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茶时光(散文)

精品 【东篱•追】茶时光(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7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5发表时间:2021-03-14 06:20:59

【东篱•追】茶时光(散文)
   茶,为文化之物,文明之源,起源于神龙时期。人们已经将茶文化的起源,纳入茶时光,因而,品茶的过程就显得越发厚重有味。茶时光里不能没有茶文化,品茶时要说出点茶趣来,否则同品茶的人眼光就不一样了,觉得喝茶人还没入门。
   我的家乡,史载茶最早盛行于唐。文学著作中《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史上梁浮毗邻歙州,应泛指这一带茶区,可见茶贸易历史悠久。《茶经》中说“梁浮歙州,万国来求”,歙州即当今的徽州。而我生长的年代,却没有感觉到茶叶贸易繁荣所带来的日子的甜蜜,陪伴我们成长的大多是苦涩和不堪。我还是想去用笔回望那段历史,让我们的后人记住那片大山的曾经岁月,重温一段茶时光。
  
   一
   东方的天泛白了,茶还在滚筒里慢悠悠地翻炒着,这是屯绿的最后一道工序,叫“打老火”。茶做到这份上,火候更不能急,得慢条斯理,要温而不火。要的火候是必须把茶的条索滚紧实了,才可以制作出鲜活的茶色,最后的火候,人们要求的是慢工出细活,考验着制茶人的耐心,温度太高了茶会让焦味冲淡了馨香,温度太低香气会不足,色彩也不鲜活,这过程叫“提香”,让多酚类化合物慢慢转化,附着,沾染,固定,这个过程其实人要做的并不复杂,一切都交给时间这个大师了。茶的醇香和甘冽,在慢火的翻滚中持久地释放出来,就像水汽被太阳缓缓蒸发,茶香恰到好处,可以得到盈而不溢的境界。这样做出来的茶经水一泡,款款舒展,慢慢绽放,我称“水中花”,喝茶喝到茶叶,我们成为“吃花”。徽州的茶味若板栗的香,入口回甘,香气不散,盈齿巡舌,填塞得鼻腔满满的。随着袅袅热气的升腾,烟氲中弥漫独特的韵味,香集茶雾,雾漫茶香。如果喝茶喝到这个节骨眼,就算是茶的形、条、色、香、味都已达到纯青,这道茶也就算终于制成了。鉴定茶的好坏,当然主要靠舌尖的品味,即口感,但光觉得好喝还不够,人们已经将茶道上升到审美的范畴,成为一种茶文化。
   茶是一种“烟火文化”,既是一个谋生的手艺,又是一个可以提升自我情趣的功夫。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闲适的日子里,品茶成为休闲的最佳状态,在古老的茶艺基础上,更讲究功夫,斟茶,慢品,回味,说出感觉,也成为品茶时光里的任务。
   山里人对茶的情感,体现在精细上,从锄草、修剪、施肥、采摘、制作,无不竭尽全力,并精益求精。每斤茶得有几万个芽茶,一个个芽儿从茶树上摘下来,就像是是做一件精巧的玉器,特别在意的是品相,叶子要三芽儿合适,不能有残次。采摘时,要“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整个身心聚焦一颗茶芽,用心用情,追求极致。采茶还很在乎天气,太阳不能过度,天气最适半阴半晴,此时的茶味不会因采摘而流逝。采茶是艰苦的,山坡很陡峭的地里,放不下直立的双脚,脚尖要硬生生地抠出一个窝儿,支撑着采茶人的身躯,在乡下人心中,茶如灵芝,心要虔敬,行要美感,将采茶演绎成一处生活的戏剧,每个细节和情节,都沉淀在茶里。
   东方旭日东升,一缕阳光从山头斜照着山路,一队人马挑着茶担,茶袋随着有节奏步伐前后荡着,如同荡着秋千,这是有经验的人上坡时,特有的步履,这样随着晃动的茶袋,扁担在肩下沉甸的重力,可以化成按摩双肩的运动,山民们就是这样,一份艰辛的劳作,都能踏出节奏感来,如同音律一般,以缓解压在身上的酸痛。而晨光斜照,拉长了他们单薄疲惫的身影。为了生活,也为了把每一份劳作的艰辛化作快乐。这是智慧,也是对生活的态度。茶时光里,应该有的,一样不能少,我的乡民就这样说,我想,应该也包裹他们挑担的艰辛,土话说,“认了”,其实就是一种甘愿和不想改变。
   他们出发了,踏着晨光,开始了一天希望,奔波的人,日复一日地斯盼着每一天收获的喜悦,上坡、下山,是羊肠小道,对于像蜘蛛侠一样卖茶人,视为极为平常的出行,与大山一同成长的人,似乎与这儿的路,花草,还有那茶园,早已融合在一起了,每天往返群山之间,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苦涩日子里读不完的人生风景,筋骨的劳累、艰辛,空乏其身的悲伤和无助,还有充满希望的甜密,日子都得持续。所谓的茶时光,不单单是喝茶品茶,更深刻的在于为了这份时光而付出了一切。
   茶制作好了,得下山去卖掉,吃饭穿衣,老人看病,小孩上学,日常开销,哪样都要钱,而肩上的茶是销往大城市的,那些挑剔的眼光,是不能计较的。能做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这份情感,把大山的浑厚、甘冽、朴实,融入茶中,去赢得顾客的青睐。这是朴实,这就是厚重,时光里不会同情牢骚,只有辛勤用心付出,时光才会温好。
   为了赶在茶叶的浓绿茶味还没有变,茶人制茶无眠,顾不得眯一下眼,一大早得挑去卖,茶农就这样,季节不等人,干活得连轴转。这肩上的茶,担着一家人的生计,得去赶早市,茶市每天一个价。还要碰运气,一旦茶贩收够了量,或去迟了,卖茶人即便是到处转悠,跑断了腿,也难碰到买主,那真是身心俱疲。还得拖着沉重的脚步,把茶挑回家,有多少无奈和煎熬,加上心中火苗的泯灭,真担心生活会压垮自己最后的坚强。卖茶的时光,看似充满了浪漫和诗意,其实,在茶人的肩头,扛的是日子的艰辛。但熬过这阵子,与一家人坐在坑头,品着自家出产的新茶,静享着无扰无忧的时光,那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
   山上的茶,日长夜大,每天都得采下来,鲜叶夜间务必加工掉,变成可以出售的干茶,再去赶市场,换成可以吃饭穿衣的钱,不管卖茶是否顺利,也无论每个清晨多么困乏,我们都无法停下来,每个日出,总是赶催着人一直往前走。母亲说,天晴薅薅在家里嬉呀,好吃懒做,命里该受穷。
   爷爷说,人的耐力和力气都是靠磨炼出来的,努力的意思原本就是要“努”,不“努”的人是没力量的。一个山村的农民,就是这样教我们不断突破极限,摔打我们,逆境中去磨砺,在泪水中学会成长。
   好时光里总有艰难的细节,这些仿佛都成为了时光里最重的分量,如果没有辛苦的劳作,坐下来品茶时光的滋味也会寡淡。
   绩溪大源,茶站里专门收购高山上的名茶,农人们头天卖了好价钱,喜笑颜开。站里人说,希望大家都来卖。第二天,村庄的炊烟还未散去,大担小担的茶就挑下山了,没有比好市面更能让他们来劲,这是大山给他们的馈赠,好价钱意味着日子是满满的甜密。
   赶上顺当了,茶人仿佛就是时光偏向了自己一方,收茶的商人得利,那是应该的,否则就剩下几个茶农,还有买卖的机会了么?茶人的“资本论”就是这样明明白白,所以,他们的时光很浅,看得透,心中多了一份舒适。
   日子也是艰难的,靠着农人的打理,熬过苦楚,剩下的就是甜蜜。如果甜蜜里没有一点苦涩,反而不正常了,这种苦涩早就打印在徽州茶农的祖先身上。
   徽商,为什么十三四岁就要被父母赶出家,固然是穷山恶水,让人心中的痛刻骨铭心,可也有父母希望孩子尽快得到锻炼,那个养家糊口;当然,千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也让徽州人惯性地走着经商的路。茶是他们可以挑出去的好东西,于是,他们外出第一笔生意就是卖茶,因此,徽州人的茶庄遍布各地,几乎完全可以和闽茶相提并论了。
   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歙县籍汪满田村,徽商汪启敬(1820-1900)老宅中“于友堂”家族,汪福号茶庄在上海奉贤南桥,达到颠峰时有十八家店铺,拥有自己的码头。徽商就是这样,把家乡的茶,带往大都市,打响了品牌,年长者都记住了徽州,当年我把茶庄也开在苏州时,他们都叫我“徽骆驼”。我常想,徽商为何总喜欢卖家乡的特产,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千万的山民,徽商就是这样,情系桑梓,富足了自己的同时,也挑起老家大山中一个个村庄家庭的生计,点亮了农人的希望。
   在外的茶人,更有资格享受茶时光,他们的时光的好坏,完全在茶生意上,特别是赶上了和平年代,茶生意就好做,让他们讲起自己的茶时光,一定有对天下太平的感恩。
  
   三
   徽商的式微,茶农生存无奈的痛,压不垮他们生活的希望,他们相信总是孕育着商机与生机。先人的荣光和荣耀,留给后人的让一代代儿女从坚韧与顽强中汲取力量,而他们所坚守的商道,也成了取不尽的财富。
   改革开放后,汪满田走出去的汪智利,一把木斧,一只蛇皮袋去打工,却一直在寻找家乡茶叶商机,若干年后,他重新在故乡人汪启敬曾经纵横驰骋的上海,又闯出一片天,唱响“滴水香”茶的品牌。一个农民,就这样让汪满田村名及这儿的茶,重新响彻上海,并走向大洋彼岸。而汪福号的后人,在古色古香的徽州古城内,成了斗山街最精致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的坚守与创新,正在彻底改变着茶的业态。
   茶时光的旋律,在今天唱得更响。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就是没有把茶摆进去,徽州人感到憋屈,就说,好日子没有茶,那就逊色了。不习惯和茶的人,如果到了他们的茶馆,一定泡上一杯,从此就上瘾,因为茶时光里有他们对人的友好,人好茶才卖得好。这是他们的经商之道。
   去年新冠横行,茶叶滞销,困扰着大山人,政府组织了开园节,组织各大媒体倾力开播,副县长江成永亲自主播带货,网络、媒体、数字经济齐上阵,大山的茶又迎来了新的生机。而今这一带正规划着茶叶生态文旅观光宝地,让那些想喝好茶的人亲自体验采、种、制、泡的农作过程,更好地传播茶道文化。同时,我的乡人还在积极探索和申请国家地理标识商标,可以想见,家乡前些年荒芜的茶园,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气来的,人们美好的茶时光将从这里重新开始。
   那一片绿荫荫园地的茶芽,似乎在招展着明天的希望,而希望永远在这份坚守里。
   时光无形,但用茶妆点的时光,却是漂亮雅致,还有一种香透心情的韵味。我爱茶时光。
  

共 38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从贵族到平民,从江湖到朝野,无不爱之。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如花般盛开在中华大地上,清香了人们的烟火日子,温柔了漫长的清简时光。一片茶叶从茶树上长出,到进入我们的杯子里与水共舞,吐出香气,这背后离不开茶农辛苦的付出。鸿雁老师用深情热烈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定年代里徽州山里茶农劳作的场景,从种茶、采茶,炒茶,到卖茶,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茶农的心血和汗水。种茶,没有诗人笔下描绘的田园生活那般诗意美好,那是一种艰辛的劳作,要锄草、修剪、施肥……采茶,并不浪漫,当天采的茶要当晚炒至。炒茶也没有炒菜那般简单,要慢火,要有耐心,要掌握温度,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劳动,还需要经验的积累。卖茶,踏着晨光而去,挑着茶袋,在山路上费力前行。那一袋袋茶,已不仅仅是茶,而是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是一家人经济的全部支撑。千辛万苦地挑到城里,也许当天碰不上买主,就得失望而归。碰上茶站杀价,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茶农对茶付之于深情厚爱,可茶农收获的往往是无尽的惆怅,是心里的泪,是嘴里的叹息。改革开放后,茶农迎来了春天,徽州茶由衰微走向繁荣,大放异彩,茶农终于感到欣慰而自豪。一篇饱含深情的佳作,揭示了徽州山里茶农曾经艰难苦涩的生存状态,赞扬了一代徽商为家乡茶所做的奉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茶农深深的悲悯和关爱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茶的热爱,对一代代徽商的敬佩之情。语言温润典雅,文字精炼深刻,读之茶香扑鼻,牵动人心,为茶农的坚强和勤劳点赞,为徽州茶叫好!感谢赐稿东篱,倾情推介,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明月梅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1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3-14 06:30:35
  茶,是自然丰厚的馈赠,更是茶农心血的浇铸。鸿雁老师的徽州系列总能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让我们对徽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愿老师精彩继续,佳作不断!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06:53:26
  感谢明月老师精心编辑,精致编按,倾情雅评荐读。家乡人对于生长与斯的热爱,倾注了生命的的炽热,也托举了世代大山人的生计,劳累艰辛,苦痛与伤痕不能磨灭希望,一代代徽州儿女在磨难中总在创造辉煌,这种精神的传承,总是大山的希望所在。问候老师,辛苦了,向您致敬!祝春日安好!
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14 07:12:52
  茶的来之不易是可以想象的,我知道的茶,小小的芽尖,要一个个采下来,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要不早不晚,芽尖才是最好的,自然的馈赠,心血的浇筑,一点都不为过。辛勤的劳动,必会得到回报!欣赏老师的美文,问候春暖!祝文丰笔健!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09:49:12
  孤独老师好,孤独老师融于密林大山中,于是森林进界也就有了灵性,磨菇,飞鸟,弥猴桃。都那么富有色彩,而我家乡漫山茶香,承载着农人的日子,我制过茶,卖过茶,也开过茶叶店,我能读懂大山人,无论嬉笑,还是脸上皱纹,都写着茶的故事,一些普通人的生活。谢谢老师赐墨雅评。祝春日愉快!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3-14 07:27:14
  鸿雁南飞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茶的种植和制作及销售的整个过程,让我们真正理解了茶农生活的艰辛和付出。采茶炒茶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富有诗意。当我们品着茶香的同时,要记住茶农奉献的那份艰辛和不易。拜读老师文才知茶农原来如此。祝福茶农,感谢鸿雁南飞老师让我们对茶农有了更深了解和敬佩!好文,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09:53:04
  感谢习社长赐墨留香,茶道本身由苦致甜,苦难中孕育中甘洌和芬芳,大山茶农们能读懂每片叶子,总是寄托了希望。问候老师春日安好!
5 楼        文友:鸿鲲        2021-03-14 09:01:02
  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平常喝茶时,只想到了茶的香,哪想到竟是这样的不易。一直纳闷茶叶的制作工艺,现在好了,地道的徽州茶生产过程来了。制茶的描写似是让人感到了茶香。茶农的辛苦更让人唏嘘。好在时代进步,茶农们的收入增加。茶,也插上了翅膀,飞向了更多人的茶杯。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09:57:25
  感谢鸿鹍老师来访,徽商的式微,让大山茶农的日子举步维艰,但千百年来,人们没有屈服,总是点亮希望。问候老师好!
6 楼        文友:冰山雪峰        2021-03-14 09:23:55
  我离不开茶,鸿雁老师把我带到了茶的世界,原来茶凝聚了茶农如此的辛劳,读出了茶香,读出了茶农的勤劳。问好老师!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经绽放的万种风情。快乐休闲,感受友情,养心颐气,笑谈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10:01:12
  谢雪峰老师,爱茶之人必懂茶,每个茶芽,不论舒展身姿,氤氲着茶香,苦或甜,都是人生。祝老师康健,写作愉快!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3-14 09:25:38
  文章写得好,用细致的笔墨,表达了茶农的不易与坚强。有新旧社会的对比,有责之,笞之,歌之,颂之!湘莉拜读佳作,为佳作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10:05:51
  感谢湘莉老师驻足赐墨,点点滴滴乃亲身感受,有苦有甜,有痛和无奈,也有希望和光明。似乎这过程就是茶道吧?茶室的优雅是农人难以读出来的,但却释放了茶的全部。问候老师春安!
8 楼        文友:东辰        2021-03-14 09:28:58
  一篇好文章茶,得知茶香,是多少茶农血汗换成,欣赏美文,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久远,茶道更唯美。我对茶也是甚喜欢,经鸿雁老师你这一文,更珍惜茶的美味了。茶是,茶农们辛勤汗水的结晶。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10:14:34
  东辰老师好,能写出诗意一直是写文者之追求,感怀老师笔力,用诗写文,而我的我们的大山,也有诗意的美,只是农人大多时光倾注在生计上。而今的发展大可歌之讼之,我去好好体验一番,写出东辰老师一样的情怀。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3-14 11:12:04
  茶时光,飘溢着茶香,氤氲着禅意,袅袅升腾的还有山里人的期待与希望!在旧社会,茶时光里浸润着苦涩哀愁甚至是悲痛,新时代的茶时光里抒写着芬芳美好明媚繁华。新旧社会的对比,山里人终于迎来新生活的曙光。一盏茶香,几许清透,沸腾在杯中的是心情,点燃生活的是汗水与智慧。好政策,富民,山里人过上了热气腾腾的好日子!文字香气弥漫,茶韵厚重,拜读受益,问候鸿雁老师春祥!
回复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13:42:27
  谢谢罗连香老师,读老师的文、编按、点评,总是若春风吹佛,心中很暖。茶是大自然赐于山民的恩泽,一代代人在感念这份雨露阳光中,让茶的芬芳奉献给人类,历经苦难,矢志不渝。这份坚守迎来了好日子。问候老师,春日安好!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14 19:30:33
  各地有各地的茶艺,种茶采茶制茶斟茶品茶,这些道道都是蕴含着民俗文化,这篇文章对茶文化的探究很精细认真,民间未来,不仅仅是串串门,也有握手留香,沏水茶沸,人心心暖的意义。鸿雁老师的文章将徽州的习俗乡愁一一写出,是一个负责任的作者,热爱家乡,不是喊几句口号,应该用心推介地方的这些文化。鸿雁老师是用心的,是努力的,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14 20:21:21
  写文者遇怀才老师是人生大幸,每一篇文都融入了怀才老师的阅历,统领把握,润笔增色,文得怀才老师不惜赐墨鼓励,一定倍加努力,争取写好文。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