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与《捉喵记》一起看猫,看世界(随笔)
猫是一种神奇的,难以捉摸的动物,无论是形象和习性都有很极端的反差,时而威猛,时而软萌,时而冷傲,时而温柔。
也许正是它的若即若离,诡秘多变,它的独立性,距离感,赢得了尊重,使我们对猫不敢小觑,始终保持着探究的兴趣。
古今中外,爱猫成癖的人不可胜数,文人雅士们多以爱猫为荣,写下了不少猫文。
漫画家丰子恺养的白猫自知临终,离家出走,死在了一棵柳树下,被丰先生高调赞颂为有“高士风”,“壮士风”,情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情愿遁迹深山,不知所终。不仅怀着敬佩的心情写了纪念文章,言必称爱猫,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白猫可爱风趣的日常,极力渲染了那使人惊叹的一蓝一黄的“日月眼”。还妙趣横生地画了几幅猫画,使“猫性”跃然纸上。
现在,爱猫人士已经成团成圈,自称猫奴或铲屎官,表达了心甘情愿,无条件付出,宠爱无极限的态度。
我因小时候有过被猫抓被狗咬的可怕经历,心有余悸,一直对猫狗们敬而远之。虽谈不上爱猫,但偶然看到岩合先生的纪录片《捉喵记》,不由自主爱上了猫片。
《捉喵记》贵在自然,贵在纯粹,不是以人的角度替猫代言,只是以虔诚的态度,忠实地纪录。
这是真正爱猫的人的诚意之作,真正地写实,可以强烈感觉到镜头对猫的了解,好像已经潜入了猫的世界。
这么一部没有任何情节,没有戏剧冲突,平铺直叙的,使人很安静的片子收视率却很惊人,拥趸者众多,看密集的弹幕发言,无疑都是芳心被猫俘获的铲屎官们,弹幕好像也成了片子的一部分,一群感同身受,情投意合的人聚集在这里,呼吸与共地看猫,也看世界,何其幸福!
《捉喵记》的拍摄角度很特别,它是以与猫平等的视线拍的,猫永远是主角,占主导地位。
岩合先生的姿势不是蹲着,便是趴着,跪着。边拍边与猫交流,有时候猫好奇地玩起了摄像机,猫与摄像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话外音像怕惊动了猫,喃喃低语,温和,轻柔,语气是理解的,抚慰的,耐心的。始终对猫的出现表达着或惊喜,感恩,或同情,爱慕的态度。
摄制人员与猫打成一片,浑然一体,抚摸和抱的方法很内行,他们从猫尾巴的高高翘起的体态能看出它情绪很好,似乎懂得猫言猫语。
弹幕上说:摄影师身上有猫熟悉的味道了吧!诚然。听着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之动物之间的招呼对答,简直身心舒泰。
以猫的高度看猫,和平时我们低着头看猫,有着很奇妙的差别,与镜头同行的猫变得雄壮有力,更婀娜多姿了,兽性十足,步态优雅,动感,灵性倍增。难怪话外音总是叹赏着:真是漂亮啊!它的尾巴很逢松,很有感觉呢!
《捉喵记》的视野很广阔,追随着全世界猫的脚步走,纽约,斯里兰卡,阿姆斯特丹,克罗地亚,河内,泰国,新奥尔良,比利时,城市,村庄,山里,海边,森林,无所不往。他们变得像猫一样灵敏,根据一些线索,总能快速找到猫的踪迹
有时候,是在纽约一家比萨店门前拍一只白猫的起居,它总是高高在上地趴在广告牌上,姿势清奇,也成了广告的一部分,弹幕网友戏称它为招财猫,镜头久久地停在招财猫上,让人以为时光静止了,然而,它终于跳了下来,选了一个舒服点的地方继续趴着,公然不客气占据了一位女顾客的腿。
有时候,是在一个干草铺就的海岛上拍猫宝宝们的惬意生活,它们在草之间打打闹闹,忙着练习爬行,猫妈妈得到了特殊照顾,获取了主人给的一条大鱼。猫宝宝玩累了,挤在妈妈怀里吃奶,睡觉,高清镜头下,猫们迷人的睡相,栩栩如生。
有时候,是捕捉到了酒馆里的一只花猫与主人的互动,摄影师由衷地称赞酒馆主人:他可真了解猫啊!酒馆主人是一位高大的硬汉,可是他抚摸着猫,把猫摆弄得很舒服的时候,显得很柔软。花猫异常活泼,像受宠的孩子,没完没了地缠着主人,上蹿下跳。主人则很耐心地配合,乐在其中。
摄影师总能准确地找到猫,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猫,房顶,树后,山岩,我们便随着镜头,寻幽探秘,欣赏着不同于名胜古迹的野性,自然的景色。不知不觉地,我们遍游了世界,听着舒缓的音乐,在清新如天籁的风光中看猫,趣味无穷,真得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