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烟火】孔乙己的幸福生活(微小说)
鲁镇的冬天总是下雪。黄昏时分,满眼的雪花无声地落在铺满青石板的地面上。孔乙己站在“茴香书坊”门口,掏出手机咔咔咔拍雪景。车夫拉着乘客路过门口,喊道,孔乙己,天色将晚,该打烊了。孔乙己“噢”了一声,转身进了茴香书坊。
赵家的狗对着孔乙己模糊的背影,胡乱地狂吠几声。
孔乙己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上,很快就收获了好几个赞。何小姐第一个写了评论:诗意满满,令人神往!
大约是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被人吊打之后,他的人生转机也随之而来。何家大小姐是个文艺女青年,看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又是个断文识字的读书人,正是她喜欢的类型,于是瞒着家人,偷偷找来鲁镇最好的老中医,给孔乙己治病疗伤。
孔乙己的伤势痊愈后,何小姐说,近几年鲁镇人很看重对孩子的教育,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开了不少。比如镇东有人开了书法补习班,镇西有人开了舞蹈补习班,镇南有人开了绘画补习班。就连那个只会讲两句yes和no的朱文假洋鬼子,也在镇北开了个洋文补习班。你好歹也算个文化人,会“茴”字的四种写法,你看开个文化补习班如何?
文化补习班?孔乙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不可也,不可也,现在的孩子都不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了,叫我办文化补习班,不是误人子弟么?
何小姐有点不悦,鼻翼两侧的雀斑跳了跳,跺脚说,那你说该咋办呢,总不能做回你的老本行替人家抄书吧?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名声呢。抄书是混饭吃,办文化补习班高大上,听起来多好,在姐妹们面前我也有颜面,何况多少还能赚几文钱,总比你每日无所事事好吧。
孔乙己哂然一笑,说,我想办“中国洋文”补习班,专教那些洋人讲中国话,给他们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然后自言自语之乎者也一通。何小姐大笑,说他又犯酸病了。
最后还是何小姐拍板,开了一爿名曰“茴香书坊”的书店,由孔乙己一个人打理。虽然现在很少人看书了,但孔乙己对这个书店还是很满意的,读书人么,就应该和书打交道。
有时孔乙己飘飘然想,等自己将来跟何小姐有了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育,只有拿到了好文凭,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否则只能混短衣帮,上山、下海、趟河的打短工,风里来雨里去,劳累不说还不安全,哪有坐在办公室里舒坦!
书店的生意不景气,孔乙己迷上了刷微信,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晒他与何小姐的照片,今天两个人爬雷峰塔,明天又去逛苏州园林。恩恩爱爱的,收获了不少朋友的点赞和评论。
每次来咸亨酒店,孔乙己便穿了崭新的绸缎长衫,慢慢踱进隔壁的雅间,点了一碟盐煮笋,一碟茴香豆,一盘荤菜,外加一壶温热的酒,坐下来慢慢喝。那些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说孔乙己苦尽甘来,纷纷与他称兄道弟,嘘寒问暖。开始孔乙红了脸,久而久之也便习惯了。
旧历年过后,雪还是下个不停,一天午后,有人从外面带回消息,说别处有人得了一种怪病,死人了。一时间,鲁镇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又有人说,洋人那里也得了这种怪病,也死人了。茴香书坊的生意本来就不好,怪病一来,更少人去书店了,大家都窝在家里不敢出门。如此一来,孔乙己只好把店门关了。
三月间,孔乙己老娘油尽灯枯,溘然谢世。孔乙己亏本盘出茴香书坊,葬丧费还差一截,何小姐脸上的雀斑不情愿地跳了几下,垫补了一些,才勉强把丧事办了。孔乙己一个人披麻戴孝,和着响器悲凉的调子,哭得声嘶力竭,数说着老娘在世时的种种不易,令围观者唏嘘。
怪病如山火蔓延,来势汹汹,听说鲁镇确诊5例,死亡1例,洋人更甚。孔乙己好久没发朋友圈了,也没见到他人。有人说,孔乙己也得了那种怪病,要不几个月没见着他人影呢。
秋天接近尾声,没人见过孔乙己,年关将至,孔乙己还是音信全无。直到次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孔乙己也没在鲁镇出现过,没人知道他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