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春】童年的柳林(散文)
冬雪消融后,柳树便成为春天最殷勤的信使。它把第一抹新绿写在脸上,画在身上。那扶疏的枝条,在料峭的春风中摇曳生姿,摇醒了我蛰伏一冬的记忆。
弯弯的贾鲁河水流经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石桥典雅朴拙,俨然一幅江南田园风景画。当燕子斜剪春风,轻悄悄掠过柳条时,“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村头村尾的人们走出低矮的茅草屋,来到河边,看着那一抹抹新绿,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在那个尚未彻底解决温饱的年代,于村民来说,看到了绿意便看到了生命的春天。也许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用柳椹填填肚子了。
柳椹,是柳树柔荑花絮的花蕾,形状如同一个个浓缩版的桑椹。据《本草纲目》记载,柳椹有“明目驻颜,黑发聪耳,壮筋力,益寿轻身”的功效。庄稼人哪懂得这些,只知道柳椹能够食用,是春天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等柳椹长到蚕豆大小,村人们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柳树,开启了撸柳椹的盛会。年轻人在树上比赛似的折柳枝,老人和小孩子笑逐颜开地在树下扯着枝条撸柳椹。顽皮的孩子们撸几把柳椹,就扭个柳笛噙在嘴里,吱吱呀呀长腔短调地吹着,跑过来跑过去。从柳椹初上,贾鲁河两岸的柳林里,一天到晚总是欢声笑语不断,犹如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劳动竞赛。等到柳花开放,“似花还似非花”的柳絮轻轻飞扬,柳林里的热闹场景才落下帷幕。
一篮子一篮子的柳椹到了家里,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煮一大锅开水,然后把柳椹下锅焯水。过冷水后抓出两把,撒上碎盐,滴上几滴香油,一盘香气扑鼻清爽可口的凉拌柳椹就做成了。也有拌了猪油,做馅包包子的。柳椹馅儿的包子吃起来又软又香,怎么吃也吃不够。剩余的,母亲就摊在苇席上,晒干了收起来,用来改善一年四季的伙食。
被折枝撸叶去花的柳树,依然顽强地再发新芽,再抽新枝,用盎然的绿意,给两岸带来蓬蓬勃勃的生机。即便食物短缺,村人们在折枝撸柳椹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保护它。在旺盛粗壮的树木折上几枝,就会换另一棵,而瘦弱细小的绝对不忍心去伤害。
折下来的柳枝绝不会浪费。春天的柳枝又软又绵,粗一点的编成大小不一的篮子。细的去了皮,做成各式各样白白亮亮的小筐小篓,或放在厨房盛馍馍菜菜,或安放在母亲的床头,针头线脑横卧其中。最不济的也要留着当柴烧。
对孩子们来说,柳林里另一件快乐的事就是采蘑菇。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一个个小蘑菇就争先恐后地钻出小脑袋,光滑闪亮,好像在和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迎着初升的朝阳,提着小篮子,吹着欢快的柳笛,成群结队地来到柳林里。寻找小蘑菇,孩子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以每一棵柳树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搜寻。寻遍这一片柳林,再去另一片林子里。直到一个个嘟着嘴儿的蘑菇,装满小篮子,孩子们才满心欢喜,宣布收工。
采完蘑菇,孩子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聚拢在大柳树下,小篮子排排队,比比谁的收获多,谁采的蘑菇个头最大。赢家当然喜笑颜开,收获少的也不服输,约定第二天再决胜负。
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又奔向四面八方,在柳林里找起了“茅茅针”。
茅草似乎是柳树的天然伴侣,在孩子们懵懂的概念里,凡是有柳树生长的地方,就有茅草长长的叶子在地面招摇。柳树柔长的枝条,在半空中飘飘荡荡,如同一个青春美少女,迎风沐雨,无忧无虑地荡着秋千。地面上的茅草,就像是一群淘气包,眼巴巴地望着高高在上的柳枝,挤眉弄眼,一心一意讨好卖乖,想和柳枝结成一对对欢喜小冤家。
孩子们可不管这些,只顾低头专心寻找茅茅针。寻到了,就吱呀一声抽出来,高高举过头顶,开心地喊着:“我找到茅茅针了!”
一声高呼,引来小伙伴们好一阵子的骚动和羡慕。眼热过后,又努力寻找着茅茅针。
其实,有茅草的地方就有茅茅针,只不过吃茅茅针要的是那种被叶片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又鼓鼓囊囊将出未出的样子才最好。要寻到这样的茅针的确不太容易。物以稀为贵,越是不容易得到,孩子们寻找起来越是带劲儿。沙拉沙拉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声“找到了”的欢叫,响彻河流两岸,刺破蓝蓝的天空,飞向更加遥远的苍穹。
孩子们在吃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剥去茅茅针嫩绿的包衣叶片,露出白嫩的茅蕊,放进嘴里嚼嚼,再品品。一股甜甜的、淡淡的清香,从舌尖沁入肺腑。
只是等我稍微读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时,两岸的柳树,已在咔嚓咔嚓的斧子声中消失殆尽。贾鲁河两岸那郁郁葱葱的柳林,从此被一望平畴的庄稼改写。
没了柳林的那段漫长的日子里,偶尔路过那条孤独流淌的贾鲁河,我就会想起那一片片柳林,想起那些可爱的小蘑菇,还有那甜甜的茅茅针。尤其是春天,这种思念穿透肌肤,深入骨髓。
思而不得,我甚至有些失魂落魄的沮丧。这其间,我不止一次驱车赶往黄河岸边,只为那里可以看到柳林,借以抚慰我对家乡柳林的思念之情。可是,黄河岸边的柳树只是苗木,远没有我记忆中家乡柳树的粗壮,柳椹也少了火候,似有若无、稀稀拉拉的。
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因故回老家,恰逢贾鲁河风景带正在开发建设,乡亲们热火朝天地在那里栽花种树。他们的脸上虽然汗水涔涔,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那些刚刚被栽种的苗木,怯生生地扶着支架,站在那里,凝视着眼前的贾鲁河,也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们。
如今,贾鲁河两岸的柳林青青,梧桐树浓荫匝地,连难得一见的银杏树,也摇着小扇般的叶子,在春风里起舞弄影。路旁花草摇曳,蜂飞蝶舞……各种树木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陪伴着清澈的贾鲁河,妆点着我美丽可爱的家乡。
编按精美,文采飞扬!
同时,也十分感谢在本文的写作和完善过程,给予大力支持指导的各位老师!鞠躬????
在家乡的染缸里泡大,今生今世的本色。

家乡的情愫,一直在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