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穿越五道梁(散文)
那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子午峪时,秦岭山还沐浴在晨曦中。晨雾弥漫着升腾,山峰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眯着惺忪的眼。一阵秋风吹来,夹杂着丝丝的凉意,我感到了寒冷。
老王向左一拐,沿着一条小路向山根走去,我们几个紧随其后。小路陡峭,隐蔽在灌木林中,走着走着,到山根就没路了。我抬头仰望山顶,却望不到头,山顶被浓密的树木遮盖着。我们攀着树干,拽着蒿草,一点点地向山坡上爬去。枯叶在脚下翻飞,黄土在脚下飞扬。这时,天空又下起了雨,雨打着树叶沙沙地响,悦耳动听。
爬山是个力气活,只爬了一会儿,我就喘着粗气,大汗淋漓了。爬山也是对毅力与体力的考验,大约半小时的攀爬,磨练了人的意志,让人感到坚持的力量的伟大。
我们登上小五台时,天也放晴了。站在文殊寺,蓝天近在咫尺,白云在头顶漂浮,像是来到了仙境。南望秦岭山,山峰层连叠嶂,起伏连绵。北看长安城,云雾弥漫中,高塔楼宇隐约可见。
我们走下文殊寺,走过五大菩萨殿,一路向南,去穿越五道梁。
走下谷底,走上山梁就是第一道梁。一道梁山路平缓,有一片碧绿的翠竹。走过翠竹,我们找一块平地坐下,把各自带来的食物拿出来摆到塑料布上。不一会儿,塑料布上摆满了食物,有老王带来的卤鸡爪,有田老师带来的凤尾鱼罐头,有许姐带来的煎鸡蛋,有王姐带来的自酿葡萄酒,还有焦书记两口子带来的大饼和菜,及许多小食品。我带的豆干小菜和葱花大饼,也在其中。
大家谈着,吃着,喝着,气氛非常融洽。吃完喝完,再歇一会儿,我们就起身向二道梁走去。
没走多远,就看见一片枯黄的芦苇,芦花如雪,在风中摇曳着,像老人的白发,有种沧桑的美。芦苇一般生长在水里或湿地,而这芦苇却长在山上,让人惊奇。惊奇之余,大伙纷纷走进芦苇荡去拍照。我的大红上衣,成了道具,挨个穿上拍照。王姐、许姐和小吉穿上,衬托着脸庞像花儿一样俏丽;老王、田老师和焦书记穿上,显得英俊潇洒,年轻了许多。大伙说笑着,你争我抢地拍照。年过半百的我们,都像孩子一样。
攀上二道梁,天高云淡,一览众山小。
我站在梁顶,像凯旋归来的勇士,带着征服者的荣耀,挥舞着登山杖。我的四周,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一簇簇的红,一片片的绿,一点点的黄,还有紫红和浅绿,把山峰描绘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我就是画中的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美轮美奂的画卷中,红叶独领风骚,像燃烧的火焰,在山坡上跳跃升腾,浸染了山川。如杜牧《山行》所写:“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比春花娇艳,却没有夏花烂漫,是一种成熟的静美。杜牧是长安人,住在秦岭山下,这首古诗,写的就是秦岭如画的秋色。
这种令人陶醉的美,让人叹为观止,大家又挨个穿上我的大红上衣,笑盈盈地与这美景合影。
秦岭是南北方分水岭,地理环境特殊,红叶树种繁多,有枫树,栌树,漆树,柿子树。不同的树种,又把红叶分为金红,大红,绛红,紫红,由亮到暗,使画面有了层次,美得让人窒息。
三道梁与二道梁大同小异,却没有其惊艳。
四道梁上,树木林立交错,树干上布满了碧绿与枯黄的枝叶,像是新生与衰老相聚,美丽与丑陋的对比。我们踩着松软的枯叶,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似的,在林间穿梭嬉戏,布满皱纹的脸与枝叶相映成趣。
攀上狭窄的五道梁,繁华已尽,我们就下山了。一脉相承的五座山梁,多么像我们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低谷爬到高处,又从高处落到低谷,起起落落,一波三折,哪一次,不是艰难的跋涉?
从五道梁下来,经过七里坪时,一位老者在山坡上砍柴。坡下,一条小溪在哗哗流淌,溪边坐落着一间茅屋。生活在白云深处的人家,如仙境,让人艳羡。七里坪是子午古道的一段,是川人入陕的唯一通道。
从七里坪一路向下,就是金仙观。这座道教全真道观,建于西汉时期,遗址在对面的子午山主峰上。我抬头仰望,山边有云雾缭绕,像是仙境。
走出观口,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到头,就是子午峪。路的左边,山壁像刀劈的一样。路的右边,一条河流依山汩汩地流淌,山顶上坐落的是小五台。拐一个弯,我远远地看见峪口两岸张灯结彩,火红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走近一看,是火红的柿子在枝桠上摇曳着。
站在峪口,回头仰望,秦岭山沉浸在斜阳里,散发着五彩的光。注视了一会儿,我转过身,依依不舍地向山下走去。
玫瑰姐,他们都穿你的红衣服照相,每个人该收费的,下次你不好意思,喊我去,收了钱我们买好吃的。嘿嘿。
其次,检索到近似的认知信号,那就是编辑风逝对此文的概括:“对万事万物的通透洞悉,将乐观豁达的情怀渗透于一路的赏景之中”。
作者用脚步仗量祖国大好河山五道山梁这一脉,用积极热情的生命贴近五道梁这嶙峋一角,用心用情亲切感觉,将山川、精神、审美进行孵化,用美丽文采来为经历的土地划下一道印痕。
简短的文字,精准描写五道梁山川的走势,使其梁其山获得了精神和灵魂,摄像头般的推送读者,让读者领受。同时,还描写出旅途的壮美和旅途情怀的宏广,彰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