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西湖故事三章(征文·随笔)
一、断桥不断情难断
拂桥袅娜绿杨风,
曲曲雕阑映水红。
游客过时徐鞚马,
微波映处俨垂虹。
清新张祜诗还在,
寂寞林逋宅已空。
景物不殊人事改,
落花啼鸟古今同。
这是明朝浙江余姚诗人陈贽写给杭州西湖断桥的诗。
从诗中,我们知道明朝时期的断桥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断桥是不一样的。明朝的西湖断桥是有“朱红色”阑干的,而且桥上建有“亭子”,骑马的游客路过断桥,须牵着马徐徐缓慢通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的单孔石桥,桥上已经没有阑干了。
正如孤山起初不叫孤山一样,断桥最早也不叫“断桥”。做事明理,桥的含义是什么?桥,是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或人工障碍(如铁路线)的建造物,想想看,谁会把自己建造的桥叫“断桥”。
那么,西湖断桥最早叫什么桥?我想,当年建造这座桥的主人,一定是姓段,然后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这座桥为“段家桥”,这是完全可能的。笔者最近读《西湖民间故事》,果然,断桥,最早就叫“段家桥”。
今日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桥长28.8米,宽8.6米;桥,虽新修,但风格依然古朴典雅。这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和千古风情的景观。
西湖的诸多桥梁中,断桥无疑是最著名的。
仅仅从自然地理位置来看断桥,固然有冬日残雪意境之美,但更多的是断桥的独特位置之美。断桥,无疑也是感受西湖四季景色更替的最佳景点,绝妙去处。
断桥之西,是连接断桥与孤山的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是湖中泥沙自然冲积形成,而非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新筑的那条从南至北沿湖长堤——白公堤。白堤之东,与有“杭州古建筑博物馆”的北山街相接。断桥之北,抬眼望去,宝石山郁郁葱葱,保叔塔亭亭玉立,北里湖静静的躺在身边。断桥之南,便是八百顷外西湖碧波荡漾,而桥下正是沟通里外大小两池碧水的单孔环洞。
伫立桥上,环视四周,细加欣赏,便会有另一种感受:断桥之美,非独残雪,更多的是因为在此处观赏西湖,可遍赏四时之季节变迁,可尽得湖山之神韵。
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
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
只为这一句,
断肠也无怨。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断桥热闹非凡,风光一时。清末,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以断桥为场景地,开始流传神话故事《白蛇传》。
白娘子与许仙同舟归城,天公骤降阵雨,二人借伞定情,相识于断桥,情意缠绵,令人间增添无比柔情暖意。千年蛇精,在受着生离死别煎熬的同时,至今仍然坚守着不渝的爱情。
因了这千古爱情传说,断桥更是被看做象征爱情的情人桥之一,因而让风景中的断桥又多了一层情爱的文化色彩。
断桥不断情难断,《白蛇传》作证。
二、长桥不长情意长
杭州西湖有三座情人桥:断桥讲的是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西泠桥讲的是“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之苏小小的故事;长桥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西湖长桥送别,依依不舍,你送过来,我送过去,来来回回相送十八回。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千年凄美的爱情故事。
长桥九曲十八盘,为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每逢春暖花开,长桥边上闪动着许多美丽的蝴蝶,徜徉其中,美不胜收。情浓之际,桥须臾便尽。长桥不长情意长,名副其实。
己亥年春天,午后,阳光明媚。我实地考察了一遍长桥。长桥位于西湖南山路与万松岭路口。有一个公交站名就叫:南山路万松岭路口。杭州公交4路、42路等多路公交直达。无论是那个方向来的公交,到了这个站名,直接往湖边走就可以看到长桥。
如今的长桥换了一个名字,叫双投桥,讲的是另一个更加凄美的故事:南宋淳熙年间,钱塘落魄书生王宣教,在西湖湖畔邂逅千金小姐陶师儿,两人一见钟情。因女方后母阻扰,结果双双殉情。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已经成了经典。所以这个“双投桥”的故事就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
长桥不长情意长,《梁祝》作证。
三、孤山不孤寡人孤
孤山,就像“断桥”初始不叫断桥一样,我想南宋之前一定不是叫“孤山”,也有可能叫“莲花山”或者“荷花山”,总而言之老百姓不会叫它“孤山”。
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孤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特别优美。从孤山抬眼展望,湖上风光应接不暇,画船游移,笙歌悠悠,水鸟振翅,花蝶蹁跹。有民谣曰:“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因此,自南宋以后,这里一直被自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因而当地老百姓就慢慢改口,把这座山叫做孤山。
南宋理宗时,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又修建了行宫。公元1927年即民国1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整座孤山风景区,改名为中山公园,一直沿用到今。
己亥年二月十四,我在楼外楼餐厅吃好午餐,走出来已经是午后一点多了,外面阳光明媚,往东行走约二百米米,就到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孤山园林艺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门口一对汉白玉石狮为明代遗物。左边的是雄狮,右边是雌狮。从公园南面的正门进入,迎面有一处石砌高台,高台的台基壁面上,题写“孤山”两个擘窠大字,出自宋人之手。高台前,有一亭一塔两座石结构建筑,它们是1923年为表彰鼎力赈济浙江洪涝灾民的华洋义赈会而建造的。右边石亭上写着“善与认同”表达了浙江人民对南洋华侨的感恩之意。值得一提的是,那座石塔是仿照吴越国宝箧印经塔而造的单层门塔,从外观看,一般人往往会以为它是座亭子。高台东侧,有一个庭院,园中心是一座单檐歇山頂四角方亭,亭额题书“西湖天下景”,由康有为题写,题名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诗句。柱上有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历来脍炙人口。
孤山,当然也有爱情故事。“清新张祜诗还在,寂寞林逋宅已空。”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的“梅妻鹤子”故事就发生在孤山。书载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逋写给“梅妻”的情诗。其实,从个人喜好来说,我更喜欢林逋的悲情小词《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我也喜欢林逋的悲情小词《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情,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第二个感觉,明月大哥学识丰富,传说故事,名人诗作,信手拈来,为己所用。
第三个感觉,明月大哥是一个重情的人,在三处景点,除了介绍自然景观,在人文方面无一不重墨记叙景点传说的爱情故事——包括林逋梅妻鹤子的另类爱情。我也就很理解春光姐文章中,为何写到明月大哥游览时一直牵着狐仙嫂子的手了。
走一方学一方,学之用之,向明月大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