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团年(散文)

精品 【回归】团年(散文)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2发表时间:2021-02-15 10:37:34
摘要:我只有默默祈祷上苍一定要多给叔父时间,也要多给每个亲人们健康,来年,还有以后更多的年,我们能再次相聚,不论是故居,还是他乡,甚或天涯海角……

【回归】团年(散文)
   叔父大儿子华伯原计划正月初四在故居为儿子举行婚礼,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事不得不做了延期。一些已经返乡的亲属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尤其是那些风尘仆仆地赶回来的至亲们,都盼着这一天的大团圆,计划的变更如一盆冷水浇在他们热烈的心上。叔父叔母兄弟姐妹如今分散在浙江、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在老家居住者寥寥无几,团聚完全成了奢望,加之叔父胃癌手术已十多年,目前身体每况愈下,自来热情好客的他哪能轻易放过这大好的团聚机会呢?尽管与疫情管理不相符合,他还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团年,且时间定在正月初一。
   父亲是叔父的二哥,与母亲随我在南充生活,离老家百余公里,高速公路转乡村公路,驾车约需两个小时。八十有六的他们也在盼着华伯家的吉日。听到华伯计划的改变,他们的失望也表露在言语中,不时发出惋惜的声音,但当叔父的“团年”电话打来,父母又高兴起来,立即做好了回乡的准备,父亲毅然放弃了帮大姐卖菜的想法,母亲则强撑着身体,亲自上街购足了返乡用的物品和药品。我玩笑着说:“政府号召人们就地过年,我们还是不要回去吧。”父亲本就有些老年痴呆,我的话让他的脑筋转不过弯来,一下子懵在了当地,过了一会儿才赌气似地在屋里转来转去,用无声的行动向我发出“抗议”。母亲拿着药品的手也僵住了,愣神了几秒钟,才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结结巴巴地问:“这……这真不……不回去了吗?”我立即后悔于自己的轻忽来,赶紧改口道:“回,这大好的团圆机会,怎么不回呢?”父母立即笑出了声,动作又恢复了自然。
   初一早晨四点左右,父母连同弟弟就穿好了衣服,坐在沙发上等天亮。我接他们到我家,按照传统的习俗吃完“元宝”(大汤圆)和青菜粥就匆匆上路了。车行了一段路程,雾气越来越重,到了高速入口,车子被拦了下来。稍一停留,我们就被前后左右的汽车包围了;想要转走老公路已然不能,我们只得原地休息。母亲腰椎间盘滑脱,坐不多久就感到了酸痛,加之小便的频繁,她只得来来回回地在公路上折腾。父亲也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嘴里一个劲地抱怨着疫情和鬼天气。我担心着高速公路恢复交通时间太晚,要不是被不断涌来的车流“困”住,或许我真要打道回府了。
   将近十点,太阳才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可爱的脸庞来;又等了半个多小时,交通才恢复了。挨挨挤挤地行驶了约十多公里,在分道处车辆才得以减少,我们积压在心里的闷气终于释放了出来。下了高速,乡村公路也是一路拥堵,这样地走走停停,到了故乡已经是午后了。叔父家满院坝的亲属们目光都集中到了我们身上,问好声远远地传来。
  
   二
   叔父的决定是在年前就做出的。这决定的做出并非容易,既要考虑每个儿子各自的家事,也要考虑其他亲戚家的团年,但叔父下了很大的决心,不容儿子们商量和亲戚们推辞。
   叔父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二一家移居到了深圳,女儿则远嫁到了台湾,老大华伯在村上工作,老四老五在县城工作,他们成了这次团年的幕后英雄,大年三十一过就忙碌了起来,连春晚节目都没顾得观看。没有任何借口,更没有一点抱怨,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支撑着他们必须办好这次团年活动,以此来体现他们对父母的孝顺之意。香肠腊肉、猪蹄海带、炸鱼炖鸡、青菜萝卜、豆腐粉丝,丰盛的菜肴摆满了几大桌。酒水更是不能少的,窖藏了几年的白酒一打开,满屋馨香飘散,不喜喝酒的我接连干了好几杯。
   主人客人按辈分分别落座,主桌上坐的是最老的一辈。叔父早已不宜饮酒,但他硬撑着身体,极尽热情地敬酒劝菜,语气中还隐约可见年轻时的豪气干云。他们重温岁月的艰难,赞叹今日的美好,展望扑朔的未来,一条条皱纹中有欣慰,有快乐,有心酸,有哀伤,一双双昏黄的眼珠中噙满了泪水,说不清是欢喜还是痛楚!
   我们这一桌坐的是堂兄表弟们,久别重逢的喜悦溢满了脸部和胸膛,叙旧、祝福、期盼都融进了一杯又一杯酒水里,时光在这里被唤醒,时光又在这里停住,时光还在这里掀开新的一角。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唯一不变的是堂兄弟表姐妹的深情厚谊。今天的这里,恍若世外桃源,大家不谈钱财,不谈名位,不谈工作上的人和事,更不谈那些庸俗无聊的话题,唯有真情在杯光中流转,在筷子间散发,在眼神中传递,在言语间穿插,一切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
   小辈们是在另外的餐桌上,孩子们的兴趣丝毫不在这些美食上,他们风卷残云地用完午餐,一个个便奔跑着在房前屋后玩耍起来,放鞭炮,打扑克,抢零食,大一点的孩子有的学起了我们,显出少年老成的样子,有的则显出意气风发,藐视一切的气概。他们似在用不同的方式接过我们手里的接力棒。只有那些较小的孩子,时而围在大人们的身边“耍赖”,任由着他们的天性。他们都是可爱的,因为他们的身体里流着与我们一样的血液,他们的基因里也融入了这一片土地的气息,他们的情感里也融进了我们的情感。
   酒足饭饱,大家齐集房前照相,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引来了其他亲人们的纷纷点赞,话题打开,大家聊了很多很多,羡慕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三
   原计划午饭后的告辞不得不做出了更改。长辈们不愿就此分离,父母眷恋起了老家,坚持要在老家留住一晚,我理解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理解父母对老家的不舍,没有理由不同意一起留下来。
   大姑被母亲拉到了我家住宿,夜晚父亲和他的弟妹们分开后,又与大姑聊了很久。父亲每到一个地方住宿便有“查铺”(入睡困难)的小毛病,大姑也不例外。父亲今晚入睡很好属于情理之中,但大姑居然也没了这个毛病倒是让人意外。我细想了一下便理解她了;是啊,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娘家,她又怎会有陌生感呢?怎么会不放松整个身心而把自己完全融进这里呢?
   酒后醒来已是下半夜。我躺在床上,不自觉地回想起故乡的过往来。我家与叔父家比邻而居,我的故居是穿斗瓦房,篾编的墙壁四面透风,叔父家的房子也是瓦房,但墙壁是斑驳陈旧的土坯墙。那时祖母还在世,每到逢年过节或农忙时节,姑姑、姑父们便放下自己的农活,匆匆赶来帮忙,房前屋后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笑声和语声间杂其中,那份融洽和真情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叔父在供销社工作,每到这种时候,他都会想方设法弄些好吃的回来。家族椿萱并茂,祖母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血脉手足情深,谁家要是遇到了难事,兄弟姐妹们都要相互安慰,出主意,想办法,不遗余力。有时伯父还寄来信件,父亲剔亮了煤油灯,叔父哽咽着诵读,伯父对祖母和兄弟姐妹们的思念洋溢在字里行间,“嘤嘤”的啜泣声充斥在整个房间里,此时只有沉沉的夜色才能代表他们的心情。有时伯父也会千里赶回,兄弟姐妹们更是拥挤在一起,说的说,哭的哭,笑的笑,哭中有笑,笑中有哭;纵使你能妙笔生花,其中的酸甜苦辣麻又怎么描绘得了万分之一?
   今夜夜色如旧,我的思绪在从前的煤油灯火上冉冉升起,被零零星星的烟花爆竹声带到了遥远的他乡,那里有我一个个如星罗棋布的亲人。我想,他们是在酣睡,还是一如此时的我,也在思念着故乡的我们呢?朦胧中我再次入睡,梦里,叔父、二姑夫、三姑父向我走来,大姑、二姑、三姑、幺姑向我走来,众多的兄弟姐妹们向我走来,还有去世的祖母、伯父、大姑父、幺姑父的身影在人群边上游弋……
  
   四
   一大早,叔父家又备好了早餐,我们再次相聚聊天,并憧憬着以后相聚的日子。
   早饭毕,我站在我家和叔父家并排而立的新房子前,老屋的样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它们如同我们逝去的老人,见证了我们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喜怒哀乐。我想,这新居又将见证多少代人的盛衰荣辱和悲欢离合呢?我没法想象,只有希望这里子孙繁荣兴旺,希望它们永久牵扯着远方亲人的游子之心,更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了这里!
   告别的时候到了,慢走、再来、保重的话语四处响起,其间又见眼泪在飞。也许是累了,叔父已经起不了身,他坐在椅子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神里满含着离别的伤感和对再次相聚的渴望,每一个离开的身影似乎都牵走了他的一份热情、思念和希望。是啊!这样的团年,于他还能有多少次呢?这样的团年,于我们又能有多少次呢?我只有默默祈祷上苍一定要多给叔父时间,也要多给每个亲人们健康。来年,还有以后更多的年,我们能再次相聚,或故居,或他乡,甚或天涯海角……
  
   (原创首发)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心静的散文乡土气息浓重,这篇《团年》也不例外。疫情期间,许多事物都被迫发生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血脉亲情,甚至更浓更烈。这篇散文以及时的语言文字,把这个特殊时期的一场亲友团圆聚会呈现出来,让根植于土地的家族亲情聚会场景游离于字里行间,把故土情结与时代发展融汇在一场家族团聚里,让人感慨,使人生情。这篇文章把握乡土气息的细节不错,这说明作者很注意观察人们的动态举止,并能生发联想和推测,因此而生动深情。可以想象,在那片故土上,每一处砖瓦石片、沟壑土丘、乡音俚语、风俗习惯,都会勾连起作者的怀乡旧梦,才会让我们读到此篇,并以此动容。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1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1-02-15 10:40:11
  心静春节期间也笔耕不辍,实在勤奋。特敬陈酿一杯,祝新春快乐!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回复1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1-02-15 19:09:32
  节日期间,劳烦社长编辑,辛苦您了!祝春安文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