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遇见“yangqian”(散文)

精品 【看点】遇见“yangqian”(散文)


作者:王菊梅 童生,579.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4发表时间:2021-02-16 19:59:14
摘要:遇见“yangqian”,是我这一生,对于童年成长中,有关于颜色疑惑的偿还,是对我们之间缘分的偿还。

【看点】遇见“yangqian”(散文)
   感知颜色,是一个视觉正常者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记忆色彩应该会受年龄限制。
   对于我这种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童年中有关色彩的记忆,多是黑白灰蓝基于冷色系的印象。那个年代,且不说男人衣服灰蓝黑,女人基本也是这个色调。偶尔,谁家的小媳妇大姑娘穿件白底印花衫,花朵也免不了是素色的。孩子们过年的新衣,论理儿该是有色彩吧?嗨!你别说,也常常暗红暗绿灰不溜秋不鲜亮。长大后才知道,在物资匮乏的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落后,布票限量,穿衣主要考虑实惠耐穿,结实耐脏,很少有家长视孩子打扮漂亮为第一要义,实为条件不允许啊!更何况,艳丽色彩的衣服不耐脏不说,经常洗涤既浪费肥皂,还影响衣服寿命,自然很不划算。
   也因此,上小学那年的端午节,当我第一次在发面月饼上看到鲜艳无比的桃红色和蓝绿色时,第一次见识了神奇“yangqian”交错点缀的彩色图案时,兴奋惊叹的样子,如果用今天孩子们的时尚词语来形容,那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哇塞!简直漂亮的不要不要了”。
   世间竟有如此好看的颜色?如果妈妈能为我缝制一件桃红色上衣该多美呀,实在不行,买几根艳丽的扎头绳也好。
   这种对漂亮颜色的向往,以及由此心生的迫切,终有一日引发了一起“好奇害死猫”的惨痛教训……
   据说,一个人的长时记忆,一般在五六岁形成。以此推算,故乡每到农历五月端午,母亲按老家的习俗,蒸发面月饼应该是惯例。想必之前的我,一定是年幼不记事罢了。
   六岁那年,我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学了。
   记得当时我们村不过百余人,我家住在村里最早盖起的两排平房中,厨房单独杵在屋子对面,用枯死的树木搭建,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泥巴。尽管如此,好些地方还是裸露出枯木的本来面目,当然,遮风挡雨足矣。好在,灶台是细泥抹平的光面,简陋且易于打理。只是烧饭久了,常有裂缝突兀其中,不时会在泥面脱落后,露出底泥中金色的麦草,虽然不影响烧火做饭,可像我这样手欠的孩子,添柴火时免不了要拽扽一下麦草,一不留神即把泥灰弹到白面上。
   母亲是个细致之人,对于做馍蒸馍这样工序繁多,比较占地儿的“浩大工程”,自然要求环境干净,整洁宽敞才行。所以,支起大案板于热炕头上施展,方是母亲的最佳选择。也唯如此,似乎才能确保她所蒸制出馍馍的最终质量。
   因着这种缘由,离开了窄小的厨房,孩子们便有机会趴在炕上,近距离观摩母亲月饼成形的全过程。只见她将大盆内之前兑好的发面,切成大小差不多相同的面剂,然后,擀成一张张薄厚均一的面饼,抹上清油,先撒上一层黑色胡麻面;再摞一层,撒上绿色香豆粉;又摞一层,撒上黄色姜黄粉;再摞一层,撒上红色红花末,这样交替间隔着累加,大约得有七八层的样子。最后,只差上面那层饼皮就OK了。这是最为抢眼的一个步骤,重点显示主妇的刀功和技艺。只见母亲手中的菜刀上切下翻,月饼周围的边角褶皱,被她的巧手各种挤压捏翻,不一会儿,便呈现出线条分明,造型美观的一个硕大图画佳作。饼皮的装扮修饰,不仅抬升了整个花式月饼的视觉效果,更多勾起了如我一般孩子们肚里的馋虫。
   一年一度的端午月饼,在那个年代,不亚于今天春节过年的饺子。
   其实,母亲所做的发面月饼,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不在于之前她分配我们用姜窝子捣碎胡麻、香豆和红花的无聊;不在于自给自足的食用农作物辅料,间隔一段时间在蒸馍中轮番出现;关键在于,这些实物研磨后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颜色,于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令我大为惊奇赞叹的是,那一年,期盼已久的香甜月饼出锅后,母亲如变戏法一样,往两个小瓷盘中倒入少许黑黜黜,有些闪亮、细小粉末状的东西,如今想来,应该是两种颜料。虽然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小瓶子,但屋内光线暗淡,年幼的我,当时并未看出二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自然无法肉眼分辨。
   母亲在盘中各放入少许热水,命我先将梳头的木梳刷洗干净待用。之后,配合几个造型特异的木刻模子,压花盖章,于是,惊掉我下巴的一幕出现了……
   热气腾腾的白面月饼表层,配上艳丽无比的桃红色和蓝绿色,在母亲的巧手运作下,不消几分钟,便勾勒出一副色彩斑斓的图案,欢呼雀跃中,非是亮瞎我双眼的节奏。
   那一刻,月饼的视觉魅力直接被“yangqian”的神奇所碾压。忽然发现,自己的周遭竟有如此好玩的东西存在,怎么没被发现?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看似相差无几的粉粉,遇水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为什么只消一丁点儿末末,就能变出一盘底鲜艳的水水?其貌不扬的两个小瓶子里,到底装着什么玩意儿?母亲为什么要将它束之高阁?
   一连串好奇组成的疑问,反复在我的脑海中回旋,如同十万个为什么汇聚到了一起,只想尽快求得一个答案。
   长话短说。
   那年春天,不足六岁的我,因为玩伴们都去上学,无人陪伴,不得已,只能随大一波的孩子们也去学校。所以,略微识得几个字,瓶子上有字,我看见了,很想知道是哪几个字?问及母亲,只说叫“yangqian”,怕我不消停,所以特别交代,不能随便动她的宝贝瓶子。
   如今想来,母亲当时不让孩子们动她的小瓶子,定是担心被我们拿了去显摆祸害掉。想必那种颜料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购买并不容易。但在当时,自己并不理解。母亲的不允,反而加剧了我的迫切之心,揭开真相的渴望随之飙升……
   终有一天,进得家门,发现屋里没人。
   之前,我曾留意过,母亲将“yangqian”小瓶子放在屋门后墙的隔板上,那里搭了一个较高的三角木架子,上面摆放着一些不常用的闲置杂物。大人伸手可得,我和哥哥年纪小,个子又矮,无论如何够不到。那一日,我欣喜地发现,门后竟然有一个旧凳子,伸手一拉,才看见其中一条腿断了半截。嗨!三条半腿也行,凑合着用一下,我在心里默念,顺手把断腿的一侧挪到墙角,想借墙的支撑,平衡板凳。然后,双脚踩着凳子有腿的那一侧,持住劲,一边扶着门边,一边小心翼翼地向上探身,伸手努力够那两个小瓶子。
   谁知,哆哆嗦嗦中身子尚未站直,三条半腿的凳子就被自己踩翻了,一下子摔了个四仰八叉。
   更悲惨的事,还在后头。
   之前不曾关注过,与破凳子同时靠墙立着的,还有一张裁剪用剩下的废旧白铁皮。当我四脚朝天摔倒在地的一刹,那张旧铁皮也跟着凳子顺势倒了过来,速度之快,不及我反应,铁皮的一角不偏不倚戳进了大腿根,一阵钻心之痛,立马盖过了屁股着地的疼痛。更可恨的是,铁皮一角不仅锐利戳出了一道深深的刺伤,足足有一寸多长,而且三角尖还挑起一层奶黄色油脂,赫然外翻在目,立刻又惊又吓,不知所措。疼,在当下反而成了其次,小心翼翼地缓缓挪过铁皮,小手狠命地摁压伤口,不敢动弹,愣是在地上傻傻坐了半晌。
   直到发现,肥大的棉布裤子上好像并未渗出血迹,才敢强忍着疼痛起身,一手继续摁压伤口,一手斜拧身子扶起铁皮,立回墙角,放好凳子。随后,方背过身子,解开裤腰带,借着门头上斜射的阳光,仔细查看伤口,还好,果真没怎么出血。
   那些日子,家人并不知我大腿戳伤之事。干了坏事,哪敢告诉母亲,只能自作自受,无人之时,偷偷看一下伤口,盼着它快点长好。至于母亲质疑我猫腰拧身不正常的走路姿势,当时圆了一个什么谎,已然不记得。唯有那道伤疤,大约疤痕体质的缘故,至今仍有一道白线似的印记在。
   此后,再也不敢探究“yangqian”的秘密。
   哪知,对于颜色的好奇和敏感,此后,有意无意间促成了我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偏爱。
   13岁那年,我进城插班上初三,当时开了一门化学课,虽然转学之前除了语文,自己其他科目成绩并不佳,但从未接触过的化学,却让我兴趣十足。尤其某次上课,老师为大家演示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当我看到试管中还原出亮闪闪的单质——铜红色金属时,大脑中立马闪现出曾经的“yangqian”,当时很想问老师,“yangqian”是不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制备的?“yangqian”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成分?嗫嚅几次,未敢开口请教。
   无人知晓,“yangqian”这个埋藏于内心深处基于颜色的追逐,不经意间会激发自己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动力,在那几近差生的插班求学中,化学,一度成为我的骄傲。
   后来,上了高中,选择理科的我,更是将化学成绩保持至年级领先。
   怎料,高考结束后,却情非所愿地被调剂到一所卫校就读。入校不久,才知本校检验专业是当时自治区所有卫校中,唯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也知道在检验方向未来的课程设置中,学校将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化学科目。
   卫校三年,常常感叹自己亏得化学成绩略占优势,否则,哪有机会与那些录取分高出我近30分的学霸同学一起PK专业?看来,看似阴差阳错不得已学了检验,事实上也算歪打正着撞对运气了。
   每每想起当年分析化学课上,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紫色之惊奇,还有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细微之间颜色转换之奥妙;以及有机化学课上,从卤代烃的各色沉淀反应到托伦、斐林试剂鉴定醛酮的银(铜)镜反应;从与医学关系密切的乳酸、柠檬酸、水杨酸水解反应到α-氨基酸的茚三酮蓝紫色反应,每一次色彩迥异的颜色冲击,就如一次兴趣盎然的视觉盛宴。每一次出人意料的试验结果,就如桃红蓝绿的“yangqian”轮回。原来,它一直就在,从不曾走远。
   冥冥之中,那些植根于内心深处,有关于“yangqian”的好奇之旅,无意间成全了自己当时并不看好的所学专业,真乃幸事!
   几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我,开始从事血液检测技术相关试验,每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和各种血液标本打交道,时间久了,熟视无睹的操作程序,一成不变的工作节奏,便在年复一年,冗长单调的机械步骤中,变得没有新意,没有兴趣了。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某天,眼前一亮,因为单位的检验试剂中,出现了一款蓝绿色的硫酸铜(CuSO4)溶液,那是测定血红蛋白的筛选试剂;那是记忆中“yangqian”的颜色。
   又一天,一盒ABO血型鉴定试剂摆在我面前,打开一看两个10毫升透明塑料瓶映入眼眸,那是黄色的抗A和蓝色的抗B,我以为,儿时“yangqian”承载过的影子又回来了。
   依然是九十年代,血液检测进入了酶联免疫时代。
   当教科书上刻板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鲜活地展现在实际操作中,从标本加样到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显桃红色);从第一次温浴,洗涤到加入底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蓝色);从第二次温浴,洗涤到加入终止液稀硫酸(显黄色);经过一系列神操作,在我初次尝试这项试验的过程中,变幻莫测的错觉,仿佛“yangqian”回光返照,仿佛母亲发面月饼上的鲜艳再现。
   如今,离开酶免试验操作已经多年了,每次进入实验室看同事们工作,只要出现从桃红色——蓝色——黄色过程的色彩变化,总有抑制不住的“yangqian”冲动在心头。
   事实上,婚后,我曾数次在婆婆做的发面月饼中见到过“yangqian”,问及家人,推测早期应是一种进口染料,至于是哪几个字,无人说得准。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索,见到“洋前”之说和解释,似乎接近,可我不以为意,所以,至今仍称其为“yangqian”。
   也许,人这一生,每个孩子会有数次看似天真的认知;会有数次纯洁无暇的向往;会有数次好奇憧憬的经历,而我,一次“yangqian”疑惑,以及由此意外戳伤形成的疤痕记忆,足矣!
   有人说,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
   如此想来,遇见“yangqian”,便是我这一生,对童年有关于颜色疑惑的偿还,是对我们之间缘分的偿还。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4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是个拼音盲,对于文章标题中的这一串字母,联系文章内容加以想象,我想应该是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洋红洋绿,因为洋红洋绿是一种很神奇的颜料,只需用牙签挑那么一点点放在酒盅里用水或酒一溶化,便成了一种桃红或叶绿颜色,农村多半用于蒸花馍或过年画灯笼画。作者小时候因为对“yangqian”感到好奇,于是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而成为医学行业血液检测的行家里手。文章中的“yangqian”不仅使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读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22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2-16 20:28:40
  不知我的解读是否正确?问候王菊梅老师,顺祝新年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王菊梅        2021-02-16 21:55:25
  理解正确,谢谢武戈社长的编按解读,过年好,辛苦您了!
2 楼        文友:油心廿        2021-02-17 14:26:03
  儿时记忆如此清细,乃致影响您的一生,说明您本人是个极有心之人。
   认真生活吧!一定会有很多体会。
   努力吧!会有成果。
回复2 楼        文友:王菊梅        2021-02-17 14:48:36
  多谢您长久以来的关注和鼓励。人到中年,童年的记忆越来越深刻,我想自己一定是衰老了,趁着还有记忆,写几句吧!顺致春节快乐!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2-26 06:53:34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王菊梅老师,同时祝王老师元宵节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王菊梅        2021-02-26 08:50:04
  节日恰逢精品降临,十分感谢社长抬爱,辛苦您了!祝您和家人好运,元宵节快乐!
天上的星星之所以遥远,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的私生活!
5 楼        文友:天生我才        2021-02-26 21:07:16
  小疑则小疑,大疑则大进,有疑问也就有了动力;因为作者年幼时对母亲蒸发面月饼时使用的颜料颇感好奇而不得明白,从而使得在自已上学后对所学的化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一行干一行,方能得心应手,事业有成,观此文,此言一点不差。问好王菊梅老师,祝元宵节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王菊梅        2021-02-28 12:31:13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动力,老师总结的如此到位,不枉我写此文,感谢老师的深刻悟读,也是对我写作的启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愿老师月圆人圆心更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