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情】赶年集(散文)
新年的脚步近了,老街又热闹起来。街道两侧摆放的全是年货,望着这热热闹闹的景象,听着彼此起伏的叫卖声,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在儿时的记忆中,村人把去赶集叫出山,年前不出几次山就不能算是过年。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跟着父母去赶集,那高兴劲好似出笼的小鸟,可是没一会儿就累了,于是就赖在地上不想走。父亲一把将我举起放到自己背上,我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的肩膀是多么的宽厚,也第一次发现父亲居然有了白发。
由于我们去赶集的山路太过崎岖,没走多远,父亲也开始喘粗气。当坐在父亲肩上的我还沉浸在幸福之中时,父亲已累得满头大汗,直到步履蹒跚的父亲把我放下时,他已累得险些坐到了地上。母亲一边心疼地给父亲擦汗,一边责怪父亲说:“看你把孩子惯的,明天让八个孩子都骑你头上,看不把你累坏才怪。”父亲笑了笑没说话,这一笑化解了我对严父的认知。
在没去赶集之前,我一直觉得走村串巷的小货郎是最富有的。他一根扁担挑两个筐,筐里分别装着缝衣的针线、笔墨纸砚、大的有小锣、小鼓和风筝,最诱人的是洋糖、瓜籽、芝麻糖和一毛钱能买十几片的糖精片。可这一次我拽着母亲的手,穿行热闹的集市上,才知道自己的人只有多么的浅薄。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让我目不暇接。当遇到一个卖糖葫芦的人时,我的腿怎么也迈不开步了。母亲上前一问才知道,用一斤麦子也换不了一串糖葫芦,于是就使劲地拽我走,同时骗我说:“这可不能吃,会药人的。”
见我赖着不想走,母亲就对父亲说:“看看他馋成啥样了,下次说啥也不能让他跟着来了,快点走。”
说实在话,我当时真的很想吃,哪怕只尝一口也就满足了。但看到母亲那坚决又严厉的眼神,我真的担心他们下次不带我出山赶集了,于是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卖糖葫芦的。其实着馋人的东西集市上的东西不只是糖葫芦,但我就是一直惦记那串冰糖葫芦,以至于都没心思看别的。我的第一次赶集,就在对一串糖葫芦的念念不忘中,匆匆结束了。
再次随父母赶集,我懂事多了,知道父母手里的钱不多,所以就忍着心里的渴望,不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一年的集市比去年还热闹,街道两侧的地摊上除了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和对联、鞭炮之外,还有农家晒的干枣、炒的花生、晒的柿饼、手工做的当当篮、荆条篮等等。
父亲买了好多水果糖,还有瓜子、鞭炮、红纸等。令我们高兴的是,父母为我们兄弟俩量体定做了一身新衣,且母亲一再要求师傅做大些,说回家能套袄。其实我知道,母亲平时节俭惯了,觉得做一身新衣不容易,能多穿一年是一年。虽然我没提出要求,也尽量不去看卖糖葫芦的,但令我惊喜的是,母亲把一串糖葫芦塞进了我手里。那一刻,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那串糖葫芦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最珍贵的东西。我舍不得吃,就一直举着,举着。
父亲买了两只羊羔。父亲说:“明年你也要像你二哥一样好好上学,这两只小羊好好养着,卖了羊你的学费就有了。”
父亲从来是说话算话的,所以我主动承担了放羊的责任,因为我很想上学。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以为我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再跟父母去赶集时,我兜里有了自己攒下的几毛钱。那时候的东西都便宜,但我不再馋好吃的了,我把那几毛钱全买了小人书。这次赶集,父母还破例地带我去吃了肉丝面。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赶集,饿得实在顶不住了,就掏出兜里的蒸馍和大葱,找个没人的墙角去吃。但这一次,我们一家坐在饭馆里,踏踏实实地吃着滚烫喷香的肉丝面,心里全是对过上好日子的欣喜,还有对更好的日子的期盼。
在后来的日子里,过年赶集成了我期待的事情。因为只要一家人去赶集,就意味着快过年了。这时候的集市上,赶牛拉架子车的少了,自行车、小推车多了起来。人们的脸上笑容多了,讨价还价时也都从容淡定,不再急赤白脸的了。谈不拢时,买家会说:“不跟你讲了,去别处,又不是只你一家。”卖家顿时堆起笑脸说:“再商量商量嘛。”
这时候的我,已经能替父母做主挑选年货了。这很让我开心,因为我可以决定扯什么颜色的布料,这样我就再也不用穿姐姐的剩衣服了。以前同学们都说我是个假姑娘,因为我总穿着女孩的衣服。后来家里条件好了,父母见我大了也好脸面了,就顺从了我的心愿让我自己挑布料。可父亲的新年衣服总是那件穿了多年,洗的灰中发白的中山装,母亲也总穿着那身发灰的迪卡衣,头顶一条灰纱巾。
集市是农村发展的缩影,跟着父母赶集,让我见证好多书本上读不到的新鲜事,也感悟了岁月的厚重。
我工作那年,邻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见面地点就是在集市上。可我觉得在集市远远望一眼就决定终身大事很不理性,但那时大部分同龄人也都是这样瞧对象的。一见差不多就上门提亲,然后开始一系列的往来走动,直到拜堂成亲为止。
但不知怎的,除非必须,我一般是不去集市凑热闹的。虽然我赶集的次数少了,但我骑车送父母来赶年集的次数却多了起来。有时我已把父母过年所需的东西买足买全了,但他们还是要来集市上转一转。父母悠闲地停停走走,见到熟人说说话,或是跟熟人在树下杀上一盘棋,有时也在摊位前挑挑看看。更多时候是高高兴兴地转了半天却啥也没买,然后到羊肉馆吃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我知道,出山赶集已成了父母心中过年的象征,成了一种情怀。
如今破旧的老街早已被宽畅整洁的街道代替,超市里的年货更是质优价廉。每当有了集会的时候,赶集的人依然络绎不绝,闹心的是轿车堵塞交通却不时发生。时代在不断地变迁,人们的购物观念和联系方式已与过去完全不同,但一直没有改变的,依然是人们心中那浓浓的情怀。
河南三门峡张村镇中曹学军(远方的期待)
感谢老师分享,期待更多精彩。问好老师,遥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