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大岔堡子夜里的“一盏灯”(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大岔堡子夜里的“一盏灯”(散文)


作者:游子鹏飞 秀才,14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7发表时间:2021-03-04 10:14:56

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和青岚乡交界的地方,在山梁上有一座很大的“堡子”,也算保存比较完整、一个远古年代遗留下来的堡子!因此,这座黄土大山便用“堡子”来命地名,当地人便叫“大岔堡子”。
   随着岁月的流失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留下的只剩一些残墙断壁和一个低低矮矮的破门,可在“堡子”里那些废墟的土,有些却是暗红的,听当地人说,那是人的血染红的,世代口头流传,那是在清朝同治年间,由于“同治回乱”,陕西、甘肃等地的回民起义、造反,造成陕、甘等地,许多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惨死于起义回民的屠刀下,由于战事不断蔓延。陇原百姓一边耕田种地,一边躲避匪徒侵犯。便修建了高大、土筑建的“堡子”。
   这里的大部分“堡子”,都是为了安全防御能力而建的。各个大小不等山头的“堡子”,曾经都发挥过重要的防御作用。但即便如此,陇原各地“堡子”被清朝统治年间,长期回乱中被攻破。据老人口头流传,有的堡子被攻破之后,起义回民不但洗劫财物,而且以惨无人道的手法涂炭生灵。把汉民和其他少数民族,都赶尽绝。
   据说:当年的“大岔堡子”里,躲藏着这一带的一千多号人,当起义回民攻破“堡子”后,便立即用钢刀砍了这里1000号人的人头,要求他们随“伊斯兰教”,没有一个人屈服,这样便流了好一阵子血,也不知杀了多少,反正这土便变成了暗红色。后来,汉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终于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就行成了现在“老随教”。剩余没杀完的人,保全了性命,免去了这场灾难。他们开始从此不再四处逃命,开始在“同治回乱”中,继承家业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可多年之后的今天,这座曾经血染黄土的“堡子”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是一个“鬼火”滚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堡子”,就是今天这一带地方居住的人们,远处看见“大岔堡子”“夜里的一盏灯”的传说。也许,是那些被“同治回乱”中,无辜杀害的灵魂,没有人忘记那段血染的历史。尤其是在今天和谐盛世,“鬼“的流传故事,并没有阻止夏、秋季节丰收喜悦的黄昏,夏日的炎热还在留恋往日的辉煌,到了这般时节还迟迟不愿离去,但秋的风儿却不允,带着她的爽气也不慌不忙的走来,她一来,便悄悄地摇动着“大岔堡子”里的生灵。“大岔堡子”周围的水平梯田地里,种植的红高粱、谷穗儿喜笑颜开,便一个劲儿地点头致意!
   也许,一个灵魂要离去,而另一个鲜活的生命却要走来。离去的是那样慌恐不安,走来的却是那样坦然。离去的那些被屠杀的灵魂,他们会不会看见自己的果实到底结在哪儿,而走来的鲜活活的生命,早已经踌躇满志,每株红高粱颗粒饱满的谷穗上,包含着喜悦的收获,那随风摇摇荡荡的谷穗儿,正是一片金黄金黄的希望!
   传说有“鬼”,便有“鬼”。“大岔堡子”里的土,在成熟红高粱的映衬下,显得更红了!他们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告诉人们,在今天和谐盛世,各个民族安居乐业,和谐共处,人人有衣穿,户户有房住,已经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早已经远离了民族之间的相互屠杀。这些遗留的残墙断痕的“堡子”,永远被淹没在历史岁月的尘埃之中,只不过记载着一段历史的辛酸史,也有力的鉴证了“中国梦”的宏伟远景!
   2021年2月27日夜落笔于蒙古国。

共 12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先作者简介了一个远古遗留下来的“大岔堡子”的来历,然后阐述世代口传堡子里有些红土,是因为陕西、甘肃等地的回民起义、造反时人血染成,这样血淋淋的事实让当时的人清醒认识到防御的重要,于是便修建了高大,耗时的土建住“堡子”。虽然有了堡子,但是依然被回民起义一次次洗礼,鲜血染红了那里的土地。历经历史的沉淀那里出现了一盏可以走动的灯,那是无数个惨死的灵魂凝聚在一起点燃的火红的灯。他们用鲜血力保的土地种着火红的高粱,就像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那盏鬼灯见证那片土地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发展到今天的繁荣盛世,早已远离了民族相杀的场面,全国各族人民和谐一家亲,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好文,推荐共赏!【编辑:江南柳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1-03-04 10:17:06
  拜读佳作,每个历史建筑残骸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