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雪窦溪口(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雪窦溪口(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2发表时间:2021-02-22 11:26:51


   人们都相信,伟人出生和生长的地方一定是风水宝地。
   解放思想以后,人们对蒋介石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去奉化溪口蒋介石老家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2012年夏天,我和夫人带着女儿和她的瑞典同学一起去了趟溪口。到溪口玩,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溪口镇,一是雪窦山。根据“前紧后松,先难后易”原则,我们先去了雪窦山。
   雪窦山风景区,位于溪口镇西北8公里处。
   雪窦山的半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雪窦寺,规模甚为庞大,有五进大殿。寺后的一座小院曾经是关押张学良将军的临时幽禁处,张将军经常来往于寺中,并于大殿之后曾亲手种植过四株楠木,现在尚存两株。雪窦寺在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84年,有人将雪窦山定为仅次于峨眉、九华、普陀、五台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我却以为,佛教名山应该有几座甚至几十座规模较大的寺院。
   五代梁朝时期,浙江奉化的雪窦寺有一个和尚,经常身背一个布袋,到处奔走,劝化人们信佛,足迹遍布整个江南,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他一生喜怒哀乐异于常人,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似疯颠。临终时说了一首五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从此,人们就以布袋和尚的形象作为弥勒的一个化身。
   1987年10月26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雪窦寺视察,建议尚在重修中的雪窦寺中,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所没有的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2005年9月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米,为当前全国最高的坐姿青铜佛像。大佛于2006年12月29日奠基,2008年11月落成开光。
   现在,雪窦弥勒已经成为雪窦山的又一别具特色的景区。我们早早就赶到了景区,里面空无一人,我们就像进了电影外景地,可以任意取景拍照,也可以长时间驻足观赏。在雪窦弥勒景区中,四大天王非常有特色,不但高大,而且还是露天的。弥勒大佛坐落在雄伟的高台上,四大天王像就在高台下的台阶上,这个平台相当于进山门的天王殿。天王的造像也不像一般庙宇那样分离两旁,而是在平台上各占一方。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意为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水晶地,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上到平台之颠,是弥勒佛像的台基。弥勒佛像高38米,加上莲花宝座,总高度达56.7米(寓意在56.7亿年后下生成佛)。我们绕着佛像转了一圈,祈祷佛主给我们快乐。我心里也明白,快乐是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很感受,岂是神祗或别人可以给予的。
   我们临走的时候,来了几个旅游团,景区里一时熙熙攘攘,热闹了许多。回头再望,无论是弥勒造像,还是景区的石材木料,都感到太新了。看来,此地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第五大名山,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雪窦寺门口的公路对面是雪窦山的主要景区。进入景区,就是一泓很不起眼的清潭,走过河上一座古朴的小桥,看到河水向山边流去。顺流走去,只见河水从山边溢了出去。探头向下望去,静如处子的流水,突然变成了脱缰的野马,从崖口向下飞泻而下。看着飞动的瀑布,似乎脚下的岩石也在摇动,人在其上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恐高。
   沿着山脊一路前行,山深林密,看不见外面的风景,倒是路上不时出现的蜥蜴给我们带来别样的乐趣。那些蜥蜴有大有小,小的不足两节手指长,大的超过一哈口。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土色,有的则色彩鲜艳。有一种蜥蜴,宝蓝色的身体,上面带着红色小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像是山神派出来的精灵。
   山顶有一个建筑群,传为蒋介石所建的山庄。山庄为中西合璧,楼上洋灰走廊与晒台相连,芳草绿树环回萦绕。门楣上的“妙高台”三个字系蒋公所题。妙高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台等,均为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传说知和每日五更就在晏坐台做功课,伏虎洞有两虎终年听其诵经,野性渐收。
   妙高台三面均为绝壁,下临深渊,烟霭四合,漂渺似仙境。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
   文革时期,妙高台被拆毁,1986年重建复原,但原放在正门入口的石塔被换了位置,放在了中间。这座石塔是清末民刚开始的时候雪窦寺的住持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很是敬重他,故在造妙高台时把它移了过来。
   因为要赶时间回宁波,所以我们不敢另辟蹊径,只能原路返回。
   下到山门口,又去了张学良软禁处。这里距雪窦弥勒不足500米,是原中国旅行社的旧址。走进院门,可以看到张学良的戎装塑像。张学良卧室的对面住的是负责监视的特务,还有负责张将军健康的专职医生。我看整个招待所似乎兵力不多,如果有人知道张学良被囚于此,派一个排的兵力就可以将他救出。后来,赵四小姐也来到此地陪伴。1937年10月,中秋节后的第三天,厨房突发大火,招待所化为灰烬。张学良随即离开此地。
   1988年,在旧址重建中国旅行社,恢复了当年幽禁张学良时的建筑原貌。
   建筑可以重建,旧事可以重提,但是过往的云烟很难重聚,只会越来越淡。
   来到溪口镇,我们先在镇口用餐,随后步行进镇。经过武岭门,我们算是真正进了溪口镇。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
   1929年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
   进入武岭城门,便是烟霞古镇,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真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地方。
   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敦山,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是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年久失修、规模狭小,出资重建,次年完工后,建成了一座画梁雕栋、飞檐翘角的两层楼阁式建筑。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二楼房间的墙上挂着几幅宋美龄的画,看起来还是有一些功底的。
   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也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1939年,日军飞机轰炸溪口,文昌阁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按原样重建的。
   文昌阁旁边有一幢小楼。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它位于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蒋介石的夫人死于日军之手,他能不恨日本人吗?
   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1887年10月31日,蒋家的玉泰盐铺楼上诞生了一个男婴,盐铺的老板蒋斯千为孙子起名瑞元,意为“祥瑞的开端”。据说,瑞元出生时,剡溪涨潮,大水一直淹到盐铺的门口。民间传说,这个孩子是乌龟精投胎。1893年12月26日出身的毛润之乃是土蛇的化身。龟蛇相合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北方神玄武,占据北方,战无不胜。
   南京较瑞金稍北,故可艰难克之。红军辗转反复,最后立足延安,牢牢踞于南京之上(北),南京(包括重庆)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击败。解放军自东北起兵,一路南下,把定都南京的国军赶到了海岛——这是题外的话。
   蒋介石的族名为周健,而其兄蒋介卿的族名为周康。一般认为,兄弟取名可以按照某个词汇中字的顺序取字,如“文”、“武”和“吉”、“祥”以及“龙”、“虎”等。周健出生后的第二年,玉泰盐铺失火被焚。蒋斯千认为可能是孙子的名字乱了伦常。于是就给孙子改名,他用《易经》第11卦泰卦的名字把周健的族名改为周泰。这样,两个孙子的名字就变成了“康”、“泰”。从此,蒋家顺风顺水。
   蒋介石发迹后,玉泰盐铺被溪口乡人视为风水宝地。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大门西侧界墙刻着的“玉泰盐铺原址”六字系蒋介石所题。
   关于蒋公的名字和称谓,我一直有一些疑惑。蒋公谱名周泰,小名瑞元,大名中正,字介石。按照中国的人名习俗,对人称字,自己呼名;尊敬称字,轻慢呼名;国民党人称蒋公介石,共产党人则应呼其中正。但是,情况常常相反,共产党人肯定称之为“蒋介石”,而国民党人有时也称其为“蒋中正”。
   在湖南、湖北、四川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乡,“蒋介石”谐音“蒋该死”,每念一次,就诅咒一次。
   到溪口参观蒋氏故宅的,一般都要必去蒋母墓看看。蒋母王采玉,是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为第三房继配。结婚次年,生蒋介石。坊间传说,王采玉婚前在雪窦寺出家,瑞元是她带来的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王氏死后决意不与丈夫同葬一穴。蒋介石安葬生母的地方叫“鱼鳞岙”,在离蒋家三里外的白岩山上。据说,王氏死后,蒋介石重金请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四处卜地,最后选中了这块形似弥勒佛的地方。墓穴正处“佛”的肚脐眼上,葬在此次可以旺子旺孙。王氏下葬后,孙中山亲笔题写了“蒋母之墓”。蒋介石本人也在其母坟上方题刻了“壸范足式”四个字。“壸”,读作“kǔn”,原指宫中的道路,后引申为妇女所居的内室。“壸范足式”意为“女中模范,足为楷模”。由此可见,母亲在蒋公心中的地位。
   但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蒋介石并没有把母亲的墓地修缮得过分奢华,否则当时就会被斥为糜费,文革时期恐怕就更难逃厄运。从建墓到现在,虽然对蒋公的评价时褒时贬,但是蒋母之墓似乎没有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
   在离开溪口的路上,我在想,观蒋公的书法,读蒋公的文章,都觉得他应该算是一个“中正”之人,为什么会在收尽天下军阀,驱除东夷倭寇之后,败给了衣冠不整、武器不精的红军呢?
   蒋公在给其子蒋经国的条幅上写道:“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是引用岳麓书院讲堂楹联中的一句话,不够深刻,似有项羽之叹。
   蒋介石君临天下之后,过分强调党国利益和个人权威。在党内国中,长官独断专行,贪污腐化,任人唯亲,拉帮结圈,只顾奔走钻营,完全忽视民众的生存。蒋公虽已有所察觉,但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的阶级立场,他必须维护占全国资产90%的那10%的人利益,而注定被代表占全国90%以上人口的劳苦大众的共产党所推翻。这岂是“得失安之于数”这句话可以搪塞的?
  

共 4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人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作者,到处旅游,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增长了知识。本旅游散文着重讲述千年古寺雪窦寺的建筑面积和来历,让读书一目了然。历经几次重修的意义。文章细腻优美,推荐阅读。【编辑:湘西古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21-02-22 11:27:33
  文章优美耐读,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1-02-22 12:32:32
  感谢湘西古痴老师的提携和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