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人以强为败,物以硬为伤(随笔) ——低调做人做事的姿态好
《道德经》里面论述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市侩俗人认为这话好像不怎么对呀?其实则是非常有哲理,有深邃涵义的。
此话的意思:相对而言,坚硬的东西都是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都是属于有生命的一类,所以说兵强则败,木强则会被砍伐,被燃烧,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处于上位。人生亦是如此,人以强为败,物以硬为伤。
万事物极必反,月盈必亏,强硬是走向衰老的主要过程,当你到达一个圆满的位置时,下一刻必然是溢出或者倾覆。除非是在特定情况下需要你继续展示自己的强硬姿态,否则,所有的强硬都是人生的减分项。
喜欢以“强姿态”自居是人的本性,但是这样的本性触碰的同样也是人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嫉妒”与“虚荣”。
嫉妒心态是人之本性,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你的强硬在很多时候都是凌驾于对方的自尊之上的,触碰了别人的嫉妒心,还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
人活一生,归到极致,只不过是一为利,二为脸(名)罢了。你让别人脸上不好看的时候,这一份屈辱必然会演化成仇恨。《素书》里面也有这样一句话:凌下取胜者侵。
意思就是说: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
一个人如果通过踩踏别人的肩膀来满足自己的尊严,用别人的柔弱来显示自己的强盛,那么自己的强盛必然是人生的灾难,当一个人狂妄而轻慢的欺辱他人时,必然会受到凶险的祸害。
清朝名将年羹尧,是雍正时期人,进士出身,是一个有智谋的人,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了西藏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特殊优厚待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甚至在平定了青海叛乱之后,雍正皇帝还把年羹尧当做自己的“恩人”,但是年羹尧身居高位时不仅没有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反而恃才傲物,耀武扬威,常有骄纵之色,行狂妄之举。从不把其他王公大臣们放在眼里,最后在雍正面前,态度甚至也变得十分蛮横,这一切举动大大的伤害了雍正皇帝的自尊心。最后终于惹祸上身,雍正皇帝定下了九十二项罪名,逼死了年羹尧。有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便你身居高位,有官大一级的权威,也不可恃才傲物,恃强凌弱,更何况还是身居低位的年羹尧呢?他在雍正皇帝面前行使的狂妄之举,都成了让他自己覆灭的根本。
权力的性质是为了让自己塑造功业,很多人没有悟透这一点道理,却拿权力当做满足自己优越感和控制欲的手段,用来满足企图用权力来满足自己虚荣的劣根性私欲,这样的心态不但不能让自己得逞圆梦,最后却反而会让自己自食恶果。
《菜根谭》里面也说了: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基础。不管一个人是对待上级、下级或者自己的平级都是如此,以“上善若水”的姿态自居,才是最合理的处事方式,能够忍让谦和一些是高明的办法,能够退让一步是更进一步的阶梯。
如果凡事锱铢必较,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喜欢把坏的一面推给别人,自己保留着好的一面,或者总以高的姿态将自己的尊严凌驾在别人的头上,以此获得优越感,这样愚蠢的行为都不会让自己有好的结果。真正的厚福之人就是懂得谦让,以上善若水的姿态去修养自己的人生,否则自己无意之间的行为也会触碰别人的自尊。
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面对自己的下属群僚等等,都要保持“上善若水”的宽怀心态,除了不以强凌弱之外,还要做到包容他人的错误缺点,包括自己的下属员工。
刘邦在平定了天下之后,就宴请群臣,众人饮酒到兴高采烈之时,刘邦就说出了自己能够平定天下的根本,刘邦说道:“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安抚百姓,络拢民心,我不如萧何;论用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但是自己却能平定天下,就是因为比项羽能够容纳人才,使用人才,而项羽太过于孤立。”
刘邦所说的就是他取胜得天下的根本,也是项羽最大的缺陷。刘邦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就是因为他具备容纳下属犯错误的胸怀。善于用人者,除了能够有效发挥下属的特长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容纳下属的错误缺点。而项羽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在很多的时候,这样另类的“高姿态”都会以牺牲下属的自尊作为代价的。项羽虽然能凭着自己的精明才干,取得和刘邦交战七十二次胜利的历史,但是最终却败在了韩信的埋伏之下,除了项羽不信任下属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自大。
很多时候,一个人太强,他的锋芒必然会遮盖别人的光芒,甚至给别人直接带来屈辱和威胁,即便不是主观所犯的错误,也是无形之中存在的潜在影响。
《道德经》之中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就是隐藏自己的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混同于尘世之中。所以和光同尘,以上善若水的姿态自居,才是处理这个问题最恰当的方式。
圣贤哲师说:“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所以,做人做事放低调一些,才是人生应该持有的正确姿态。
2021.01.28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张沟老屋陋室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美好。
期待佳作连连,尽情绽放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