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过年闲扯“吃”的事(散文)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很想说一点口福之事。恕我以“盼吃”“吃请”“控吃”三分说,与诸君闲扯一二。
一、少儿年代:过年重在“盼吃”
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自然是翘首期盼春节早点到来!过年了,我们就会有平时不敢想象的太多的好吃东西!
五十年前那时的情景,我印象极深的,还是那个浓浓的年味。套用一句宋丹丹小品的话说:那时的那个年味啊,怎么能叫真浓呢?怎么能叫很浓呢?那是相当的浓啊!
在平时,每时每刻闻到的,都是清新带点甜味的空气,可惜当时一点感觉不出来;家里家外若能偶尔闻到一缕油香味,那定是浑身倍爽,定会味蕾全开,定是满嘴口水。
那时我们放寒假,也没有多少家庭作业。每到腊月心里,我就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妈妈和哥姐,到有石磨子的人家,排着档儿去磨麦子和玉米面。等过了腊月二十,才先安排蒸方糕,腊月二十五六,才开始蒸馒头包子。
蒸馒头包子是件大事,一定是父亲当主角。父亲先要打探好蒸笼排队使用行情,一旦摊到我家了,就是夜心里,父母亲也一定会早早地起床,把面发下去。等我早上起来时,我们一家人,还有相互帮忙的邻居们,都会拥挤在我家矮小的泥草屋里,人人都是笑容可掬,句句都是吉祥话语,一忙就是大半天或是大半夜,才将好多的馒头包子全部蒸出来。
十岁前后的我,忙是帮不上,乱会添不少,每一次出笼时,都会吃上一两个包子,等到肚子差不多饱的时候,还会调选喜欢的馅的包子吃。
直到除夕或前一天,妈妈和姐姐才安排炸肉丸子。那个油味,那个香啊,就是在下风头二里外都能闻到!那时我的鼻子特别尖,一闻到便立马跑回家,脸上的汗珠足有黄豆粒大。
要过年了,妈妈不会骂一声;看到口水直噎馋唠唠的我,姐姐就会在油锅里,偷偷地压扁特制一两个肉元,对我眨巴眨巴眼睛,悄悄地让小弟我解下馋。
直到除夕下午,妈妈姐姐才会在土灶台,炒着向日葵、花生、瓜子什么的。
记得有一年除夕晚上,我躲着父亲、避着母亲,背地里呆呆地问我两个姐姐:为什么十几天才弄好糕、包子、肉元和元宝啊?就不能一下子弄好吗?(家乡把花生叫“大元宝”,向日葵叫“小元宝”),
姐姐捏着我的鼻子说:傻兄弟嗳!如果那样的话,不就早被你这个馋猫吃“满”了吗?你的肚子也吃不消啊!
至到后来我才知道,过年前后,一家人谁都不可以说“没有了”,只能说“满了”!
当然,那时年味相当的浓,我一个劲地盼着过年,其实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事儿!比如,能换上一套新衣服、穿上一双妈妈新做的布鞋啊;又如,除夕之夜拿到妈妈亲手交给我的一两角压岁钱啊;再如,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早上,都能听到千家万户不停放的鞭炮声啊!
我们家放鞭炮,主要是在大年初一天要亮没亮的时刻。父亲先准备个柴把,当点着冒烟在屋子里到处绕一圈时,妈妈就会走到我睡铺前,捏一两个大糕什么的,塞到我的嘴里,我一吃到“开口茶”,就一骨碌穿棉袄棉裤下床,到屋外看着父亲放鞭炮……
小时候过年的情景,现在想起来,感到什么都是美得不能再美的。只有一件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难以启齿,就是过年前后几天,口福是满满地享受了,可那个小肚子,总是胀得象个小鼓似,一敲就会“咚咚咚”地响。
这是为什么呢?年轻人肯定是没法子再有这个体验了。一年下来,我们每天吃的,一般都是粗粮稀粥、寡汤寡水的,肠胃壁上光滑滑的,到了过年前后十几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好东西,肚子实在承受不起啊,经常先是忾气——那种消化不良的难闻之极的胀气,进而出现上吐下泻,有时在夜心里,都要顶着凛冽的寒风,跑到屋外茅坑三四趟,甚至来不及把内裤都弄脏了,也只好自己忍着……
二、青壮之年:过年多是“吃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长大了,考学跳出农门了,后来又工作上班了。步入青壮年之后,每逢新春佳节,记得最深的,我的“请吃”少,不过“吃请”的倒是很多!
一九八八年新春佳节,我做的最重要事,就是请客喝酒吃饭,因为那年的正月初三,是我的洞房花烛日。十个月后,我们碰巧生了个儿子。打那以后,我过年的滋味,就不同以往了。
每到过年放假,我首先做的事,必须是把父母亲的年货办齐。那时许多年,行政机关的过年福利比较丰盛,除自己小家略留一些外,年前骑三十五里自行车,先送两趟给自己父母;正月初二三,再乘搭三百里汽车,带一份给岳父母。
对于舅姨叔姑,特别是有困难的亲戚,送点慰问金表表孝心,也是我的习惯。所以三十多年来,春节后一周的假期里,我几乎都是奔波在“吃请”中,常常是吃了张家中饭,再吃李家晚饭,有时一天跑几家,实在没时间,胃子实在没空隙,饭菜实在吃不下,那也要吃点汤圆,不然就是不把我们走!
正月初八上班了,肚子被吃得滚圆,根本不敢上秤称。四十八岁那年,春节后一上班,我大着胆子一称,不得了,体重超标竟达三十斤!
那时的机关作风是张弛有度,春节后复班后,总有十天八日,工作任务一完成,唯一的事情就是请吃、吃请。
我在县大院工作近十年,为调动工作积极性,有好几年都是领导带头请我们中层干部到领导家吃饭。我酒量太小,领导就“逼”我多吃菜,不然就喝酒;我说不能多吃太胖了,领导就会说:同意你明天开始减肥!如果是我请客,或同事之间互请,谈减肥根本就没有机会。一桌美味佳肴,一旦被自己的眼睛搭上,接着的动作必定是大快朵颐……
三、逼近老年:过年意在“控吃”
二0一五年光棍节那天,按当地几十年惯例,我光荣地退居二线了。
回家后,可能是心情大大地安静下来的缘故,特别是听我老叔讲,他已有十几年不吃晚饭了。这个惊奇的范例,让我猛地发现,几十年了,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吃”法,自己并没有懂得。如果再这样胡吃海喝下去,必然要把自己的身体吃垮!
我常常一个人在想:为什么小时候,没有什么好东西吃,身体反而轻便健壮;生活条件连年变好后,为何反而吃出了一大批病号?我常在问自己:小时候那种美妙的年味,到底上哪儿去了?
后来看到了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一个演讲视频(还有文字版),我这才找到了答案。
他说,上世界七十年代未,中国人的生理指标,正常得让世界卫生组织几乎没人相信;可到了本世纪初,中国的“三高”人群,竟遥遥领先于全球。
他还发出了惊世骇俗的一个观点:当今中国,最要紧的是恢复饥饿感!这个自然引发了一大批好食者的尖叫声,不过我是赞同他的分析的。
我老叔七十几岁,十几年没病痛的背后,是他坚持了十几年“不吃晚饭”。老叔早、中饭吃得特别香,与他恢复了“饥饿感”一定是相通的。
再后来,我还看到了南怀瑾先生的文章。他的主要观点是:当下人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营养过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至多三分之一,一部分排泄体外了,一部分则成了体内蛔虫、细菌等寄生虫的营养了。南老的文章,还让我懂得了“食于所食”“不为倡荡”和“不为憍逸”等深刻的饮食大道。
我们这代人,二十岁之前,是整天忍受着“饥饿感”;之后四十年来,则正好相反,不少人经常会捧着“将军肚”承受着难受感。
城乡居民饭桌上,还有无数的酒店,到处出现“倒、倒、倒”严重的浪费现象,早已是一些人,特别是没感受过“饥饿感”的年轻人,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事了,没有了浪费食品要承担因果报应的智慧教育,其后果必然是越发严重的。
正是因为有过多年的“饥饿感”,我们才那么地珍惜每一粒粮食,才一如既往地反对各种铺张浪费,才那么坚定地拥护习主席“光盘行动”的伟大号召!
其实,把美味佳肴整碗整盘地倒到垃圾桶里,那是看得见的浪费;无良商家制作的种种垃圾食品,以及过分饮食和营养过剩,导至五脏六腑也闹起了“革命”,那才是更可怕的看不见的浪费,加之医药行业的市场化、唯利化,许多人辛苦一辈子,拼命挣得来的血汗钱,交到商场一样的医院里,不知又占到了几成?
退二线不上班的这几年,尤其是每次过年前后一个月,我给自己都会下达一个艰巨的任务:控吃!控吃!控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五年前,我的体重降了二十八斤,而且一直保持在达标状态;“三高”我是一高不高,常吃大荤大腥时的头昏目眩病,如今也荡然无存了!
这几年,每逢过年过节或同学、亲友聚餐,我都会用我的实例和学到的知识要领,在家庭、在小区、在老家、在亲友中,实打实地进行宣传,机缘来了时,我都要大讲一番适当“控吃”的若干好处。
如今,值得自己庆幸的是,在家中,九十岁的老母亲理解我了,兄弟姐妹和妻儿孙辈也支持我了,还有不少亲友听到我说“控吃”说,已经没有多大的反对声了,还有一些人愿意和我一起行动呢!
庚子年新冠疫情,在世界大流行快一年了,欧美至今仍处在严重失控的状态。这个大事件也许能从反面,给更多的人提供一个深刻思索的契机。
以上我闲扯的这些“吃”的事,不知江山文学网审编老师,还有广大读者朋友是何看法?有何见教?
最后,还请允许我送您一副一般化的对联:敲锣欢送庚子鼠,擂鼓喜迎辛丑牛!横幅:吃法有道!
恭祝大家牛年吃好睡好心情好!祝辛劳一年的编审老师们牛年大吉,阖家幸福,体健文丰,牛气冲天,万事顺遂!
(庚子年腊月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