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舌尖上的院士(杂文)
惊悉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评酒师王莉女士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额,不禁莫名惊诧!
初闻此讯,本能地选择了不相信,以为好事者恶搞。后来上网求证了一下,才知道竟然是真的。
真是牛人处处有,茅台特别牛。
中国工程院院士,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入选,相信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一清二楚。
谁都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有幸入选者,都是为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做出重大建树的科技顶尖人才,像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竺可祯、茅以升、邓稼先、程开甲、袁隆平等国之瑰宝,截止2020年底,中华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也仅有1755名两院院士,其入选难度可见一斑。
即便是像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样举世闻名的科技界超级大神,至今都无缘两院院士。
一个酒厂的首席质量官,说白了就是个品酒的,有此资格吗?
没想到参评工程院院士这样特别重大的事,茅台集团也敢染指。
没想到推选工程院院士这样特别重大的事,贵州省科协也能以儿戏视之。
如果王莉是由全国酒业协会之类的组织推荐的,还情有可原,但由省级科协隆重推荐,就觉得格外荒谬。
难道那些拥有推荐大权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喝茅台酒喝多了,宿酲未醒,才有此近乎“酒驾”的不敬业作为。
也真是醉了。
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先生在批评演艺界滥颁奖时,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个敢发,一个敢拿。没想到今天的科技界,竟也出了一个敢推,一个敢上的稀奇事。
无知者无畏,如果说王莉女士不知深浅,不晓得两院院士的厉害,醉不更事,姑妄上之,自不必深责。难道贵州省科协这样的省级专业科技机构,就没有个基本尺度。
这中间有无猫腻,是否存在经济优先,谁有钱就让谁上,不由叫人浮想联翩。
诚然,茅台集团是全国著名酿酒企业,市场地位高,利税贡献大。但这并不等于为国家交的钱多,国家的什么事,都要由他们分一杯羹。
一个酒厂的首席质量官,舌头牛,能分辨各类酒的好赖,这点应该毋庸置疑。
但舌头牛并不代表什么都牛,比如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无特别的贡献和建树,就让人生疑。
说句不敬的话,如果王莉女士真的当选工程院院士了,她今后的工作,是继续品酒?还是面对人家凌空飞来的某款导弹,品评其为酱香型、浓香型,还是清香型?
有品酒师掺杂其间的两院院士,恐怕含金量会大大降低,相反,酒精含量会直线上升。
谁都知道,茅台有钱,一瓶酒动辄卖数千上万元,想没钱都难。
但科学不是舌尖上的事,不能由着舌头说了算。
我是个科盲,但本能地觉得品酒的事,与科学很远,而且非常远,不可以道里计。
科学不是请客吃饭,舌尖上的院士,应该与科学无关,与两院院士无关。
如果今天首席评酒师入选工程院院士,明天会不会有伊利、娃哈哈、王老吉、康师傅、老干妈、农夫山泉、涪陵榨菜、王致和豆腐,都跳出来参评两院院士。
想想其实那样也不赖,如果两院院士中真多了“豆腐西施”“榨菜王嫱”“泡面貂婵”“酸奶玉环”之类的美人,其他姑且不论,至少,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吧,睹之让人心旷神怡,那是一定的。
但如果有人就此犟上了,比如单位食堂的王大胖厨师,也吵着闹着要评两院院士,你该如何回答?说人家不够格,人家能服气吗?
须知人家的舌头,也是蛮厉害的,酸甜苦辣辛咸麻,一尝一个准,单论味觉,比品酒师差不到哪里去。
既然尝酒的能评两院院士,尝菜的咋就不能评了?和尚摸得,道士就摸不得?
细思极恐。
不客气说一句,品酒师能入围两院院士名额,这门槛也太低了,低到尘埃里去了。
如果真让品酒师跻身两院院士行列,茅台集团真是手眼通天,法力无边。
谁都知道,白酒能勾兑,难道两院院士也能由勾兑产生。
何况,酒还有许多负面影响。据说世界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酗酒嗜酒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为此敦促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酒精生产。
在此大背景下,茅台集团总工程师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似乎也不合适。
中国老百姓都知道茅台是名酒,也知道茅台酒很贵,但真正喝过茅台的人,可能凤毛麟角。由于茅台近乎天价的销售价格,它已成为贵族才配拥有的名贵饮品,与普罗大众越来越渐行渐远,甚至一度成为腐败的媒介和温床。
喝茅台喝不出芯片,这道理除了傻子,谁都知道。因此抛开“科技创新”不论,但就改变国民的生活质量这一点而言,也不知茅台的贡献能有多大。
如果王莉真成了工程院院士,茅台的售价跟着水涨船高,成为“琼露玉液”,届时喝得起茅台的,不知能有几人。
多年前,有一个卖烟的被评为工程院院士,曾广受诟病,如果这回王莉也能成功当选工程院院士,真乃“国士无双今成双”了,算得上牛年牛事第一桩。
只是,只是,只是这样太过随便的院士推举,让科学情何以堪。
但愿茅台集团能三思而后行,但愿王莉女士能激流勇退。
果如斯,则科学幸甚,国家幸甚,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