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书迷老妈(征文·散文)
清晨,阳光从东窗洒进客厅,老妈坐在沙发上,右手拿着放大镜,左手拿着书在认真地读着,有时还情不自禁读出了声音。声音很洪亮,我有时默不作声听一会,断句正确度居然十有八九。
半上午,阳光从南窗射进南边的屋子,照在了南屋的门框上,地板上也洒下了一片金色的光晕。老妈搬着小凳,脸朝北坐在门框中间,于是,阳光也毫不犹豫地爬上了她因过度劳累业已佝偻的脊背,在暖融融的阳光里,八十三岁的老妈举着放大镜看书的姿势被定格在门框做边界的相框里。
阳光慢慢后撤着脚步,南屋的床单从西北角开始慢慢印上了一大片阳光的金黄,印上了玻璃窗框的形状,一路向东,终于阳光毫不客气地占据了整张床。于是,耄耋之年的老母亲追逐着阳光的脚步,又坐在了床上,依然是背对阳光,左手持书,右手拿着放大镜,不时用握着放大镜的右手翻动书页,发出刷拉刷拉的声音。其实是给她配了老花镜的,但老妈说戴着头发晕,不如用放大镜方便。于是,手持放大镜追随着阳光的脚步读书,成了老妈一天里的常态。
看,老妈支起了左腿,右腿自然垂下在床边,左手持书倚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捏住放大镜黑色柄的根部,嘴唇翕动却不曾出声,这是又在认真地默读呢。不清楚她究竟在读些什么竟然这么专注,但见气息涌出,带动了嘴角,眼睛呢,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放大镜圈住的文字,我知道老人这是读得入了迷。
这真是个很认真的老人,有时她读书我在身旁,不认识的字她非得问问我不可。未做白内障手术前,老妈是近视眼,看书不需要镜子放大,只是要把书贴近眼前去看。自从做了白内障手术,老妈的近视变成了远视。上街走路时经常她问起远处的东西,高度近视的我加之眼花,戴着镜子也看不清,她却有条有理地告诉说那是什么什么东西。因为看得清远处,看电视时老妈也不用再搬着小凳到电视眼前了。
但是让她不爽的是,看书上面的字却看不清了。找医生问询,得知手术后变成了如同花眼一般,需要验光配老花镜,但是做了一辈农民的老妈不习惯戴眼镜,说戴着头晕。不断说服她,说戴习惯就好了,还是不肯戴。无奈,找出了我年轻时为集邮买的放大镜,不久,老人家就很熟练地学会了运用,有时间就拿着那个小小的放大镜看起了书。一次,帮她晾晒被子,不小心抖落出一个布包的粗陋的放大镜,一问,老人家不好意思说,这是她在街上一个小店看见,花五块钱买的,心想着也不能老用我家这个,买个回老家看书好用。结果回家一试,一点也不清楚,没有什么放大效果,就悄悄藏起来了。我笑道,那么便宜能有好货?老妈不好意思地说,我哪里知道这些?后来即使我又在网上买了个倍数更大看书面积更大的放大镜,她也不用,嫌弃说太大,拿着它就会把窗子的形状一起映进去,妨碍了她看书。于是,那个小小的放大镜每天成了老妈看书不可或缺的工具。
老妈读的书很杂,再枯燥的她也读得津津有味。我订阅了《读者》《特别关注》《故事会》《小小说》等期刊,老妈捧来就读。我拿回家我们县市办的《霞光》《长春湖》,她也读。我读期刊几乎是找里面有故事情节的读,那些学术性的理论性的都一掠而过,而老妈是每一篇都不放过,因为有一次她竟然和我问起“葛优瘫”这个词是啥意思,我大吃一惊,一看书,原来是老妈在看《读者》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中有这个词。我赶紧百度,鹦鹉学舌,解释给老妈听。一边解释,一边惶恐,我这个三十多年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读书的态度居然不如一个干半天学半天,半半截截读了不到四年书、小学还未毕业的老太太。还有一次,老妈和我探讨起美国那个国家如何如何,那儿的人怎样怎样,那都是国际形势的范畴,我哼哼哈哈说不出个所以然,尴尬了,探头看了一眼,老妈读的文就是关乎这方面的内容。我甚是讶异。
我订的刊物中的《故事会》就是为老妈阅读准备的。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刚毕业时,我给自己订的刊物是大学时就喜欢的《读者》,那时还叫《读者文摘》;给喜欢看书的老爸订了《故事会》,我不知道老妈也喜欢看,因为我印象中,老妈就是陀螺一般不停止旋转着劳作的人,白天去生产队干,早晚去菜园忙,回家还得做饭,喂猪喂鸡,洗衣缝补,忙活那些永远干不完的家务。即使夜晚我们睡下了,老妈屋子的煤油灯还要亮到半夜,给大的小的缝补穿破的衣服,在破旧衣服缝里捉虱子。秋季农忙时间,晚上还得洗一大堆地瓜,打成丝,或者切成干,清早天未亮,做了饭锅里就挑着地瓜丝或者地瓜干去山里的大石硼上晾晒,回到家来不及吃饭,抓块干粮就往山上奔,要赶去生产队干活。所以,当我毕业工作后周天回家,听说老妈晚上和老爸抢着看《故事会》,还觉得很奇怪。现在想来,那时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几年了,家里早已经能吃饱肚子,孩子也大多工作了,一直操劳一大家子吃喝穿在苦累穷困中挣扎的老妈,终于有心情去读几篇她喜欢的文章了。我一直延续着订阅《故事会》的习惯,即使调动了单位依然如此。老父亲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和老妈抢书了,当然也没有人在她不认识字时为她查阅四角号码字典了。老妈一个人在老家劳动之余,夜晚睡前还是捧起书读一会,不认识的字,碰到谁回家就问谁。
老妈终于从伺弄土地的岗位上“退休”了。因为姐姐的孝顺,给她买了养老保险,每个月有两三千的养老金,这让她经常自豪地说,没想到当了一辈子老农民,老了成了退休工人。上了岁数的老妈不再耕种她痴爱的土地,因为老哥退休接了她的班。她去了小妹家看宝宝,妹妹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里不开电视,老妈闲暇时间就翻阅小妹家的报刊。当小妹节假日休息时,她又回到她牵挂的儿子身边,去亲热她养肥的那些土地。但是不管在老家亲近土地,还是到其他儿女家居住,老妈爱看书读报的习惯依然不改。所以老人家有时谈论起一些事,常常让做儿女的大吃一惊——因着她思想的与时俱进。
在我家的日子,我上班走前,不顾她的反对,给她找出网络电视,找些农村题材或者伦理方面的连续剧,结果老妈常常摆手不让打开电视,说看电视乱哄哄的,不如看书有兴趣,看了这篇还想着看下一篇。即使我说,让电视有个声音和你作伴,强行打开,而回家后看到的永远是老妈捧着一本书的身影。她告诉我,看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就打死(关闭)了电视,不如看看书。
其实老妈是个闲不着的人,拿着抹布擦擦这儿,抹抹那儿,把小姑姑给的一兜花生扒了皮,把哥哥给的两大兜核桃去了壳。时常提前把土豆给去了皮,把大蒜褪了衣……让我下班做饭更轻松些。然后有时间才坐在那儿看书。每月来两期的《读者》《故事会》《小小说》,还有一期的《特别关注》,也跟不上老妈的阅读速度。有一天,中午回家吃饭时,老妈说,你看这本书多浪费纸,连一半都没印满,一上午我看了快半本。我有一搭无一搭听着,没往心里去,饭后,老妈又开始读书,我惊讶地发现,老妈手里捧着的那本“浪费纸张”的厚书,竟然是朋友送的一本诗集——《一树柿子红》,老妈说,她看了一半了。老妈居然读得进去诗歌!我震惊之后问,你看得懂吗?老妈说,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说了啥意思。更让我讶异的还在后面,同事借阅我买的小说《罗生门》,读完后我带回家随手丢在沙发上,发现老妈竟然在读。临近放假,我把办公室抽屉里的《局外人》带回了家。一天我出门前说给老妈打开电视,她连连说,不用不用,我把那本书看完它,还剩十多页了,省得看不完还是个心事。我看过去,就是那本《局外人》。很惭愧,这些老妈读完的书,我都没读,一本《局外人》,我读了一个学期都没读完,每天在忙忙乱乱中过去,等静下心要读,又有了别的乱事,忙忙活活地挥霍着时间,一天天的光阴就悄悄溜走了。
又到了睡觉时间了,老妈在沙发上站起身,腰依然向前弯曲。如往常一样,找到她的手机——好早起看时间,拿着她未读完的那本书,还有放大镜——为了起早了好读。我跟过去,给老妈打开屋子里的灯,问她:妈,你为什么这么爱读书啊?你看你读的那本诗,也没有有趣的故事情节,什么原因驱使你读下去的?还有那些外国小说,和我们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你怎么能读进去呢?老妈抬起胳膊拢了拢头发,半天才慢悠悠地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忽然话题跑出了几百里远:你小时候爱看书,没有书看,连买菜种包的报纸你也看。老妈,你答非所问哟,答案跑偏了。其实静下心仔细琢磨,老妈的回答也不算太偏,只是委婉含蓄罢了。我小时候无书可读却爱读书,莫非老妈是变着法告诉我,她能读进去就是因为爱着读书?
在打下这些文字时,我再次瞄了一眼那本《局外人》,这本法国小说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感到孤独的灵魂,都应该读一读<局外人>!”
也许,老妈读书是因为爱,也因着想借此驱散“退休”后的孤独吧。
痴迷读书的老妈,我们爱您!相信书的力量不仅会驱走您的孤独,丰盈您的灵魂,也会让您老人家心儿永远年轻,远离那个老年痴呆。
愿:书的力量不仅会驱走孤独,丰盈灵魂,也会让老人家永远年轻,远离老年痴呆。
美文美情,有朴素的张力和无尽的情愫。喜欢,拜读
上班走的时间,老妈常常跑到窗子前目送;我去上班时,幸亏老妈喜欢读书,有书相伴,不太寂寞。她的爱读书,也不断鞭策着我,不敢懈怠,因为她口中的许多东西让我常如鸭子听雷。
驱使我写此文就是老太太居然读了一厚本诗歌的事,太让我惊讶了。就是她说人家浪费纸的感受让人不由得哑然失笑。
再次感谢,祝新春快乐,阖家安康!
姐姐说的是,很励志。我就好久不读书了,终日蹉跎光阴。
常和老妈开玩笑道:我是不是你捡的小孩?咋你那么勤快我却这么懒?
该向老太太学习,好好读点书了。可是为何我却读不进去书了呢?
思想与时俱进的阿姨,让我辈羞愧。珍爱生命,喜读书,见缝插针地扩展识见,这份坚持和耐心,雁子仰视,并引以为精神向标。
向阿姨致敬!向风姐姐学习。二月开门红。
老师一直是妙笔生花,美文不断,让俺羡慕嫉妒得很呢!
祝福您,身体康健,佳作连连!
老师一直是妙笔生花,美文不断,让俺羡慕嫉妒得很呢!
祝福您,身体康健,佳作连连!
不好意思,用手机回复,居然把给江凤鸣二哥的回复发到这儿来了。见谅。

此外,雁子的编者按,的确也写得好!
拜读,学习!
祝明月大哥阖家幸福,身体安康,牛年大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祝福您,写作愉悦,新春快乐!

向您致敬!替我老妈谢谢您!也感谢您在拙文后洋洋洒洒的留评。
祝福您,牛年大吉,阖家安康!
从认识不多的字到自己可以通读一篇文,都是老妈她勤学好问的结果。我很骄傲,有一个勤劳开朗生活态度积极达观的老妈,跟着她学到了很多。
祝福伊蘭老师新春快乐,阖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