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摭谈选择(随笔)
选择是指挑选。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处于各种选择之中,而且是常常遇到二者选其一的两难境地。所谓人生,其实就是在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无数选择之中度过的生活,人生就是选择的过程。比如,选择观念,选择敌友,选择亲疏,选择方法步骤,选择生活细节等等,此时做了一个选择,或许彼时又做了一个否定先前选择的选择。有的选对了,有的又选错了,这就要作正确的比较,这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十全十美的选择是难以成立的,但可在诸多的选择中选取一个最佳方案,使我们的主要目标可以用最好的方式达到,以利中取大,害中取轻。人的一生面临无数次选择,苦与乐、荣与辱、进与退,乃至生与死等等,随时随地都会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慎重而果断、正确而及时地做出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选择的责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
一个人不能选择历史,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追求。选择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一种世界观的取向、一种人生态度。如果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劳动职业,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而会一往无前地奋斗,创造出里程碑似的业绩,这在我国的历史上不乏其人,也出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例如:数学家华罗庚《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1950年,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1979年,华罗庚应邀去英国讲学,题目是:《为百万人的数学》。海报贴上街头,连饭馆老板都关心这次演讲。伦敦数学会秘书长在写给他的信中说:“我只能期望我们的数学界能把您的榜样铭记在心,而去做出些实际成绩来。”在这次讲学途中,一位外国朋友问他:“华教授,您一定成了百万富翁了。”他以为应用数学是门赚大钱的买卖。华罗庚笑着回答:“我的确很富有,我在这十多年里获得巨大的前所未有的精神财富。”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学者问他:“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罗庚含笑答道:“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活着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祖国。”再如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是选择的“选择”》,李四光年轻时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他选择了地质专业。好友丁西林对他的选择表示异议,李四光解释说:“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也不过是给洋人当矿工!”1919年,李四光经过六年寒窗苦读,终于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建议他继续深造,获取博士学位。李四光诚恳地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他为了多得到一些知识,又到德国和法国几个有名的工矿区和阿尔卑斯山作了一番考察。当他返回伯明翰大学的时候,早有一封电报和一封信在等待他作出选择。电报是印度友人拍来的,聘请他到印度担任工程师,待遇优厚。书信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寄来的,告诉他国内“民主与科学”运动正在掀起,方兴未艾,盼他到北大任教。李四光本是因忧国而留学,为国而苦读的,他早就选择好了自己的道路,所以婉言谢绝了印度朋友的好意,毅然踏上了归国之途。
决定命运的不是机遇,而是自己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人生转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决定人生前途与命运的过程。人生就是不断地在正确与错误之间选择。相对地说,选对了,并执着地走下去,就会有无怨无悔的人生。1954年7月,我初中毕业,因家境贫穷,无力读高中上大学,念初二时曾与志愿军通信,受到英雄事迹的熏陶,对军队有感情,又正遇重庆炮兵学校招生,于是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军校,经过刻苦学习,奋发努力,成就了虽然平凡但不平庸的军旅生涯,直至退休。每当回顾当年的选择,总感到无比的欣慰。
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思想的升华、品格的修养、才智的锻炼与经验的积累,一句话,需要素质的全面提高。人能不能做明智的选择,只靠智力和行为能力是不够的,良好的选择能力取决于你有没有良好的品味和正直的判断力,所以,多学一点知识,就多一点良好的品味,多一点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能力涉及到两种才华:能选择的才华和能做出最佳选择的才华。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志力量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你的环境和人生。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抱着积极的态度。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选择。总之,一个人成长、成熟、有无成就的原则在于选择,以及选择后的努力。我们要把选择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探讨,学会和用准选择,走好人生之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2021年2月3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4周岁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