山现在还有佘将军庙。
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三种说法。
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云间”即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元代置华亭府,旋改称松江府。《云间志》,亦称《绍熙云间志》,是一本专门记载南宋及较早时期今上海淞南地区地名的地方志,成书于绍熙四年(1193年)。
1983年4月3日,我们的佘山春游按计划启动。
早上四点整起身,4点30分骑上自行车出发。5点35分,到达徐家汇。5点45分,春游人员全部到达,他们是:周修纯、张启春、张家敏、陈建钢、韩仲翔、任颖、严望尧、周丽华、顾忠庆、陈锦华、孙佩云、都惠琴。6点钟听好天气预报,我们就分兵两路向佘山进发,一路由张启春率领领骑自行车,另一路由严望尧率领乘长途汽车。
自行车队由张启春、周修纯、韩仲翔、陈建钢和顾忠庆(女)组成,我们一路加速,直扑佘山。8点40分,两路人马在佘山脚下会师。
佘山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十二座山峰犹如十二颗大小不等的翡翠从西南趋向东北,蜿蜒连绵13公里,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曾一度辟为植物园,后因“文革”被迫停建。佘山历来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胜迹名闻遐迩。佛香泉、洗心泉、三冷泉与摩崖石刻、眉公钓鱼矶交相映辉;骑龙堰、涌月台、木鱼石与透道者塔、天马斜塔相映成趣。山上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中国一流的天文台融为一体。登高远眺,九峰三泖,山山玲珑,胜迹相连,如入画卷;漫步林间,桃红柳绿,处处俏丽,景景娇艳,胜似云间。
但是,我们的兴趣并不在那些名胜古迹,而是想找一块可供演出之用的僻静之地。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找到这样的场地,发都说不准。反正找到了地方,我们就开始了表演。所谓表演其实就是联欢会,一个人主持,大家轮流表演节目。开始我还担心没有人愿意,没想到联欢一开始大家就跃跃欲试。往往是主持人张启春还没有开口,旅行团员们就开始互相“拉歌”、“点戏”。我在小分队待过,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真是小菜一碟。很快我就成了联欢会的主角,并取代张启春而成为实际的主持人,这为我以后主持节目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时间机会。
搞活动必须有兴奋型的内容。但是节目不宜太多,超过二十个就不好了,因为人的兴奋期只有两到三个小时。表演结束差不多是一点半,人们这时才感到了饥饿。于是,我们就拿出了各自带来的食物,聚在一起大嚼起来。此时,人们之间是没有间隙的。搞这样的活动,野餐是必不可少的。
吃完饭,也不知道是几点钟,我们就向山下运动。在圣母像前,我们准备拍张合影。就在这时,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人们一哄而散,我们顶起塑料布躲雨。几分钟后,大雨渐停。雨过天晴,山色更新。我们来到了山腰平坡,都以为是来到了童话世界,遍地野花,点缀了鲜绿的山坡。
于是,第三个节目开始实施:照相。女性最大的兴趣可能就是拍照——表现自己青春的美,表现自己天赋的价值。
现在旅游中最重要的节目就是“拍照、小吃、土特产”,其中拍照是最重要的,有人甚至就是为了拍照才安排旅游的。我对旅游拍照有自己的见解。有一次,我对毓敏说,你去了很多地方,也拍了不少照片,除了“到此一游”,其他照片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这当然对喜欢拍照的人是一种打击和贬低。很难想象,没有拍照的旅游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最后,我们在山坡草坪上跳起了舞——活动进入了高潮。我也算是个文艺爱好者,并且在说和唱方面都能露一手。都是我坚决不跳舞,就算是在农场小分队表演歌舞节目时,我也是只歌不舞。我以为搂搂抱抱的交谊舞容易引发男女不正常关系,我更崇尚柏拉图式的精神层面的交往。但是其他人要跳舞,我并不反对,甚至还在旁边伴歌击掌。
从那以后,我每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现在,基本上养成了每过一段时间就安排一次出游的习惯,既可以调整心情,又可以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