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父亲的独门绝技(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父亲的独门绝技(散文)


作者:秋波明送 布衣,343.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25发表时间:2021-03-10 21:26:13
摘要:留意处处皆学问,种姜有讲究,种好姜有学问。

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确切一点说是一个不大会干家务的人,家里的事没有一样是我拿手的,就连去菜市场买菜也很外行。平时很少去菜市场,偶尔去一下买回来的菜也是不尽人意的,不是蔬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是鱼虾不新鲜了,不是肉的品质不好,就是螃蟹是空的。久而久之,我几乎不知道菜市场在哪里了。如果哪一天一定要去菜市场,生姜我是必买的,我对生姜很有购买欲,不管家里有没有存货,我照买不误。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其实别人家里也很穷,我家里就我父亲一个劳动力,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帮不上忙,大哥在港务局,二哥在部队当营级干部,我和妹妹在读书。庆幸的是我家那个时候的生活还不算穷泊潦倒,甚至比那些整年起早摸黑干农活的家庭还要好一些。因为我父亲的头脑比较灵活,在那个又红又专的年代也算是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每年总会种一些药材,剑麻......等经济作物,换一些钱补贴家里用。我父亲还是一个种姜能手,掌握种姜的独门技术,种的姜又黄又辣又香又肥,品质特别好,十里八乡都有名气。如果那个年代农产品也有注册商标的话,那我父亲种的姜肯定是著名商标。
   每年生姜开挖时节,我父亲首先会把存放生姜的泥洞整理好,把挖出来的生姜存放在泥洞里。然后根据家里的经济需求,分批次挑姜去周边方圆几十里范围的村庄去卖。那些老客户,或者家里有孕妇的人家都等着买我家的生姜。如果哪一年挑卖迟了,还有人会打听我家什么时候会挑姜过去卖,有些人还会托人叫我父亲挑姜过去。我父亲一般不那么早起,唯独去卖姜的时候起的很早,天还没亮就挑姜出去了,一般到下午三四点钟就会兴高采烈地回来。我一听到父亲哼着小调进屋时,就知道父亲今天的姜卖的很顺利,我也会随之高兴起来。
   一次,一个乡干部到村里走访看到我父亲在挖姜,挖出来的姜又大又肥色泽也很好,他觉得这样好的生姜看也没看过,就驻足问我父亲说:“老师伯,你家种的姜怎么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能向大家传授一下吗?”
   我父亲说:“没什么诀窍,大家都会种。”
   “可是别人家种的姜没有你家好啊!”乡干部诚恳地说:“我去村里组织几个人,大面积种姜来推广你的技术好吗?”
   “我们村里的人个个都是种田能手,种姜最普通不过了,谁也不会那么谦虚的。”
   乡干部进村后召集了村里几个比较能干的人开会,说山村很穷又偏僻闭塞,必须要有所突破,一下子干别的事比较难,我们缺乏资金,也缺少技术,因地制宜是最好的办法。他说今天看到一个老师伯在挖姜,挖出来的姜比谁家的姜都好,你们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去做老师伯的工作,你们把他的技术学过来,大家一起致富。
   村民一听开会是为了学种姜,都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不过他们知道乡干部说的老师伯是我的父亲。也有几个村民说我家种的姜确实不一样,比他们种的姜要好的多,产量也高的多,而且年年都这么好。至于技术含量么我也说不清楚,据我看也没什么,不就种姜么,技术含量也高不到哪里去。有一个村民接着说:“我是一个比较爱学的人,他在山地里种姜时,我和阿七一起去看过,而且不止一次地去看,也不止一年地试着种,尽量接近他的种法。他就是表面的泥土搞的比较细,其他都差不多。奇怪的是种的方法一样,中间管理也一样,怎么他家的姜就是比我们的好。我们不甘心,有一年我俩也曾半夜去他家种姜的地里把生姜挖开看,没发现有什么奥妙,就是把姜埋在土里,土里也没有添加什么,我看也没有什么未知的技术可学的。不过到挖姜时他家挖出来的姜总是比我们种的姜要好很多,这一点不得不佩服。”
   “这说明你们还没有把他的关键技术学过来,只学到皮毛。”乡干部说。
   “种姜是种在地里的,我想也没有什么技术可以隐瞒的。”另一个村民对种姜技术也持怀疑态度。
   “那为什么他种的姜比你们的要好?”乡干部想起了种姜老师伯说的话,这些人真的不谦虚。他接着说:“你光学人家怎么种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施肥和田间管理呢!”
   “我学了,种下去多少时间施肥,多少时间在姜的枝叶下面盖上一层草,盖得多厚,我都做了记录。我看再感觉没有什么秘密,但种出来的姜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
   “看来你是认真地学了,但没有不耻下问。”乡干部接着问:“那你认真学了以后来挖出来的姜怎么样?”
   “比我以前的好,比他种的还差很多。”村民实话实说。
   “这不就对了,说明还是有奥妙的。”乡干部似乎悟出了什么问:“那你们想不想学?”
   “他在队里打十分,我们在队里也打十分,有些活我们比他干的还要好。如果我们向他学习种姜,说明我们不值这么多工分。”一个村民不服气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乡干部摇了摇头说:“你们都觉得种姜就那么简单,暗地里偷学可以,去求人家教你就觉得有失体面,我真是无语。人各有所长,我相信你们也有比他好的技能,只可惜你的思想有问题。哎,那就免于其难了,看来致富必须首先解决思想问题。”
   后来我问父亲,你种姜到底有没有绝技,父亲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了两个字。
   “啊!这么简单。”我吃惊不小:“别人想方设法来偷学也不到,原来......
   我父亲还是不无神秘地和我说:“就这么简单,他们偷学学不到关键技巧,技巧掌握不了就种不出好姜。”
   现在我父亲走了,再也没人种姜了,家里再也吃不到我父亲种的姜了,我们兄弟姐妹也都脱胎换骨变市民了,没有一个务农了,父亲的独门绝技也无法继承了。
   如今我到菜市场就是喜欢买姜,一是为了看看菜市场有没有好的生姜能与我父亲种的生姜相比美。二是怀念父亲,怀念他的一技之长。这么多年过去了,菜市场上的姜还是一般品质的姜,与我父亲种的姜相比还差的很远,我似乎隐隐感到一丝自豪。
   去年,我要不要把这门技术公之于众,与家人进行了磋商,家人一致同意我向本村传授这门技术。但村里的老一辈人思想僵化了,接受不了同村人的技术,也不相信技术,一生也就不学无术了。我想反正这些人老了,技术对他们来说已没有用了,倒是他们的后代还是很认真地学习了这门技术,种的生姜产量比原来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品质也提高了不少。看到村民们生姜丰收的喜悦,看到村民们富起来的样子,我也很欣慰,至少我也曾为山村致富锦上添花。
  
  

共 24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深情的笔墨,讲述了我父亲的独门绝技。我很喜欢买姜,不管家里需要不需要,我都照买不误。因为我的父亲是个种姜能手,受父亲的感染,我也喜欢姜。每年生姜挖出后,我父亲都会挑着姜去方圆几十里的村庄卖姜,父亲有很多老客户,很喜欢他的姜,专门等着买我父亲的姜。父亲的姜还受到乡干部的称赞,专门和父亲取经,让父亲给农民传授种姜的经验,推广这项技术。可有些农民对父亲的经验持怀疑态度,有的很不服气,可父亲却说自己没有什么绝技,在我的询问下,父亲告诉了我。如今,我把这项技术传授给家乡的农民后代,他们种的生姜产量比原来提高了很多,品质也提高了不少。看到村民们生姜丰收的喜悦,我也很欣慰。散文讲述了一位农民刻苦钻研种植技术,身怀绝技,种出了一手好姜,受到人们尊崇的故事。散文贴近生活,故事很有生活底蕴,很有时代特征,塑造出朴实勤劳的农民父亲的光辉形象,亲切自然,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感人,引人共鸣!【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10 21:27:22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新的一年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秋波明送        2021-03-11 06:31:32
  谢谢老师审编!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10 21:27:42
  很有生活的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10 21:28:21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