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邂逅鱼鳞洲(散文)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而白首。退休后我也成了候鸟一族,和爱人一起从寒冷的北方,来到温暖的海南避冬。过上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
我居住的东方市紧挨着西海岸,那里有一处美丽的海景区——鱼鳞洲,让我心驰神往。
年前我终于和朋友乘车前往鱼鳞洲旅游。
导游说,鱼鳞洲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在海边居住着一对恩爱的黎族夫妇,平日丈夫出海捕鱼,妻子在家织布,日子过得很幸福。一天来了一伙强盗,要抢走他们家园,丈夫奋起反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杀身亡,强盗把丈夫的尸体抛入大海。海里的海龟们同情这个男人的不幸,于是把他的尸体送回海滩。妻子在丈夫尸体前悲泣至死,变成了一只海燕,日夜不停地悲鸣着,每天衔起海边沙石掩盖丈夫的尸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便垒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小山的沙岩层层垒叠就像是鱼鳞。后来百姓们便把这座小山称为鱼鳞洲。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谁听了都会感动,更让我对它充满向往。
来到鱼鳞洲已是午后,游人不是很多,景区很是安静,我喜欢这样。广场上一块长方形巨石,雕刻着鱼鳞洲风景区几个红色大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留念。
不远处就是耸立在海岸旁的鱼鳞洲,我们兴奋地向小岛走去。小岛虽不高崇险峻,但山形很是漂亮,像人工修建过一样,有点小巧玲珑的感觉。山体有的地方绿郁葱葱,有的地方裸露出丹黄的岩层。偶有白色的海鸟围绕小岛飞舞旋转,一会落在岛上休息,一会又腾空而起,飞向大海。一条石阶从山脚下蜿蜒挺伸到山顶,犹如一条在游走的鱼。山顶有一座白色的灯塔,仿佛是一位穿着白裙的妻子,高高地举起手中的灯,为归航的丈夫,指引回家的路。
山脚下靠海一边布满了褐色的礁石,浪花与礁石碰撞,溅起巨大的浪花。靠陆地一面生长着大片的仙人掌,很多枝头盛开着美丽的黄花。我很欣赏仙人掌,它如一名自重的女孩,谁要对它无理,它就会用针刺反击保护自己。虽然让人望而却步,但它开出的黄色花朵,却有妩媚动人的温柔,结出的果实又能给人治病,让人顿生怜爱与尊重。
沿着鱼鳞洲山脚走了一圈,感觉它现在真是一个很小的岛屿,过去它可是比现在要大得多。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有一位感恩县的知县姜焯,写过一篇600字的游记,详尽记述了古时鱼鳞洲的盛景。“陟数仞之巅,第见波涛怒号,回绕于洲之三面者,茫乎不知畔岸,为之栗焉而恐。……”此段文字说明了鱼鳞洲当时三面在海水中,惊涛拍岸,浪花飞溅十余米高,吓人的水雾纷飞,分不出岸与海。真是峭壁高耸,惊涛裂崖,景致蔚为壮观。然而,姜焯知县在游记里所描述的盛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了。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原来是当年日寇入侵海南岛时,为了掠夺岛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征集了几万名战俘和劳工,在鱼鳞洲开山炸石采取石料,为其修建了八所港。整个鱼鳞洲三分之二的石头被开采,使鱼鳞洲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原貌大有改变,变成了现在这样与海水不相连接的小石山。
日寇侵华战争给我们的家园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虽然如今的鱼鳞洲伤痕累累,危岩料峭,但仍然坚挺着屹立在海边,守望着东方这片热土,在无数游人的目光中,站成永恒的风景。我想,现在的鱼鳞洲它远不止是一道风景,它更是一处历史的见证。
在鱼鳞洲山脚下有一片金色的沙滩。我赤着脚走在上面,沙子的颗粒很大,并不细软,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温热的感觉。沙滩上草亭一个连着一个,下面坐着休闲的游人。蔚蓝的大海涌起浪花,不断地亲吻着沙滩,发出哗哗的涛声。撑起风帆的小气垫船,载着游客,随着波浪起起伏伏。海风阵阵,吹动不远处一排白色的风车不断旋转。我站在海水中,张开手臂与海相拥,和浪花嬉戏,丝巾飘在空中像美丽的彩云。此时我与这小岛、这大海、这沙滩、这风车、这蓝天白云已融为一体!同伴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我定格在美丽的风景中。
暮晚的鱼鳞洲,是宁静的,我坐在草亭下喝着椰汁休息。一对老人走进我的视线,他们手挽着手在沙滩上漫步,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这画面让我很是感动。想起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年轻时总有浪漫的情怀,喜欢一个人在雨天漫步;一个人看飞舞的雪花;一个人依栏赏月,好像那种孤独,那种伤感的生活才是我需要的。如今走过岁月,历尽千帆,才懂得,最浪漫的事,就是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有人和你相伴。
太阳已经西斜,散发出灿烂的霞光。我赶紧调整情绪,静静地观赏迷人的落日。此时晚霞把小岛、椰树、花草都画上金妆;天边的云朵像是要出门约会的少女,不断地变换裙装,一会换红裙,一会换黄裙,一会换紫裙,一会又换上了彩条裙,竟不知道穿什么好了;大海也像饱饮了葡萄酒似的,满脸泛出红光,一晃一晃地向岸边走来。落日慢慢沉坠,突然它倏地一下波澜不惊地沉入海中。仿佛是一名表演完节目的演员,转身退到幕后。我望着夕阳美轮美奂地表演,竟痴了!
夜幕笼罩了鱼鳞洲,我还迟迟不想归去。鱼鳞洲的前世今生让我感怀,鱼鳞洲美丽的风景,让我忘了时光,忘了自我。
作者简介:姓名周丽纯,网名枫叶,哈尔滨市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作品散见纸刊和各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