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闲情雅趣

精品 闲情雅趣


作者:枫叶零花 布衣,16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7发表时间:2008-09-16 20:52:31


   初冬的江南,细雨蒙蒙,窗玻璃上有些淡淡的薄雾,纤指轻轻在其间划一道弧线,便见光秃的树杈间那几滴晶莹的雨水,一阵风过,打个盘旋落尘而逝。远处的山峦褪去了昔日的艳丽,变得沉稳而深邃。偶尔有辆汽车驶过,与雨水擦出动听的“速度交响曲”,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这样的时候,临窗听雨,品茶读书,对于喜欢静的我来说,无疑是很美的事情。
   茶品的是前些时候朋友送来的白茶。白茶主产福建,是我国的茶叶中之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满披白毫的芽头,外观如银似雪而得名。
   此茶放入水中,慢慢张开一个个细小的嫩芽,白嫩的身姿泛出淡淡的绿意,在水中犹如盛开的一朵朵小花。黄绿清澈的茶汤入口,滋味清淡回甘,这样的茶外形让人喜欢不禁,品后又让人回味无穷。
   品上好的茶,自然要选本喜欢的书来读。书选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旧时书坊》。
   近来说不忙,却总也没多少时间静静;说忙,又总喜欢在途经某些书店时,忍不住走进去,翻翻书架上的书,和熟识的书店老板或店员拉拉家常,往往一不小心,就忘了时间,错过了与客户的约定,耽误了该办的差事,为此不知跟多少客户赔过不是。好在比较幸运,遇到的都是些善意的好人,故还没有丢了什么生意。
   前些时候,也是个细雨蒙蒙的下午,途经万象书坊,信步进去,便相中了本林海音的散文集《家在书坊边》,买回来,在深夜灯下细细品读。我很是羡慕她儿时家住书坊边,我想她以后的文学造诣与当时留连北京琉璃厂一定是分不开的。
   北京琉璃厂并不是第一次从她的书中听说。很多名家的作品里都有提到,也常常听那几家我常去的书店老板提起,好像他们书店里有很多书都是在琉璃厂进的货。我买的那些书中大概也有很多是出之那里。
   《旧时书坊》便是在我读了林海音的书之后,偶然去新华书店闲逛,在琳琅满目的书架的角落里发现,翻开目录,眼前一亮,仿是得了宝似地大喜。
   被我哥传染了喜欢闲逛书店的恶习以来,说恶习没错,习惯自然有好有坏,坏习惯称恶习一定正确,但是好的习惯到了无法自制的时候便可成为恶习,比如洁癖症者便是习惯干净过分的恶习。那我这光买不读的习惯,也应列为恶习之列。前些时候,我哥还嬉笑我说:逛书店的时候还是翻了书的。让他笑好了,恶习养成以来我确实很多时候是买书却不看的,他还说我这行径是暴发户所为,其实这算是对我仁慈,在我自己看来,完全一副附庸风雅的做作姿态。
   《旧时书坊》却是我买了又读的不多书中的一本,而且是一晚上读了近一百五十页的,它应该算是我近期认真读书之先河了。
   书读着有趣,自然跟文笔之精妙、内容之趣味分不开的。
   学人、文士中有黄裳、高震川、陈乃乾、汪曾祺……等等,文笔之精妙,自然不用再细细赘述了。
   内容嘛,泛泛而谈:这是本回溯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扬州、香港、台湾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还有对许多历史上著名老字号书肆的介绍和旧时坊友的人物资料的收集。其间不乏旧时书坊主人从幕后走出现身说法的一些自述文。
   其实泛泛而谈确实也无法说出它的真正趣味,让我给个综述,又笔力过浅,说不清,想想还是列举几个自感有趣的处所比较实际。
   黄裳老先生在《上海的旧书铺》用“惊心动魄的东西”来形容他看到的明刻小说《隋史遗文》,这在我看来是第一有趣之处。其实这篇文章我早在他的文集中就读过,当时读了根本没生出如今觉着有趣的意思,这样的感触是读了《旧时书坊》的其他事联想而生的。
   陈乃乾在《上海书林梦忆录》中感慨到:“总之不论购进售出,皆须运用手腕。手腕者何?质言之:即贿赂旁人及奴颜婢膝说好话耳。”。他在文中说:经营旧书坊与其它企业不同,工厂造货,志在销售,愿买愿卖,交易甚是简单。
   而旧书业进货,必须要有旧书的藏家,而这藏家必须要肯出让书,而有很多书藏家是可卖可不卖的,一本好书,又会有很多家旧书业者寻了消息,等着交易。所以不运用手腕是无法成交的。
   而这运用手腕买进卖出的交易在旧书业,确实有几桩惊天动地的大事,陈乃乾在文中说了,高震川也提到了些,其他文士坊友也多少在书中点过。
   当年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要出售,北京直隶书店的主人宋魁文听得消息后,起身到扬州洽谈,因价格上的分歧,又是近年岁之际,故暂未成交。他过于自信,认为此批书的交易,非他莫属,不会节外生枝。不知消息何时被多嘴人泄露,被有心人王富山——上海富晋书社的老板听去,急忙去扬州,与等着钱过年的吴家人联系,以双方都中意的价格成交。宋魁文知道后又羞又恼,竟假传谣言,说王老板是为日本人办事,书要运往国外,这批书中有很多国宝级善本,政府自然不会允许卖出国门的,于是书从扬州运出便成了困难的事情。后来几经周折,动用了政府要员,下了则批文,宋某这才罢休,灰溜溜回到北京,书安全抵达上海,一场闹得书林满天星斗的事情才算正式平息。
   前面一则趣事,是书商之间运用手腕的事情,所谓在商言商,大概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下面要说的这则趣事却不一样了,虽是当趣事说,却心中很是不快。这是一则书商对藏书家运用手腕的事情。
   杭州盐商九峰旧庐主人王绶珊是抱经堂书局的大客户,经常光顾。抱经堂书局推荐给其的书,无论怎样的价格,他都尽数收下,其他书局的推荐书,他也请抱经堂主人朱遂翔过目,让他拿主意,而且家中藏书也交于抱经堂整理收拾,可见他对抱经堂书局的信任。抱经堂主人朱遂翔因为有了王的眷顾,生意越做越好,为了方便王选书和运书,在王居家迁往上海时,也随其来到上海,开了一家抱经堂分店。这样亲如一家人的书商与藏家的关系,本该是让人钦慕不已的。可是朱某却运用手腕,狠狠利用了这层关系,让人很是不齿。
   上海春秋旧书店主人严慕陵送了一本宋绍定刻本《吴郡志》到王绶珊处,要价一千元。王请朱过目,朱起贪念,说此书难说,怕不是南宋刻本,还说等过些时候,我帮你送套货真价实的来,这笔生意自然不得成交。当时春秋旧书店是个规模极小的书店,存不起这样的大书,没办法只得以五百元卖给了朱遂翔。朱接手后,即将书加以装订修补,衬纸、包角,把原来的十册,分定成二十册,再配上木夹板,送至王府,称找到了真正的南宋刻本《吴郡志》。王自然喜欢,以二千五百元成交。这笔生意,朱运用手腕骗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都是跟他关系非一般的,王信他如亲人,而严慕陵却是他的老乡。
   严后来是得知此事的,朱用两百元堵了他的口。王后来知不知道,书上没有交代。有些文章中提到王出卖藏书还是由抱经堂销售,如此猜想下去,王是不知道此事的,也好,否则他气得吐血也有可能的。
   书中还提一事:有个李氏女子,出让其藏书,看旧书业者互相诋毁诽谤,一气之下,该不理会,最后一批好书,保存至民国二十七年之秋,始遭乱散失,真让人可惜痛心!不过这女子行径倒也让人佩服。
   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趣事:有些善本几经转手,才能成交;有些几经磨难才得以保存完善;有藏家转让藏书,旧书业者蜂涌而上,各显其功,得以成交者便可获大利。国之宝、书之精品在旧书业中周旋,得之欣喜万分,失之心痛不已。黄老先生用“惊心动魄的东西”来形容保缮完好之善本这样读来是不是确实有趣,书业间的竞争原来也满含刀光剑影。
   其实这本书我才读完辑一〈坊间旧影〉,辑二〈书友漫志〉正在阅读之中,辑三〈贩书偶记〉我才翻了下目录。提笔写这些,无非急于和大家分享一点文中趣事。
   此时抬首望向窗外,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远处的山峦越发清新了。书桌上粉黄色的瓷杯中依然升腾出淡淡的茶香,书依然摊翻在起初的那一页,如果再有点……突然想到什么,起身找来墨宝,要信笔游书:“闲情雅趣,自鸣得意”,想想肯定是笔端无辉,糟蹋了好宣纸,就此打住,埋首继续读我的《旧时书坊》比较正经。不过书斋终在这样的初冬凑齐了茶香、书香、墨香,让我着实“闲情雅趣”了一回,美哉……

共 31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让神情安静,寻求一个好心情。作者的笔墨轻巧灵动,文风清新朴质,借助《旧时书坊》的几段趣味不同的小故事,形象的描述了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思维逻辑。使文章意荡神驰,焕发出哲理散文独特的美感。一一林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渡        2008-09-17 07:57:08
  娓娓道来,耳闻细雨,目睹爱书,口品香茗,美哉!神仙而不易也!问好妹妹!
2 楼        文友:海天居士        2008-09-17 22:21:38
  治国齐家平天下!希望作者能更看今朝风云江山!或者你还想再说些,我期待……
大汉天子(红袖添香网)\X蚂蚁|\注意力\天下文章\海天居士\还有天涯孤客……
3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26:0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蓬滋烂        2015-09-12 17:06:41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