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桂花绽在月影里(征文·散文)
院里纷纷,街上也纷纷,纷纷飘落的细雨湿了整个杭州城。
桂花影里撑起一把油纸伞,我第一次和她靠得那么近。这棵硕大的丹桂,开出无数枝花串,像是我故乡秋熟时金黄的小米粒。我想,古人诗中“有暗香盈袖”或许就是说的它吧?这一树的晶莹,飘着甜香的味。哦,中秋的杭城,满街飘的都是这种淡淡的味。
我至今不明白,我们第一次的携手旅行,为啥要选了杭州。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日子,像是一觉梦幻,而并肩在灵隐寺桂花树下的那一日,却被我真实地写进日记里。那一日,我写的是: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她最终的执念,是把自己献给了你。
那天,我们去了南高峰山麓的满觉陇,此处,当地人称作“十里桂花廊”。金桂、丹桂满树金黄,银桂却洁白胜雪,走在桂花林里,有难以言说的美丽。在这花的海洋里,有那调皮的小伙儿、俏丽的姑娘,爬到树上,使劲地摇晃,忽然间就落下阵阵桂花雨,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我和她,就这样在桂花雨的痴醉中,不知不觉间牵了手,走到了灵隐寺。灵隐寺中秋赏桂,是杭城一大美景,但当时我们却懵懂不知。有时候缘分到了,用不着你去求佛拜神,一树桂花就做了媒人。细雨潇潇,今夜银河也应水涨涛涌吧?一片漆黑里,弯弯月舟应不会去接相会的牛郎织女,而我们却在滴水的丹桂下,订了终身。
那一夜,当风停雨住,月亮闪出云层,月辉拉长桂树影子的瞬间,我觉得身边的女孩,就似下凡的仙女。桂花绽放月影里,人和花一样美丽。
根据《杭州府志》记载,杭州的桂花源自天上飘落的桂子。据说,在唐代武则天当朝时,杭州灵隐寺和尚德明,在中秋月圆时坐禅至午夜,忽听得寺外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若天籁。他出门一看,只见漫天珠玉飘落,惊奇之余,赶紧地蔸起袈裟承接,却发现满怀都是种子。第二天一早,德明将午夜之事报告了智一方丈。方丈一看,说:不得了啊,这是天上月宫中落下的桂子。急忙令寺中和尚将落地的桂子小心拾起,遍种在寺院内外。第二年,灵隐寺前前后后就长满了桂树。再后来,每年秋日,寺院内外便花香四溢。
关于杭州桂花的传说,还有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宋朝时,住在浙江四明的一户史姓人家,突然发现自家的木樨开出了红花,于是兴奋地接枝后呈献给了高宗皇帝,高宗十分喜爱,将它画在了扇面上,还即兴写了一首诗:“秋入幽岩桂团影,香深粟粟照林丹。应声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高宗诗写的是丹桂,据说丹桂原本长在天上月亮的广寒宫里,是伐桂的仙人吴刚,将丹桂的种子,在中秋夜偷偷地撒到了人间。
吴刚为什么要伐桂呢?因为自远古以来,人们就相信丹桂是“百药之王”,可以治百病。庄子上说:“桂可食,故伐之”;《礼记》上也说:“桂,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因为桂花有实际的药效,千百年来,中国就诞生了许多食桂成仙的故事。据说,有个叫离娄的,吃桂花喝竹叶汁成了仙人;徐州地方的彭祖因为吃桂花活到八百岁;有个赵柱子吃了20年桂花,脚底长毛,成了日行五百里的飞毛腿;魏晋以后,因吃桂花成仙的人,历代都有。于是桂花从江南扩散到神州各地,家家户户都想在庭院里种几株能长命百岁的桂树。
我的外婆家里没有桂树,但她喜酿桂花酒,年年都蒸了桂花糕给家人吃,多下来的就分送左右邻居。外婆的桂花糕,比店里的好吃,香而不浓,甜而不腻,红黄相间,方方正正。外婆说,桂花不争艳,不显贵,吸入桂花的气息,会让人吐气如桂,惹人欢喜。我们结婚那年,外婆嬉笑着告诉说,在你们外公的祖居地广西,女子嫁人要带上桂花和石榴的盆栽,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她老人家活了105岁,或许是沾了丹桂清香可人的仙气。
去年,我和老妻去了淮安古城,带着崇敬的心瞻仰周恩来总理的故居。在故居的庭院里,有一株丹桂,一棵银桂,人们说,它们象征着总理和他的夫人邓颖超大姐。桂花的花语是:你为人高洁。我想,他们夫妇是担得起这崇高的花语的。临行,我们采摘了一些花粒,夹在书中,决心学习他们的品行,也学习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旅行,尤其喜欢在桂子飘香的秋日旅行,这或许跟香甜的桂花见证了我们的爱情有关吧。旅行使人变得谦虚,因为它使你领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旅行使你心情变得美好,一路风光,让你满目妖娆。
秋天来到的时候,河流、湖泊、田园、森林和山野,全都变了颜色。在北国,落叶纷纷,犹如潇潇雨下。山岭很快变成了秃头,草原变成了褐色,只有一碧如洗的天空,风不断地将团团云朵,拉成青藏高原上的哈达。而在南方银杏正黄,枫叶胜火,大片的水稻田起伏着金色波浪。大雁和各种候鸟,正一路鸣叫着飞向更南的地方。而在浙江绍兴,四百亩“江南桂花林”正将阵阵香风吹向四方,风起处,桂花落,当地人称“香林花雨”。妻子一边抖落满身花粒,一边跳起来,开心得像个孩子。这里的一棵900年树龄的“天桂王”,高大挺拔,花枝覆盖360平方米,树下竟然可以停下80辆轿车。看到它时,我不禁心中一震:这真是一个“香桂将军”。妻说,它是桂树中的伟丈夫。
离开绍兴,我要去南宁参加人事部举办的“精益制造与WI高级管理”培训班,妻要跟着一起去,我哄她说,这怎么行呢?咱不能搞特殊化。你见过谁带着老婆去读书的?妻虽然不高兴,但还是乖乖巧巧地回家了。好女人是一架精致的钢琴,只要你用心弹,她永远不会跑调。
前往南宁的途中,路过桂林,风景如画,我被诱惑得下了车。秋日的桂林,天明水净。一川漓江水,在晚霞里五彩缤纷。那如诗如梦的是夹江奇峰中出岫的云,它们在薄雾中沿江而下,邂逅在丽影倒挂的桂花林。据说,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见这里桂树成林,就将这里命名为桂林郡。桂林曾长期作为广西的省会,故广西也就简称“桂”。
从漓江撑船的老汉嘴里,我听到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从前漓江的桂花岛上,住着一个叫象郎的小伙子,他在自家庭院里种了一棵桂花树。每年中秋开花时,他就在树下摆上月饼、鲜果、茶水用于供奉。18年里,他一直像对情人般,对着桂花窃窃私语。这天,突然从桂花树中走出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她深情地对象郎说:我是月宫中的桂花仙子,感动于你的深情,我愿与你结为夫妻。象郎听了,喜出望外,当即在月光花影里拜堂成亲。他们一直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日子。
漓江,在月色里闪动着银辉,江边的桂林里晃动着一个个靓丽的倩影。岸边的灯与江上的渔火相互辉映,有那一盏、二盏、三盏……的星灯从天上跌落江中。我注视着那些岸边的背影,注视着那些跌落江中的星灯。我不知哪个更像妻的背影,哪一盏更像妻的眼睛。我开始后悔将妻赶回江南,觉得那真有些不近人情。我在诱惑的灯光渔火中,仿佛听到了妻远去的脚步,望见她的泪眼闪动,告诉自己,我似乎不应该一个人走过这个桂子飘香的花季。
怀着这样的愧疚,我在接下来的秋天,不再一个人出去旅行。
秋天是美丽的,正如诗人歌唱的那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也一样,在人生的晚秋,一样可以欣赏丹桂飘香,一样需要浪漫和爱情。在秋天的旅行中,我们携手走过高山、河流,不仅见到江南的金黄和鲜红,也看到北国与岭南的淡紫、深褐、灰白、浅绿、深蓝与红橙。我们在红棉树丛里听夜莺歌唱,在白桦林里看松鼠舞蹈,听远山中农妇的呼喊,看草原上羊群和马儿奔跑时带起一阵阵的风……而更多的是在听自己窸窣的脚步,那些窸窣在桂花树下的脚步声。
在著名的汽车城湖北十堰,我们见到一雌一雄两株桂花树,据说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落花后会结出豌豆大的桂子。它们相守千年,花枝相缠,历经风雨,仿佛一对难分难舍的情侣,当地人称它们为“夫妻桂”。我们在花前留影,心中被这“夫妻桂”感动。武夷山九曲溪的桂岩上有两株“宋桂”,树下岩石的峭壁上,被风雨刻画出“虫文鸟篆”,人称“翰墨石”,这一景观被诗意成“翰墨飘香”,吸引来无数年轻学子,祈盼自己能够“金榜折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考中进士后,曾赋诗曰:“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可见诗人“折桂”时的喜悦之情。我们早已过了“折桂”的年纪,却也在岩壁下留下祝福,期盼年轻一代奋发“折桂”第一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我们从未想过在大雁都不愿留住的地方,也会有桂花的踪迹。那一年在甘肃康县枫岭的山谷里,我们遇到一株1500年高龄的老桂树,这棵古老的桂花树,没有老态龙钟,却似一个梳着蘑菇头的挺拔少女。仲秋时节,当我们见到它的时候,金黄的花粒开满枝头,胜过一川金菊。阵阵秋风,吹送塞上寒意。妻问我,这么冷的地方也会有桂花啊?我说,是啊,我也不曾想到呢。回到江南家中,翻开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上面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我告诉老妻说,大概是生长西河的吴刚,不忍看到塞上的家乡秋日荒凉,从天上撒下了桂子。神仙也爱家乡哪,乡愁月亮上也有。
那一年,我们从故乡的月亮湾旅行归来,途经山东日照海滨,听闻有一棵叫做“三变色”的桂树很是稀奇,于是携手走进李家庄子村,见到了这棵据称初花为白色,两三天后成淡黄色,最后变为丹黄色的老桂树。它在数周之内,先是银桂、后是金桂、再三变为丹桂,真是奇幻无比。站在这棵有300年树龄的变色桂树下,只觉清香绝尘,沁人心脾。问到这棵桂树的来历,户主老人说,明朝时,家中先祖在苏州衙门里做事,告老还乡时,道台买了盆桂花相赠,归来后将花栽进院子里,数百年后,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如今,这棵“三变色”,被称为“齐鲁第一桂”。站在花树下,我对妻说:我由齐鲁到江南,这花却从吴地落户山东。看来,人不由天,物不由地。人花一见,也是缘分呢。
与老妻携手秋游,我们还见过云南鹤庆桂子、福建福州桂子、四川巴山桂子、陕西汉中桂子……每段路都有历史的痕迹,每株花都是岁月的传奇。走的地方多了,难免会混淆了故事;时间久了,渐渐淡忘了记忆。只是那桂子的一树花香,长飘在年年岁岁的秋日里;初恋的甜蜜,让我们永记那一日,桂花绽在月影里。
心,是幸福的
看到的世界才是幸福的;
人,是这样的
心,是善良的
看到的世界才是善良的;
人,是这样的
心,是清香的
看到的世界才是清香的。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
都源于心中有爱。
读二哥的散文《桂花绽在月影里》,我闻到了桂花的阵阵清香从纸上飘来。
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在花的世界堪称一绝。
二哥凤鸣的命题作文《桂花绽在月影里》亦堪称一绝。
在中国古代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虽然可观。但在一篇短文里,如此不着痕迹地把:杭州桂、绍兴桂、淮安桂、十堰桂、桂林桂、武夷山桂、日照桂、云南鹤庆桂、福建福州桂、金桂、丹桂等一串串珍珠般的桂花故事,用诗意的语言美丽的传说缀成这样一顶桂冠或一篇佳作,确实堪称一绝。这需要旅行和读书的双重知识积累。不简单。
我们有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二哥的这篇文字,也许是一个例证。
写得真好!
学习学习!
这花香,多是醉人才情真,如二哥与虎妞嫂子,同赏南北桂,那花香,一定是不一样的,只因陪伴赏桂的人同,无论香浓香淡,都醉心。
每读二哥的文,都不敢下笔落评,就听雪的能力,怕写不出二哥文中的真意。
真心的,向二哥学习!
二哥和二嫂伉俪情深,这份携手共度的深情才是人生至美,人间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