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凡事由心不由人(散文)
通过焦长春老师的“淮左书院”诗社群,我认识了许多老师。看着老师们日日结句成珠玉,的确增益良多。众多老师中就包括白十七(素白),名极简淡雅致,如同流动的音符。十七老师的诗如其名,凝炼简洁的诗句透射出丰富的人生哲理,充满张力,极有蕴味。
十七老师的公众号里更是聚集一众才情极佳的老师,老师们信手拈来的人生感悟如同泉水叮咚,跳动的是莹洁高雅的灵魂。不禁使人相信,凡俗的世界里既有烟火生机,更不乏有趣的思想,超拔的境界。
我本就喜好文学,兴致来时也写几笔,只是从未求精,粗砺的搁置在电脑里。近来随着人生颠簸沉浮,更有些感概欲吐为快。于是搜索枯肠,匆忙间写了篇散文《莲湖》,鼓起勇气发给几位文友评阅,其中大连的杨老师说:“文章不错,参加我们的’三木秉风杯’文学大赛吧!”
我惶恐道:“我这水平可以吗。”
杨老师竭力夸赞说:“可以。”
杨老师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试试,但我心里还是忐忑。
我发给十七老师,她阅后也是夸奖,问我愿不愿意发在她的公众号上。自己一时性起的闲话能得到十七老师垂青,心虽惴惴,还是很受用。十七老师转而强调说:“文章必须是原创首发,否则没法编发。”
我不懂,没在意,随口说:“是首发。”
十七老师精心编辑了文章,用心搭配图文后发给我认定,确认无误后编发。这时十七老师截图给我说:“文章不能编发,已经不是首发。”
我这才知道,参加过杨老师的活动,已经不是首发。我很惭愧,向十七老师道歉,并一再感谢她的良苦用心。
十七老师很随和地说:“没事,以后有文章再说吧。”
我真的带着歉意,心里想着,好的,以后一定用好的文章来感谢十七老师的赏识。
忽一日春末时节,十七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几张精美的蔷薇花图片,配有一首午后清茶老师的诗《所见》:
和着风的节拍
三月的杏花又泛白了
几声虫鸣鸟叫
心儿霎时便如薄冰般透亮
风筝还在山的齿轮间徜徉
北返的燕子
锲而不舍地追逐着暮春的光环
斑驳的老墙下
四月的诗行正在露珠上复苏
天空已是一片幽蓝
蒲公英的种子开始四处流浪
路过的行人
又一次把花儿的芬芳踩进旅程
风轻云淡在白云间延伸
伫立在风的浪涛间
万紫千红的浪漫汹涌起伏
山上的翠竹愈发的深沉
粉红色的回忆
在河边的细沙里静静的躺着
流年辗转的日子
葱茏后的苍凉成就了年轮
不知
曾经在树林里弹琴的少男少女
是否还是青涩年少的模样
蔷薇花的美和着诗文的美一起浸透着芬芳,让我想起初来郑州创业时,租居在徐砦,日日路过河南省电视台下铁栅栏旁的一堵蔷薇花篱,眼见她们袅娜的模样,随即兴写了篇散文诗《蔷薇花篱》。这散文诗便保存在家里的电脑里,没有示人。我在微信里对十七老师说:“老师的这段蔷薇花图文让我想起往事,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诗《蔷薇花篱》,时光总是在某个不经意间引起人们美好的共鸣。”
十七老师饶有兴趣地说:“挺好,发来欣赏欣赏。”
我说:“在家里的电脑里,得空回家找出来。”
此后,我打电话给妻子说要电脑里保存的文章。
妻子说:“电脑给儿子拿学校去参加机器人编程比赛了,等方便时拿回来找。”
想着不是什么大事,我也没催。
转眼到八月,我才得空回家,妻子已经将电脑拿回。我打开搜索了所有的空间,我写的文章,摄影资料以及二姐的绘画照片都找不到了!
问儿子动没动电脑里的资料,他说没有。
妻子亲自检索一番,还是没找到。她问我:“你没有拷贝到U盘里面备存吗?”
我苦笑:“以前就是写着玩,哪里当回事呢?”
妻子无奈地叹口气。
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丢就丢了吧!凡事由心不由人,这些年,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又何必为这本来就是爱好的事情而神伤呢?只是对于十七老师的许诺,怕是像上回一样再次淹埋于烟沙,这又该如何解释?
也许这只是我的多虑,对于十七老师来说或许早已忘却。彼此偶然间认识,素未谋面,从未深交,有何承诺可言?
回首我这半生,本该求学的年龄却选择退却,满心对文字的喜好却随意抛撒,选择了自认为的财富之路,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只是收获了许多不为外人道。不知何时,还能拾起《蔷薇花篱》的记忆!
2021.1.6日于山东淄博韩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