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那个阳光晴丽的日子(征文·散文)
周围村里的大喇叭一直不停地播放着:请大家一定不要串门聚集,不要离开村子,有事非要出门必须佩戴口罩。戴口罩,福星高照;不串门,福气临门。如此反复。
小区给每户住家发了一张通行卡,是门卫挨家挨户敲门发放的。通行卡为出去购买生活必需用品的人出入小区检查所用。车辆出入,也得有出入通行证,没有证就不准进入。农贸市场已经关闭,生活需求催生了小区前排的店铺生意,肉食店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兴旺不说,经营范围也扩大了不知多少倍,什么韭菜芹菜莲藕啦,豆腐豆皮饺子皮馄饨皮啦,鸡蛋鹌鹑蛋咸鸭蛋皮蛋啦,香蕉橘子猕猴桃柚子啦……反正小区居民生活需要的日用品应有尽有,货架上满满当当的。这不,送菜的又来送了一车翠绿的小油菜和红根菜,把个仅有两间房的门市的过道都塞满了。一些卖杂货的本来还可以借助过春节摆摊经营,但是早市封闭不营业,只好把自己屯的货物想法让小区周围的商店代卖。少出门也催生了网上许多的群,不知不觉李娟被拉到了好多群。一会儿消息滴滴响起:新鲜的韭菜到货了,六元一斤。一会儿另一个群又滴滴鸣叫:砂糖橘三十五元一箱,要的亲接龙。此起彼伏的网络叫卖声不绝如缕。人类生存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从窗口向南望去,南面村子在进村的胡同口拉起来一道有彩色布条点缀的绳子,四五个穿着臃肿棉衣的大爷大娘在站岗,防止外来人员的进入。即使中午傍晚了,还有两个人在值班。寒风凛冽,他们拢着手,在不停地跺脚,走动以期取暖,但眼睛却紧紧盯着马路上走过的每一个行人,生怕他们忽然转弯侵入村子。村口的电线杆上,一面红色的旗子猎猎作响,仔细分辨,有金色的“党员先锋岗”几个字。
外面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严峻,在远方上班的孩子过春节不能回家,不得不羁留在工作的城市,居家防疫不知何时是个尽头。在私企上班一年难得休息的丈夫君杰也在家呆得烦了,看手机累得手臂发麻脖子酸疼,而且因为在家窝着不太活动,每天到了饭点胃里还是满满的,一点食欲也没有。要不,我们出去走走?君杰说。行吗?听到丈夫的提议,李娟的眼睛也亮晶晶的,但还是有点不太敢出门。我们不往城里走,到东边新修的大道边走走,那儿靠着山近,空气新鲜。戴好口罩,李娟拿上了通行卡,和君杰出了门。
住在城郊结合部,就这点好处,距离乡村近,空气清新。出门向东三四百米就到了贯穿城市东西的马路的最高处,放眼向东就可以看到藏在山谷里的村庄的红瓦白墙。沿着马路南边边沿铺设的方砖路缓缓而行,除了每个小区门口有执勤的人外,很少看到行人。
这些小区比较老旧,只有三两栋楼,没有物业管理,更没有门卫检查人员出入,政府就安排了工作人员严加防守,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忽然一个在小区外围执勤的长发女子朝李娟走过来,在距离李娟一两米远处站住:“大姐大哥,你们要上哪去?”严实的口罩,遮挡住了女子的脸,从声音听出来这是以前老邻居郝大爷的女儿,在街道办事处工作。
李娟驻足,“妹妹,你在执勤啊。”
“是啊是啊。”
“你们值了多久了?”
“正月初二开始的。”
“妹妹辛苦了!”
“还好了,我们是白天的班,值夜班的同事更辛苦。”
忽然想起了什么,李娟问:“妹妹你距离家这么远,吃饭咋办?需要的话,我可以回家做点送来,我家在这周围。”
“不用不用,中午晚上单位都来送饭的。”
“那——需要热水的话,我回家去拿。”
女子看了一眼路边的车子,说:“谢谢大姐,我那边车上保温杯里有。”
“你会开车了?”
女子轻声笑了一下,说:“我不会开车,以前上班是骑电动车,现在值班是俺对象送我过来的,怕我冷,把车留下来了,让我冷的时候进去暖和一下。他步行回去了。”
“妹夫好体贴啊!”李娟慨叹了一声。
“他厂子不上班,我得执勤,家里照看孩子做家务全亏了他了。也幸亏他在家,我们单位的小李,孩子才三岁,两口子都得站岗,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班,他们父母在外地,只好执勤时谁开车就带着孩子。这么冷的天,孩子遭罪了。”
“你们都辛苦了!”李娟由衷地说。
“大姐和大哥,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别去人多的地方,回家勤洗手哈。”女子叮嘱着。
“好的好的,我们只是去那边走走。”李娟指了指东边的南北大道。
“那好,那条南北大道几乎没有人走,还比较安全。”
告别老邻居女儿,沿着路边石,君杰和李娟不疾不徐地下了缓坡,转弯,向南走着,隔着防护带,不时看到马路东面一些村庄的碑石旁三三两两执勤的农民。有的村口是一辆三轮车横挡在进村的路口,三五个人佩戴口罩与执勤袖章的人在逡巡;有的则是在村口堆积起一两尺高的障碍物,旁边也有人站岗。还有的把大喇叭也搬到了村口,在不停着宣传着防疫知识和上级要求。宽阔的马路上偶尔有车呼啸而过,早就没了往日的车水马龙。
大道旁层层梯田中的果树早就落光了树叶,在料峭的风中摇曳着褐色的树枝。后阴的山坡地的里堰有尚未融化的积雪,点缀着黄褐色的枯草,一块块的白色间或着一块块的黄褐色,像斑点狗似的。大路向南,顺着山势的弧度蜿蜒延伸,路的西边也不时出现村庄。
“汪汪,汪汪——”前边的路边石断开,接上了向西进入村庄的路,一只肥硕凶猛的大狗在狂吠,它拴在一根电线杆上,不断冲撞,抓扑,低呜,扯动着链锁哗啦啦地响。一根拦路的绳子一端绑在路另一边的大树上,一边绑在电线杆上。李娟情不自禁笑了一下,这只大狗看来在充当着放哨的角色,防止外人进入村庄。闻到狗叫,路旁的房子里走出一个中年男人,一手拽着棉袄襟,另一只胳膊在飞快地套着袖子,看到李娟夫妇继续南行没有要进村庄的意思,便转身进屋去了。李娟明白,这才是村庄真正执勤的岗哨。
放眼向西边的村庄望去,村头几棵高大的楸树的枝杈上有着好几个巨大的鸟巢,几只黑头黑尾白肚皮的喜鹊在树枝上活泼地蹦跳着,喳喳地鸣唱声,和着远处传来老牛悠长厚重的“哞哞——”声,淡青色的炊烟飘荡在红色的瓦房上空,临近中午时分的村庄在朗朗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祥和宁静的模样,想到在疫区汗流浃背昼夜奋战的白衣天使,为疫区百姓安稳生活殚思竭虑操心劳力连轴忙碌的各行各业工作者、志愿者,这种安稳祥和是那么美好,那么珍贵。
这些日子来,好多好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挤爆了电视荧屏,打开电视,看到一辆辆载着救援物资的车子奔赴武汉,看到一张张被汗水浸润起皱疲惫不堪的白衣天使的脸庞,李娟真想自己也能为前线抗击瘟疫的同胞做点啥,于是,想买点口罩给在高速路口检查的干警吧,但网上口罩买不到,多次去多家药店询问,都断了货。看到无数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同胞,却不能帮助他们,无奈,打开手机,寻找武汉慈善总会公众号,用捐款的方式来将这份真挚关爱的情意传递。居家隔离,也不能去探望年迈的老母亲,打电话吧,耳背的老母亲尽出对子。李娟心里难受,心空渐渐弥漫起厚厚的雾霾。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到野外来走走,郁积于心的烦闷似乎不翼而飞。李娟和君杰说,反正也不饿,就顺着这条路向南走再向北走小路环山一周,从西边返回家中。今天是正月初十,照着往年老规矩正月出门走亲戚这时间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农民们该开始忙活地里的事情了。但是因着疫情的影响,山坡上一片片果园里几乎不见人影。
走着走着,忽然闻见悠扬的音乐传入耳鼓,这周围鲜有村庄,路上也不见行人。李娟正在诧异,四面张望的丈夫指了指大道东边,只见坡地里一棵苹果树上有一个果农站在枝杈上剪苹果枝,“嘎达嘎达”,剪树枝的声音伴奏着美妙的乐声有节奏地响起,在他旁边的另一棵树上,挂着一个播放机。由于视角的原因,李娟眼里的那个果农似乎比山还高出了许多,他脚踩粗大的树枝,一手扶住上方的树枝,一手握着果剪,用心地修剪着多余的枝条。脚下是粗壮的果树枝干,背后是点缀着朵朵白云的蓝汪汪的天空,耳畔是余音袅袅的美妙乐曲,一瞬间,李娟觉得这劳作着的果农仿佛成了云彩里飘飞着的神仙。
辛苦劳作还不忘享受着醉心悦耳的音乐,这个果农过好当下的乐观态度感染了李娟。她郁闷的心空仿佛射进了一缕阳光,亮堂了很多。尽管走了一个多小时,腿脚已经酸疼,但不知为何,李娟先前因疲惫而拖沓的脚步变得轻快了。
音乐声缥缈在身后,越来越远,几不可闻,而李娟耳畔依然循环播放着那一支支美妙的曲子,这让她的心空晴丽,幸福满溢。她拉起君杰的手,不知疲倦地一路向前。
勤洗手,扫垃圾,常消毒,管集市,净餐馆,众参与。
文章娓娓道来,那种幽幽的愁绪,有了出口,很触动人心的作品。

祝山哥写作愉快,万事顺意!

起初感动我的是那个果农,但是匆匆行文,为交任务,没有用心构思把文写好。
祝福您和家人,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风儿姐姐阳光般的心态,告诉我们,心中有光亮,希望就在不远处。
向风儿姐姐学习,写作与心态!
祝福妹妹,佳作不断,天天快乐!
问好妹妹,新春快乐!

新春快乐,佳作连连!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祝福雪社!祝福我们的流年!
嘿嘿,因为不想第一人称写,就让李娟出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