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烟火】我前半生的点滴人生(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我前半生的点滴人生(随笔)


作者:月下腊梅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94发表时间:2021-03-02 00:41:26
摘要:讲述了主人公及其家庭成长与奋斗的一段历程。

【晓荷·烟火】我前半生的点滴人生(随笔)
   我的老家,位于黄河下游,一个二三百人的小村庄,祖国母亲“黄河”,离我家不足三公里,从小听着长辈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大多都是黄河几几年决口的事。自小对于黄河是一种惧怕,时常幻想着,黄河啥时候能没有这么大水,就不用害怕黄河决口了。
   发展飞速的当下,水的用量增大,黄河断流成了时常的事。估计,现在村里的小孩,就没有我们小时候的那种幻想了。
   我小时候,农村人生活很艰难,当然,那个时候成市也不富裕。
   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不念书,尤其是女孩。我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的女孩。为了家里有点收入,家里都喂养着牛、羊、猪、鸡、鸭的。这些牲口和家禽的吃喝,基本都是靠十几岁的孩子,上坡拔菜,上树砍柴。这是农村孩子再正常不过的份内的事。因为,大人们要干地里的活,有时候还出去上夫,就是维护黄河大坝。
   离着黄河近的村庄,几乎每隔一年就去修护黄河大坝,一户去一个人,一去就是半月二十天的,自己带着窝窝头,各村都自己带着锅,为了多干点活,中午饭在工地上吃,好在,早出晚归。(离家比较近)晚上回家吃点热乎饭。想一下我们的父辈们,风餐露宿的场景,辛苦劳作的场景,岂能用一“苦”字来概括的了的啊。
   村里有自己的学校,学校坐落在村北头,一排六间大瓦房,有个侧耳屋,耳屋是当时的老师,刘老师的伙房,刘老师是正式编制老师,还有一个临时老师(是我的堂哥),全校就两个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刘老师还负责我们的音乐课,我至今对刘老师的音乐课还记忆犹新。(其中歌词,“小鸟吱吱叫”)
   三间屋一个教室,共两个教室。平常都是一二三年级一个教室,四五年级一个教室,全校大约三十个学生。
   老师上课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来,基本都是几个年级的孩子一起听课,根本不管是几年级的课,根本不管能否听懂。
   我记不清别的年级几个学生了,但是,我所属年级是八个学生,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至关重要的是,八个人里,我们家就两个。我和我的爱人是小学同班同学,从小一起长大,但是,从小我们几乎不怎么一起玩耍。我们两家离的很近,那个时候家里都穷,可是,从小的感觉,他家格外穷,孩子多是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他的家庭似乎和别人家不一样,农村人有个说法,叫旱地拔葱,意思就是他家是自己垒起灶台,重新起炉灶,就是连个锅碗瓢盆都没有。记忆中,他们老是搬家,我们大约十来岁时,他家才盖上一个完整的独院,才算安定好家。
   我们不一起玩耍不是穷不穷的原因,我们现在也说不清为什么,可能,小小心灵就有相似之处,都比较高冷的性格,比较有志气,谁也不主动和谁说话,也可能有说不出来的感觉,反正,从小就觉得他与别的同龄人不同。
   即便不在一起玩耍,小小的心灵里,彼此都有那么一点点瓜葛一样呢,有个什么事需要个人帮忙什么的,就从心里觉得,他就应该来帮忙,就像传说的,可能上辈子有缘。
   印象最深的是,每当麦收季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帮忙拾麦子。
   老师分配好任务,一个人负责两垄,比赛看谁拾的干净,还要看谁拾的快,最后,还要过秤,看谁拾的麦子多。他们男生还把自己拾的麦子捆里,塞进去砖头和土块,这样过撑时斤两就多了。
   我们那时候刚上小学,七,八岁的样子,(农村孩子上学晚),大太阳底下拾麦子,我在家都不怎么干活,父母要孩子少,那时,他们又年轻,从来没有让我和同龄人一样,吃过苦,受过累。
   同学老师都看着,硬着头皮拾吧,没过一会功夫,同学们都把我拉在后面了,从此我被同学们起了外号,‘’二慢子‘’,看来我后边还有一个更慢的。记不清是谁了。
   老远着看到他已经拾到地头了,小小心灵便对他怨恨起来了,他怎么也不过来帮帮我,还在那里和同学又打又闹的,那么高兴。气的我啊!
   等着岁数大点了,回想起拾麦子的那件事,心里想人家和你啥关系啊,还盼着人家和你帮忙,还自己笑话自己呢。
   多么艰苦的日子也挡不住日月星辰,岁数一天天长大,学习成绩也凸现的明朗,我的爱人是八个人里第一,(我是中等生)。这个第一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管区的比赛,遗憾的是从没得过奖。(等到他去了管区小学,八个人第一的成绩,在人家那里也就是中下游,可见,小学生老师的水平,对于学生有多么关键。)
   快上五年级时,刘老师要办退休,那个时候正式编制老师,子女能顶替编制,刘老师的女儿顶替她父亲,在乡镇小学上班了,刘老师也办理了退休。
   我们村因为缺老师,把眼看小学毕业的八个人,合并到管区小学了,管区离我们村有三里路,由于晚上有晚自习,八个人里就我一个女生,那个时候的农村,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晚上上自习,男生们都自带小煤油灯,用纸糊起来挡风,一个人举着一个小煤油灯。来回跑我也受不了那份罪,一个女孩子家长也不放心,所以,我娘就到乡镇小学找了我堂姐,她在乡镇小学当民办老师,让她托人给我插到乡镇五年级的班里了。(我家在那个时候,在小学和初中还都有能人。)
   从那时,我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虽然,家庭条件一般,虽然学习一般,虽然,长的也一般,可自己确实骄傲的像小公主。
   自己傲气的气质也曾吸引了不少男生。也许,是年轻少狂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由于自我感觉良好,也没把学习当回事,初中没毕业就进厂学习了挡车工。(我自然是考不上国办初中,在普通初中上的,初一下学期,我一个亲戚是国办初中的校长,把我调到国办初中,勉强读到初二,没读初三就退学了。)
   当时,乡镇上有高中,在我们小学毕业那一年,县教育局把高中合并到另一个乡镇,把这所高中改成了一所全乡镇唯一的国办初中,那时,全乡镇有四五所普通初中,也就是要在全乡镇招收两个班的优等生,共一百二十个学生。
   就是因为搞了乡镇这所国办初中,我家这位自此开启了学霸模式,一路开挂,全乡镇(初中)一百二十人优等生其中之一,又以全乡镇十几个人其中之一,考上了县一中(高中)。
   从此,我们的生活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我进了当地一个毛巾厂,在一个村里办的,属于村办企业。他按部就班的读书,再后来他山大本科毕业分配到一所镇高中,当了老师。
   再后来,我们成了一家,我成了专职家庭主妇。他在乡镇高中教书十几年了,看着同事都想法调到县城,我也动心了,觉得县城肯定比乡镇教育好,为了儿子有个好的教育,能调到县城成了我们的希望。看着同事一个个调到县城了,我们两口子也绞尽脑汁,能动用的关系都想了一个遍。
   在经历了两年的失败的结局后,他像霜打的茄子,心灵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春季运动会后,学校组织去市里考计算机考试,他回来后和我说,也没怎么准备,就是突击学了一下,居然考的成绩很好,接近满分。我接着话题说,‘’你干别的不行,就是学习行‘。就这一句话,使他陷入了深思,连续一周的深思熟虑,他对我说,‘’我要考研,还是考山大,如果我能考上研就带着你们娘俩去省城,咱不去县城了,咱不办调动了‘’。
   我爱人是个很少做决定的人,一旦做出决定,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了他决定!再说,我也支持他的这个决定,一个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有更好的学校,再一个重要原因,这所高中离老家太近,家里就出了这么一个能人,七大姑八大姨,谁有个事也来找他,百件事里有一件事情没达到他们的目的和要求,他们就会把你所有的功劳清零,在老家大肆宣传你有多么忘本,多么看不起乡亲,怎么样,怎么样的…为此,我们两口子没少吵架,冷战,叽歪。为了过好我们的小日子,能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决定好以后就开始实施行动,五一长假期间,他领着我们娘俩来到省城,来到了山东大学南门,著名的小树林书店。
   把考研需要的资料买全,回来就开始了备战状态。
   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所有家务,包括辅导孩子作业,我全部承担起来了。有一次,儿子做作业有个题不会,我正在厨房做饭,我对儿子说,‘去问你爸爸吧,我忙着呢‘’,儿子委屈的说:‘’我爸爸能和我说句话都不孬了,还有时间给我辅导作业?‘’我们两口子听了心里觉得非常难受,为了大人的心愿,他爸爸缺失了宝贵的陪伴儿子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他本来是一个以爱玩为核心的人物,什么篮球,羽毛球,网球,扑克牌,电脑游戏,玩的样样俱全。自从开始考研学习,他彻底的从这些项目消失,除了去教室上课,上完课就回家,我们在学校买的家属楼,上下课很方便。身边的同事慢慢觉察出来了,见到我就问,‘’老李干啥呢?是不是调动没办成抑郁了?‘’我听了苦笑不得,而无言以对,一笑了之。
   还有一个老师,晚上值夜班,在学校巡逻,每回走到我家跟前都看到我家亮着灯,见到我爱人就问,‘’李老师,我每次值班巡逻都看到你家亮着灯,都是下半夜了,你们怎么不关灯?‘’‘’我爱人说,‘’儿子晚上刚开始自己一个卧室,有点小胆,所以要整晚都亮着灯。‘’其实,是他为了晚上学习,不打扰我们娘俩,我和儿子一个卧室,他自己一个卧室,按他的话说,那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像打了鸡血,到晚上一点也不困,每天晚上都学到凌晨二三点,白天也没耽误给学生上课。
   还有一次,儿子放学回来,一个邻居问儿子,你爸爸在家干啥呢?也不打篮球了?
   儿子毫不犹豫的回答他说:‘’我爸爸腰疼,没法打球呢。‘’儿子回来后学给我和他爸爸听,说的我们苦笑不得的。原因是他爸爸和我说话时,儿子听到了,他说咱考上考不上的先偷着学,万一都知道了再考不上怪丢人的,再说,今年调动也可能有希望,校长可能要了历史老师来了,同意咱去县城了,可是,我既然动了想考研的心思,就一定能考上,不想让他们都知道我这个打算,等着考上了再让别人知道也不晚。
   就这么着,我们全家齐心协力都做好了保密工作,有意思的是,我的一个闺密嫂子,她成天去我家找我玩,她每次去玩我们都在客厅,她根本没注意,我家有个卧室门始终是关着的,只要我爱人不上课,就坐在卧室里学习。等着出了复试名单,我们就和邻居们说了,这个闺密嫂子在外面听到后说,‘’不可能吧,我天天去他家玩,怎么从来没有看到李老师学习呢?”
  
  
  
   经过七八个月的刻苦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愿以偿的考出了好成绩,历史学院要了二十六个人,他考了第六,共七个公费名额,他考的是大学的专业历史学,专业课和政治还好说,英语在毕业教书这十四年几乎没有碰过,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从记英语单词开始的,一本考研掌中宝,记录的密密麻麻,从开始复习,把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力量突击英语,把不熟练的单词写在手心里,不管是走着路,吃着饭,甚至,上厕所,把所有零粹时间都利用起来,考试之路经过七八个月的学习和准备下还算顺利通过,接下来就做下一步计划了。
   05年七月份,我们一家来省城打前站,为进军省城做准备工作,孩子小姑在省城做生意多年了,她们刚买了一套旧城改造房,我们一家人来到她们家。
   孩子姑父是一个热心肠,放下生意不做了,骑着摩托车带着我爱人去山大附近为孩子找学校,连续跑了三天一无所获,这是十几年前了,户籍不在省城,孩子想在这上学比登天还难。
   连续三天的到处碰壁,我们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和孩子小姑一家说,看着学校不好找,我们还是不搬家来了,让孩子还是在乡镇读书,等着以后再说吧。他小姑一家也尽力了,他们就是进城打工族,也是无能为力。
   已经耽误他小姑好几天不做生意了,这天早晨,我们收拾好准备回家,告别了他小姑一家,我们坐车奔汽车站而去,一家人打道回府,省城一“站”无疾而终。
   我们坐着公交车顺道经过山大北路,从山大北门经过,我爱人说:“回家之前咱再下车去山大玩玩吧,其实,就是回去的心不甘,就是心存一线希望,万一再给儿子问着学校呢?”
   我们一家三口就从山大北门下车了,走在山大北路上,忽然发现山大北路一个胡同里有所小学,走近一看还是某区的实验小学,看着门前好几块牌子,还是省优小学,我爱人说:“咱儿子要是能上这所学校该有多好,咱在附近租套房子,我们爷俩上学都方便,可惜啊,咱不是本地户口,也来不了啊。”
   我们看到学校门口的胡同里,有好几个老者在打牌,我们走上前打听起来,先是问这里的租房信息,也打听着这所学校的招生情况,我们和老者们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着,这时,走过来一个戴着太阳帽的中年妇女,此人中等身材,慈眉善目,长的很漂亮,一看就是是知识分子的模样。
   她走过来看着我们一家三口说:“你们问房子是要租房子吗?看着你们也不像做生意的,也不像打工的,怎么要租房子呢?我们学校黄老师可是有房子往外出租,不知道他租出去了吗“。

共 1123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我们都在拼搏的路口,为了生存,为了全家,为了幸福,命运向前推进。我们走在路口,向左,向右,总之有一条路直接通向远方。或许我们不可能走直线,但无论如何拐弯,目的就在直线的终点。我的老家位于黄河下游,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一条母亲河。飞速发展的今天,日子越来越好,但我们都从艰苦的岁月中步步唯惊地走过。小时候唯猪牛羊鸡鸭,上山砍柴,就是农村的宝贵回忆。黄河决堤,大人一去就是半个月二十多天,风餐陋俗,岂能用苦来形容。我们一路成长,走在一条艰难的路上。学校,社会,生儿育女,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在水深火热的人生里摸爬滚打,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付出辛劳就会有丰硕的收获,付出爱心就会换来温暖的人生!一生的经历,就像一本书,文字在读者眼里蹦蹦跳跳。很励志的一篇文章,描写细致细腻,生动精彩,正能量满满,佳作推荐共赏。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1-03-02 00:42:0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