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我的爷爷是木匠(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我的爷爷是木匠(散文)


作者:千骑卷平冈 秀才,264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1发表时间:2021-03-03 15:25:19


   爷爷是个木匠,手艺精巧,不单能做八仙桌,椅子,凳子之类简单的木工活,还能造船修船,这活一般木匠干不来。造船,不只要能做,最主要的,是能画设计图。以前,没有机械制图,一切都靠人的脑子和手。小时候,我经常看见爷爷坐在一条小板凳上,左手捏着一张硬纸壳,右手握着一枝铅笔,对着纸壳上的图纸冥思苦想,不停地用铅笔在上面涂涂改改。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两条眉毛的眉头耸成一个“川”字,一脸苦恼,思索半晌后,突然满脸舒展,哈哈大笑。我们知道,他肯定是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这个时候的爷爷,会起身倒一小盅白酒,边喝边看那张图纸,满脸愉悦。奶奶从旁边经过,见他得意忘形的样子,总要问上一句:“老头子,你又发什么疯?”
   爷爷并不抬头,一边看着眼图,一边抿着酒,嘴里含混着说:“你不懂……你不懂。”
   我见惯了爷爷的做派,总觉得他在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事比我的功课难多了,比老师叫我背《陈涉世家》难,比那些一根管子进水,一个管子出水的古怪数学题难。我那时候最怵英语,我想,爷爷做的事情,肯定比那些外国人说的鸟语更难懂。我会在心里默默叹口气:大人也不容易。
   爷爷读过几年私塾。说是私塾,却并不是自家开的。太爷爷一个乡下的农民,没有这个财力。村上一位姓蒋的先生,曾经中过秀才,辛亥革命来了,皇帝被赶下了龙庭,科举废了,蒋先生做官的指望没了,就在村里开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认字,顺便赚生活费。学费也不讲究多少钱,学生家里有什么,就送什么给先生,算作束脩。家里有钱,那就交钱。没钱的,送一些米和自己养的鸡,也行。实在什么也没有的,到蒋先生家的正屋,朝孔子的画像磕三个头,也能旁听。幸得如此,我爷爷才能识字。他跟蒋先生学了几年,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十来岁后,《大学》《中庸》也读过,算是一个识字人。可是做木工,不但要识字,还要会画图,比单纯读书难。据说,画图是家传手艺,是从太爷爷手上传下来的。太爷爷有三个儿子,只有爷爷继承了。我的一个叔公,比爷爷小两岁,十岁时,太爷爷托了人,将他送到湘潭十八总码头一个米店当学徒。后来,这个叔公在湘潭城里扎了根。老了之后,叔公偶尔回乡,谈起往事,总说:“我们三兄弟,就数大哥最聪明,爹当年教的那些东西,我是怎么也学不会。那么难的木工活,就大哥一个人学会了。”叔公口里的“大哥”,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的木工活,远近闻名。那时候,十里八乡,建新宅子,总要打家具。主人家总会叫爷爷带上工具,给他们家“来一套”。“来一套”包括床,木柜,书桌,八仙桌,饭桌,高条凳,低板凳,特别是木桶,大大小小,要做八个,大到尿桶,中等式样的担水桶,小巧的提水桶,一应俱全。虽是水桶,做法不同。尿桶粗糙,水桶实用,提桶精巧,每每看到那些大小不同的桶,我就觉得老一辈匠人,真的是用心在做事,平常所说的“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做木工活,是个苦差事,风吹日晒是常事。有一年,爷爷接了涟水河上成三家的一单生意。成三家里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船是他家赖以生存的东西。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那年,成三下了决心,一定要将他家的船好好修缮一番。爷爷当时是当地最有名的木匠,修船更是一绝,经他手修过的船,比别人能多下水十来年,因此,成三便将这个活交给了爷爷。
   修船的时期,一般选在农历七月份,夏季的稻子刚刚收割完,嫩绿的秧苗刚刚插下田。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早上五点,东方的天空刚露出一丝亮色,一天中,这个点儿最凉爽,爷爷早早起床,赶到河滩。空地上,一条船已经翻倒,船头和船尾搭在两条长凳上。这船已经在太阳下曝晒了好几天,船身的水分晒干了,躲在里面的虫子热得受不了,都跑光了。爷爷攥一把平凿,将船身都检查一遍,把朽木和虫蛀的洞都挖掉,再用火将船烧一遍。据说,这样是将躲在船身深处的蛀虫烧出来。
   天太热,爷爷将上身的褂子脱掉,太阳照在他古铜色的背上,汗珠滚滚而下,滴在地上,马上化作水汽蒸发掉。他在肩上搭了一条毛巾,不时擦一擦满头的汗水,但汗是擦不完的,一会儿又是满身满背。这河滩上,到处空空荡荡,除了一些被太阳照得发亮的沙子,就是静静流淌的涟河水,河岸边,连一棵遮荫的树都没有。爷爷只能顶着太阳劳作。
   爷爷把船洞修补好,再涂上一层石灰,这也是驱虫的,后期还要将船身涂满桐油,做完这些工序后,爷爷把成三叫过来。成三站在白花花的太阳下直冒汗,一边围着船打圈,一边不停地敲着船身。一袋烟的功夫过去了,两袋烟又过去,成三抹一把脸上的汗水,大喝一声:“好!不愧是行家。这船修得扎实。”
   爷爷做事扎实,做出来的东西经久耐用。冬闲的时候,他将锯子,刨子,凿子取出来,一一摆放好,取一截木头,叮叮当当地响一阵后,一条小板凳就做出来了。他做的小板凳,不用胶水,也不用铁钉,所有的接口处,都是用传统的卯榫,那些凳子,几十年都用不坏,现在在老家,用的小桌子、小凳子,还是他当年做的,看那架式,还能用三代人。
   爷爷做的家具,方方正正,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免觉得笨重,不够美观。所以,爷爷晚年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找他做家具了。他的技术,也没有留下来。爷爷的三个儿子中,只有我的父亲,学了一些皮毛,能做普通的家具,至于造船、修船之类复杂的技术,父亲没有学会。我的两个叔叔,则完全不会。几年之前,我的父亲过世了,后人中,再也没人能拿起锯子,刨子,凿子了。
   今年,我工作的地方搞装修,完工之后,剩了几块木板,木工师傅对我说,木板扔了可惜,可以做个小板凳。说着,就忙活起来。小半天之后,师傅将一条小板凳递给我,喜滋滋地说:“怎么样?医生,是不是做得很好?”我客气一番,说工艺不错。
   那条小板凳坐了不到十天,就开始变形,渐渐地,我不敢用全力坐在凳子上,终于有一天,那凳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把我一屁股摔在地上。我拿起凳子一看,是用气枪将钢钉打在几块胶合板上做成的,根本不能坐人。看着那条变形的凳子,想起爷爷当年的手艺,我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共 24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描写儿时与爷爷的相处,身为木匠的爷爷,手艺精巧,颇受十里八乡的人们尊敬。工匠精神在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身为一门三兄弟中唯一传承木匠手艺的人,不仅因为儿时遇见贵人,更是因为自身的勤勉好学,做事情细致入微,坚持使用传统的卯榫工艺。时过境迁,爷爷做的家具仍然耐用,而现代装修师傅利用气枪做成的凳子却是质量低劣的次货。虽然两者专业不同,却能从中窥到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两者之间,匠心凿微与凭借现代工艺谋快图量的差距。佳作力荐共读,欢迎继续来稿。【编辑 梦门今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门今始        2021-03-03 15:26:4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1-03-03 15:29:47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萧垦        2021-03-06 08:00:35
  工匠精神,正是做人、致学精神,写得传神到位,佳作学习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1-03-06 09:02:54
  谢谢萧垦老师来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