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埃及印象(散文)
埃及和中国一样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体系和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格,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我对这个神秘的国度早就充满好奇,一直有到埃及旅游考察的冲动。
疫情前我们九人终于成行,作为文明古国的使者访问文明古国埃及,多少有点大哥去看小弟的感觉。我们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了飞往阿布扎比的飞机,空中飞行了十个小时,到达阿布扎比,然后在阿布扎比机场休息了三个多小时,再登机飞往埃及,空中飞行四个小时降落埃及首都开罗机场,感觉有点远。由于埃及和我们有六个小时的时差(比北京时间迟六个小时),到达开罗是当地时间下午三点。为了尽早揭开文明古国埃及的神秘面纱,当地大巴直接把我们送到埃及博物馆。进入博物馆我们才发现,原来埃及文明还早于中国两千多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国。不过他们的古老文明已经断层了,包括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他们的文明和辉煌都留在了古代,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是传承的。
经过七天的参观访问考察,我的印象是:埃及的许多远古文明都陈列在博物馆里,埃及人引以为豪的大概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石棺材以及千年不腐的木乃伊。我想现在的埃及只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能为埃及的古老文明代言,卢克索的神庙尽管曾经宏伟大气,到现在已是残垣断壁,没有了往日的气势,我们只能想象当年法老显赫的身份和威严的气势。亚历山大的庞贝石柱太渺小了,再也没有荣耀可言。埃及曾经的荣耀是因为戈壁沙漠上有一条通往中国的路,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丝绸之路。红海和地中海似乎与埃及文明没有太大的关系,埃及的史前文明和近代繁荣应该都是尼罗河的恩赐。我本来对尼罗河没有太多的印象,尽管在教科书上看过四大文明古国,也关注过埃及。由于当时信息的局限,只知道埃及文明离不开尼罗河,究竟埃及是个什么样的国度是陌生的。八十年代看了《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才知道尼罗河两岸的繁荣和游轮的豪华(后来听说游轮是英国的),对尼罗河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都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发源地都离不开河流,所以当地人称这些河流为母亲河。如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我们作为唯一传承了远古文明的大国,到了埃及这样的国度,会时不时地自我感觉豪迈:“我爱黄河五千年文化,我爱长江一往无前。”埃及人还一直躺在古老文明中洋洋自得,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日新月异,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飞黄腾达,埃及人民的生活水准还停留在我们经历过的八十年代。由于缺水,埃及大部分城市都干巴巴的,一片黄褐色的建筑,远远望去整座城市似乎都被黄褐色的雾霾笼罩着,死一样的压抑,没有一点活气。我们行走在埃及城市的大街小巷,没有一点被吸引的感觉,小摊小贩卖的都是低端产品,环境卫生堪忧。地中海沿岸的亚历山大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闹市区临海的街道旁有不少在当地算是豪华的超市和酒吧之类的商铺,但商铺上面的外墙墙体斑驳,钢筋外露,建筑质量低下,已经与现代文明不那么匹配了。
埃及国土面积为一百万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六的土地是沙漠,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亿多埃及人。埃及沙漠是撒哈拉大沙漠的一部分,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上寸草不生,人迹罕至,鸟也很少从上面飞过,更别说穿越了,生命物种极其稀少,骆驼是戈壁沙漠上的生命奇迹,为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骆驼是那个时代两国经贸往来的使者,我们对骆驼要有起码的尊重。现代人通常都赞美骏马而忽视骆驼,殊不知长途跋涉骏马还不及骆驼,丝绸之路上没有千里马一骑绝尘,只有驼铃声声传递着那个时代的经济信息。
埃及的大部分国土依然贫瘠,埃及的希望还在尼罗河流域,埃及的未来还没有蓝图,埃及人民还是不知所措。可惜埃及没有邓小平,再过一百年埃及的沙漠还是沙漠,埃及的民生也就这样得过且过。假如邓公还健在,应该到埃及也画一个圈,让中国特色延伸到红海边,让埃及人民也富裕起来。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期待佳作不断,尽情绽放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