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徽州牌楼(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徽州牌楼(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07发表时间:2021-03-26 00:32:21

【东篱】徽州牌楼(散文) “泾县牛,抬石头,抬到徽州做牌楼……”
   这是徽州乡村妇孺皆知的歌谣,讲的是明朝大学士许国功成名之后在古城内建八脚牌楼的故事。从民谣中,能想象到当年建造牌坊的浩大场面,以及运石头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文明的创造,历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牌楼记载着创造文明的那些细节和故事。
   爷爷常把上县城,会说成下徽州府去。后来,我到歙县南乡走亲戚,长辈们又把去县城,叫上徽州府。一上一下,似乎是走的是自家的楼房亭阁,随便上下进出。竦源河处古城上游,而歙南是古城练水的下游,所以才有上下之分。以河流来区分,我老家竦源河是新安江起源之一,虽未列入“六水回澜”,却一点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片水域的热爱。
   一座牌坊,一段民谣,一段故事,让人记住,一代代相传下去,成了妇孺皆知的典故,并因此敬畏它,我想这就是徽州的特殊之处吧。
  
   一
   牌楼,也叫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而徽州牌坊与古民居、祠堂构成徽州“三绝”。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徽州,是用来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所立的丰碑。象征着最高的德行典范或卓越功勋,务必由皇家恩准方可立坊。著名的鲍家花园牌坊群,就是这样,人们记住了世代鲍氏家族的显赫,还有表现出的忠、义、节等不朽事迹,为后人传颂并景仰,这些都成了这个家族的荣耀。
   徽州牌坊,建造工艺精湛,建筑艺术超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真乃徽州建筑艺术的极致精品,其水平让人震撼。一座又一座牌坊的建造,均须经官批御审,更显家族的荣耀与神圣,建造时的手续之繁琐,便成了荣耀,而非麻烦。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理解,就像当今获得奖状奖牌那样,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从唐开始至明弘治年间,徽州各处有牌坊四百余处。每一处牌坊在我的眼里,都是经过历史的磨砺,岁月的洗礼,踏一路风尘而来,每一处牌坊都有一个个生动故事,在演绎着功名和传奇。
   伫立在徽州古城大街上,眼前这座已经六百余年的四面八柱牌坊,素有“东方凯旋门”之称,是徽州乃至全国唯一八柱四面楼阁与冲天柱式组合的石牌坊。有脊、吻、斗拱等建筑构建组成,分前后两排三间四柱三层式,卯上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石坊,用石料榫卯结合而成。每一根方柱子重达四五吨,巍峨雄壮,气势磅礴。
   走进古城门,穿过阳和门,便见到那气势恢宏的八脚牌坊,耸立在大街中央。石坊南北长11.56米,东西宽6.77米,高11.50米,面积78.13平方米。时光在此徘徊了两千年,而牌坊成了最鲜明的记忆,无疑是古城最为厚重的一幅画。
   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大字“先学后臣”、“大学士”,最上一层竖着“恩荣”的字匾,两侧镶嵌着飞舞的龙身。最下一排刻着“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鎏金大字,此乃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也无须打听,这几行字就能读出这座牌坊主人的历史。而“恩荣”与“上台元老”等字,则让每一位瞻仰它的人,领略到皇朝对许国的倚重与厚望。许国德高望重,不辱使命,为辅佐皇朝毕其一生,作出卓越功勋。一个人物,对于家族是荣耀,而对于这个地域而言,完全可以证明“人杰地灵”的判断的。这是徽州人的光荣,也是他们可以自豪的“殊荣”,尽管过去几百年,但那种精神激励依然发挥着作用。
  
   二
   史载,许国乃明代著名政治家,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三朝元老。明朝辅臣,其位仅次于张居正,而身居高位,仁厚正直,个性鲜明,为官达练,处世老道,曾被擢升为“太子太保”,成了万历皇帝的老师。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君臣有别,而许国却深得万历皇帝的尊敬和倚重,且君臣之间默契,达到心有灵犀之程度,实乃人中圣贤。
   明朝定律,八脚牌坊,非皇家莫属,而民间,不论地位多高,贡献多大,只能建四脚牌坊,否则就是犯了天条。许国,他位极人臣之高,因平叛云南反叛有功被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准许回徽州建牌坊,这是莫大的殊荣。
   徽州人偏喜建牌坊,他们通过经商入仕而融入主流社会,祟尚朱程理学,把牌坊当作封建礼教和道德的最高典范,而许国立牌坊其目的和意义,绝不局限于为自己立传传世,作为一位有责任的政治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以此教化乡民。读“上台元老”几个大字,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位旧时老人的谦逊,不写“居高”,而著乡台之名。一个丰碑的存在,不必有什么多余的字了,足以让人缅怀。
   当年许国从歙北入城,开了私孰,学生们个个考取功名,走入仕途,而许国仍是个穷教书匠,这就是“先学后臣”的意义。只有学识渊博,深得治国理政精髓,安帮定国之雄才大略,方可担当国之拣梁之才。许国用自身经历与传奇,诠释了一个有作为的人的抱负,生命之中的不期而遇,都会到来,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卑微的时光,该来的都会到来。
   八脚牌坊,是世代徽州人心中最神圣的一块教育丰碑,照亮了一代代徽州人前行的路。因此,尊师重教,在徽州不是一句口号,用不着吆喝,教育立人已经成为太多人走向成功的信念。
  
   三
   今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去了位于雄村竹山书院,这里号称“江南第一书院”。此书院建于清乾隆(1755)年,是曹氏家族培育人才、讲学之所。
   雄村曹氏家族至曹堇饴这代时,已是富甲天下,但他们却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徽州有谚语曰:“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再多的财富,只要后继无人,家族的败落是迟早的事。曹氏家族的远见,更多的是受徽州古城内大街许国石坊作为帝王之师的教化而成。培育“入士”的杰出人才一直是这片土地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说,读书立身的思想,在古徽州已经扎根人们的心中,成为一种追求功名的思想基础,而这些,并非是靠苦口婆心教育的结果,而是有一面面牌坊、一个个修身报国的人物和故事的感染。
   徽州,是片很小的地域,却能够影响三代皇君朝政,明有许国,清朝有曹氏家族,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代七十余载,徽州名谣“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传诵的是道光年间曹振镛为官的佳话。能有如此博学多才的能臣,无一不是徽州这片土地崇儒重教的结果。漫步徽州乡野,“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我想,这些无声的牌坊,应该是一本本大书,写着人物立志的故事,感召着后辈读书人。
  
   四
   有了许国牌坊的教育丰碑,徽州人探索教育改变命运的步伐没有停止。近代的陶行知,还有绩溪走出去的胡适,他们是徽州的榜样。他们曾经在许国立下的牌楼前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学有所成后,毅然投入了教育救国的征程。歙县人陶行知,回国后走平民教育路线,创办了晓庄师范,他主张普及全民教育,“大孩教小孩”的穷国教育办法,独创了教育的模式,为改变旧中国做出了努力。在古城东门行知中学大门上,有幅陶行先的对联“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是震撼人心。对于这样一位人物,徽州没有再竖牌坊,而是将他记在心中,这是教师教书的楷模,每个教师的心中都树立着一道高耸的牌坊,上面刻着陶行知的名字,还有他的人生格言。
   此时,阳光下的八脚牌楼,显得神采奕奕,光可鉴人。它矗立在那里,穿越时空,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看到撰写徽州牌坊的著作,写八角牌楼的文章,都离不开“受教立身”的主题,我想,这些牌坊牌楼,已经不是简单的建筑了,更像是一本本传记,写着徽州人读书报国的生动故事,所以,来徽州看牌坊牌楼,先要读读这些建筑上的历史,否则,只得其行,不得其意。
  

共 29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徽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古称歙州,后改为徽州,安徽省的“徽”字由此而来,可见徽州文化的重要地位。鸿雁老师的家乡在此,他的一系列徽州文化传记,精彩纷呈,故乡的记忆在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信笔写来,别有风味,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对故乡的城市建筑,民俗风情以及民俗文化都有非常深刻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与领悟。他的笔下,我们领略到建筑的奇特之美,风俗的独特风韵,把徽州文化的深厚的东西都表现了出来,让人读来觉得美不胜收,此篇文亦是其中的系列之一,八脚牌楼,是中华的特色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牌坊的建造,以一种权力的象征而存在。这里的八脚牌楼更是形象威严而高耸,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从徽州走出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和胡适,让徽州的教育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徽州的文化教育在这里的秉承是很突出的,也就有了千百年文化不衰的传承。教育理念的先进,在徽州人的心目之中长盛不衰,也在映射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文化出传承也是一种美的传承,令人赞叹,令人敬仰!感谢老师带来的美文分享,感谢赐稿东篱,祝创作丰收,佳作频出!【东篱编辑:孤独小男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6 00:37:34
  一座牌楼所经历的风雨,已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那样的厚重。徽州文化的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彰显风采。品读鸿雁老师的文章,品味徽州文化,感受精彩!推荐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2:17:22
  孤独老师辛苦了,文得孤独老师编辑,深感荣幸!编辑精致,提炼精炼,为文增添了色彩,感谢老师精心编按,倾情雅评,读老师文,每篇都确立了高度,每篇都是大树,形叭成了一片森林,向老师致敬,祝春安!
2 楼        文友:梅雪飘香        2021-03-26 06:18:01
  八脚牌坊如一篇史记,点点列列又翻,知识性文章。好文,重读复赏了一遍中国历史。鸿雁老师深度好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2:20:04
  谢谢老师驻足赐墨,我写文只因对家乡的了解,不忘初心,留予后人,相信后人会比我悟得更好,更有高度!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东辰        2021-03-26 09:12:00
  鸿雁老师深度好文,包罗了徽州历史万象,此文如教科书珍贵,一个地域生出杰出人物自豪是他,更显你们朝气,看美文多阳光满满,颂扬着他,但里仍有鸿雁身影正擎笔大书,迹飞又歌。好文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2:24:03
  东辰老师好,谢谢如此美评,只是学识才浅,不能讲好家乡人的故事。在东篱有如此多高手,我向您们好好学。尤其要向您学诗!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3-26 09:40:53
  鸿雁南飞老师系列徽州文化的介绍,让我们对徽州古城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到此一游的极大兴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这座古城闪耀着历史的辉光。八角牌楼里,透露出的是徽州六百年的沧桑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一个个历史名人,从八角楼的“先学后臣”的影响下,走出古城,名扬天下。品读古风精彩,点赞徽州文化。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5:58:24
  感谢习社长鼓励,讲好家乡故事,一直是我写作的初心,有老师们的鼓励,我当奋发努力,这片土地太多的人物故事总是那么吸引我去探求。老师的美评让文增色。谢谢!问候春安!
5 楼        文友:岚亮        2021-03-26 10:24:52
  鸿?南飞老师的徽州文也堪称一绝,行文浑厚大气,地域文化浓郁,读后收获满满,八脚牌坊亦然,写得好。感谢分享,为你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6:05:20
  感谢岚亮老师驻足赐墨,徽商繁荣时代已远去,而他们留下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留下这些教育的丰碑,氶远激励我们。我想到老师两篇极品作都与"恒"有关。徽州这些丰碑是永恒的。问候老师春安!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26 13:10:06
  作者鸿雁老师对徽州牌坊牌楼的理解是深刻的,读来颇有情趣,可以激励人们读书报国,就是去观光,要真正懂得孩子的这些建筑,也必须先了解刻在平凡牌楼上的人物历史。文化的本色,打在古建上,千年不变色,不逊色,越来越忠厚,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感谢作者精彩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徽州的人文精神。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6:22:49
  感谢怀才老师,我常想,怀才老师文为啥都是极品,我们的悟性望尘莫及的。老师总能统领文章精髓,教人不诲,不辞辛苦,为拙文打磨,使其出彩,来东篱受益颇丰。我一定不忘初心,争取写好文,讲好家乡事。问候老师!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3-26 13:21:42
  文章穿越了时空,还原了历史!八脚牌坊,起着了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老师一篇又一篇不厌其烦地写着自己的家乡,可见老师对家乡的热爱之深,情谊之重!好文,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6 16:35:23
  谢谢湘莉老师,徽文化和老师笔下庐陵文化一样,让我们受益无穷,我觉得很有幸在这样环境中成长。我写一些文字,先辈们所做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徽州有太多的东西,而我能做的仅是很少一部分。欢迎来徽州,我当向导。老师笔下定会更灿烂。问候老师!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3-27 20:00:48
  八脚牌坊,徽州的知名建筑,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为其增添了浓郁的色彩和神奇的魅力,陶行知、胡适等都是徽州这片沃土孕育出的杰出教育家,因而八脚牌坊成了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它指引着世世代代的徽州学子砥砺前行,为理想、信念而奋斗、拼搏,永不懈怠!鸿雁老师的徽州文化系列作品很厚重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可见历史遗迹、文化习俗,涌动着作为徽州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极富感染力的作品,赞,问候鸿雁老师春安,创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27 20:57:19
  感谢罗莲香老师留墨赐香,徽州随着黄山市改名,正在远去。而随着经济的发屡,人们渴望文化的回归与归宿。尤其是分离出去的绩溪,历史上是歙县一部分,融入徽州文化圈是灵魂的回归!我们这一代人不愿在没有灵魂的城市做没有灵魂的人,传承好文义不容辞。罗老师不论编按,写作都颇为独到,对文章把握炉火纯青,是江山难得人才。问候老师春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