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村上“老”了人(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村上“老”了人(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836.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2发表时间:2021-03-17 14:18:45


   祥子在南方某城市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了。祥子已满37岁,单身汉,土砖砌成的老瓦屋已经多处破壁漏水,70多岁的老爸老妈在家中守着,吃着“低保”,尽余力种点蔬菜。祥子打工能吃苦耐劳,又很节俭,五年来还是攒积下八九万元钱。准备回家整修一下房屋,希望让老爸老妈脱离贫困境地,不再吃村里的低保了。鼠年年底,祥子决定回家去看看爸妈,看看村里的发展变化,会会那些熟人朋友。
   祥子正在收拾行装,突然接到老妈打来的紧急电话:“祥子,你快回家来,你的老爸昨晚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你要快回来料理。”祥子心里顿时一惊,没法子。只好带上打工的钱,赶到火车站……
   火车奔驰一天一夜,祥子才赶回家里,他很是疲惫。一进门见到本家叔伯和婶娘都在帮着料理,老爸已经穿好,摊放在一块门板上。见祥子回来,就商议先赶紧去购买棺材,让老爸有个遮身的东西。祥子顾不得疲惫,就拿出一万元叫叔叔去帮着购买棺材。伯伯说:“丧事要按照当地风俗来办,面子上要过得去,不要丢人现眼。”祥子和母亲表示同意,祥子和老母就与伯伯商议起丧葬事宜,计划各种开支……
   农村的丧葬事要热闹,首先就是要燃放鞭炮烟花;还要请风水先生看葬地、看葬期;要请道士打绕棺做法事;还要置办酒席接待宾客,请各种帮忙的人
   十八年前,祥子19岁,他全程参加个村里一家老人的丧葬事。那时的人老了,生产队就每家来一个帮忙,尽心尽力的“老”人家做事,劈柴,挑水,调席,抬棺等;每家都主动给“老”人家送小菜,送粮食或者送一元二元的礼钱。晚上“老”人的家里人请村里的歌手通宵唱孝歌,打锣鼓陪伴亡人。主人家对帮忙的人都要每天安排吃饭喝酒,还要给一包价值五角八角的香烟。一连三五天下来,“老”人的家里总的开销不过八百元到一千元。
   当然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如今还要请乐队,请孝狮子,因为村里好几年村里就没有了会唱孝歌,会打锣鼓的班子了。只有花钱去请专业的道士来做法事。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安葬“老”人的费用自然是要比往年高一些。“反正随着风俗走吧!”祥子对伯伯说:“您当总管,一切由你安排!”
   伯伯请叔叔和村主任当“知客”,请村小老师和姑爷坐礼房,请大婶当置办酒席的掌厨,请舅舅当迎宾,还请有一些帮忙调席,管灯、上茶、洗碗、挖井、抬棺、开孝帕的等等,由执笔的礼房师爷开出“孝家执事单”,用毛笔大大的写出,贴在显眼的墙壁上,帮忙的按照分工负责自己的工作。往往一家“老”了一个人,帮忙的各种人员一般都要达到八九十人以上。祥子这次帮忙的也竟然达到97人,他自己也是没有料到的。他想:自己多年没有给家乡人帮到忙,但是还有这么多人来帮他,看来家乡人还是很重情义的。
   其实祥子哪里知道,这些帮忙的人中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多余的,都是来他家挂名吃几天饭的,临走还要打发的。但是人家来了就是“情”,“老”了人的孝家是千万拒绝不得的,拒绝了就得罪人,落下话柄了。长长的“执事单”上,迎宾的就有12人,洗碗的10人、洗菜的8人,祥子心里明知不要这多人,但是他不敢说出来,只有忍着。
   按照风水先生看的葬期,父亲要在家里停放七天。这七天,帮忙的百十人要日吃三餐,要每天一包烟,还要供奉茶水。每餐“便饭”都在十三四桌。一天就要四十几桌,“便饭”开支还算不很大。那个香烟才是硬头,虽说帮忙的只发一包,但是随时要散装的香烟,每天也在十包左右。一般香烟拿不出手,至少都要20元一包的“黄鹤楼”,或者相当20元左右的香烟才行。到“坐夜”的那个晚上,更是人头拥挤,下午三点多就燃放烟花,燃放鞭炮,烟雾腾腾,火光四射,轰轰的鞭炮震耳欲聋……一直燃放到半夜,才慢慢消停下来。请来的道士做法事三天,还有帮忙的“香腊师”跟着活动。香腊师名里是帮忙,其实那是有特殊待遇的,要跟着道士一样付给工钱的,一个香腊师至少要四五百元。一帮道士要四五千元。“坐夜”晚上,先是请来的狮子要玩耍一阵,接着就是乐队开始主持“追悼会”,孝子们叩礼。乐队唱歌表演等,一直闹到半夜凌晨,开销都在三四千元以上。
   祥子整夜操劳,已经是疲惫不堪。一切只有交给“总管伯伯”和“知客”安排,反正一条,把“老”了的父亲送上山里,平安埋葬就好。
   几天的热闹,祥子父亲上山安息了。来帮忙的那些人都领着香烟和小礼回家了。祥子家才算安宁下来。
   总管伯伯来找祥子结账,伯伯把列出清单给祥子看。
   祥子对伯伯信任,知道伯伯绝对不会作假糊弄他。他看看清单上那些开支都很实在,只是心里很是吃惊,最大的几笔开支就是:香烟四万三千元;鞭炮二万四千元;酒席二万八千元;小礼三千元,其他水电,茶水、木柴、煤等开支不在外……合计要九万八千元。累计全部开支要超过十万以上。
   祥子把自己打工五年积攒的钱九万五千元全部拿出来给伯伯做开销,可是还差三千元现金。祥子找到礼房结账,礼房合计收礼金二万三千四百元,可是其中有花圈、祭仗三千一百元的开支,实际收得的礼金才二万零三百元。两下相抵总算能抵平这回埋葬父亲的开销。
   埋葬父亲三天后,祥子给老母亲留下一点生活费,就要去外出打工。他对母亲说:“您老人家个人在家要好好活着,我必须再打五年工,积攒的钱才能给你办葬礼,您可再不能早‘老’了……”祥子说的满眼含泪。“如今,乡下农家人真是‘老’不起了……”
   母亲也含泪对祥子说:“儿啊!你去安心打工吧,我去找找村干部,求他们继续给个低保。”

共 2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金山随笔《村上“老”了人》,借祥子给父亲办丧事,感慨如今的农村办丧风俗,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与从前相比,烧钱挣不来都死不起了!以前丧葬行业都认为是和死人打交道,不吉利,现在这可是热门行业,挣死人钱非常容易致富。【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1-03-17 14:20:48
  现在的穷人活不起还死不起,真是没办法。咬咬牙,还是活着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3-17 17:59:10
  谢谢编按,我们农村人难得活下去了!
2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3-17 20:13:13
  一篇散文揭示了农村丧葬陋习,大家死要面子活受罪,有钱有权办红白事,那是来钱的门路,正好借机攀门头,求办事送理有了依据,而穷苦人家为了老父入土为安,花去了儿子五年的薪酬,思来感慨,倍觉凄凉!诚赞老师为破除农村陋习摇旗呐喊,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3-18 08:07:43
  谢谢!如今乡村的老人真的难,死不起的,最少安葬就要好几万元,丧葬又不改革,还把旧的那一套拿出来愚昧人民,唉!没办法!没人来管理百姓的老死之事!随他去吧!这世道,就是说大话,喊口号,没人办实事!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3-17 21:22:42
  这种丧失大办的问题,还真是让人无奈。黄老师这文写出了好多地方存在的丧失大办的歪风,让人觉得活着不容易,死了更不容易,真是死不起呀。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3-18 08:09:28
  谢谢支持!农村人死不起,风俗杀人,打工五六年攒点钱还不够安葬老人,真的是致富了吗?虚假的口号!还是不老吧!不老也难,要吃低保!谢谢
4 楼        文友:鲁芒        2021-03-17 22:06:14
  当年移风易俗,好多劣俗已经改掉了,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又捡起来了,而且变本加厉,到了老百姓不能承受又不得不办的地步。这个故事值得深思!文章写的好,批判的泛起的沉渣,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3-18 08:11:21
  就是垃圾泛起,死灰复燃!没得人管理乡村老人的事,如今正是生不起,读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谢谢支持!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3-18 08:11:57
  祥子把自己打工五年积攒的钱九万五千元全部拿出来给伯伯做开销,可是还差三千元现金。祥子找到礼房结账,礼房合计收礼金二万三千四百元,可是其中有花圈、祭仗三千一百元的开支,实际收得的礼金才二万零三百元。两下相抵总算能抵平这回埋葬父亲的开销。
   埋葬父亲三天后,祥子给老母亲留下一点生活费,就要去外出打工。他对母亲说:“您老人家个人在家要好好活着,我必须再打五年工,积攒的钱才能给你办葬礼,您可再不能早‘老’了……”祥子说的满眼含泪。“如今,乡下农家人真是‘老’不起了……”
活到老学到老
6 楼        文友:鲁芒        2021-03-20 21:17:36
  这种丧葬恶俗是富豪和权势者带起来的,本来那年都革除了,后来沉渣泛起,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