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 • 情】粘豆包,浓浓的乡情(散文)
一
小时候,家在东北的我,只要母亲一蒸粘豆包,就知道要过年了。
在我心里,年夜饭上若少了粘豆包,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不是滋味。那黏黏糯糯,软软甜甜的豆包,裹满了朴实的家乡味道,留在记忆的最深处。
那时我们家住在连队,连队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入乡随俗,时间久了,也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一进腊月门,母亲就开始忙活。泡米、淘米、磨黄米面,煮大芸豆,准备包粘豆包了。
孩子们见到母亲们在忙,心里乐开了花,即使外面飘着雪花,依然会兴高采烈地去这家看看,那家串串,互相比着谁家的粘豆包蒸的好吃又好看。其实,蒸粘豆包是东北的一种习俗,东北有著名的十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嘎拉哈姑娘爱,火盆土炕烤爷太,百褶皮鞋脚上踹;吉祥喜庆粘豆包……这粘豆包可是东北特色,也是十大怪之一。东北人都非常喜欢。
母亲是山东人,不太会蒸粘豆包。住在我家不远的一位姓徐的奶奶,只要我家一包粘豆包,不用去请,她就扭着一双小脚来我家了。有时只是在一旁说说,指点一下我妈妈。有时就撸起袖子,亲自下手,和母亲忙活起来。
徐奶奶为人热情爽朗,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能看出她年轻时的风韵。白净的脸儿,眉心有一颗痣,一笑眉儿弯弯,看着特别喜庆温和。我和同伴虹儿常去奶奶家,边玩边吃着同一个粘豆包。奶奶叼着一杆长烟袋,坐在小火炕上,围在炭火盆前。一边抚摸着她家的大花猫,一边慢悠悠地给我们讲着粘豆包的各种趣闻。
二
奶奶每每讲到她与粘豆包的情恋时,满是白发的她竟然会有些羞涩。抿着嘴儿笑,再慢慢地讲:“当年呀,奶奶也是村里的村花,多少人家托人来提亲,我都没答应。”我和虹儿听了,嘻嘻地笑。奶奶嗔骂我俩是调皮鬼。
奶奶拿出烟袋,敲一敲虹儿小鼻子,继续讲着:“谁也没想到呀,那一次去屯子里相亲,就成了。”
其实相亲时,奶奶当时并没有看上相貌一般,又不太爱说话的徐爷爷。然而,当年轻美丽的奶奶看到徐爷爷家的院子里,那两口大缸里面盛着满满的粘豆包时,奶奶眼睛亮了。她说,早听得徐爷爷蒸得一手好粘豆包,不仅家里人吃,还拿出去卖,日子那是因为卖粘豆包而过得宽裕的。
奶奶家里一年也吃不上几次粘豆包。奶奶心里想着,若是能吃上一辈子粘豆包,那日子,得有多好。后来,徐奶奶总开玩笑说自己嫁给粘豆包了。其实,日子久了,奶奶是真心爱上爷爷的勤劳与体贴了。
讲完了自己与粘豆包的情缘,奶奶将烟丝按在烟袋锅子里,拨出火炭点燃了烟袋,说:“别小看那些豆包,那可都是有说道的。”奶奶拨着火盆里的火炭,见我和虹儿很有兴趣,就接着说:“据说呀,那是满族人的一种传统食品,是女真人吃粘食的习惯嘞。这粘豆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金代就已闻名大江南北。你们徐爷爷有文化呐,天天看书听戏的,这是他给我说的嘞。”
虹儿听了说:“早听我爷爷说了,这粘豆包,千年以前就出名了呢。”徐奶奶一听,又用烟袋锅子敲一下红儿鼻子尖:“就你爷爷知道的多,万事通。呵呵。”我至今记得,每次讲到这些,奶奶都是眉开眼笑,一脸的幸福模样。
慢慢地我对粘豆包有了更多的了解。这粘豆包本就是一道美食,它色泽金黄,香粘可口,又耐饥抗饿,再加上它可以冻起便于携带,很适合满族先人打猎、砍柴等长时间户外活动的生活环境。因此,满族人就养成了吃粘豆包的生活习惯。
后来,随着满族的文化和生活逐步与东北当地人融合,粘豆包不仅是满族的特色传统食品,也己成为东北人普通百姓家冬季餐桌深受欢迎的主食和风味小吃了。
三
那时,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吃上甜糯的粘豆包。就像美丽的童年,黏连着香甜,黏连着美好的味道。
蒸粘豆包的面,主要是大黄米、黏高粱米和江米面这三种,而且蒸粘豆包的流程很费事。连队里种的作物大都是大豆、小麦,吃的一般都是白面。想要做粘豆包,就得去附近的农村里去买。
母亲蒸豆包时的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母亲先将豆子煮熟,再准备好上好的黄米面,开水烫面后,和好醒至半天。再将煮熟的大芸豆或是红小豆,用大勺将豆子压成泥,小火慢慢熬去水份,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这时候就可以包豆包了。然后,将苏子叶洗干净上蒸笼摆好,豆包放在苏子叶上,中火蒸20分。往往是豆包还没有出锅呢,甜香早已弥散在屋子里了。当地人一般一次会蒸好几锅,放到院子里的大缸里慢慢吃。东北冬季寒冷,有得天独厚的冷藏环境,放在缸里,吃一冬天都没问题。
连队里的人一次只蒸一点,留着过年吃。每次蒸好,还要送给那些没有时间蒸的邻居。孩子们喜欢家里蒸粘豆包,感觉到比过年还要快乐。因为蒸包时,东家婶子,西家奶奶都会来家里坐一坐,看一看能帮上什么忙。热热闹闹,和和气气,乡里乡亲,温暖祥和。
临过年时,母亲让我给徐奶奶送一盘子粘豆包去。雪地里,我和虹儿颠颠地小跑着,一路来到徐奶奶家。刚一进门,就见奶奶乐得合不拢口,笑着说“黛玉呀,虹儿,你们来得正好嘞,我刚想去给你们分喜糖吃。奶奶呀,又说成了一桩婚事,又是粘豆包牵线的。呵呵。”奶奶眉飞色舞地说着那姑娘去小伙子家相亲,本来是想应付一下,谁知,一顿饭就扭转了乾坤。因为姑娘喜欢吃小伙子母亲蒸的粘豆包,也就喜欢上了和和睦睦的那一家子人。想不到,这小巧的粘豆包,黄灿灿的竟然有爱情的魔力呢。
粘豆包不仅有爱情的魔力,还有友情的天长地久呢。离开故乡的我,每年依然能吃上美味甜糯的粘豆包,那是家乡的虹儿给我寄来的。
眼下,又要到过年了,看着外面飘起的雪花,想着虹儿的粘豆包随着雪花飞舞,又会按时的快递过来了。
我轻轻咬开一个粘豆包,还是小时候那个味道,一点也没有改变。吃到粘豆包,又要过年了。仿佛间,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喜欢葳蕤老师的文章,接地气,有韵味,是文字精华的体现,有散文的韵律。
祝葳蕤老师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祝老师万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