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风】浪花闪烁在远方(小说)

编辑推荐 【清风】浪花闪烁在远方(小说)


作者:平林漠漠 布衣,17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8发表时间:2021-01-29 13:37:41
摘要:人民公社化这段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尽管出现了诸多问题,事实证明,不走人民公社道路,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进行到底。集体主义的光辉思想,在这特定环境里,得以大放光华。

一.宝藏
   时光流淌到一九七一年冬天,淮北地区引水上岭的战役打响了,战斗进行不多天,埠后村社员们在挖河修渠中发现了大量的蛭石矿藏,大队党支部开始决定新建一座蛭石厂,后来大队领导考虑到已经有了一个石粉厂,害怕工厂多了,照顾不过来,结果就没有办成。大队便派人到板浦蛭石厂联系,售货员一走,各个生产队的社员便纷纷行动起来,把蛭石从渠道里挖出来,堆在一块儿,准备卖给外地厂家,来车拉走,提成给生产队的钱就到手了。
   当时,我还在小学里念三年级,学校里为了搞勤工俭学,特意把星期六的劳动课提上来,校长和大队干部取得联系,决定利用劳动课时间,搞勤工俭学,挖蛭石。下午,我们学校里的学生,按照大队干部指给的地点,分班级干了起来。事情也真凑巧,我们苦战了半个下午,开始休息的时候,一辆汽车嘟嘟开进到我们的蛭石塘边站下了,司机从驾驶室里跳下来,我们之中有个同学问他:“你就是板浦镇蛭石厂的么?”
   他点了点头承认说:“我是开车的,我们的厂长过一会儿就来。”
   同学们议论:“来看我们的蛭石怎样的吧?”
   司机抓了一把闪光发亮滑溜的蛭石在手里,只是看了一眼,就高兴说:“这蛭石可以,虽然算不上头等,也还是说得过去。等一会儿厂长来了,一看保准就会满意的。”
   过不多时,大队支书和一个大胖子的人走过来了,不用问,那个胖子就是蛭石厂的厂长了。
   他走到我们的蛭石堆上抓了几把各种颜色的蛭石,看了一会儿就放下了,他并没有说蛭石的质量怎样怎样,就问支书:“你们的蛭石打算怎么开采的?”
   支书告诉他:“我们打算以生产队为单位,出人开采,按照一定提成,余下的归大队所有。”接着,支书带着那位厂长,又看了许多堆上的蛭石,我们想跟去听听风,老师不允许。那个厂长在这儿看了半个小时,我们装满了一车蛭石,厂长就上了汽车,开走了。
   过去一些日子,板浦镇蛭石厂来了一封信,说蛭石质量差,不能收。我们的辛勤劳动白费了,那些被扒上来的蛭石,有的被雨季洪水冲走了,有的被靠近生产队运进田里种庄稼了。
   但是到第二年的秋天,忽然见到五队队长俆兴宝发动社员开挖蛭石了,我就问五队的一位同学说:“那时不是说蛭石不合格吗?现在怎么又合格啦?”那个同学说:“这咱们哪里知道哇?反正大队卖蛭石就不收,生产队卖蛭石就收,不知什么鬼打刀。”这事暂且还是未解之谜。就在第二天,我们队里也开始挖起了蛭石,一个月的时间,就聚起了小山头样的高高一堆蛭石。
   一天,来了一辆绿头汽车,车子停下了,从车上跳下了一个胖大个儿的男人,我突然想起来,这人正是七一年来过的那位脑满肠肥的胖子,那个板浦蛭石厂的厂长。虽然近十年过去了,他保养很好,没有老去多少。他把我们的蛭石大略看了一眼,依然没有作出表态。厂长的到来,生产队里可忙乎开了,队长赶快招呼会计,去养鱼塘里,打捞几条最大的花鲢鱼上来,割来几斤猪肉,又现起义从社员家里买来几只公鸡,剁了,像接待大人物一样彬彬有礼。参加宴会的有生产队全体领导班子成员。
   临后,人们就关切地问队长:“这回事情办牢靠了吗?”
   “现在他答应先收五百吨。”
   那些心理活动较强的人就说:“人家收你的蛭石,细想一车蛭石值多少钱?一车一百多元钱,吃你五百元钱,才几车蛭石钱呢?小意思。”
   反对的人就说:“咱们老百姓做什么事情都得花钱,买东西人家要送东西,卖东西给人家还要送东西。啧啧,不成体统也。”
   调和派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更有强硬派说:“宁愿上地,也别卖给他们!”
   队长一言九鼎说:“谁个也不能跟钱作对,这叫做以屈求全。”
   麦收之后,各个生产队都种了好几天花生,而我们生产队,只用了一天就种完了。
   支书找到队长问:“你们生产队怎么不种花生呢?”
   队长说:“我们明天种。”支书没有再追问下去。
   第二天一早,支书又找到队长,拉长面孔问:“你还能瞒得住我吗?你们留下的花生种都弄到哪儿去了?我问你!”队长支支吾吾,“我们不准备种多少,少种几亩。”
   “少种!?想得那么多好事。”支书猴瞪队长一眼,“一点都不能少,让你一天时间,你快给我想办法,把花生如数种下地,少一棵也不行!”队长被支书没头没脸地批评了一顿。
   等到支书走后,队长抖起胆子说:“他再发火也没有用,花生已经被人家吃了,变成臭屎了,反正我没有贪污,他自己也口口声声叫我们发展工副业,提高收入,难道空着手,白嘴说白话,人家就能收下我们的蛭石?要就不卖蛭石,卖蛭石就给人家东西,除非不要我干队长。其实,他长嘴说我,没有想想自己吗?你们大队为了买一台电影机,一次就给人家送了七百斤花生,下次他再问责我,我就有话对他说了!”
  
   二.落谷
   布谷鸟一声声地啼叫起来。我拿着铁锨去葫芦圩里落谷,播稻秧板。到了说书人刘景升茅棚西边的机耕路上,见到我们生产队里的几个社员,正在一辆平板车下的阴凉里休息,在这几个人中,有个别人睡着了,李常青还没有睡。
   “呵,你头晌没有来,下午来了,来得真巧,我们下午到家边,去后大园落谷。”他说,“七八里远的路,叫你白跑了!”
   听到这里,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叫苦,要早知道这样,我就在家等候了。
   我在心里虽然极不高兴,可是表面上仍然强作欢颜说:“锻炼锻炼腿劲也好啊!”到了后大园,我们又休息了很长时间,村里的水稻技术员包增会来了,他对王正星说:“这儿就有你带人落谷吧!”
   王正星说:“刚刚队长来关照说:一切照你说的做,你怎样干,我们就怎样干!”
   包增会说:“我去葫芦圩有事啊!”
   “有事也不行啊,你走了,我们这儿谁会落谷啊!”
   落谷开始,王正星分工,他自己开垄沟,我和包四会平整板子,老油条撒种子,大湾和李长青推麦穰,大家伙干的很快当,一盼活儿过去,就落了两板子,还剩下一麻袋种子,太阳已经离地面不高了。这时包增会来,叫我们再把那一麻袋种子落完,有一部分人不乐意了:“太阳马上呼啦就要掉下去了,怎么也落不完的!”大家也怨声不绝。
   “想落完,等到天黑差不多。”
   “落完干什么?反正得不着高公分,这儿没有一个干部。”
   结果真的没有落完。
   在回家的路上,王正星突如其来告诉我:“侄儿,我想起来了,今夜做了一个梦!”
   “梦见了什么?”
   “梦里的事穿越在在七八年前,我那时候在北京当兵。那天我在天安门广场,遇见了你,你的胸前挂着照相机,我感到突然,就问你:侄儿,你怎么来到了这儿?你说,我调到人民日报报社了……你还从公文包里拿出饼儿,叫我吃,说,这是从家里带来的,我接过来,将要吃饼子,天亮了。”
  
   三.干旱
   在春稻插秧的时候,鲁南地区遇到了一场严重干旱,绝大部分河流干枯,只剩下一段段河槽里有水。许多电灌站抽不上水了,春稻插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些有了小水泵的生产队,都单独使用小水泵,利用手扶机,从田边的渠道里往上灌水。
   我们生产队虽然有一台手扶机,但是没有水泵,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能够把水稻插下去,队里抽出两个半劳动力,轮流往水稻田里戽水。可是那些刚插下去的秧苗,因为没有及时上水复水,过了一天就被晒卷了叶子。
   这天下午,我和宋继宽将要下田整畦田埂的时候,柴绪红叫我们俩去把逐鲁河里的土坝子扒开来,逐鲁河里的水本来是很多的,但是上游不远处被其他生产队打坝子堵起来了,还剩下这一段水,也只能够解决眼前的一些困难。
   不过,这段堤坝是冬天的时候,为了修建鲁兰河大堤下的闸孔而打造的,前一段时间没有缺水,所以就一直没有扒开,平时用水很少,只有东边的一个缺口供水就够了。
   我们本来想把东边的缺口在扒深一些,但是底下都是很硬的恶礓石泥土,后来我们就只好从打在河心的坝子上插手。
   当我们把坝子扒开半截子的时候,底下忽然出现了许多的草包。
   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铺展在水下的草包排除干净了。
   水,河槽底下就这么一点水,哪个生产队不想要啊?
   陈守琴来了。
   宋继宽说:“大队长,这河里的水,今天晚上就给我们生产队先放吧!八队等到明早再放吧!”
   我说:“是啊,不能等到明早上……明早上两个生产队一起动手,就怕都放不成的!”
   陈守琴说:“谁家先放,谁家晚放,这由我们大队决定,叫你们先放,你们就先放,别的生产队往后让一让。”
   宋继宽说:“那就怕要打仗啊!”
   陈守琴说:“即使打仗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四.抓住牛尾巴
   水稻插下去的第三天,队委会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紧锣密鼓,给社员们发放了这一段时间的公分报酬,社员们有的满意,有人不满意。
   插秧人最高得了三百四十分,(按一分半工一趟计算),担稻苗的人一天十七分,整稻秧板子的人一天十分工,推板子的人一天十三分工,耙地的人一天十五分工。
   整板子的人喊自己的公分少了,推板子的人表示满意,耙地的人也喊叫自己的公分少了,后悔说:“我们还不如去拔稻苗子呢!”
   下午,我们来到西湖,因为头晌没有干活,就问王兴雨:“我们干什么啊?”
   他叫我整板子,这种活儿不累人,两个耙地的牛头耙到了那儿,我们几个整板子的人,就跟随到那里。
   牛头在耙地的时候,会遇到特别的高地面,我们有的人就站在耙上面,增加压力,把高出的地方耙平,在这期间,我们还可以闹一闹笑话。
   王兴雨第一次站在耙上,负责耙地的小叔把手往牛腚上一按,大水牛马上奔跑了起来,幸亏王兴雨逃得快,如果不然,他就要吃闷亏了。
   “哈哈,四叔,这可不是我使的坏呀!”小叔用力甩着鞭子,豪情满怀说:“你们现在没有人胆敢站在这耙上面了……看我的!”他手里握着皮鞭,什么东西也不抓,站在耙上,果然稳稳当当,自由自在,身躯一点也不打晃。
   朱和平不服气,他趁小叔不在意间,一下子跳到了耙上,迅速一把抓住牛尾巴,任凭小叔把大水牛驱赶得象一阵疾风,朱和平依旧没有摔下来。
  
   五.种花生
   到了播种茬花生的季节。我们队里开始种花生,我担了两只大水桶,种了两天,确实有些累了。这一天上午,在家睡了一个头晌的觉,几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下午,我们队里分配麦糠眼子,我推着小车,往社场走去,路过后大园,社员们干活还没有动手。
   我问小丑:“是开水的?”
   “不,”他回答说:“是去整畦田梗子。”
   到社场上,我找到了分配给我家的那堆麦康眼子。听说,每口人两大筐,我们家一共七口人,我的长篮子很大,一趟就推去了一半。
   推着空小车再次返回社场,途中经过东小庄时,只见会计朱守俊家有许多人,正在家前的菜园里喝酒。
   喔,我知道了,昨天听说板浦镇今天有人来汽车拖蛭石,就是在他家里招待的。
   我推完第二筐麦康眼子回来,后大园里干活的人依旧没有人动手,这时差不多有四点钟了,生产队还没有一个干部来,我也加入到社员们中,大家自动干了起来。我和小丑两人整一条花生板子。
   这一节,天气继续干旱,所以,种花生还得走到一里路开外的水库里挑水。
   男劳动力挑水,识字班点种。父亲挑水,我也挑水,哪里来的这么多水桶?也罢,没有水桶就罢了,很好,在家休息一天拉倒!
   柴绪红说:“我去看一看,还有没有别的农活儿!”他吹着哨子走远了。
   过了不多时,柴绪红给我借来了一副水桶。
   风,刮得很猛烈。水库里,一朵朵闪烁的水花飘逝在浪头上。一朵朵水花从人们的一只只晃悠悠的水桶里激荡出来,流落在干裂的土地上,洒下一道道黑湿的痕迹。时而又飞来一阵疾风,将水桶里的水瓢席卷在挑水的途上,咕噜噜地翻滚起来。
   在岭上种花生是这样干的:两张犁在前面耕沟,我们这些担水的人,一个人负责一节地,我的那一对小铁皮桶很小,柴绪红说:“你这桶很小,给你少得一点工分吧!”别人给了八十三分,我得了七十三分。
   这些花生是用屎水泡出来的,就这样,也还是有人偷吃。不知是哪几人,偷去的花生没有吃光,偷偷埋在地下,回家忘记了地点,过一些日子,花生全出苗了,形成了一窝窝绿苗。
   柴绪红生气地猜测说:“这又是那几个小识字班干的好事,馋丫头。”
  
   六.红薯地
   一场风雨之后,我们生产队里的山芋荒了。
   我们队里的春山芋,大部分已经分配给社员家里去锄草,只剩下小庄东边的十多亩,还有水库南边的十多亩地。小庄东边的十多亩山芋长势良好,虽然山芋地里有一些草,但是等到晴天地干锄一遍之后,杂草就会一干而尽,只有水库南边的十亩山芋地,长势也不太好,杂草也要多一些。有一些秧棵还开出了水红色的花朵。

共 1059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年代小说,通过“宝藏”“落谷”“干旱”等十一个独具特色的小章节展开故事,真实再现“一九七一年冬天,引水上岭的战役”极具画面感的生活情景。故事开篇:“宝藏”,以第一人称手法,再现“我” 小学三年级时,勤工俭学挖蛭石风波,极具生活化的场景,令人回味无穷;“落谷”“干旱”“抓住牛尾巴”等故事,详情我便不再一一描述,精彩程度盛世空前,开卷有益,留给读者细细品读。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典型丰满,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入情入境,回味无穷,妙不可言。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巧妙截取生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片段,一系列看似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字眼,在作者笔下独具生命力,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生活气息浓厚,更易引起读者共鸣。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堪称一绝。主题鲜明,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值得新一辈的我们品读珍藏。文笔流畅,内容饱满,精彩纷呈。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明月心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心心儿        2021-01-29 13:40:08
  感谢赐稿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携手凤凰,共铸辉煌。
2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1-01-29 17:18:27
  记录今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过眼云烟,演变为明天的传奇。多谢老师辛苦而又耐心编稿。
   祝愿冬天安好!
3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1-01-29 18:50:08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回复3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1-01-29 19:23:30
  多谢老师热心关注。
   祝愿冬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