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人间值得】老吾老(征文·散文)
这个冬天好漫长,好漫长,漫长得就像过了一个世纪。
刚一入冬,雪花就急匆匆地来了,可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它像躲进了深闺中,再也不愿意露面。整个冬天,雾霾弥漫着天空,天空灰蒙蒙的,人心也是灰蒙蒙的。
在寒冷的冬天,婆婆患病住院了。婆婆出院后,先到小姑子家住了一个月,春节前来到了我家,是来过节的。
婆婆来那天,我有事出去了,尽管不是有意躲出去的,但我先生也不与我商量,就决定把婆婆接到我家。都定下来了才告诉我,我也六十多岁了,并且心脏不太好,一时无法接受。婆婆年轻时性格刚强,特爱干净,上班、带孩子、做家务,样样都行,是那种特别能干的人,为家里付出了许多许多。可现在年近九旬的婆婆生病住院了,儿女都忙得顾不上她。这个说身体不好,那个说家务事太多。一直是我先生和小姑子伺候,出了院,还是由我们和另一个小姑子管,这让我心里憋气。
我也知道,“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儿女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西汉时期,古人就撰写了二十四孝。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也说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作为一个人,作为父母的儿女,不但要赡养自家老人,也要善待别人的老人;不但要爱护自家的孩子,也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这些道理我都懂,也能讲出一箩筐这样的道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易了。婆婆毕竟不是妈,说话不能随意,做事要考虑周全,她又是病人,还需要人悉心照顾,我身体还不好,怕做不到。
可人老了的确可怜,前几日,我去医院看望婆婆时,只见她无力地蜷缩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一头的白发覆盖在脑顶上,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才过了几天,昔日那个身板挺直,走路咚咚响,声音洪亮的婆婆不见了。我心头一热,差点流出泪来。我忍了忍将要流出的眼泪,来到婆婆床边。婆婆仍然像往常那样,抬起头,冲我笑笑,喘着粗气说,我没事,你来干嘛?
三十多年来,我们婆媳相处融洽,婆婆对我总像对客人一样,我早就习惯了。可那天,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呆一会儿就走,而是坐在了病床上,让小姑子回家去。婆婆患了绝症,我想多陪她一会儿,好尽尽孝心,一呆,就是三个小时。我与婆婆聊天,与她的病友聊天,代她在医嘱上签字,扶她坐起来,还想帮她方便。婆婆摆摆手,说她暂时不想方便。我猜想,她不好意思麻烦我。果不其然,她大女儿一走进病房,婆婆便迫不及待地要方便了。婆婆这样客气,我将如何去照顾她呢?
那晚,我八点多才回家。一走进家门,靠在沙发上的婆婆赶紧坐起身子,扭过头,小心翼翼地问:“你回来了!吃饭了没有?”不等我回答,她又叹口气说,“我给你们添麻烦了!”说完低下了白花花的头颅,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在等待家长的惩罚。那一刻,我心里难受极了,感觉自己很过分,很不像话,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婆婆会怎么想?
我低下头对婆婆说:“妈,对不起,我回来晚了。”说完,一扭头走进了卧室。我关上卧室门,低头靠在衣柜上,心绪难平。
婆婆带来了两只碗,两个调羹,一个脸盆,一个脚盆,还有一根拐杖,看到这些东西,不知为何,我想到了流浪街头的乞丐,有点想哭的感觉。
婆婆是个自觉的人,凡事能自己做的,从不让我来做,总是怕麻烦我。每天给她端饭时,她总是低着头小声对我说:“让你受累了。”那唯唯诺诺的神情,那躲躲闪闪的眼神,刺得我心好痛好痛。
我说:“妈,您别这样,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您就安心住吧!”
没过几天,婆婆的腰腿疼痛加剧,行走困难,如厕也困难,坐不下,也躺不下,非常的痛苦。我们带她去看病,为她买药,我还每天给她按摩腰腿。每次按摩一会儿,婆婆就说挺舒服的,让我歇一会儿别太累了。从那以后,婆婆有事也喊我,也不再那么客气了。
有一天,小姑子来看望婆婆,婆婆让她扶着去卫生间,说大便困难,让小姑子帮忙用开塞露。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儿媳再好也不如女儿用得方便,婆婆还是不好意思用我。开塞露买来两天了,我要帮她用,婆婆一直不让,我也不再强求,说实在的,我还是有点嫌脏,有点下不去手。
小姑子一走,开塞露起了作用,婆婆还来不及坐上马桶,大便就拉了出来,裤子上,马桶上,地板上到处都是,臭味在屋里弥散开来,熏得人喘不上气,我赶紧捂住鼻子,心里埋怨小姑子,也不等一会儿再走。婆婆不知所措,瞪着惊恐的眼睛问我:“这怎么办?”
我心一惊,赶紧放下了手。唉!还能怎么办?先生不在家,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喘了一口气,卷起袖子,手套也顾不上戴,就对婆婆说:“妈,别急,让我来!”
我先打开抽风,帮着婆婆脱衣服洗澡,再给她换上干净衣服,扶进卧室,再把污物一点点清理干净,又去洗脏衣服。等收拾完这一切,我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靠在墙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时候,婆婆在卧室喊我,我以为又出现了状况,急忙跑了过去。只见婆婆坐在床上,手里拿着几张红红的百元大钞,对我说:“让你受累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妈,这是我应该的,不要,不要!”我摆着手直往后退。
婆婆哆嗦着手,流着眼泪说:“你今天要是不拿着,我会心不安,会一直过意不去的。”
我接过钱,眼泪刷地流了出来,赶紧跑进卫生间,靠在墙上足足哭了十多分钟。我哭自己太自私,哭人老了太可怜,还哭婆婆对我的呵护与爱。婆婆没上过几天学,却懂得孝道,懂得尊老爱幼,伺候我们的老奶奶毫无怨言,还明事理,使我这个受过教育的人,自愧不如。人的素质与文化,没有多少关系。
记得,那次我去买米。三十斤大米,我怎么也搬不起来,正在为难时,婆婆不知从哪儿走了过来。她弯下腰,双手用力提起米袋,猛一甩胳膊扛在了肩上,然后扭头对我说:“走,我给你送回家去!”
我伸着胳膊喊:“妈,妈,妈!您放下!”我年纪轻轻的,让婆婆替我扛大米,别人还不笑掉大牙了!可婆婆不理我,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婆婆当时五十多岁,长得又瘦又小,我二十多岁,高出她半个头来。那天,婆婆扛着大米在前面走,我红着脸,低着头跟在她身后。一路上有不少人注视我们,还有人议论说:“小个子婆婆给儿媳扛米,儿媳多有福气啊!”
“这个婆婆可真贱,放着高大的儿媳舍不得用,是傻,还是咋了?”面对这些议论,婆婆视而不见,也不说话,扛着米,一个劲向前走去。
十五年前,我们的百岁奶奶卧床了,婆婆当时七十一岁。为了减轻儿女负担,为了不让公公劳累,婆婆一人肩负起照顾老奶奶的任务。婆婆夜以继日,悉心地伺候自己的婆婆。一年半的时间,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出来进去,屋里全是婆婆的身影,我没听到她有半句的怨言。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敬重婆婆的原因。所以婆婆病倒了住院时,我和先生尽管工资都不高,却竭尽全力孝敬她。夜晚我先生的大妹妹陪夜,白天他和小妹妹值班,后来小妹妹病倒了。白天打吊针检查等事情多,都是我家先生一人照顾。我负责东奔西走去买鱼买虾买肉,为老人做饭加强营养,还要给陪护的送饭,受疫情影响,不敢坐公交,做好了饭再步行半个多小时去医院送饭,有时还得替换一下先生,毕竟他也不年轻了。那段时间,每天疲惫不堪,但是没人可帮,只得坚持。这次婆婆给我钱,让我的心很疼,我把钱给她买了护理用品和营养品,决心以后一定更加用心照顾她。
那天过后,婆婆对我不再客气,经常呼唤我给她按摩,帮她打洗脸洗脚水。可还没有伺候几天,婆婆病情加重,正月初六那天,又住进了医院。这次,婆婆要做个小手术。手术前,我去医院探望她。
那天,婆婆躺在病床上,看见我进来笑了,然后,直直地望着我,也不说话。那种乞求的眼神,像是在等待我的抉择。我知道,作为一个独居的老年病人,丧失了生活能力,走出医院,何去何从是个大问题。
可我心里憋气,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婆婆的四个儿女,一个身体不好,一个家里条件不允许,还有一个不管不问,最主要的是,我也实在不忍心拒绝婆婆。再说了,婆婆的今天,也是我的明天。二十多年后的我,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想到这儿,我也顾不了许多了,拉起婆婆的手说:“妈,您安心手术,出院我来接您回家。”
婆婆点点头,我看见了她眼里一闪一闪的泪光。我心头一热,泪水也溢满了眼眶,走出病房后,我心里特别的平静。
祝福您!
读着这真实的文字,好几次眼眶湿润。
姐姐保重,爱你!

这文写得真,写得好,平实之中见功力。抱抱姐姐。

文中将孝敬婆婆的多个场景拼接,道出连绵思绪。又将这种连绵的思绪移出家室,形成文学,与读者见面。
“孝”是一个热点的话题,文中隐秘的角落,柔软的内心,左右兼顾的心得,与广大读者的心情不谋而合,说出大众的心声。
生活是文学的种子,文学来源于生活。此文立意浓缩而饱满,调动读者联想、共鸣,弥漫着生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