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神舟】 争夺门面房(小说)

编辑推荐 【神舟】 争夺门面房(小说)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63发表时间:2021-02-19 22:18:34
摘要:这处价值连城的门面房既不经营,也不出租,十年来紧锁闲置直到如今,成为了董庄镇的一大奇葩。惹得人们一经过这处门面房,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桩“争夺门面房”的一场闹剧,也许会当成一个教材,让人们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经验。

【神舟】 争夺门面房(小说)
   董庄镇有两个同姓不同家族的祠堂,八千多口人,北部的大街是非常繁华的商业区,沿街两边开满了商铺,沿街底层商铺的当地通俗说法就叫门面房。大街中段的路北有一处门面房,大门两边的石刻楹联是:开门喜迎千家客,诚信为本万事昌。门面房的主人是董满圈和董爱青老夫妇。这处门面房处于“眼睛珠”之地,经济价值难以估量,实际收入严格保密,只可以看到这处门面房的收入让董满圈和董爱青老夫妇的五个儿子都住上了新的宅院,娶上了媳妇,两个女儿带着丰厚的嫁妆有了好婆家,老两口依靠经营商铺过着花钱不愁的富裕生活。
   大街这处门面房的地皮属于董满圈,董满圈属相虎,出生于1938年,家庭贫穷,成了孤儿。董爱青属相猪,出生于1935年,家庭富裕,是个独生女。大街的董满圈十八岁入赘到了南街的董爱青家,董爱青家拿出钱财帮助董满圈盖起了这处门面房。这处门面房起初是座小瓦房,三拆三建,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成了三层高楼房,外墙贴上了瓷砖,内里作了装修,更加显得富丽堂皇。老两口自家开办日杂门市部,用门面房撑起了幸福的保障。
   2011年的重阳节晚上,身体非常健康的七十三岁的董满圈在喝了一瓶菊花酒之后,满脸笑容地熟睡到了床上,第二天清早再也没有呼吸空气,没有给任何家人打个招呼,就失急慌忙地远去了天国。
   突然的变故让家里人悲痛万分,五个儿媳妇更是哭得呼天抢地,齐聚到公爹董满圈的身旁,拼命摇晃公爹的床铺,恨不能让公爹起死回生,立即还阳。从她们五个人的哭诉中可以听出,公爹都曾经给她们每个人许愿可以得到这处门面房。每个儿媳妇都对天发誓,说得有根有据,志在必得,争吵不休,打响了门面房的争夺战。她们“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每个儿媳妇又发动了自己的丈夫儿女扩大了战火,硝烟弥漫,地动山摇,活像爆发了浓缩版的“世界大战”,飞扬跋扈的二儿媳把对公爹怨恨的矛头转向了仍然健在的婆母,吵得不可开交。老实憨厚的大儿媳上前阻拦,被二儿媳揪着长发拽倒在地上,打得鼻嘴冒血、头破血流。
   董满圈的老伴董爱青气得嚎啕大哭,撞墙寻死,痛不欲生。我爱人是董爱青的亲密朋友,为了救她劫难,平息战火,就回家逼我这个退了休的民调干部前去解决问题。
   我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跑到了现场,要求他们遵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我高声宣读了《继承法》的第五条:“继承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遗赠、遗赠抚养协议3种方式。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我请五个儿媳妇每人拿出有关继承的字据,她们每个人都拿不出来。我就说:“可以理解,你们每个人说的都是真话,董满圈为了把每个儿媳妇顺利娶回家,都对你们做过口头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只不过是一种不得不采取的策略,空口无凭,不能为证。至于采用哪种方式继承,只能等到老人安葬之后才能进行。谁若无理取闹,阻挠安葬老人,就是忤逆不孝,就要取消他的继承资格。”我的这番话平息了打闹和纷争,开启了办理老人后事的顺利进程。
   安葬了老人后的次日晚上,我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协助董爱青老嫂子首先召集了她五个儿子的会议,协商采用何种方式来继承这处门面房。她家的老大出生于1963年,小学毕业,性格别致,办事憨厚,只会出力气干农活;老二出生于1965年,高中毕业,能说会道,精于算计,擅长经商;老三出生于1967年,初中毕业,性情刚烈,在外打工;老四出生于1969年,初中毕业,脾气温和,开车谋生;老五和老四是双胞胎,老五从小被姨家抱养,师范毕业,小学教师,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养父母去世后返回老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
   董爱青说:“五个儿子都是我的连心肉,我同样对待,不分厚薄,要不给就都不给。四个儿子家都是女孩,只有老二家有个男孩,我愿意把这处门面房遗赠给我唯一的孙子。”她的这番话引起了四个儿子的一致反对,驳斥声就像一颗颗炸弹,震耳欲聋,简直要把房顶震塌!
   我赶紧宣读《继承法》的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我又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的规定:“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依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依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遗产。”
   我向董爱青老嫂子解释:“您家这处门面房的法定继承应该由您和子女来继承,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有同样的继承权。”
   董爱青老嫂子为了挣回面子,体面下台,就说对对对,对着哩,既然有法律规定,这个商议也应该让两个女儿参加。五个儿子心里愤愤不平,却也不敢公开表示反对,就约定次日再议,不欢而散。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董爱青的两个女儿也来参加会议。大女儿中专毕业,是个妇女干部,很有政策水平,主张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母亲继承一半,其余一半由五儿二女平均继承;二女儿没有文化,家庭妇女,老实厚道,极力主张家务事内部解决,互谅互让,维护亲情,明确表态遵从老人意见。
   我接过二女儿的话头,讲起了既不能违背法律,更需要注重亲情,一定要珍惜骨肉亲情,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房子和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比不上亲情的永恒。一个人可以背金钱的债,背房子的债,却不能背亲情的债。背房子和金钱的债你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亲情的债到死都会愧疚。对于遗产的争夺,既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哀事,也是一笔难以理清的糊涂账。一个老人死后还被儿女搅得不得安宁,这是家门的不幸,传出去也是一种耻辱。如何对待遗产,充分显示了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谁品格高尚,谁道德低下,大家一目了然。自古以来,为了争夺老人的遗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例子不少;但也有很多贤良让产的光辉榜样。希望大家争做万世流芳的道德模范,不做千秋骂名的忤逆败类。
   我的这番话起到了作用,大女儿、二女儿和五儿子都主动表态放弃了对这处门面房的继承权。三儿子、四儿子见应分的份额不大,而且争取困难,就知难而退,也跟着放弃了对这处门面房的继承权。这样下来,就剩下了大儿子这个老大家与二儿子这个老二家对这处门面房的竞争。
   老二说:“这处门面房是父母亲的共同财产,老人家想给谁就可以给谁,这是符合《继承法》关于遗嘱继承、遗赠办理或遗赠抚养协议之规定的,父亲不在了,就要以母亲的决定为准,不按老人的决定办理就是忤逆不孝!”
   董爱青老嫂子重申了要将这处门面房遗赠给老二家的意见,老大气得说不出话来,其他人也不再表示反对,老二顿时高兴得满脸红光。我提醒老二应该回家与媳妇商量一下如何赡养老人,如何签订遗赠抚养协议。老二不当媳妇的家,于是就急忙回家向媳妇汇报请示去了。
   趁着这个时间,二女儿贴近母亲耳边小声说:“您将门面房给谁,您就要住在谁家养老,其他子女只是承担协助和经济供应任务。儿子孝顺抵不上儿媳孝顺,您过得幸福不幸福主要看的是婆媳关系,您觉得大儿媳合适还是二儿媳合适?”
   董爱青老嫂子瞪大了眼睛低低说:“这还用问,恁大嫂忠厚实在,我和恁大嫂关系密切;恁二嫂尖酸刻薄,我和恁二嫂不相往来。”
   董爱青老嫂子沉默了好大一会,拍了拍脑袋,回到楼上卧室找出了老汉董满圈的一个塑料皮大本子,拿到了我的面前。我翻开一看,只见上面是董满圈早在半年前就已写好的《遗嘱继承书》,内容是说自己是大街人,入赘南街董爱青家,南街的四处宅院分别归二子、三子、四子、五子所有。大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大街祖业,大街的门面房应当归大儿子所有。
   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老二回到了现场,我当着他的面宣读了他父亲的《遗嘱继承书》,他大吃一惊,极不相信,拿过去看了又看,确认了是他父亲的亲手笔迹。他对我说:“这处门面房是父亲和母亲的共同财产,父亲的遗嘱只能处理他的一半财产,其余的一半财产应该由母亲处理,母亲同意给了我,我就应该得到这处门面房的一半。”
   我征求董爱青老嫂子的最终意见,要求董爱青老嫂子正式表态。
   董爱青老嫂子态度坚决地说:“我想来想去,不能违背事实。他父亲是大街祠堂的人,长子不离祖,大儿子的名字是根据大街祠堂的辈分起的,也算是大街祠堂的人。门面房的地皮是大街的祖产,大街的门面房应该归大儿子继承。至于你们四个儿子,名字是根据南街祠堂的辈分起的,只应该继承南街的四处房产。大儿子家现住的宅院是他自己出资修建的,当然也归他本人所有。”
   老二听罢了母亲的这番话,一言不发,阴沉着脸,不打招呼,偷偷地溜出了会场。
   在我的主持下,董爱青和她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首先在董满圈的《遗嘱继承书》后面签字盖指印,然后交给老大作为门面房产权转移的凭证。接着老大、老三、老四、老五和两个女儿对母亲签订了赡养协议,内容是母亲住在老大家里,老大担当赡养母亲的领导责任,所有养老费用由这六个人平摊。
   老二拒不签订赡养协议,夫妻俩外出经商,对母亲不管不问,兄弟姐妹们也不再理他。
   老大夫妻俩留在家里专职照看老母亲。老大每天早晚两次跪问母安,精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医疗保健、外出游玩等一切事宜。老大媳妇和婆母形影不离,贴身伺候,连上厕所都要紧紧跟随,白天陪着婆母晒太阳、逛大街,晚上经常和婆母肩并肩躺在床上说笑聊天。在婆母的心目中,老大媳妇真比两个亲女儿还要贴心。老大媳妇被村里评为了敬老模范,受到了全镇人的热烈赞扬。
   董爱青老嫂子今年高寿八十六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安享着晚年的幸福。她非常佩服老头子的先见之明,暗暗庆幸自己在最后关头没有走错道路。
   唯一遗憾的是,老大夫妻俩为了表明自己赡养老人不是为了得到遗产,对于这处价值连城的门面房既不经营,也不出租,十年来紧锁闲置直到如今,成为了董庄镇的一大奇葩。惹得人们一经过这处门面房,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桩“争夺门面房”的一场闹剧,也许会当成一个教材,让人们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经验。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孙老师的小说《争夺门面房》以董庄镇沿街门市争夺为引,董满圈突然病故,五个儿媳妇吵得不可开交,大媳妇被伤得鼻青脸肿,婆母董爱青气得嚎啕大哭,不得已请人来做调解。调解人有理有据,依法依规。安葬故人后,婆母意见是准备让二儿子继承,故事一波三折,斗争激烈,扑朔迷离,突然翻转,最后亮出《遗嘱继承书》,依据遗嘱由大儿子继承门市房,小说情节再次升华,大儿子夫妻为了表明自己赡养老人的决心,继承的这处价值宝贵的门面房既不经营,也不出租,十年来紧锁闲置直到如今,成了董庄镇的一大奇葩……全文娓娓道来,故事曲折波折,内容丰富,情感饱满,在当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潮流中,刻画了老大夫妇不为利只为德的敬老形象,具有教育意义。问好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推荐大家阅读。【神舟编辑:即刻游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即刻游记        2021-02-19 22:25:4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孙老师,感谢赐稿神舟,即刻游记问好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19 23:12:36
  感谢即刻游记社长在假期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辛勤编辑、审阅我的拙文 ,您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编者按非常精彩到位,祝即刻游记社长春节快乐、如意吉祥!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2-20 11:10:16
  感谢孙老哥积极投稿支持神舟!您德高望重,为社团尽心尽责的付出让我敬佩!您精湛的文笔功底是我学习的楷模!向老哥哥学习了!问候老哥哥!春节开心快乐!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13:19:07
  感谢峥嵘岁月总编在假期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跟评支持我的拙文,您的插图我很喜欢,您费心了,祝您全家幸福,身体健康,假期欢乐、如意吉祥!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13:24:54
  当今社会注重物质,道德滑坡。如何对待遗产,充分显示了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谁品格高尚,谁道德低下,一目了然。自古以来,为了争夺老人的遗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的例子不少;但也有很多贤良让产的光辉榜样。希望儿女们争做万世流芳的道德模范,不做千秋骂名的忤逆败类。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13:29:49
  一定要珍惜骨肉亲情,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房子和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比不上亲情的永恒。一个人可以背金钱的债,背房子的债,却不能背亲情的债。背房子和金钱的债有还清的希望,而背了亲情的债到死都会愧疚。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20 21:14:32
  拜读孙夫子巨才先生新创佳作,让我从中受益不浅。感谢老哥为社会他人常解难题、常做好事、常行善德!先生文中揭示的矛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代表性,这让我很想提出另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总能碰到没读过书或读书很少的比读书多或学历高的人,反而更会孝顺父母?反而更能友爱他人?反而更有良心道德?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21:44:30
  感谢茆屋闲客贤弟的跟评与支持!我的此文虽是化名,却是真事。我和您一样注意到了您说的问题,此文中的大儿子、二女儿上学极少,对母亲特别特别孝顺;二儿子高中毕业,还上过大专,却对母亲极端不孝。追根求源,是不是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单纯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缺失了孝道教育所致?您也可以多找些事例,进行一下深入探讨与验证。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22:51:37
  感谢贤弟对我的理解与鼓励!为社会他人常解难题、常做好事、常行善德是我们退休干部的愿望与追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比如这一件事,矛盾尖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一波六折,其艰难过程足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但我文笔拙劣,只能勉强写出来冰山的一角。文中的董满圈当过海军军官,文武双全,外号“十二能”,能得出了圈,他用“政治家”的手腕治理家庭,互相牵制,犬牙交错,梦想让五个儿子团结得如同一人。一个老宅的地皮归老四,房屋归老三,占用的是老大,他让五个儿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分割不开。他在世时高压统治,无人敢反。他去世后战火四起,乱成了一锅稀粥。事件的起因是老四要盖新房娶儿媳妇,催老三拆迁旧房,可旧房被老大占着,老大媳妇说得不到大街的门面房就不搬走。由此才开始解决大街的门面房问题。我花费了一个多月功夫,才让五个儿子各安其位,分割清楚,平息了战火。
回复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0 23:03:18
  我的写作动机是让读者从中得到经验教训,顺应现在的社会潮流,不要固守过去的老思想、老观念,及早把儿女的物质权益和赡养义务分割清楚,谨防百年之后不得安稳。
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21 09:40:32
  即刻游记、峥嵘岁月等老师对孙先生的警示佳作,都作出了很高很好的赞评,仁兄的回复文字,再显先生写作的纯洁动机,着实让愚弟感动良久。
   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家教、家道、家风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才是于家于国最有益的大事?这一关乎民族永久强盛的重大课题,应当能够通过良心犹存的正道传媒,来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普通关心。大量实践反复证明,唯利是图的西方教育,只是一种挣钱机器的苦苦塑造,只是一种损人最终不利己的技巧培训。这种失道缺德的西式教育,势必带来孩子骄娇傲慢怕吃任何苦头的可怕习气,得到的无非就是攫取私利的竞争技能,势必要拋弃象清新空气一样重要的孝悌美德,势必要失掉家庭、社会和自我身心的和合和谐!
   上世七十年代初之前出生的大部分人,是中国多兄弟姐妹的最后一代,我们对上对下是尽责尽力的,对国家经济发展是贡献巨大的,但我们这一茬人,弄不好可能也是罪过不小的一茬人,因为“独一代”和“独二代”的培养,我们失责了,我们对孩子们的人性教育、美德传承,我们普通无暇顾及了,我们过于注重了对子孙物质财富的累积,而普通忽略了“厚德载物”的祖训领悟与教化。如文中主人公那样,老人拼命一生,挣来家财万贯,死时腿脚一蹬,留下天大矛盾,全家如入地狱!如果没有象孙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智者出面苦心调教,如果让这些不肖子孙,再诉诸法庭打官司来一个什么判决,那么这一家人,一定要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还不如象我们父辈那样,看得见的东西没留几根,看不见的宝贝却有一老屋子,一家人反而个个争气自力更生,家家户户反而都象个过日子的人家……6544
回复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1 10:40:24
  茆屋闲客贤弟眼光敏锐,一语中的,站高望远,解析深刻,升华为理论,挖掘出根源,博学睿智,令人佩服!说句大实话,愚兄不过是出于对老夫妻的深厚情感,才拼着老命不怕得罪人,头脑发热横下一条心,屡败屡战,决不服输,百折不挠而为之,力争不让他们对薄公堂,不让他们破坏骨肉亲情,使得问题能够协商解决,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稳定结果。但我也付出了伤心的代价,就是原先对我非常亲热的老二夫妻见面就躲,不再和我说话了。老大夫妻不听我的再三劝告,执意将门面房紧锁闲置至今,从社会意义上讲浪费了极其宝贵的社会资源,让我的心中时常觉得十分遗憾。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21 15:05:53
  读孙巨才老师佳作和茆屋闲客先生跟评有感:最默契的交流莫过于心与心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回复7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1 21:35:41
  感谢茆屋闲客贤弟的跟评与支持!远隔千里,心心相连,祝愿我们的友谊日益密切、直到永远!
8 楼        文友:袁野        2021-02-21 15:12:37
  读孙巨才老师佳作和茆屋闲客先生跟评有感:最默契的交流莫过于心与心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赞!
回复8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1 21:40:37
  感谢袁野弟妹的跟评与支持!人生难得一知己,推心置腹乐开怀,祝愿我们的友谊日益密切、直到永远!
9 楼        文友:军旅作家18        2021-02-24 11:44:02
  五男二女,都说这是好命的人。上门女婿也是有先见之明的,婆媳关系,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这应该说是报告文学吧?说是小说,好像算是第一人称的小说。
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军队报等发表三百多篇稿件,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转业后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4 21:05:34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祝您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10 楼        文友:美蓉        2021-02-24 12:11:55
  故事真实感人,是生活现实的真实再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警醒我们,孝道是现如今中华民族最缺失的一项道德课题。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2-24 21:07:30
  感谢美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美蓉老师佳作连篇,创作丰收!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