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 牛年七游记(散文)
小序:辛丑年正月春,吾龄超越古稀。好多朋友为我祝福,一再建议:要我四处走走,赏阅山水风光。于是在诸好友的全力陪同下,一连七天,平安走了州内几个山水风景处。特作此篇为纪。
@探访无源洞
巴东无源洞,深不可测。《巴东县志》记载:"无源洞古谓兀渊洞,又名屋岩洞,实寒山野水,万古沧茫。世人传言曰:洞中有峡,峡中有隧,隧中又有洞,宛如迷宫,洞深难穷其源……"。传说明朝末年,有好游者燃烛十七支进洞,也未探得源头,出洞曰:此洞深不可测也,无源也。故名为无源洞。
无源洞果真无源?带着此疑,我们决计去探访。有人劝阻说:“无源洞奇险,地形不熟,不可去。”我答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无源,安得真知?”劝者无语,只是说:“必得注意安全为上。”我们点头。
牛年初春,疫情消释。正月初二日,晨光明熙,我与德均、瑞乾、刘毕、李魁收拾行装,从团堡搭车至巴东,辗转逶迤,来到无源洞前。刘毕乃国家探险队员,身带软皮筏器,李魁善游,更有立踩踏水绝技。
洞口高约20米,宽10余米,内空旷,可容万众。洞壁上多生怪柏,悬泉飞漱,流进绿潭,回清倒影。洞里有泉水涌出,响声如雷,水珠溅玉,水气茫茫。吾等在洞中行,进三百余米,再进入水洞,刘毕架橡皮筏,李魁操舵。德均亮开大功能手电,我和瑞乾用竹篙点水划行,小心翼翼前进。
阵阵凉风,吹拂人面。水声哗哗,犹如佩环叮当。钟乳雄奇,各有形态,如飞龙、如神龟、如蟾蜍、如观音、如八仙、如犀牛、如牛肝、如马肺……我们不及细赏。突有“扑刺刺”异声响起,惊得人心都紧。一群蝙蝠,扑哧飞出,方才心定。吾等继续前行,手电光摇曳水面,黑暗中有光亮。
前行又足百米,现一形似鳄鱼小洞,我和瑞乾伸长竹竿探测,竹竿插不到底。偶有岩蛙游动,晃人眼目。我们几个伏身筏上,小心进入鳄鱼口。撑船正行,前边突来一道逆流,把橡皮筏冲得打旋。李魁急忙下水,双手按住皮筏,稳住方向,吾挥竹竿,一阵急划,逆流而上数十米,汗水沁沁。终于安全抵达出口。下船。踏上陆地。
此时发现,我们的脚下乃是一空旷椭圆形水塘,面积足有百余平方,塘水碧绿,深不可测。水塘不断向上涌水,浪花嘟嘟,汩汩不绝,淙淙有声,真乃神秘兮兮。忽地几声尖叫,篇幅群飞,扑打人面,叫人毛骨悚然。借助微弱的电光,我们分散踏上高出的石堆查看,那些呈原始形状的钟乳石幽幽发亮。百米高深的溶洞空间,显得格外原始、晶亮、圣洁。那些钟乳石,每1厘米就要百余年才能聚成,1米就是1万年,艰辛漫漫才形成举世奇观。泉水是生命之源,溶洞是生命子宫,我们叹为观止,感到无源洞一游,大开眼界,大涨知识真是身心舒畅。
瑞乾掏出油漆大笔,水在塘斜面石壁上大书一行红字:“牛年春,红牛探险队驾皮筏到此探访。”
“无源实有源,无涯也有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源头,切莫轻易说无源二字,要得出结论,必须深入探访。此乃是我这次探访无源洞的最大收获。
@走进黄金洞
牛年正月初三日,我们来到咸丰至利川的58公里处,哪里有一个神奇醉人的黄金洞仙境。
据咸丰县志记载:“黄金洞原名黑洞。人们渴盼光明,就在民国时期改为‘白洞’。”但是后来为什么又改名黄金洞呢?言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洞内有大土豪埋藏的无数金子;有的说是里边的石笋像金条一样放光;有的说是灾荒年,洞口流出金子给贫民救难;还有的说里边有四个黄金娃娃打牌……为了到实地看个明白,作过考证,就是我们这次来黄金洞的主要目的。
黄金洞坐落在陡峭的巨崖之下,高约三十丈,像叠立的层楼,洞口半圆形,四周野草常青,繁花不断。崖壁上藤蔓披垂,一道飞瀑从洞口顶层如蛛丝一样飘零,在阳光下生出彩虹,成为奇观!
洞口下有一木桥,建筑坚固,两边有栏杆,桥下面滚滚流波,形成深潭。人称“天险桥。”
洞分上中下三层,上洞如大厅,干燥明亮,可纳千人。中洞里光线幽暗,各有间隔,形成洞里有洞,便于藏匿埋伏。下洞黑暗,深不可测,内多陷阱,并且寒冷,一般人不敢进入。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期间,当地秀才王锡九组织神兵,以黑洞为据点,与官军对抗,形成一方势力。后来贺龙元帅进入这里,将神兵改编归正。1942年后,周围三四十里的民众“以洞为镇”,把黑洞变为集市,在崖壁下定期赶场。从此黑洞就为人们生发出财源。
我们几人亮开手电进入中洞。面前一排石柱顶天立地,数数一共一百零八根柱子,个个酷似金刚力士,神勇飞凡。石柱后边十余米是宽大的地坪,人称“大佛殿”,坪上可纳七八百人。佛殿内石钟乳甚多,有“迎宾柱”有“将军柱”有“飞龙柱”,还有要四个大人才能围抱过来的“顶天柱”。更奇特是还有几根粉红色的石柱,号称“冲天塔”,高约五六丈,塔边有一巨大乳石,酷似观音坐莲台,周围有大小几百罗汉,喜怒哀乐,各有形象。瑞乾,德均大喜,伸着手去摸着罗汉,数着罗汉,好一阵也没有数清。刘毕扬起手电,照射洞顶,啊!顶上异石高悬,奇峰倒挂,尤似“宫灯”垂吊,绮丽壮观。我们一阵惊赞!
穿过大佛殿百余步,就进入黄金洞最辉煌的艺术宫殿。这里是水晶宫,数千石笋钟乳千姿万态,有的象白里带黄的花菜,有的象绿叶托出的荷花,有的象翠绿的葡萄,有的象橙黄的橘子,有的象春发的竹笋,有的还象秋天的谷穗,五颜六色,耀眼夺目,也令人目不暇给。
我们逐一欣赏,费时许久。顺着水晶宫继续前进,我们抓住岩缝,爬上多高的陡壁,那里有一方极似梯田的石盘,丘丘有田埂,大小纵横相连,常年有水浸泡,明曰“千丘田。”
黄金洞真是大山里的好景观。上世纪的1958年起,人们就利用这个大洞,在里边打铁,炼硝、养猪、煮酒,洞里就开始给人提供致富的“黄金。”在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以旅游为业,再次全盘规划设计,打造出壮丽的旅游景点。从2005年起,这个古来称为“黑洞”的石洞,每年给家乡挣来数十亿财富,由此“黑洞”真的变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洞”了。
@星斗山探宝
星斗山位于咸丰、利川、恩施三个县市的交界的群峰中,林木蓊郁,气势雄伟,传说山的主峰与天宫距离极近,常有神仙往来于天宫之间,摘下星星当灯照,故而得名。一贯享有“华中天然植物园”之称,早年就载入《中华名胜辞典》。
星斗山不仅珍稀植物多,动物种类多,而且还有众多的名贵的中草药。十几年前我曽去过一次,至今很是惦记,故今年还打算去走走。
牛年正月初四日,刘毕、李魁一早驾车来邀我,顺路叫上德均和瑞乾、一行五人满怀游兴,一路顺风从毛坝进入了星斗山林间。我们顺着专线游览石梯路盘旋而上,耳边古木参天,鸟鸣阵阵。虽是早春,这里已经是野花盛开,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黄灿灿,红艳艳的点缀林间,散发出一股股幽香。我们在这里看到抱大的银杏、高高的珙桐、诱人的香果、珍贵的楠木、且各种树木都是挺拔高直,有的青壮,有的古茁,枝丫交错,很是耐看。刘毕第一次来这里,感到很是新鲜,一路走他一路摸树干,叫李魁给他拍照片,拍视屏,拍抖影。德均是医生,家传四代都爱中草药,因此他注意的就是林间的药材,留意花草。前边一棵珙桐大树,粗约两米,高约十米,树枝已经开始发出幼叶,树冠形成一把大伞,上面有一群鸽子停着,很是难得的美景。瑞乾几个纵步,就到了树下,招呼我们一起来与大树合影。珙桐具有“植物活化石”之称,距今6000万年的孑植物遗种。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西方植物学家叫他为“中国鸽子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中的植物珍品。能与这样珍贵的大树合影真是幸事。我们紧紧靠着珙桐留下了纪念。
我们继续向上。前边有一尊石壁阻挡,我们立足在石壁下的青石板上,观望向上的路径。一阵山风吹来,林木枝丫叶片一起摇动,发出惊涛般响声。石壁上垂有几条青藤,瑞乾用力拉扯,觉得可以承担我们的体重。于是他在前,我们一个个手拉着青藤,踩着岩壁上的浅浅缝隙,小心翼翼的攀援,竟然安全登上了石壁。人站在石壁上,可以俯瞰山下全景,新村林立,田野平整,公路上汽车像蚂蚁蠕动着。
“哎呀!好东西!”
德均突然大声叫好,原来他的脚边有一朵盛开的雪莲花,花瓣成调羹状,洁白的花瓣团团围绕花心,真是好看极了。刘毕很想把这朵雪莲花挖起来带回,正要动用小锄,德均连忙阻止,说:“这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我们不能损坏,看看就好。”刘毕顿时缩手。
我们在星斗山顶上尽情游览,享受清纯的天风,观看林中美景,见到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白三七,扣子七,红白二丸,八角莲、苍术、苏木、旱莲、岗松、佛手、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虎仗、知母、泽兰、细辛、茯苓、茴香、胡桃、胡椒、南星、枯草、枸杞、钩藤等珍稀药草,还做了一些标本采集。我们徜徉在星斗山这座大花园里,我们陶醉在星斗山这座天然宝库中,竟然流连忘返。
夕阳的余晖把星斗山凃染成一片金黄,斑斓的光点在山上跳跃闪动,真的像满天星斗!我们怀着眷念的心情,顺着另一条小道下山!
初游洗墨池
早就听说恩施建始的广润河边有一个洗墨池,是诗人书画墨客最佳游玩之地,我们也早就有心去观瞻这一福地。
牛年正月初五日,我与德均、瑞乾、刘毕、李魁早起,吃完汤圆早餐,就肩负行装出发。车行顺利,上午十点就到了广润河。广润河上,一铁索桥横跨,我们站在桥上,就看到那掩映在绿林之间的洗墨池黝黑洞口。
洗墨池很好听的名字,也富有诗意。我们就是冲着这个名字而来的。因为我们知道古代有个“洗砚池”说的是书圣王右军在临沂故里练习书法的故事,王羲之常到池中洗刷砚台,时间长久后,以至池水成墨色。唐宋八大家的曾巩还有《墨池记》专文以记。元代诗人画家王冕也曾作诗道:"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远方有洗砚池,我地今有洗墨池,洗砚洗墨好似天然成对,书法画家来此一游,定有无数灵感生华。
沿着一条蜿蜒山间小路,十分钟就到了洗墨池山下。“洗墨池”三个大黑体字映入眼中。字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俊美,不算龙飞凤舞,只可称张牙舞爪,只是每个字足有斗大,雕刻深入十多厘米,加上用红油金漆凃染,站在百米外就可以明晰可见。“此乃今人题写的字,并非古人也!”刘毕一看即发感慨!“书法不伦不类,功力也一般也!”精熟书法的瑞乾也一边评说。
洗墨池是一个山洞,有一股清泉从洞壁流出,浪花飞溅,晶莹的泉水洒播绿丛。我们小心绕过飞流,进入洞中,感到丝丝凉意,消失了旅途跋涉的热感。洞中有一小塘,方圆不过十米。走近观看,池水深邃清澈,塘水里有砂石,有小鱼小虾,历历可数……
正观瞻间,外边又一群游人进洞来。为首是一导游,边走边向那个首长形象的人做着介绍。导游说:“洗墨池只是一个小小山洞,正在全力打造之中,要作为最佳景点引来世界游客。”我们听得,心里赫然!啊!原来如此,这个小山洞还有如此大作为。导游继续说:“为了使这山洞富有名气,我们不惜重金,先请来一泰斗诗人精心琢磨出“洗墨池”三字为洞名,再请来一大书协副主席题写了大大的洗墨池三字,吸人眼球。还准备用做成雕竖高立起来……”
我们无意之间得知了这个“洗墨池”的由来,远远不及“洗砚池”的悠久和真实。现实的许多东西都是粉饰,远远不如心中想象的美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德均说:“回去吧!”于是我们一行匆匆下山。决计再也不到这个徒有虚名的洗墨池来了。
@女儿寨漫步
在我们恩施土家族苗族庙自治州,被称为“女儿寨”的地方有好几处。咸丰与黔江交界处有一个,恩施大峡谷附近也有一个,利川谋道镇也说有一个。到底哪一个才是正宗的女儿寨,反正众说纷纭,无非是借用历史故事来招徕游客罢了。我们不管这些,还是打算找一个离得最近的女儿寨去走走游游。于是在牛年的正月初六日我们一行来到了利川谋道镇南边百丈沟的那座女儿寨。
女儿寨山峰独立、地势险要,瀑布高悬。主峰与铜锣、石鼓呈三角之势。山上有七里沟水流,下有百丈沟深潭。传说女儿寨主峰里掩藏有一大笔宝藏,有歌谣:“铜锣对石鼓,银子五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下重庆府。”历代许多想发财的人都挖空心思地进入山寨里寻找宝藏,都是空手而回,因此这座山也被人们崇敬神山。神山东南西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北面是万丈悬崖,山上云雾缥缈,山中是川楚白莲教义军遗址——女儿寨,那茫茫的青果林向人们无数次讲起那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湖北枝江、宜都白莲教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起义反抗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长乐、长阳,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的白莲教教徒纷纷响应,一时声势浩大。历史上又称为川楚白莲教起事。其实是清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老君崖下纵情欢,健步春游破晓寒;
余热霞晖斜照晚,青山碧水保平安。
孤影堪怜落蕊前,遥思苦难每凄然。
弄潮戏浪随波渡,立马横枪与血捐。
细羽难经风暴卷,良心喜获月牙圆。
今朝乐学衡阳燕,休管云程路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