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早起山村(散文)

精品 【风恋】早起山村(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8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18发表时间:2021-01-27 22:44:05
摘要:南大地,多山。老家在一个山坳里,左边是连绵不断的油茶林,右边是古木参天的大石山。每天,山村都是在几片薄雾中慢悠悠醒来的,太阳艰难地爬上山头,把昨夜的露滴照得一闪,又一闪 随着国家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一大批山里人响应号召,纷纷下山安置。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再也不用起早读书,再也不用运送稻谷上山。那条通往山下的山路,已经长满芒草……

西南大地,多山。老家在一个山坳里,左边是连绵不断的油茶林,右边是古木参天的大石山。每天,山村都是在几片薄雾中慢悠悠醒来的,太阳艰难地爬上山头,把昨夜的露滴照得一闪一闪的。
   也不知道祖辈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定居。这里,山高路陡,条件恶劣,耕种必须走出山外。特别是水田在山下,要从屋后一条小路走上坡,再从坡顶下到山脚。
   春节的鞭炮声刚响过,山里的人们又要忙着春种了。用父亲的话说,“肩膀又要辣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土地是惟一的希望。养家糊口,养儿育女,全指望地里的收获。
   那只刚学会打鸣的公鸡扯着破烂的喉咙艰难地叫出第一声,父亲就要起床了,他要赶到山下,趁早把自家的那块大田灌满水。山里人从来都是忍气吞声的,没有任何胆量与别人理论,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用水。白天根本轮不到父亲灌水。
   我必须早早起床,赶到乡里的初级中学读书。
   天还没有亮,朦胧的月光洒在地上,心里清晰的路就在脚下。“噔,噔,噔”,我迈出坚定的步伐,却不敢看四周,那些晃动的树影像鬼魂。尽管我在心里一直默念着世上根本没有鬼,但是,一旦走到那座据说是被饿死的人的坟墓前,总是后脊梁发怵。
   是迷信,还是无知?山里人相信有鬼,而且有很多种鬼。搞不明白,世界上明明没有鬼,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怕鬼。
   那座“饿死鬼”的坟墓就在路边,没有墓碑,就地掩埋,一个土包。每次路过,我总假装还没走到或已经走过,根本不敢多看一眼。毕竟,十来岁的小孩,再有胆量,也不敢看向一座饿死鬼的坟墓,而且,天还没有亮,四周一片漆黑。
   六月,正是早稻收割的时候。山里人总会抢早,不然,成熟的稻子会被别人放进一群鸭子。在那个年代,胆小怕事的山里人根本不敢上前理论半句,被别人放鸭子吃稻谷只能自认倒霉。
   天还没有亮,下山的路上已经走着愁容满面的人们。大家都在祈祷自家的稻田里没有被放进一群鸭子。
   当稻谷装进袋子,挑在肩上,汗流满面、呼着大气的阿叔们终于绽放了久违的笑容。男人们总会在半山腰那棵木棉树下歇气。抽着卷烟,讲着笑话,他们喜欢讲一句含着对方名字的话来取悦。比如,“你看那座山够平的。”平三叔就会知道在说他,于是反将一军,“你看那个女人的裤子够红的。”红二叔无语,只能跟着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山里人是多么希望有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呀!可是,修路是要钱的。山里的人们根本没有多余的一分钱。每次谈到修公路,哪怕是80多岁的老人都举双手赞成,可是,一谈到筹钱,大家又陷入沉思。
   终于,山里人们还是决定要开公路了,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改变山村落后闭塞的状况。开会变成了吵架,争论不休,是按户收钱?还是按家庭人口收钱?路线通过油茶林造成的损失谁来补偿?但怎么吵,也没有吵掉修路的决心。
   最后还是决定按人头出钱,路线经过经济林不准要求补偿。成片的油茶林被挖掘机铲掉、木桶大的杉木被铡断掀进山沟里。主人一语不发,只能咬牙承受着。每天都有几百人观战,看挖掘机一步一步地行进,看通往山外的公路一步一步延长。
   年猪已变卖修公路,家里也没有多余一分钱购买鞭炮,那一年的春节过得极其简朴。不过,公路修通了,山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成功、自信、满足的骄傲。大山的命运从此改写,不通公路的历史从此结束。
   山里人的最大特点是能吃苦。七月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铲出的杂草瞬间晒干。工地上,山里人顶着烈日,搬运着一块块大石头。
   有限的土地无法满足养儿育女的需求。穷则思变,山里的人们纷纷走出大山,到工地、进工厂,不再把全部精力集中土地刨食。
   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为我每个学期学费发愁。逼不得已,我也来到了工地。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次清理公路水渠,每天只有5元钱。 我甚至在烈日中累晕。
   天还没有亮,工头就叫大家起床。说到床,根本算不上床,是在半山腰搭起的工棚里,再用废旧的水泥袋子铺在地上,工友们一个接一个席地而卧,潮湿,蚊子很多,而且大只,用大家的话说,“这里的蚊子有骨头”。
   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那个只说话、不干活的工头,但早起确实会让工程量增进,工友们会拿到更多钱。于是,大家也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又一天。
   从清理水渠,到砌公路护墙,再到砌房子。山里人从学徒到师傅,从工仔到老板。勤劳好学,谦虚肯干,山里人终于摆脱了对贫瘠土地的依赖。尽管受了很多委屈,遭受过很多骗子。
   终于,山里人不再是贫穷的象征。曾经世代居住的茅草房、泥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小洋楼在山村拔地而起。哪怕是最高的那座山上,也会看见明净的玻璃和洁白的楼墙,那些在城市方可看到的建筑,悄悄地来到山村。旧貌换新颜,山里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山里的楼房越来越多,但毕竟还是山村,路途遥远、信息不通仍是山里的生活瓶颈。随着国家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一大批山里人响应号召,纷纷下山安置,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再也不用起早读书,再也不用运送稻谷上山。
   世代耕种的水田也逐渐被开发生态农业了,种田的日子渐行渐远。子辈们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再次回到山村,多是人去楼空。曾经的生活痕迹还在,村头的那口老井依然装满清水,小蝌蚪在自由地沉浮着,那条通往山下的山路,已经长满荒草。父亲还住在山里,他说他舍不得一砖一瓦砌起的房子。
   我决定在山村睡个大懒觉。天还没亮,只不过,起床的不再是我,而是听见父亲起床的声音。还是那声熟悉的咳嗽声,惊扰了我半生的漂泊,再次忆起儿时母亲唤我们早起的声音。
  

共 2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老家的地理位置起笔,为后文铺垫。山村条件艰苦,山高路远,跋山涉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等。人们每天在早起中托起了生活的希望。穷则思变,以“我”为代表的娃娃们为了改变大山里贫穷的命运,每天天不亮就起早上学,为的是让知识给理想插上翅膀,飞出大山。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不少曾经的少年郎如今成了国家的栋梁,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国家对对西部农村的扶贫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下,公路修通了,大山里也修起了楼房。尤其在最近两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的力度加大,农村实行异地搬迁,集中修建。许多山里的村民都搬下了山,而父亲却舍不得自己修建的房子,依然住在山里。“我”趁假期回家,想睡个懒觉,父亲仍然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起床,那熟悉的声音又勾起回忆。文章思路清晰,文题相应,语言温婉,笔触纯朴,通过文字的叙述与描写,真实反应了山区农村的生活情态。对比中增强了时代气息,也间接讴歌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与优越性,主题厚重。佳作拜读!推荐共赏!感谢赐稿社团,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1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1-27 22:50:02
  感谢山雨老师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文章温婉朴实,情感真挚。拜读!问好祝福山雨老师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1-27 22:50:42
  文章思路清晰,文题相应,语言温婉,笔触纯朴,通过文字的叙述与描写,真实反应了山区农村的生活情态。对比中增强了时代气息,也间接讴歌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与优越性,主题厚重。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1-27 22:51:58
  欢迎山雨老师继续赐稿支持社团,风恋有你更精彩!遥祝冬安,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1-27 23:04:30
  感谢碧潭老师的编辑点评!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1-28 17:11:12
  该文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1-30 15:34:08
  恭喜祝贺山雨老师散文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期待山雨老师佳作继续呈现!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老师关照支持!辛苦了!遥祝冬祺文安,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1-30 18:22:38
  山村梦醒起来早,唱响勤劳糊口曲。大山情愫,山村情怀,岁月走过,家乡变迁。知晓世界有精彩,难忘根是山里人。欣赏佳作。
8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21-02-12 18:21:05
  山雨老师的文字里,散发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一幅幅山里人的日常生活画面,在老师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文章主题鲜明,将自身的生活经历穿插在山村的生活变迁中,和“全面奔小康”的时代生活相呼应。文字虽朴实无华,却依然让人感受到作者滚烫的心和浓厚的情感。尤其是文章结尾的独到之处,让我想起一首歌里的一句:“山月不知家父事,年年藏”。好文欣赏学习!问好老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