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虎啸密林风万壑(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虎啸密林风万壑(散文)


作者:白玄 秀才,152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72发表时间:2021-03-23 20:22:24

【宁静】虎啸密林风万壑(散文) 虎,俗称“老虎”,被人们称之为“林中之王”“百兽之王”,而且虎的额头上就生有“王”字型斑纹,这似乎是天意。在人们心目中虎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几乎与象征民族的龙一样重要,所以许多成语中是龙虎并提,如虎踞龙蟠,龙腾虎跃,藏龙卧虎,龙争虎斗等。老虎的地盘,不容他人入侵,否则就被灭亡。古人最怕老虎,因在凌晨3至5时(即“寅时”)的时候,昼伏夜行的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此,古人称其“寅虎”。
   虎,属于大型猫科食肉性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长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是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常见的老虎种类有印度虎、波斯虎、苏门答腊虎、中国虎四大类。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独居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老虎与狮、豹均被视为猛兽,它们都生存在森林中,所需的食物也相同。在生存竞争的本领上,老虎比狮、豹还略胜一筹,因为老虎捕捉食物的本领高强,老虎的动作敏捷又冷静,看其静悄悄地潜藏着接近猎物,然后快、狠、准的扑向猎物,压断其脊椎,咬住其喉不放令其窒息而亡,然后慢慢享受,饱餐一顿。有剩余的先藏起来日后再用。不愧为森林之王,人们称其“山君”。
   相传,有一年,黑风婆为害人间,一位青年带领动物们去攻打黑风婆,白额虎为了人类幸福,机智地哄住了黑风婆,救出了被黑风婆捆住的青年,最后与黑风婆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它,将这一年定为虎年。古人云:风从虎。《论衡》:“或问风何从虎也?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从?呼啸则风生,自然之道也。”虎啸风生,虎虎生风,震撼山谷,远古伏羲部落以虎为图腾,欲借助虎的威力,驱除邪恶。地支“寅”字的字形为老虎之兽类。古人常借虎的形象表示权威和力量,说明人类对虎的崇拜。在殷商青铜器和玉饰上,虎形是重要的图案,而战国时期则常常以虎符为兵权的象征。包青天的老虎铡刀,也象征着王法不可侵犯的威严。虎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一种威慑力量世代相传,许多民俗中,虎成为人类的保护神。今日民间的布老虎玩具,往往放在幼儿枕边,据说可以保证小孩夜里睡觉不受惊吓。传说中的门神神荼、郁垒捉到鬼后,也要将鬼喂老虎,后来干脆画虎于门,以为神佑。《酉阳杂俎》曰:“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渐’字,名阴刀鬼名,可息虚疠也。”这便是以虎头之形为防鬼之门神了。苏州有著名的虎丘山,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杭州西湖有“虎跑泉”,传说唐代有一高僧居此地,苦于无水,忽一日,有二虎跑至此地作穴,于是泉水涌出,该泉甘冽淳厚,用以泡龙井茶,更为沁人心脾。人们对老虎的崇拜,达到神化之程度。老虎的图腾,广泛地被人们做成工艺品,还有虎头鞋等,寄寓着镇宅、守墓、驱邪等,并寄托了人们趋吉避邪,吉祥平安的愿望。
   老虎,原来十二属相中没有它,有狮子,那它是怎么替补上的呢?
   相传远古时,因狮子名声不好,太残忍,玉帝想把狮子除名,但必须补进一位能镇管山林的动物。此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
   虎卫士原先也是地上一种普通的动物,只是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和虎较量的,不死即伤。自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比,便下旨诏老虎上天。老虎上天后,和玉帝的卫士搏斗,赢得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为天宫的殿前卫士。
   老虎当了殿前卫士不久后,地上的飞禽走兽无人镇管,便为非作歹起来,给人类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公,土地公立马上报天庭,请玉帝派天神镇住百兽。玉帝派虎下凡,虎要求每胜一次,给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便满口答应。
   到了凡间,老虎了解到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是狮子、熊、马。为此,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勇猛和精湛的武艺,老虎接连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躲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人间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庆祝老虎为人类立下大功。
   回到天庭,玉帝因虎连胜三场,就在它前额刻下三条横线。后来人类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变成汪洋一片。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被遣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又给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中又添了一竖,成了一个醒目的“王”字。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日,虎额上也还可以见到威风的“王”字。
   在狮子的恶名传到天宫后,玉皇大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自此,虎成了属相,而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人类大夸虎厉害,人间也获得一段时间的平安祥和。可是好景不长,因其他动物都害怕老虎跑远躲藏起来,老虎的食量又大,虎食资源匮乏。虎只能捉些老鼠、青蛙、小鸟充饥,有时也学会游泳下水抓鱼吃,偶尔也啃些树皮、小草果腹。饥饿难忍时,也蹿到村庄偷吃家禽家畜,甚至吃人。据说,老虎为了提高捕杀猎物的本领,再次拜猫为师。热情的猫很快教会虎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后,正在教“上树”技艺。当“上树”技艺教到一半时,老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学会了,就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去,想一口把猫吃掉。猫却从容不迫,敏捷而灵巧地纵身一跃,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传授上树的方法,猫则不敢再教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暴露无遗,连师傅都敢下手。虎与人以及其他动物的矛盾不断升级,以致不可调和。
   如果我们把虎看成是一种自然力量,那么自古以来,人与虎的关系就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流传下来的故事,或是人征服自然的壮举,或是人被自然毁灭的悲剧。《华阳国志》载:“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如之。于是夷朐䏰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如高楼上射虎,中头三矢。白虎常从群虎,瞋恚尽搏杀群虎,大吼而死。”这是在人与虎的抗争中显示出一种崇高的力量,人斗得英勇,虎也死得悲壮。但更多的时候,人在虎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一旦为虎看取,便厄运难逃了。《异苑》曰:“彭城刘广雅以太元元年为京府佐,被使还。路经竹里亭,多虎。刘防卫甚至,牛马系于前,手戟布于地。中霄于士庶同睡,虎乘间跳入,取刘而去。”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也出现武松等打虎英雄,这些反映的是人对虎的恐惧心理。尽管人也常常能够置虎于死地,但无论如何,虎的存在仍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巨大威胁。
   神话传说中,人与虎都异化了。虎能变成人,人也能化成虎,互相走进对方的世界。虎娶人妻,人娶虎妻。《搜神记》中有虎入囹圄托人身而逃的故事。《广异记》里有因人误食“异肉”而化虎的故事,还有虎娶人作妻的故事。这其中的虎虽有虎威,但通人性,与人的习性无异,所作所为也合乎人之常情,就象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众神到人间偷鸡摸狗一样。
   小时候,奶奶给我们讲的《虎外婆》的故事:
   有一年,有姐弟两人提着年糕和肉去外婆家拜年,半路上遇到了像外婆的老太婆,这老人笑盈盈地问:“你们姐弟两人去哪里?干什么?”弟弟说:“我们去山湾拜外婆。”这时老太婆说:“我就是你外婆啊,不认识了?”“你不是我外婆,我外婆下巴有一颗痣的。”姐姐急着说。这位老太婆转身用苦肚栗蒂一按下巴,转过身来说:“你看清楚,我下巴也有一颗痣的。”姐姐说:“是外婆。”随后,姐弟俩跟随外婆到家里。吃过晚饭后,外婆说:“你们两人谁把脚和手洗干净点,就与外婆一起睡一头。”结果弟弟白白净净的,洗得很干净就与外婆一头睡了。半夜时分,姐姐听到外婆“吱吱奴奴”在吃东西,姐姐问:“外婆,你吃什么东西?”“我在吃菜头奴,给一个你哪。”姐姐拿过菜头奴,一摸,不对呀,硬硬的,还有指甲,是弟弟的一根小指头。姐姐知道情况不妙,猜想可能遇上虎妖,借故上厕所逃命,爬到高树上躲起来。天亮了,外婆的房子一下子不见了,从中走出一只大老虎。老虎嗅着人气找来,看到姐姐在树上,想爬上来,可爬了几次都摔下去。老虎无奈就啃树,想把树啃断。这可怎么办呢?幸好树大,一下子也难啃断。姐姐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才好。后来发现,老虎啃树,牙齿被树脂粘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溪里洗牙。姐姐等老虎去洗牙时下树,拼命逃回家,才幸免虎口。
   奶奶怕我们担惊受怕不敢出门,就说:“出门要小心,遇事多动脑筋。虎妖也不是随便吃人的。手骨是圆的,虎以为是猪就吃了。手骨不圆是扁的是人,它就不敢吃了。”我们摸摸自己的手脉处,惊喜地发现:“我的手骨是扁的,老虎不会吃我!”
   人们从狩猎时代逐渐向农耕时代发展,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拓疆垦种的面积越来越广,老虎等动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小,数量也越来越少。虎部落逐渐衰弱,直奔濒危物种。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山林中百兽之王老虎的踪影。只留下老虎口、虎丘山、虎齿尖、老虎洞、虎尾岗、擂虎坦、虎游塘等曾经出现老虎的地名。偶尔还听到有人唱本地民谣:“正月寅生是肖虎,生儿哺子在林中;口如血盘牙齿尖,上山落岭快如风。”
   现在,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中国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向虎学习,独立自主,守护地盘。强敌入侵,迎头痛击!不暴虎冯河去鲁莽冒险,不狐假虎威借他人势力,不虎头蛇尾糊涂干事,要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胆量与勇气,练就“虎背熊腰”的身体,建造“虎穴龙潭”的铜墙铁壁,创建雄师虎将的勇猛铁军,重展独立自主的中国虎神威,虎虎生风,让那些虎视眈眈的番虎、纸老虎,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半步!保持忧患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至于落到“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境地。到那时,就会出现:
   虎啸密林风万壑,鹤眠苍松月千岩。
   百尺飞泉鸣震谷,一声长啸势惊天。
   中国虎,威武,威武!
  
   ——2021.3.23

共 40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虎,国务院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旧以虎为山林之长。《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故虎有“百兽之王”、“山君”之称。语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大作从佚名题四川省峨眉山伏虎寺一历史名联入题,由释概念起笔,引出传说故事,感慨古往今来人们对老虎的崇拜达到神化之程度,乃至成为人们寄寓着镇宅、守墓、驱邪等趋吉避邪,吉祥平安的愿望的图腾。文末就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现代文化角度谈保护中国虎,并由此升华作品思想主题,通过暴虎冯河狐假虎威虎虎生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一系列正反两方面传统成语格言,自成警句,震耳发瞆,恣情抒写壮我中华、扬我国威壮志雄心,盛赞中国虎,给读者以极大的思想振奋和精神鼓舞。【编辑: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3-23 20:26:51
  材料翔实,引经据典,思维缜密,兼具文学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见教了,欣赏了。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白玄        2021-03-29 08:36:40
  感谢郭永涤老师精心编写按语并留评鼓励!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3-24 10:34:45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回复2 楼        文友:白玄        2021-03-29 08:37:31
  感谢宁静社团申请推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