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鼠牛同春(随笔)

编辑推荐 【八一】鼠牛同春(随笔)


作者:未名书屋屋主 进士,1094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30发表时间:2021-02-07 13:26:59

【八一】鼠牛同春(随笔)
   (一)五牛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恰逢百年华诞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联手,隆重推出这套经典佳作。藏品为999纯银500g大银章一枚,另赠正是时候一幅,将故宫秘藏的国宝唐代宰相韩滉的《五牛图》艺术化再现。
   大银章由国家级钱币大师、北京奥运奖牌设计专家组顾问、世界最佳金币奖得主、“生肖之王”罗永辉先生,采用先进的高浮雕彩印仿古工艺匠心制作。银章正面,《五牛图》主图横亘中央,上下方刊琢脚踏祥云的五头牛,寓意丰收祥和,盛世太平。背面主图是紫禁城,中有“正大光明”匾额,门庭有雄狮、祥龙等故宫元素,象征统领天下,国运昌隆。整个银章古朴,华贵,层次分明。
   欲知这一典藏的深意,首先要了解《五牛图》原图。这是我国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典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相传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遂命随从取出纸笔,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取名为《五牛图》。
   此作品白麻纸,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打开卷轴从右到左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棕色老牛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小草,一边在树杈上蹭痒痒,一副怡然自得的情状;第二头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往前赶路,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深赭色老牛,白嘴皓眉,筋骨嶙峋,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纵峙而鸣;第四头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唇喘息着,回首顾盼;第五头粽色壮牛穿着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庄重,个性倔强,缓缓地走向画外的天地。画面中的牛或行或驻,或昂头或俯首,朴实而沉静,活泼而憨厚,庄重而恃强,姿态迥然,活灵活现,刻画出人格化了的五牛。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又彼此顾盼,首尾呼应,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先后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在画中题诗曰:“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此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但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与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欲将此件珍宝拍卖,活动在香港的“文物秘密收购小组”根据周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于1958年成功地以60000元港币购回了这件珍宝。至此,这件稀世之珍,辗转流传1300多年,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此时名画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有大小洞蚀数百处。《五牛图》卷由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受命主持修复,以宣和式撞边装裱,从1977年1月28日起,历经八个月成卷。修复装裱后的《五牛图》卷在补配处全色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名画旧貌换新颜,重又焕发生机。
   画作打破了唐代以前画牛只画平面的装饰性格局,通过线条画法准确画出牛的不用侧面和立面,透视性好,立体感强。鲜明地显示出每头牛不同的神情和各自独具的个性,让观者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还有情感,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每头牛的眼睛、眼眶周围的皱纹、眼眶边缘的睫毛和牛鼻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尤其是中间一牛,画者以练达流畅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刻画精准,力透纸背,画成视角独特、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整个画面设色清淡,层次丰富,渲染有别,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二)牛年说牛
   牛,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图腾之一。传说牛是天庭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而天帝为了惩罚他,让他变成牛,世代受劳作之苦,为人类所驱使和宰杀。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因而有敬牛、拜牛、斗牛的多种民俗祭祀活动,多以象征丰收的牛作为求神、祭神的祭品。除祭孔子用牛,在国与国会盟时亦须祭牛,只有主盟国的人才有“执牛耳”的资格,因此,“执牛耳”遂成为“权威”的象征名词了。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清康熙年间,河督张鹏在治水时,曾铸制九牛二虎一毕挝,分置于响水大通口等故黄河险段,以镇洪水。
   西欧有斗牛习俗,中国式斗牛,则是起源于广为传颂的“李冰斗牛”的故事。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李冰化苍牛,与借水施患的江神拼斗,并杀江神的记载。相传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为民除害,曾化作牛与蛟龙搏斗。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无荒年之忧的富庶之地。李冰在蜀人心目中成了神人。自此以后,中国便有了斗牛活动,只是没有西班牙斗牛的血腥残忍,却更加隆重、壮观。乾隆、曹植都曾吟斗牛诗记之。
   吟诵牛的诗多如牛毛。宋陆游《饮牛歌》曰:“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李纲写过一首《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牛和旷野、野草、小溪连在一起,呈现的是一种“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和谐美好的景象。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黄牛》更是了不起:“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充满了诗人对牛的赞扬和褒奖。此外,历史上还有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归马放牛”、李密好读书“牛角挂书”等典故。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成对比,所以多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喻大或多,如说大材小用为“杀鸡焉用牛刀”。
   牛体大,毛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词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
   一头硕大的牛,怎样驱使它去耕田?自古以来,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系上鼻环,用绳子牵着鼻环,牛因鼻痛,乖乖地听人使唤。因此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即办事要抓要害。
   牛食量很大,胃有四个囊,靠反刍消化和吸收草料,因此世人讥笑食量大的为“牛肚子”,称人善饮曰“牛饮”,脾气大称作“牛脾气”,夸耀不实为“吹牛”或“吹牛皮”。
   还有,凡事情两不符合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牛被讥愚笨,所以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等等。
   本人属鼠,但对牛却偏爱有加。儿时在江南水乡,大户人家都要养上一头两头黄牛,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第一次亲密接触牛,是在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夏天。我在中山河洗澡,不慎滑到深水处,旁边的老魏一把将我抓住,往也在河里洗澡的水牛背上一扔,对牛屁股一拍,就驮上了岸。所以牛是我的救命恩人,对牛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那时在粮管所征收公粮,生产队送公粮都用牛大车,那一头头大敦牛体型硕大,体格雄健,却一点脾气也没有。收粮间隙,我为它们搔痒,喂料,它们会扭过头瞪着长有长睫毛的大眼望着我,会“哞……哞……”地叫两声,似要和我说话,有时还会驮着我出去溜达。后来父母下放到农村蹲牛棚当猪倌,我去看望他们时,晚上还住在骚烘烘暖和和的牛屋里与牛相伴,听老农民唱小曲。再后来娶了个属牛的为妻,夫妻俩便成了十二生肖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牛,外貌质朴而温顺,心地善良而谦卑,情性倔犟而洒脱。牛,一生风餐露宿,“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别无他求,耕地,拉车,终其一生,奉献给人类。老牛干事,勤勤恳恳。老牛舔犊,爱子情深。牛一身是宝,牛肉是上好的食材,牛皮是制革的好原料。年老病死的老牛,还以价值高于黄金的牛黄,供人们治病。
   牛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国人素来把勇于创新的精英褒扬为“拓荒牛”,把甘心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称为“孺子牛”,还把竭诚为民的好干部称为“老黄牛”,只是人们把票贩子称作“黄牛”,不知是为什么。
   随着社会现代化大发展,那身强体壮、浓毛大眼的大牯牛已难得一见,那种牛拉犁耙、牧童骑牛的农耕图,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和符号,沉淀在我们记忆中,但牛奋力开拓、执著前行的精神,永远值得讴歌和称颂。
   牛年说牛,鼠年说鼠。去年是笔者本命年,本想说一说鼠的,然而突如其来的肺疫让人类猝不及防。有人便说六十年甲子轮转庚子鼠年天定遭大难云云,鼠也就真正成了过街老鼠,我也就只能闭口禁言了。我未研究过易书,但深知,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定数中含有变数。你看,一年过去了,中国人民战胜了疫情,经济仍然正增长,人民依旧安居乐业,全面小康取得辉煌战果,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想,鼠年不是安然度过了么?今日立春,庚子年腊月二十二,处于鼠尾牛头、冬春相交之季。正可谓鼠牛同春,皆大欢喜。
   去年收藏了鼠票,看老太婆整日里庸庸碌碌默默无为地操持小家,盖属“老黄牛”一类,有时犟起来也像头牛,但过后又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年就收藏了牛的大银章。据说,1985年的单枚五牛金币已经上涨130多倍。我们都已年逾古稀,到下一个鼠年和牛年,其价值是否可翻番也未可知,唯愿到时还健在,还能将鼠票牛银在手中把玩,足矣。

共 3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详细介绍了五牛图足银纪念典藏的内容,无论是大银章还是丝绸钞券版《五牛图》卷轴都令人心生向往。作者说起五牛图的来历,更是如数家珍,足见对这套盛世典藏的喜爱之情。恰逢牛年,牛年说牛,应景应节。作者用流畅的笔墨,赋予了牛不同一般的象征和寓意,也借此文说出了心中对国的热爱对家的期望。整篇文字,妙趣横生,介绍部分详细却没有乏味之感,足见作者是一位有品味有内涵的文学爱好者,也定是个兴趣广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感谢老师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2-07 13:28:41
  雅藏雅玩,娱情娱心。
燕山客
回复1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21-02-07 13:44:22
  谢社长辛苦编辑和精准点评!遥祝鼠年快乐牛年更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