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情】忆师恩(散文)
九月,太阳不再火辣。一年的升学之季,就在这金灿灿的秋天。
1976年的秋天,我上高中。这所学校座落在集镇上,离我家步行要半个小时以上,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高级中学。
上语文课时,进来一位背有点驼的男老师,五十岁上下,匀称的身材,四方脸,白白净净,倒是清秀的文人模样,戴着一副眼镜,两镜腿处有一根细绳连接挂在耳边,时不时随手摘下,垂于胸前。
老师作了自我介绍:姓钱,百家姓第二家,叫钱行。听钱老师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这倒也不奇怪,农村中学里的老师来自别处也正常。他的口音接近南方人,更像是江南人的口音,糯糯的语调,带有点拖音,仔细听听,与我说的普通话相似,我笑了笑。
钱老师上课时遇到不认真听讲或在课桌上睡觉的同学,他从不批评,只是拿着书本站在那位同学面前,敲敲桌子,对着他讲,直到他认真听讲为止。看着钱老师很累的样子,真心不敢再调皮了。
可是,还是有同学去校长那里反映,说是听不懂钱老师的语文课,因为同学们习惯听家乡土话,听普通话有点累。言下之意得换,没过多久,钱老师不再教语文,成了我们的数学老师。
钱老师家就住学校里,一间宿舍,住着四口人。有一天,我清楚地听到钱老师跟他妻子的谈话,说的是一口吴侬软语,我笑了笑,证实了我原先的猜想。钱老师与我来自同一座城市,离这里几百公里的江南水乡苏州。他是全家插队落户于集镇学校,带着妻子和两位可爱的女儿,而我是随着父母与哥哥弟弟全家六口插队农村。
同学们听不懂钱老师家人间的谈话,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悄悄地翻译几句,有好事者立马告诉钱老师。钱老师用苏州话问我住在苏州哪里,我说是中街路,他问我知道不知道有个“猪行河头”,我说不知道。也难怪,离开苏州时,我还是个孩子。回家问了父亲,他告诉我在山塘街上,想来那里是钱老师的旧居吧。
从此,钱老师就多关注我一下,我有时也会去钱老师家玩,他夫人也是学校的老师,姓“盛”,很漂亮很年轻,明显比钱老师小了十岁左右吧。听同学说,盛老师和钱老师来自同一所大学。
一天傍晚,我独自一人去镇上买东西,走到朝阳桥上看到钱老师背着双手在我前面走。我向前紧走几步,将我的拳头伸进钱老师的手心里,钱老师立马就握紧了,回头一看是我,笑了笑,用苏州话说了句:小娘鱼(小姑娘的意思)。
钱老师从不摆谱,也不高高在上,性格很温和,可没想到他有着特殊的身世。有位同学告诉我说他是大文豪钱穆的次子,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钱穆先生这个名字。
父亲告诉我,钱氏家族,在江浙一带很有名望,钱氏的子孙后代出了不少名人学士,钱穆、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等都是吴越钱氏后人。钱氏,在大江南北中,是一个显赫的姓氏。
当得知钱老师的背景后,仰慕的同时也让我与钱老师有了距离感。
高中毕业后我很快便回了城,后来进入新华书店工作。
钱老师爱看书,自然能在书店见到我,他回城后,在市五中教书,五中离我们书店不远。我们间的相聚就是在书店里了,一个月里总能见上几次。
回城后的钱老师住新区新苑小区,我没去过,可他无意中却来过我准备结婚的房子里。那天我在井边淘米,他和盛老师去西园寺看见了我,我邀请他们来家坐坐,他发现我家地上有一枚硬币,笑着跟盛老师说,看看人家也有硬币掉地上不捡起来的。我们三人哈哈大笑,钱老师还是那么幽默,那么没有架子。
喜欢看着钱老师笑的样子,那眼神里透着父辈的慈祥与善良。与钱老师认识的十几年里,从来没见过钱老师的忧愁与苦恼,哪怕是乡下那艰苦的十年。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我发现钱老师手臂上戴着“孝”字,人瘦了,脸上明显有些憔悴,他告诉我父亲钱穆离世了,他去了一次台湾。我不便多语,劝了几句。
从那次在书店相遇后好多日子不见了钱老师,有同学说他去了国外,送小女儿上学,有人说在北京陪大女儿读书。
而我却发现《姑苏晚报》上常常有钱老师的小文,上面有他关于对钱穆语录以及书籍的理解与感悟,可他很低调,总是写钱穆先生,并没有写父亲钱穆等字样。
我很喜欢《姑苏晚报》,并自费连续征订了好几年,而我更喜欢钱老师的短文,我将他的短文剪辑下来,赠送于同样喜欢钱老师文章的杨老师,但我私心藏了一张,那张上面有一篇短文名叫《雪泥鸿爪》。
钱老师一直努力学习,研读父亲的精典著作,曾在2011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思亲补读录——走近父亲钱穆》,这也是低调的钱老师不得已将钱穆与父亲相连。我陆陆续续地看了此书里的一些文章,并没有看全。
在“中国作家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对钱老师此书的采访录,从那时起,我更关心网上有关钱老师与他父亲钱穆的相关文章以及报道,无意中查到了“天涯社区”有个叫“毕明迩”的,看了好几篇文章,我确定是钱老师,他的网名正如他的性格,带有幽默感,毕明迩读起来就是“笔名儿”,很是有趣。
毕明迩有近二千个粉丝,有二万三千多次访问,他的主贴就有近一千三百条。钱老师很客气,有留言必回复,回帖超过一万条,对于一位老人而言应该是很累的。我几次想在上面跟贴,怕影响到老师的休息与精力,又缩回了手。就在四天前,毕明迩还发布新的帖子,看来钱老师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是不错的。
我不知道钱老师目前住在何处,听人说,他两个女儿处各住半年。那天我在网上找查到“钱婉约”,一看照片就是钱老师的女儿,有小时候的模样,如今更像盛老师年轻时的美貌与神情。
钱婉约是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学院史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她不再是当年的小不点了。
我为钱老师而高兴,他育人育心,视孝道为生命,正如他在采访时所言:“宣传和弘扬父亲学术、理想,是我所力不能及的,但是自己多读一些,读好一些,在孩子和学生中讲讲,也算是最后的孝心吧。”
如今算来,钱老师已经是九十高龄了,他的努力进取,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我不愿打扰钱老师,只在心里默默地衷心祝福他:一切安好!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路走来,除了有学校的老师教育外,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老师,比如八一社团里,就有好几位是珊瑚的老师。
感谢一路有老师的陪伴。问好老师,遥祝春安。
问好老鼠兄弟,遥祝春安。

谢谢葳蕤老师,遥祝春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钱老师像父亲一般的慈爱与善良,关怀着我们每一位同学。
问好妹妹,祝春安。
珊瑚祝莲儿妹妹开心快乐,阖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人生中有许多老师,一种是校门里的,一种是生活或工作中的。如风姐姐也是珊瑚的老师,珊瑚很喜欢老师的文章,向老师学习了。
问好老师,遥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