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的表弟很特别(散文)
我舅姑内外的六位嫡亲表弟,家家的小日子,都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却也平常平安。唯有二姑母的独子——朱志彬表弟,很特别、很不寻常。
前几天,志彬表弟刚过五十岁,本来我是说好一定要登门庆贺的,只是疫情防控再加码,表弟坚决取消了庆生聚会,让我感到挺遗憾。
志彬表弟是一个标准的农民,他“讷言敏行”。在我心中的份量特别重,形象很高大!
一九七一年,表弟是衔着幸福来到这个世上的,因为表弟有一双令人敬重的父母。二姑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姑父是村干部。
二姑夫是当时村里少有的高中文化,踏实肯干,责任心强,年纪轻轻地成了公社党委培养的骨干。在大队党支部任支委兼青年书记也有了三个年头,没两年就提拔为大队长,不足三十岁就挑起了大队书记的重担。
十来岁的我不谙世事,一切处于懵懂状态,心目中的生产队长就是大干部了,更何况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呢?
在读中学时,每年放寒暑假,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离家十里外的表弟家玩两天,而每次一到达,二姑父总是很快回家陪我这个大孩子聊天,一谈就是个把小时。那时我真的不知道身为大队书记的姑父,是何等的忙碌!
表弟有这样亲和能干的父亲,已经很是让人羡慕了,表弟的母亲也十分优秀。一个月前,姑母来看我九十岁老母时告诉我,她十三岁才开始上小学,而且一上就是四年级,之前的课程,在家已被我的学霸三叔全都教会了。完小一毕业,二姑就回到大队当妇女主任,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医。与姑父婚后,姑母一直当大队赤脚医生到退休。
表弟有一位能说会道的姐姐,还有一位善于经商的妹妹。姐妹俩后来都择了佳婿,成婚生子,一路打拼,顺风顺水。姐姐一家,一直打拼到上海随儿子儿媳定居,现在她的孙子也快上学了;小表妹一家,一直打拼到宁波,开了一个很象样的公司,儿子也上大二了。
表弟在十四五岁时,一点不象“讷言”之人。有一天,我家里有喜事,晚间我俩睡在一起,当我们聊到小说《杨家将》时,哎呦!他就像说书的一样,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我问他怎么记得这么清楚?他说他一看书就是全身心,就会忘记这个世界,连妈妈喊几遍都听不到!
表弟读书一直很用功,但由于他只对文科兴趣浓厚,对理科却一直入不了门道,所以初中一毕业,就老老实实地回家务农了。
说我表弟很特别,是因为他经历过两次“大考”、遭受过两次重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沉浸在父母缔造的甜蜜生活时,表弟二十岁那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下午,他们家里的“天”突然崩塌了——在工作岗位上的姑父,因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年仅四十四岁。姑母和两个表妹,整日整夜哭天喊地,也听不到任何回应;表弟泪在肚里流,长跪三日不起身……想起此情此景,让我现在还很揪心!
这次的“天考”——人生三大悲:祖父母老年丧子、母亲中年丧夫、表弟妹少年丧父,这一沉重的打击,彻底打破了这一家人原本欢乐幸福的状态。
他们在多年的沉痛中艰难度日。二姑母一夜白头,姑母性格坚毅,谢绝了多人多次的好心,决意终身不改嫁,不管眼前风急浪高,就是可一心一意领着儿女往前慢慢挪……
痛失慈父的表弟,当时虽二十年少,但一夜淬炼成了大男人。天性善良忠厚的他,迅速扛起了家庭重担,随着二姐妹相继出嫁,他领着能干的胡氏妻子,与可怜的母亲抢着打理家事,包揽了家中所有重活。
想起那些年,表弟夫妇正常是眼睛一睁,一直忙到熄灯,心无旁骛,只知干活,把自家的十五亩责任田,以及家前屋后的自留地,打理得比左邻右舍都要好。一到农闲时季,表弟夫妇还搞起了家宴服务,把原本寒酸的三间小平房,改建成了高大的五间大屋,渐渐地,一家人依靠勤俭持家,终于让生活步入了小康,姑母的脸上也有了一丝笑容!
可是,人生无常,祸不单行。又在突然间,表弟再次来了大的“地考”。就在他痛失父亲的二十年后,也就是在他四十岁的那一年,一个中秋后的下午,表弟夫妇正在一家搞家宴,妻子突发心梗塞,几番抢救无效,又是撒手人寰!
二十年前,慈父去了,二十岁的表弟的天塌了;二十年后,爱妻走了,四十岁表弟的地陷了,人生三悲,复而重击,霜打雪夺,我的姑母,我的表弟,这一家子,呜呼哀哉,哀哉呜呼!
真的无法想象,表弟一家,是怎样熬过那两次突失至亲的锥心巨痛的?!真的没法猜度,表弟一家,是怎样度过人生两个严冬冰霜的。
时光慢慢,岁月无情。二十年之间,表弟一家遭遇了两次重创打击,年迈的姑母,早已心力交瘁,“三高”齐来,多病缠身,加之腿脚病变,靠拐杖支撑才能行走。
表弟硬是强忍着悲伤巨痛,无念春去冬来,不畏慢慢长夜。好几年如一日,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星戴月亮,手提肩挑,独自一人,出没在家里屋外,行走于田间地头……
表弟内心明白,在爱妻驾鹤西去时,他们唯一的爱子才十五岁,正是就读初中的懵懂少年。供书上学、买房成亲,一大堆的事,全要靠表弟独肩来扛!
在那最痛最苦的几年里,表弟有坚强伟大母亲的全心指引,有同胞姐妹两家的大力支持,还有我们众亲的不时帮衬。可怜可敬的表弟,整天只知忙碌,从不怨天尤人,常常一声不吭……
就在六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吉日,经多位好心邻里的精心张罗,邻乡一位李姓的丧夫女子,带着微笑和憧憬,走进了表弟的家门。
李氏首恳表弟诚实能干,表弟看中李氏朴质稳当。两个苦命人,一根红线牵,终于将两个残破的家,再次调理成象模象样的一个新家!
说我表弟很特别,是因为他一直讷言敏行坚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许多年来,表弟最让我敬佩、最让我赞颂的,就是他的诚恳为人、他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始终如一坚守“八德”的怡人品行。
表弟特别仁和。新妻李氏,高瘦体弱,表弟仁和,家里家外,大小事务,一手包揽,尽量让李氏轻松生活。人心是肉做的,表弟以心换心,现在夫妇二人,心心相惜,心心欢欣。
表弟特别慈爱。李氏有一女,表弟视如己出,女儿出嫁,数月张罗,邻里无不交口称赞;儿子大学毕业了,表弟省吃俭用,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城里买了新房。儿子很懂事,很心疼父亲,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不让父亲操心,还多次表示,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成家,报效社会,一定要为老爸新妈颐养天年!这让表弟感到特别欣慰,提到儿子,我看到了表弟好久才焕发出来的欢笑。
平日里,表弟寡言少语,与他碰面时,他总是在倾听他人言语;问他时,他总是温和简明,没有废言赘语。
我曾追问过表弟为何话语特别少?他告诉我,实在没有时间想这想那,每天从早到晚,都排满了所要做的事,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让亲人和打交道的所有人感到满意!
我姑母常对我说:你这个表弟啊,真是太孝顺了!十几年了,他每天都要削个苹果给母亲吃,每天都要为母亲洗脚,看不到他有一时闲着,母亲最喜欢是和表弟说说话!
表弟的悌情,两个表妹深有感触。她们离老家太远,表弟舍不得姐妹,服侍母亲的事,从来没有一次攀比,从来听不到一句怨言,让姐妹俩感到最苦恼的,是每次给表弟的钱物总是太难,即使收下一点,他都要加倍回敬!
前几年,县政府一部门招用保安员,他应聘一路绿灯。上班一年后,合同正巧到期,他因那时家里事太多,就与这个部门有关人员办结手续回家了。可是没几天,这部门的领导亲自开车到表弟家,一再夸赞表弟为人厚道,工作忠心耿耿。领导还抱怨手下不识好人,恳求表弟回去再干,还要为他办“五金”涨工资。
我表弟的诚信,我所知道的故事,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一言以蔽之,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表弟说的每一个字,就如吐在地上的钉子,他从无虚言、巧言、妄言,更无重话、假话、狂话。
我表弟的礼数,那是七邻八庄众口一词的美谈。比如过年过节,凡是有来往的长辈,他一定要悉数登门拜访,钱物或重或轻,必让老辈高兴。他前后两个岳母都还健在,二位老人家见到这位女婿,就像看到久别重逢的爱子,也不说多少话,就是拉着表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再说我表弟的义行。表弟与人相处,无论钱物,还是话语,都能相合相应相宜。唯有一件事,表弟或许做得太“过”了,就让我许久不能释怀。我多次邀请他到我家来吃饭,他总有种种理由一再推却。后经一番了解,原来他除了出人情必须留下吃饭外,许多年来,他几乎都不吃亲友一口。姑母解释说:你表弟最怕给别人添麻烦。
说了表弟这么一大串,我猛然觉得,表弟笃行廉耻二德,就无需我再唠叨赘言了!
我在沉思,现世间尚存一些“高贵”之人,如果达到不知廉耻的“高贵”程度,那他们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表弟面前,又作何感想呢?
在下实在不会作诗,就以几句平淡的顺口溜,为此文做个小结吧!
《表弟赞》
我有表弟朱志彬,
年岁已过天命时。
少年丧父中丧妻,
长年悲痛针刺心。
助母携子度艰辛,
不畏困顿苦水浸。
家有良田一公顷,
严寒酷暑凌晨醒。
亦工亦农任劳怨,
五谷丰登年余庆。
默默无语身力行,
孝敬姑母他最勤。
亲朋邻里有难事,
常见表弟现身影。
学高位重若无品,
缺德必成害人精!
厚道无声逆恶俗,
德行高尚显真情。
老吾老兮幼吾幼,
亲朋齐赞我表弟!
(作于庚子年腊月十五)
同样是写怀念表兄弟的散文,茆屋闲客老师比我的散文《怀念表哥陶平定》写得好,我心服口服,观摩学习,热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